成语

褒贬与夺的意思

bāobiǎnduó

褒贬与夺



拼音bāo biǎn yǔ duó

注音ㄅㄠ ㄅ一ㄢˇ ㄩˇ ㄉㄨㄛˊ

解释与夺:给予或夺取。指对人或事物给予赞扬或批评。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每见世人有好论人物者,比方伦匹,未必当允,而褒贬与夺,或失准格。”

例子若使修著一代之典,褒贬与夺,诚一时之俊也。《晋书·祖逖传》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对人的态度。

感情褒贬与夺是中性词。

繁体褒貶與奪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bāo   注音  ㄅㄠ   
部首  衣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  YWKE  仓颉  YODV  郑码  SNFR  四角  00732  结构  上中下电码  9181  区位  1693  统一码  8912  笔顺  丶一ノ丨丨フ一一丨ノ丶ノ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褒的拼音:bāo(ㄅㄠ)  

⒈ 赞扬,夸奖,与“贬”相对:褒奖。褒扬。褒贬。褒义词。

⒉ 衣襟宽大:褒衣博带。

⒊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陕西省勉县东南。亦称“有褒”。

统一码

褒字UNICODE编码U+8912,10进制: 35090,UTF-32: 00008912,UTF-8: E8 A4 92。

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褒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襃闁裦

汉英互译

honour、prais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衣、保声

English

praise, commend, honor, ci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褒的拼音: bāo  

〈词性:形〉

(1) (形声。从衣,保声。本义:衣襟宽大)

(2) 同本义 [loose]

褒,衣博裙。——《说文》

岂必褒衣博带,句襟委章甫哉?——《淮南子·泛论》

(3) 又如:褒袖(宽大的袖子);褒衣博带(大衣服,宽带子。是古代儒者所穿的衣服)

(4) 高大;广大 [high;tall;vast]。如:褒益(增广补益);褒增(夸大增益)

词性变化

褒的拼音: bāo  

〈词性:动〉

(1) 嘉奖,表扬 [commend;honor;praise]

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2) 又如:褒赞(赞扬称美);褒显(褒扬。称美显扬);褒赏(奖赏)

常用词组

褒贬、褒禅山、褒奖、褒扬、褒义、褒义词

  拼音  biǎn   注音  ㄅ一ㄢˇ   繁体    
部首  贝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MTPY  仓颉  BOHIO  郑码  LOMW  四角  72832  结构  左右电码  6312  区位  1765  统一码  8D2C  笔顺  丨フノ丶ノ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贬(貶)的拼音:biǎn(ㄅ一ㄢˇ)  

⒈ 给予低的评价,与“褒”相对:贬低。贬义。褒贬(a.评论好坏;b.指出缺点)。

⒉ 减低,降低:贬值。贬职。

统一码

贬字UNICODE编码U+8D2C,10进制: 36140,UTF-32: 00008D2C,UTF-8: E8 B4 AC。

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贬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emote、reduc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贝、乏声

English

decrease, lower; censure, criticiz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贬的拼音:

biǎn  

〈词性:动〉

(1) (形声。从贝,乏声。本义:减少;减损)

(2) 同本义 [abase;detract;lower;reduce]

贬,损也。——《说文》

贬,减也。——《广雅》

何以不氏,贬。——《公羊传·隐公二年》。注:“犹损也。”

贬食省用。——《左传·僖公二十一年》

(3) 又如:贬颜(容颜瘦损);贬乐(减少声色之娱);贬价(降低价格);贬悴(瘦损憔悴)

(4) 降级 [demote;reduce to a lower rank]

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三国志·诸葛亮传》

(5) 特指降职并外放;贬谪 [demote;oust;dismiss from office]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其后修贬 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 欧阳修《泷冈阡表》

贬连州刺史。——《旧唐书·刘禹锡传》

(6) 又如:贬斥(官吏被贬黜);贬书(黜退的文书);贬谪(把有过错的官员降职并派往远离京城的地方)

(7) 给予低的评价。与“褒”相对 [belittle;degrade;underrate]

《春秋》以一字为褒贬,然皆数句以成言。——杜预《春秋左氏传序》

(8) 又如:褒贬(评论好坏);贬身(谦冲有抑,不与人争名利);贬谤(贬低,毁谤);贬弹(贬低和指斥)

(9) 抑退;谦退 [resign;depreciate]。如:贬晦(谦退,韬晦);贬匿(谦退,韬晦)

(10) 掖;塞进 [tuck into a pocket;thrust into a crack]。如:把钱贬在腰里

常用词组

贬斥、贬黜、贬词、贬低、贬毁、贬价、贬损、贬义、贬义词、贬抑、贬责、贬谪、贬职、贬值

  拼音  yǔ yù yú   
注音  ㄩˇ ㄩˋ ㄩˊ   繁体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GNGD  仓颉  YSM  郑码  AZA  四角  21127  结构  单一电码  5280  区位  5175  统一码  4E0E  笔顺  一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与(與)的拼音:yǔ(ㄩˇ)  

⒈ 和,跟:正确与错误。与虎谋皮。生死与共。

⒉ 给:赠与。与人方便。

⒊ 交往,友好:相与。与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⒋ 〔与其〕比较连词,常跟“不如”、“宁可”连用。

⒌ 赞助,赞许:与人为善。

其他字义

与(與)的拼音:yù(ㄩˋ)  

⒈ 参加:参与。与会。

其他字义

与(與)的拼音:yú(ㄩˊ)  

⒈ 同“欤”。

统一码

与字UNICODE编码U+4E0E,10进制: 19982,UTF-32: 00004E0E,UTF-8: E4 B8 8E。

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与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nd、attend、get along with、give、help、offer、take part in、with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and; with; to; for; give, gra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与的拼音:

(1) 與   

(2) 同“欤” [same as “欤”]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

(3) 另见 yǔ;yù  

基本词义

与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與”,从与,从舁(   ),共同抬起,与,给予。合起来表偕同、朋友。本义:赐予,施予,给予)

(2) 同本义 [give grant;offer]

与,赐也,通作“与”。——《正字通》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则与斗卮酒。

取与者,义之表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与衣裳,吏护还之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4) 又如:赠与(赠给);交与(交给);与人方便;与受同科(行贿和受贿的人受到同等的处罚);与虎添翼(给老虎添上了翅膀。比喻给力量或才能很强的以助力,使其更强)

(5) 交往;交好 [get along with;be friendly with]

孰能相与无相与。——《庄子·大宗师》。释文:“犹亲也。”

生与来日。——《礼记·曲礼》。按,犹交也。

(6) 又如:相与(彼此往来;相互)

(7) 奖赏 [reward]

上以功劳与,则民战;上以《诗》《书》与,则民学问。——《商君书》

(8) 又如:与奖;与津贴

(9) 帮助;援助 [help]

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战国策·齐策》。注:“犹助也。”

匈奴壤界兽圈,孤弱无与,此困亡之时也。—— 汉· 桓宽《盐铁论》

(10) 又如:与助(赞助);与点(谓孔子赞赏曾点的想法。后用以指长者的赞助)

(11) 随从;随着 [follow]

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国语》

(12) 又如:与世推移(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与世沉浮(随波逐流);与时偕行(变通逐时)

(13) 合乎 [conform with]。如:与人(合乎民意者得人心);与地(凡合乎地道者,则得地利);与天(凡合乎天道者,则得天助)

(14) 等候,等待 [wait]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

(15) 如:岁不我与

(16) 允许 [permit]

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论语》

(17) 又如:与告(准假)

(18) 交付,偿还 [pay]

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史记》

(19) 又如:与利息

(20) 亲近 [be friend with]

公先与百姓而藏其兵。——《管子》

词性变化

与的拼音:

  

〈词性:名〉

(1) 党与;朋党 [clique]

与,党与也。从舁从与。与声。——《说文》

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彊。——《史记》

群臣连与成朋。——《汉书》

(2) 盟国,友邦 [allied country]

王夺之人,霸夺之与,疆夺之地。——《荀子》

(3) 又如:与国(盟国;友邦)

(4) 类;同类 [kind]

夫礼之立成者为饫,昭明光节而已,少曲与焉。——《国语》

与的拼音:

  

〈词性:介〉

(1) 跟;和;及 [with;to]

与臣而将四矣。——《战国策·魏策》

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

与城为殉。——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又如:这所房子与你刚才看过的那一所完全一样

(3) 为,替 [for]。如:与我想想

(4) 离开 [from]。如:与世隔绝;与众不同

(5) 对于;于 [to]

君之始入京也,与言皇上无权…君不之信。——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与的拼音:

  

<连>

和;同 [and]。如:父亲与母亲;人群是何等兴奋与激动;成与不成,在此一举

与的拼音:

  

〈词性:助〉

(1) 与多用于轻微的疑问。吗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学而》

然则师愈与?——《论语·先进》

岂非士之愿与?——《史记·蔡泽传》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战国策·魏策》

(2) 另见 yú;yù  

常用词组

与夺、与共、与虎谋皮、与民更始、与其、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与人为善、与日俱增、与世长辞、与世沉浮、与世无争、与…无宁、与众不同

基本词义

与的拼音:

  

〈词性:动〉

(1) 参与 [take part in]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礼运·大同》

怀嬴与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蹇叔之子与师。(与师,参军作战。)——《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另见 yú;yǔ  

常用词组

与会、与闻

  拼音  duó   注音  ㄉㄨㄛˊ   繁体    
部首  大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DFU  仓颉  KDI  郑码  GDDS  四角  40348  结构  上下电码  1161  区位  2265  统一码  593A  笔顺  一ノ丶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夺(奪)的拼音:duó(ㄉㄨㄛˊ)  

⒈ 抢,强取:抢夺。掠夺。巧取豪夺。强(qiāng   )词夺理。

⒉ 争先取到:夺得最后胜利。夺魁。夺冠(guàn   )。

⒊ 冲开:夺门而出。

⒋ 丧失,削除:剥夺。褫夺(剥夺)。夺志(改变志向或意愿)。

⒌ 晃动:光彩夺目。

⒍ 决定如何处理:请予裁夺。

⒎ 漏掉(文字):第八行夺一字。

统一码

夺字UNICODE编码U+593A,10进制: 22842,UTF-32: 0000593A,UTF-8: E5 A4 BA。

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夺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ontend for、deprive、seiz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大、从寸

English

take by force, rob, snatc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夺的拼音:

duó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象振翅欲飞的鸟,下面是手(又、寸),其意思是:这只振翅欲飞的鸟,眼看着就要从手中失脱掉。本义:丧失)

(2) 同本义 [lose]

夺,手持隹失之也。——《说文》

给夺慈仁。——《礼记·仲尼燕居》。注:“犹乱也。”

精气夺则虚。——《素问·通评虚实论》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勿夺农时。——《荀子·富国》

(3) 又如:夺宗(始封的国君被尊为诸侯以后,除去原来宗子的名分);夺气(丧失了胆量和勇气);夺魄(精神丧失而无生气);夺胆(丧胆);夺彩(失出光彩)

(4) 强取 [seize;rob]

夺,取也。——《玉篇》

人夺女妻而不怒。——《左传·文公十八年》

夺其印符。——《史记·淮阴侯列传》

夺攘矫虔。——《书·吕刑》

秦王度之,终不可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夺项王天下者,必 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

(5) 又如:夺转(夺得);夺劝(一边劝一边夺拿);夺情(皇帝特许某些有亲丧的官僚不守孝,或者未满守孝期者复取。意思是夺去了他的哀思之情);夺席(夺取他人的席位)

(6) 用力冲开,冲出 [force one's way]。如:夺门(破门,奋力冲开门);眼泪夺眶而出

(7) 竞先取得 [win]

被泽徒深厚,惭无夺锦才。——高启《谢赐衣》

(8) 又如:夺高产;夺魁(夺取第一);夺却(夺去;占去);夺衣(夺袍。喻在诗文竞赛中获胜);夺锦(夺取锦标)

(9) 剥夺;削除 [deprive]

胁服夺(罢免)其官。——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0) 又如:夺褫(剥夺);夺爵;夺休(旧指女方提出离婚);夺俸(官吏犯罪,被罚扣薪饷)

常用词组

夺标、夺得、夺冠、夺魁、夺路、夺门而出、夺目、夺取、夺去、夺权、夺神、夺志、夺走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