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ào chóu xīn qiè
注音ㄅㄠˋ ㄔㄡˊ ㄒ一ㄣ ㄑ一ㄝˋ
解释急于要报仇雪恨。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6卷:“踌躇千百万遍,终是报仇心切,只得宁耐,看个居止下落,再作区处。”
例子她的儿子被鬼子打死,她报仇心切,端起机枪向鬼子扫去
用法作谓语;用于处世。
感情报仇心切是中性词。
繁体報讎心切
动物生肖牛,虎,蛇
报(報)的拼音:bào(ㄅㄠˋ)
⒈ 传达,告知:报告。报喜。报捷。报考。报请(用书面报告向上级请示)。报废。
⒉ 传达消息和言论的文件、信号或出版物:简报(文字较短、内容简略的书面报告,印发给有关部门)。电报。情报。晚报。画报。报端。
⒊ 回答:报答。报恩。报仇。报国(报效祖国)。报酬。
⒋ 由于做了坏事而受到惩罚:报应。
报字UNICODE编码U+62A5,10进制: 25253,UTF-32: 000062A5,UTF-8: E6 8A A5。
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报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報
newspaper、report、reply、requite
会意
report, tell, announce
详细解释◎ 报的拼音:
報 bào
〈词性:动〉
(1) (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 niè )”。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 fǔ 。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2) 同本义 [judge]
辟报故不穷审。——《汉书·胡建传》
报囚。——《后汉书·鲁恭传》。注:“谓奏请报决也。”
报而罪之。——《韩非子·五蠹》
(3) 又
闻死刑之报,君为流涕。
(4) 又如:报囚(判决囚犯);报当(判罪)
(5) 报答,报酬 [recompense;repay]
欲报之于陛下也。——诸葛亮《出师表》
欲略上报。——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6) 又如:报本(报答;回报);报称(报答恩德);报命(报答恩情;执行命令);报捐(捐钱买官);报塞(报答;报效);报谢(报答;答谢)
(7) 报告,答复 [report]
列子行泣报 壶子。——《淮南子·精神》
荀息操璧牵马而报。——《吕氏春秋·权勋》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请为张唐先报 赵。——《战国策·秦策五》
求人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日晌午,谍报敌骑至。——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具以沛公言报 项王。——《史记·项羽本记》
(8) 又如:报录人(专门向升了官或考中了科的人家里送喜报的人);报辜(报案状子);报喜;报数;报春(报告春天的到来)
(9) 祭祀 [sacrifice]。如:报岁(每年收获后祭神);报赛(祭祀神灵,答谢保佑)
(10) 报复 [avenge]
睚眦之怨必报。——《史记·范雎传》
日夜思欲报楚王。—— 晋· 干宝《搜神记》
欲求报其父仇。——《史记·魏公子列传》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汉· 贾谊《过秦论》
(11) 又如:报恨(报仇雪恨);报雪(报仇雪恨);报怨(埋怨;抱怨)
(12) 详细申报 [需要纳税的财产] [declare]。如:报税;报关
(13) 批复 [give an official,written reply to a subordinate body]。如:报可,报允(批复照准;许可)
(14) 通“赴”( fù )。奔赴 [go to]
毋拔来,毋报往。——《礼记·少仪》
报葬者报虞。——《礼记·丧服小记》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5) 报应 [nemesis]
夫造物者之报人也,不报其人而报其人之天。——《庄子·列御寇》
前后造业后人报,如是我闻佛亦狂。——董必武《和叶参谋长过五台山》
◎ 报的拼音:
報 bào
〈词性:名〉
(1) 报纸 [newspaper]。如:报房(发送邸报、书信的处所);报丁(卖报的人);报差(送报的人);晨报;晚报;日报
(2) 文字报道或墙报 [bulletin;report]。如:战报;海报;黑板报;大字报;喜报
(3) 刊物 [periodical;journal]。如:学报;科学通报
(4) 电报 [telegram]。如:发报;送报员;发报机
(5) 传达消息的文件或信号 [information;report]
而抄捕南海馆之报(消息)忽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情报;警报
报案、报本反始、报表、报偿、报仇、报仇雪恨、报酬、报春花、报单、报到、报道、报道、报德、报端、报恩、报废、报复、报复、报告、报告、报告文学、报关、报馆、报国、报户口、报话机、报价、报捷、报界、报警、报刊、报考、报录、报录人、报马、报名、报名、报幕、报批、报请、报人、报丧、报社、报审、报失、报时、报税、报摊、报帖、报亭、报童、报头、报务员、报喜、报喜不报忧、报销、报晓、报效、报信、报应、报忧、报怨、报章、报账、报纸、报子
仇的拼音:chóu(ㄔㄡˊ)
⒈ 深切的怨恨:仇敌。仇恨。仇视。疾恶如仇。同仇敌忾(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仇的拼音:qiú(ㄑ一ㄡˊ)
⒈ 古同“逑”,匹配。
⒉ 姓。
仇字UNICODE编码U+4EC7,10进制: 20167,UTF-32: 00004EC7,UTF-8: E4 BB 87。
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仇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㐜讎
enemy、enmity
恩
形声:从亻、九声
enemy, hate, hatred, enmity
详细解释◎ 仇的拼音:
讎、讐 chóu
〈词性:名〉?
(1) (形声。从人,九声。( qiú )本义:匹偶,同伴)
(2) 怨恨 [hatred;resentment]
仇者,讐也。——《史记·晋世家》
葛伯仇饷。——《孟子》
多仇少与。——《汉书·盖宽饶传》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如:仇忌(怨恨憎恶);仇嫌(怨仇;怨恨)
(4) 仇恨 [hatred]
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 韩报仇。——《史记·留侯世家》
(5) 又如:杀父之仇;仇疾(仇恨);仇害(因仇恨而伤害)
(6) 仇人;仇敌 [enemy]
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史记·魏公子列传》
智法之士与当塗之人,不可两存之仇也。——《韩非子·孤愤》
(7) 又如:仇仇(怨敌)
◎ 仇的拼音: chóu
〈词性:动〉?
(1) 报复 [make reprisals;retaliate]
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国贼戾之士哉!——高启《书博鸡者事》
(2) 校对 [proofread;check against the original]。如:仇校(校对)
(3) 另见 qiú ;“雠”
(4) 另见 chóu
仇敌、仇雠、仇恨、仇人、仇杀、仇视、仇外、仇隙、仇冤、仇怨
◎ 仇的拼音: qiú
〈词性:名〉
(1) (形声。从人,九声。本义:同伴)
(2) 同本义 [companion]
仇,雠也。——《说文》。按,谓雠也,二人相当相对之谊。
仇,匹也,合也。——《尔雅·释诂》
赳赳武夫,公侯好仇。——《诗·周南·无衣》
公侯好仇。——《诗·周南·兔置》。笺:“怨耦曰仇。”
君子好仇。——《礼记·缁衣》
(3) 配偶 [spouse]
我仇有疾,不我能即。——《易·鼎》
结发辞严亲,来为君子仇。——三国魏· 曹植《浮萍篇》
(4) 姓
(5) 另见 chóu
心的拼音:xīn(ㄒ一ㄣ)
⒈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⒉ 中央,枢纽,主要的:心腹。中心。
⒊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旷神怡。人心惟危。
心字UNICODE编码U+5FC3,10进制: 24515,UTF-32: 00005FC3,UTF-8: E5 BF 83。
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心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忄㣺
heart、center、feeling、intention
口
象形:像心之形
heart; mind, intelligence; soul
详细解释◎ 心的拼音: xīn
〈词性:名〉
(1)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 同本义 [heart]
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其祀中霤,祭先心。——《吕氏春秋》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心腹之病(致命之祸;隐患);心上刃(“忍”字的拆写);心肝肐蒂(心肝宝贝);心气(中医指心脏的功能);心系(系悬心脏于胸腔中的筋脉);心脾(心脏与脾脏)
(4) 内心 [inner most being;mind]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诗·小雅·杕杜》
(5) 又如:心悦情服(真心乐意地情愿或服从);心香(敬事鬼神,心笃意诚,同于焚香);心苗(心意;心愿)
(6) 心中。心里 [in the heart;in mind]。如:心喻口,口喻心(自己反复思量、揣度);心肝道儿(心思。亦指财欲);心甜的(心爱);心丧(心里悼念)
(7) 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mind]
心之官则思。——《孟子》
(8) 又如:心猿智慧(喻头脑机敏灵活);心拙口夯(心笨口笨);心坌(愚笨);心知(心智)
(9) 思想 [thought]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心忧炭贱。——唐· 白居易《卖炭翁》
汝心之固。——《列子·汤问》
心乐之。——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用心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0) 又如:心量(志气;抱负);心体(指思想);心识(意识);心想(思想;感情);心裁(指思想,主意);心用(思想行为)
(11) 精神 [spirit]。如:心神惝恍(神志不清,迷迷糊糊);心神仿佛(心神恍惚不安);心猿(比喻心神如猿猴般变化难以控制);心体(精神与肉体)
(12) 心绪;心情 [mood]。如:心猿难系(喻人心思散乱,难于把握);心荒撩乱(心荒意乱);心惊骨软(神态惶恐);心持两端(分心,心绪不集中)
(13) 思虑;谋划 [calculation]。如:心重(思虑太多);心趄(变心;不遵守诺言);心模(揣测;估量)
(14) 中心,中央 [center]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5) 又
当心画
波心荡。——宋· 姜夔《扬州慢》
(16) 又如:心号(兵卒上衣前后的标志符号);心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简称。以其概括了《般若经》的核心,故称);心子;心脏;江心
心爱、心安、心安理得、心包、心包积气、心包积水、心病、心不在焉、心材、心裁、心肠、心潮、心潮澎湃、心驰神往、心传、心慈手软、心粗、心荡神驰、心荡神移、心得、心底,心底儿、心地、心地善良、心地正直、心电感应、心电图、心动、心毒、心耳、心烦、心烦意乱、心房、心扉、心肥大、心肺机、心服、心服口服、心浮、心腹、心腹之患、心甘、心甘情愿、心肝、心高、心广体胖、心寒、心狠手辣、心花、心花怒放、心怀、心怀鬼胎、心怀叵测、心环、心慌、心慌意乱、心灰意冷,心灰意懒、心肌梗塞、心肌炎、心机、心急、心急火燎、心迹、心计、心悸、心尖、心焦、心绞痛、心劲,心劲儿、心惊胆战、心惊肉跳、心静、心境、心疚、心坎、心口、心口不一、心宽、心旷神怡、心劳计绌、心劳日拙、心里、心里打鼓、心里话、心理、心力、心力衰竭、心连心、心灵、心灵手巧、心领、心领神会、心路,心路儿、心律、心律失常、心率、心乱如麻、心满意足、心明眼亮、心目、心念、心皮、心平气和、心平气和、心气,心气儿、心窍、心怯、心情、心情舒畅、心曲、心软、心伤、心上人、心神、心声、心事、心事重重、心室、心术、心术不正、心数、心思、心酸、心算、心态、心田、心疼、心跳、心痛、心头、心头肉、心土、心窝儿、心无二用、心细、心下、心弦、心羡、心心相印、心性、心胸、心胸开阔、心胸狭隘、心秀、心虚、心许、心绪、心绪不宁、心血、心血来潮、心眼儿、心仪、心疑、心意、心音、心硬、心有余而力不足、心有余悸、心猿意马、心愿、心悦诚服、心脏、心脏病、心窄、心照、心照不宣、心折、心直口快、心志、心智、心中、心中有数、心重、心醉、心醉神迷
切的拼音:qiē(ㄑ一ㄝ)
⒈ 用刀从上往下用力:切菜。切除。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在业务、思想各方面互相吸取长处,纠正缺点,如“切切琢磨”)。
切的拼音:qiè(ㄑ一ㄝˋ)
⒈ 密合,贴近:切当(dàng )。切肤(切身)。切己。亲切。
⒉ 紧急:急切。迫切。
⒊ 实在:切忌。恳切。
⒋ 旧时汉语标音的一种方法,用两个字,取上一字的声母与下一字的韵母拼成一个音。亦称“反切”。
切字UNICODE编码U+5207,10进制: 20999,UTF-32: 00005207,UTF-8: E5 88 87。
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切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砌
anxious、be sure to、chip、chop、correspond、cut、knife、log、shear
形声:从刀、七声
cut, mince, slice, carve
详细解释◎ 切的拼音: qiē
〈词性:名〉
通“砌”。台阶 [steps]
切皆铜沓黄金涂。——《汉书·外戚·孝成赵皇后传》
◎ 切的拼音: qiē
〈词性:动〉
(1) (形声。从刀,七声。本义: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
(2) 同本义 [cut into parts;slice]。如:切花(从植株上剪下的花枝或枝叶);切心(比喻痛切);切肺(祭祀所用的肺);切象(切,割取。取象以作比喻);切腹(剖腹自杀);切菜;切肉
(3) 治骨。加工珠宝骨器的工艺名称 [cut]。如:切错(治理器物);切玉(割玉);切镂(镂刻;雕刻)
(4) 切磋。指学行上切磋相正 [compare notes]。如:切切(相互敬重切磋勉励的样子);切正(切磋相正);切直(切磋相正);切摩(切磋相正);切磨(切磋相正);切责(互相切磋责勉);切厉(切磋砥砺)
(5) 直线、曲线或面等与圆、弧或球相交于一点 [tangent]。如:切面;切球;切圆
(6) 另见 qiè
切变、切除、切磋、切磋琢磨、切点、切断、切割、切口、切面、切片、切片、切片机、切向力、切向速度、切削、切屑
◎ 切的拼音: qiè
〈词性:动〉
(1) 摩擦;接触 [rub]
切,摩也。——《广雅》
不待切脉。——《史记·扁鹊仓公传》
可切循把握。——《淮南子·原道》
(2) 又如:切齿(咬紧牙齿。形容痛恨);切磨(摩擦;摩搓);切摩(摩擦);切循(抚摩)
(3) 契合。与…相一致 [correspond to]。如:不切实际;译文不切原意;切正(恰切平正);切用(切合实用);切至(犹切当);切事(切合情事);切病(切中弊病)
(4) 一定要 [be sure to]
诸位切不可乱动。——《老残游记》
(5) 又如:切照(依照;按照);切须(必须;切要);切不可骄傲;切勿吸烟;切勿(务必不要);切戒(务须避免);切莫(务必不要);切须(务必)
(6) 靠近;贴近 [press close to]
切于身心。——清· 刘开《问说》
(7) 又如:切倚(相依相偎,十分亲昵);切邻(近邻);切心(贴身);亲切(亲近;密切)
◎ 切的拼音: qiè
〈词性:形〉
(1) 急切;急迫 [anxious]
切问而近思。——《论语》。皇疏:“犹急也。”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迨诉频切。——唐· 李朝威《柳毅传》
其切如是。——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又如:出国心切;激切(言语直而急);心切(心情急迫);切峻(急切严厉);切事(迫切的事);切问(急切问难);切紧(迫切、要紧)
(3) 深;深切 [deep]
切,深也。——《汉书·霍光传》注
(4) 又如:切恐(深怕);切爱(深深的爱);痛切(悲痛而深切);切究(深究);切怛(深切悲伤);切谢(深切感谢)
(5) 恳切;率直 [earnest and straightforward]
直言世谏。——《汉书·东方朔传》
(6) 又如:切谓(恳切地说);切劝(诚恳地相劝);热切(热烈恳切);切至(恳切周至)
(7) 严厉 [stern]
故为政以苛为察,以切为明…大败大裂之道也。——《文子·上礼》
(8) 又如:切责(严厉谴责);切让(严厉责备);切厉(严厉)
(9) 激烈 [intense]
旋以论事过切,为宰臣所非。——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
(10) 又如:切论(激切的议论);切愕(谓激切直言)
(11) 严重 [severe]。如:切手(致人死命的招数)
(12) 另见 qiē
切齿、切肤之痛、切骨之仇、切合、切激、切记、切忌、切近、切口、切脉、切盼、切迫、切切、切切私语,切切细语、切身、切实、切实、切题、切望、切要、切音、切云、切责、切诊、切中、切中时弊、切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