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苞笼万象的意思

bāolóngwànxiàng

苞笼万象



拼音bāo lóng wàn xiàng

注音ㄅㄠ ㄌㄨㄥˊ ㄨㄢˋ ㄒ一ㄤˋ

解释苞:通“包”,包含;笼:收罗;象:形状,样子。包含容纳一切。形容内容丰富,无所不包。

出处隋·刘善经《四声论》:“夫四声者,无响不到,不言不摄,总括三才,苞笼万象。”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无所不有。

感情苞笼万象是中性词。

繁体苞籠萬象

近义包罗万象、无所不包

反义空空如也

英语covering everything under the sun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bāo   注音  ㄅㄠ   
简体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艸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AQNB  仓颉  TPRU  郑码  ERY  四角  44712  结构  上下电码  5383  区位  1690  统一码  82DE  笔顺  一丨丨ノフフ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苞的拼音:bāo(ㄅㄠ)  

⒈ 花托下面像叶的小片:花苞。苞片。含苞待放。

⒉ 茂盛:竹苞松茂。

统一码

苞字UNICODE编码U+82DE,10进制: 33502,UTF-32: 000082DE,UTF-8: E8 8B 9E。

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苞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包藨

汉英互译

bud

造字法

形声:从艹、包声

English

a variety of rush; firm, enduring; to burst fort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苞的拼音: bāo  

〈词性:名〉

(1) (形声。本义:席草,可制席子和草鞋)

(2) 同本义 [bulrush]

苞,苞草也,南阳以为粗履。——《说文》

浸彼苞稂。——《诗·曹风·下泉》

(3) 又

浸彼包萧。

浸彼苞蓍。

系于包桑。——《易·否》

其高燥则生葴(zhēn  ,马兰)、菥(   ,麦的一种)、苞、荔(草名)。—— 司马相如《子虚赋》

(4) 又如:包屦(古人居丧所穿的一种草鞋)

(5) 苞片,花未开时包着花朵的变态叶 [bract]

山桃发红萼,野蕨渐紫苞。——南朝 宋· 谢灵运《酬从弟惠连》

(6) 又如:含苞未放

(7) 草木的根或茎干 [root or stem]

苞有三蘖。——《诗·商颂·长发》

(8) 又如:苞桑(原指根深柢固的桑树;比喻牢固的根基);苞桑磐石(比喻极其坚固);苞桑戒(系于根深蒂固的事物上而求得的牢靠鉴戒)

词性变化

苞的拼音: bāo  

〈词性:形〉

(1) 草木茂盛,丛生 [growingin profusion]

苞,丰也。——《尔雅·释诂》

方苞方体。——《诗·大雅·行苇》

集于苞栩。——《诗·唐风·鸨羽》

草木渐苞。——《书·禹贡》

如竹苞也,如松茂矣。——《诗·小雅·斯干》

(2) 又如:苞杞(丛生的枸杞);苞并(丛生)

苞的拼音: bāo  

〈词性:动〉

通“包”。包裹;怀抱 [wrap up;surround]

如山之苞。——《诗·大雅·常武》

厥苞橘柚锡贡。——《书·禹贡》

凡以弓剑苞苴箪笥问人者。——《礼记·曲礼上》

尔贡苞茅不入。——《左传·僖公四年》

常用词组

苞谷、苞米、苞片

  拼音  lóng lǒng   注音  ㄌㄨㄥˊ ㄌㄨㄥˇ   繁体    
部首  龙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TDXB  五笔98  TDXY  仓颉  HIKP  郑码  MGM  四角  88414  结构  上下电码  4705  区位  3393  统一码  7B3C  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一ノ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笼(籠)的拼音:lóng(ㄌㄨㄥˊ)  

⒈ 用竹篾、木条编成的盛物器或罩物器:灯笼。熏笼。

⒉ 用竹篾、木条或金属丝等编插而成的养鸟或虫的器具:鸡笼。鸟笼。蝈蝈笼。

⒊ 旧时囚禁犯人的东西:囚笼。牢笼。

⒋ 用竹木或金属材料制成的有盖的蒸东西器具:笼屉。蒸笼。

⒌ 泛指包络之物:笼头。

其他字义

笼(籠)的拼音:lǒng(ㄌㄨㄥˇ)  

⒈ 较大的箱子:箱笼。

⒉ 遮盖,罩住:笼罩。烟笼雾罩。

⒊ 概括而不分明,不具体,称“笼统”。

统一码

笼字UNICODE编码U+7B3C,10进制: 31548,UTF-32: 00007B3C,UTF-8: E7 AC BC。

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笼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籠儱

汉英互译

cage、hutch、basket、coop

造字法

形声:从竹、龙声

English

cage; cage-like baske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笼的拼音:

lóng  

〈词性:名〉

(1) (形声。从竹,龙声。本义:竹笼)

(2) 用竹片编成的盛物的器具 [bamboo box]

笼,举土器也。——《说文》

共丘笼。——《周礼·遂师》

貂裘而负笼。——《淮南子·说山》

荷笼负锸。——《汉书·王莽传》

青丝为笼系。——《乐府诗集·陌上桑》

(3) 又

桂枝为笼钩。

(4) 又如:笼臿(盛土的笼和铲挖泥土的锹);笼篰(竹笼和小竹篓);笼屉(蒸笼)

(5) 饲养鸟、虫、家禽等的笼子 [cage]

闭以雕笼。——祢衡《鹦鹉赋》

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庄子·庚桑楚》

若脱笼之鹄。——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蟋蟀笼虚。——《聊斋志异·促织》

(6) 又

掇置笼中。

笼归。(装在笼子里,带回家去。笼,名词用为动词,装在笼子里。)。又如:牢笼;木笼;笼驯(把鸟兽关在笼中使之驯服);笼狎(将动物畜养于笼中加以戏弄);笼阿(鸟笼中的一角);笼鸟槛猿(笼中鸟与槛中猿。比喻受拘禁而不得自由的人)

(7) 罩箍 [hoop]。如:笼灯(灯笼);笼冠(古代武官所戴的帽);笼裙(用丝绢制的裙)

(8) 竹名 [bamboo’s name]。如:笼竹

(9) 羁绊牲畜的工具 [muzzle]。引申为驾驭、控制的意思。如:笼绊(受牵绊束缚);笼络(笼与络都是羁绊牲畜的工具)

(10) 蒸饼 [steaming cake]。如:笼饮(蒸饼的别名);笼饼(馒头的旧称)

词性变化

笼的拼音:

lóng  

〈词性:动〉

(1) 生火 [fire]

脚炉手炉也交出去了,你可逼着他们给你笼上。——《红楼梦》

(2) 在袖内藏东西 [put sth. in sleeve]

笼盖四野。——《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3) 又如:笼馒头;笼袖(把两手相对伸入两袖中)

(4) 另见 lǒng  

常用词组

笼钩、笼鸟、笼屉、笼头、笼养、笼着手、笼嘴

基本词义

笼的拼音:

lǒng  

〈词性:名〉

盛衣物的箱笼 [large box;trunk]。如:笼仗(箱笼;行李);笼箧(竹箱。大的称笼,小的称箧)

词性变化

笼的拼音:

lǒng  

〈词性:动〉

(1) 笼罩;遮掩 [shroud]

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2) 又如: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天地虽大,都可概括进形象,万物虽多,都可描绘于笔下。挫,折,有收拾役使的意思);笼葱(青翠葱绿)

(3) 包括;包罗 [envelop]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唐·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4) 又如:笼罗(包罗);笼取(收罗);笼利(搜罗财利)

(5) 缠绕;戴 [twine;wind]。如:笼头(束发;做头发);笼络

(6) 牵制[pin down;tie up]。如:笼绊(羁绊,受牵制);笼驾(拦道阻行。比喻影响、阻碍)

(7) 控制;垄断 [control]。如:笼扎(犹束缚)

(8) 点燃 [light;kindle]。如:笼火(生火;点火)

(9) 另见 lóng  

常用词组

笼络、笼统、笼罩

  拼音  wàn mò   注音  ㄨㄢˋ ㄇㄛˋ   繁体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86  DNV  五笔98  GQE  仓颉  MS  郑码  AYM  四角  10227  结构  单一电码  8001  区位  4582  统一码  4E07  笔顺  一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万(萬)的拼音:wàn(ㄨㄢˋ)  

⒈ 数目,十个一千:万户侯(中国汉代侯爵的最高一级,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后泛指高官)。

⒉ 喻极多:万物。万方(a.指全国和世界各地;b.指姿态多种多样)。日理万机。气象万千。

⒊ 极,很,绝对:万万。万幸。

⒋ 姓。

其他字义

万(萬)的拼音:mò(ㄇㄛˋ)  

⒈ 〔万俟(qí)〕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统一码

万字UNICODE编码U+4E07,10进制: 19975,UTF-32: 00004E07,UTF-8: E4 B8 87。

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万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 great number、by all means、myriad、ten thousand

造字法

形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万的拼音:   

另见 wàn  

常用词组

万俟

基本词义

万的拼音:

wàn  

〈词性:名〉

(1) (形声。“萬”,甲骨文呈蝎子形。本义:蝎)

(2) 虫名。蝎。[scorpion]

万,虫也。——《说文》

(3) [数词]∶千的十倍;十个一千 [ten thousand]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唐· 元稹《遣悲怀》

(4) 又如:万寿(称皇帝、皇后的生日);万劫(即万世。形容极长的时间);万井(古代以地方一里为一井,万井即一万平方里);万夫(万人);万户(一万户);万户侯(食邑万户之侯);万顷(百万亩。百亩为一顷)

(5) 古代的一种舞名 [the name of an ancient dance]。如:万舞(古代的舞名。先是武舞,舞者手拿兵器;后是文舞,舞者手拿鸟羽和乐器。亦泛指舞蹈)

(6) 古州名 [Wan prefecture]

(7) 南朝梁大同二年置。治所在石城(今四川省达县)

(8) 唐贞观八年改浦州置。治所在南浦(今四川省万县市)

(9) 明洪武元年置。治所在万安(今广东省万宁县)

(10) 县名 [Wan county]。在四川省东部长江北岸。三国吴置羊渠县,蜀汉改南浦县,元入万州,明改万县

(11) 倍 [fold]

悲苦之怀,必万常人。——宋· 苏轼《与滕达道二十三首》

(12) 姓

词性变化

万的拼音:

wàn  

〈词性:形〉

(1) 极言其多 [myriad;multitudinous]

高万仞。——《列子·汤问》

万里赴戎机。——《乐府诗集·木兰诗》

一片孤城万仞山。——唐· 王之涣《凉州词》

千朵万朵压枝低。——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 又如:万几(指全国政务);万人敌(能敌万人的兵法或谋略);万生院(动物园);万乘(万辆马车);万机(万几);万仞(形容极高);万年草料(骂人话。饮食寿命);万国(各方诸侯。引申为全国各地;天下);万寿圣节(皇帝的生日);万剐凌迟(剐刑。将人断肢割喉,剔肉离骨);万乘之躯(指天子;帝王)

(3) 极言各不相同 [various]

勃兴得李杜,万类困陵暴。—— 韩愈《荐士》

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 又如:万化(各种变化);万劫(种种灾难);万殊(各不相同。亦指各种不同的现象、事物)

万的拼音:

wàn  

〈词性:副〉

(1) 绝对;一定 [absolutely;certainly]。如:万无(绝无)

(2) 另见   

常用词组

万安、万般、万变不离其宗、万不得已、万代千秋、万端、万恶、万方、万分、万夫不当、万夫莫当、万福、万感、万古、万古长青、万古流芳、万贯、万贯家财、万汇、万机、万家灯火、万家之侯、万箭穿心、万箭攒心、万劫不复、万金油、万籁、万籁俱寂、万类、万里长城、万里长征、万里无云、万历、万流景仰、万缕千丝、万马奔腾、万马齐喑、万民、万目睽睽、万难、万能、万年、万年历、万念俱灰、万千、万全、万全之策、万儿八千、万人空巷、万人之敌、万神、万乘、万世、万事、万事不求人、万事大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万事通、万寿无疆、万水千山、万死、万死不辞、万岁、万万、万无一失、万物、万向节,万向接头、万象、万象更新、万幸、万一、万有引力、万丈、万丈高楼从地起、万钟、万众、万众一心、万状、万紫千红

  拼音  xiàng   注音  ㄒ一ㄤˋ   
简体部首  豕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豕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QJEU  五笔98  QKEU  仓颉  NAPO  郑码  RJGQ  四角  27232  结构  上下电码  6272  区位  4783  统一码  8C61  笔顺  ノフ丨フ一ノフノノ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象的拼音:xiàng(ㄒ一ㄤˋ)  

⒈ 哺乳动物,是目前地球陆地上最大的哺乳类动物,多产在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门牙极长,可用于雕刻成器皿或艺术品:象牙。象牙宝塔(喻脱离群众和生活的文学家、艺术家的小天地)。

⒉ 形状,样子:形象。景象。气象。现象。想象。象征。万象更新。象声。象形。

统一码

象字UNICODE编码U+8C61,10进制: 35937,UTF-32: 00008C61,UTF-8: E8 B1 A1。

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象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s、elephant、shape、imitate、seem、look as if

造字法

象形:像大象之形

English

elephant; ivory; figure, imag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象的拼音: xiàng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突出其长鼻。本义:大象,一种哺乳动物)

(2) 象科的,特别是象属( Elephas )和非洲象属( Loxodonta )的体型极大而粗重的几乎无毛的四足动物 [elephant]

象,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像鼻牙四足尾 之形。——《说文》

祷过之山多象。——《山海经·南山经》

穷奇象犀。——《汉书·司马相如传》

其民乘象以战。——《汉书·张骞传》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诗·鲁颂·泮水》

象有齿以焚其身。——《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3) 又如:象口(象状香炉口);象王(象中最大者,佛家喻佛)

(4) 象牙的省称 [ivory]

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尔雅》。注:“象牙骨。”

佩其象揥。——《诗·狂风·葛屦》。传:“象揥所以为饰。”

用两象尊。——《周礼·司尊彝》。司农注:“以象骨饰尊。”

持一象笏至(象笏,象牙做的笏。笏,封建时代臣子上朝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象床(象牙装饰的床);象路(以象牙为饰的车);象管(以象牙为饰的笔);象箸(象牙筷子)

(6) 现象 [phenomenon]。如:象纬(指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亦泛指天体);旱象;天象;险象;景象;假象

(7) 人的外貌 [appearance;looks]

象恭滔天。——《书·尧典》

(8) 又如:丑象

(9) 肖像,用水墨画、油画、素描或其他绘画手法描绘的人面部的像 [portrait]

上瞻兮遗象,下临兮泉壤。——潘岳《寡妇赋》

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晋书·顾恺之传》

往往留象。——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绘象祀之。——清· 张廷玉《明史》

(10) 又如:象教(佛教的别称。释加牟尼去世后,佛门弟子刻木为佛、教化众生,故名);象设(原指佛像。泛指遗像)

(11) 象征 [symbol]

白者西方之色,刑戮之象也。——韩愈《为宰相贺白龟状》

(12) 又如:征象;象表(征象);象兆(征兆)

(13) 形状;样子;景象 [form;shape;circumstance]

杌陧之象。——孙文《<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14) 又如: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

(15) 法,法令 [law]

象以典刑。——《虞书》。传:“法也。”

设象以为民纪,式权以相应。——《国语》

(16) 道理 [principle]

执大象,天下往。——《老子》

(17) [中医]∶脏腑健康与否显现于人颜面上的气色 [complexion]

五藏之象,可以类推。——《素问》

(18) 又如:脉象;病象

词性变化

象的拼音: xiàng  

〈词性:动〉

(1) 假借为“像”。类似;好像 [resemble;be like;take after]

见乃谓之象。又,象也者,像此者也。——《易·系辞》

象者,各辨一及之义者也。——《易·略例》

物生而后有象。——《左传·僖公十五年》

天象盖笠。——《周髀算经》

女必象汝。——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象意(如意);活象;极象;象恭(貌似恭敬);象肖(德业与先人相似);象貌(像事物的容貌);象龚(貌似恭敬)

(3) 摹拟 [imitate]

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鲁灵光殿赋》

因势象形。——明· 魏学洢《核舟记》

赫赫可象。——明· 刘基《卖柑者言》

(4) 又如:象体(量体);象生(纸、棉糊扎成的人物形象,用于祭祀或作为玩具);象模象样(认真地);象眼块(菱形)

(5) 描绘 [depict]

公在荆州,或象其义,白须红颜,谓公方壮。——《王荆州画像赞》

(6) 又如:象物(描摹物象);象说(描摹,解说)

(7) 效法 [follow the example of]

人君为饮食为此,故左右象之。——《墨子》

(8) 又如:象贤(效法先人的贤德)

(9) 想像 [imagine]

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韩非子》

(10) 又如:象事(想像事情)

常用词组

象角、象轿、象皮病、象棋、象声、象声词、象限、象形、象形文字、象牙、象眼儿、象征、象征

成语首拼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