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āo luó wàn xiàng
注音ㄅㄠ ㄌㄨㄛˊ ㄨㄢˋ ㄒ一ㄤˋ
解释包罗:收集、容纳;大范围的包括;万象:宇宙间万物万事的景象。包括了形形色色一切景象。形容内容丰富庞杂;无所不包。
出处《黄帝宅经》上卷:“所以包罗万象,举一千从。”
例子你怎言包罗万象,迟早飞升。(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三回)
正音“象”,不能读作“xiāng”。
辨形“象”,不能写作“相”。
辨析(一)包罗万象和“无所不包”;都表示“包含的东西非常之多”的意思;不同在于:包罗万象偏重在“十分庞杂”;“无所不包”偏重在“一点也没有遗漏”。(二)包罗万象和“应有尽有”;都形容内容丰富、齐全。但包罗万象偏重在无所不包;一般指整体说的;“应有尽有”偏重在无所不有。一般指个体说的;并且大多前面有举例。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内容丰富,无所不有。
谜语影集;大型影展
感情包罗万象是中性词。
繁体包羅萬象
近义应有尽有、无所不包
反义一无所有、空空如也、挂一漏万
英语the whole creation include
俄语охвáтывать всё(всеобъéмлющий)
德语alles umfassen (od. einschlieβen)(allumfassend)
造句embrasser,englober tout(contenu riche et varié)
动物生肖牛,虎,蛇
包的拼音:bāo(ㄅㄠ)
⒈ 用纸、布或其他薄片把东西裹起来:包装。包饺子。
⒉ 包好了的东西:邮包。背(bèi )包。
⒊ 装东西的袋:书包。皮包。
⒋ 容纳在内,总括在一起:包括。包举(总括)。包容。包涵。包罗万象。无所不包。
⒌ 总揽,负全责:包销。包揽。
⒍ 保证:包赔。包在我身上。
⒎ 约定的,专用的:包饭。包工。
⒏ 围:包围。包剿。
⒐ 一种带馅的蒸熟的面食:包子。糖包儿。
⒑ 身体上肿起的疙瘩:脓包。
⒒ 姓。
包字UNICODE编码U+5305,10进制: 21253,UTF-32: 00005305,UTF-8: E5 8C 85。
包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包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勹鞄匏庖胞苞
bundle、bag、fold、package、wind、wrap
形声:从巳、勹声
wrap, pack, bundle; package
详细解释◎ 包的拼音: bāo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形,外边是“勹”。中间是个“巳”( sì )字,“象子未成形”。“勹”就是“包”的本字。本义:裹)
(2) 用纸、布等裹东西 [wrap up]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诗·召南·野有死麕》
草木渐包。——《书·禹贡》
包有鱼。——《易·姤》
包之以虎皮。——《礼记·乐记》
(3) 又如:纸包不住火;包缠(包裹缠绕)
(4) 包含,包容。里面含有 [contain;include]
举一滴可包陵谷。——唐· 李朝威《柳毅传》
皆包在诸谷中。——宋· 沈括《梦溪笔谈》
(5) 又如:把小费包在内;包函(包有,含有);包吞(包含);包荒(掩饰;遮盖;原谅,宽容)
(6) 包围。四面围住 [surround]
河水分流,包山而过。——《水经注·河水》
(7) 又如:包络(包围环绕)
(8) 保证,担保 [guarantee]
包你没事。——萧德祥《杀狗劝夫》
(9) 又如:包换;包退;包赔;包管(保证;保险;保单);包票
(10) 约定专用 [charter]
烂倾新酿酒,包载下江船。——梅尧臣《村豪诗》
(11) 又如:全包(全部占有);包饭;包厢;包程;包机
(12) 承担,即答应负责办好 [do sth.all by oneself;shoulder a task on one's own]。如:包销;包办;包产;包工;包医;包教
(13) 镀上一层 [clad]。如:包金;包银
(14) 做 [make]。如:包饺子
◎ 包的拼音: bāo
〈词性:名〉
(1) 装东西的袋子 [bag]。如:书包;旅行包;行李包
(2) 包裹起来的东西 [parcel]。如:药包;邮包;包复(包袱。用布包起来的包裹)
(3) 因碰撞而引起的肿块 [bump;swelling]。如:脑门儿上碰了个包;脚上起了个包
(4) 一种带馅的蒸熟的食物 [bun]。如:菜包;汤包
(5) 毡制的圆顶帐篷 [tent]。如:蒙古包
(6) 姓
◎ 包的拼音: bāo
〈词性:量〉
(1) 包装好的一堆单件 [pack]
五官掾献橘数包。——《后汉书·杨由传》
(2) 又如:一包香烟
包办、包办代替、包办婚姻、包被、包庇、包藏、包藏祸心、包产、包产到户制、包场、包抄、包车、包乘、包乘制、包乘组、包船、包打天下、包饭、包房、包封、包袱、包袱底儿、包干、包干制、包工、包工头、包公、包谷、包裹、包裹、包含、包涵、包换、包伙、包机、包间、包剿、包巾、包金、包举、包括、包揽、包揽词讼、包罗、包罗万象、包米、包囊、包赔、包皮、包票、包容、包身工、包粟、包探、包围、包厢、包销、包衣、包衣、包衣种子、包银、包圆儿、包月、包扎、包拯、包装、包子、包租
罗(羅)的拼音:luó(ㄌㄨㄛˊ)
⒈ 捕鸟的网:罗网。
⒉ 张网捕捉:罗掘(用网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粮食。喻用尽办法筹措款项)。门可罗雀(形容门庭冷落)。
⒊ 搜集,招致,包括:罗捕。罗致(招请人才)。网罗。包罗。罗织罪名(虚构罪名,陷害无辜)。
⒋ 散布:罗列。
⒌ 过滤流质或筛细粉末用的器具:绢罗。
⒍ 用罗筛东西:罗面。
⒎ 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罗绮。罗扇。
⒏ 量词,用于商业,一罗合十二打。
⒐ 同“脶”。
⒑ 姓。
罗字UNICODE编码U+7F57,10进制: 32599,UTF-32: 00007F57,UTF-8: E7 BD 97。
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罗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羅
catch birds with a net、collect、display、net、sift、silk
原为形声
net for catching birds; gauze
详细解释◎ 罗的拼音:
羅 luó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网中有隹,表示以网捕鸟的意思。小篆增加了“糸”( mì ),表示结网所用的材料。本义:用绳线结成的捕鸟网)
(2) 同本义 [clapnet]
罗,以丝罟鸟也。——《说文》
有兔爰爰,雉离于罗。——《诗·王风·兔爰》
以天下为这罗,则雀不失矣。——《韩非子·难三》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曹植《野田黄雀行》
(3) 又如:罗尉(捕鸟的网);罗落(截捕禽兽的用具);罗弋(捕鸟的工具)
(4) 轻软的丝织品 [a kind of gauze]
遍身罗绮。——宋· 张俞《蚕妇》
湿罗幕。——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红罗复斗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
晚成单罗纱。
(6) 又如:罗绮(罗与绮皆为丝织品,这里指衣着高贵华丽的人);罗衾(绸被);罗衫(古人夏季时所穿的丝织衣衫;质料柔软轻爽);罗巾(丝制手巾);罗帕(丝织方巾);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罗纨(泛指精美的丝织品);罗带(丝织的衣带)
(7) 一种细密的筛子 [a close sifter]。如:罗床(筛面用的一种器具);绢罗,铜丝罗
(8) 罗马尼亚的简称[Romania]
(9) 姓
◎ 罗的拼音:
羅 luó
〈词性:动〉
(1) 用网捕捉 [catch with net]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诗·小雅·鸳鸯》
(2) 又如:罗雀(设网来捕雀,比喻门庭冷落);罗毕(用网捕鸟);罗雀掘鼠(粮尽而张网捕雀、挖洞捉鼠以充饥)
(3) 排列;广布[display;spread out]
族布而罗生。——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桃李罗堂前。——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4) 又如:罗落(罗列部署 );罗落境界(分布驻扎于边境);罗天结角(布下天罗地网)
(5) 收罗;招集,收集 [collect;gather together]
万物毕罗,莫足以归。——《庄子·天下》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司马迁《报任安书》
(6) 又如:罗斋(指聚集等待他人雇请的工匠、僧道);罗弋(网罗);罗取(搜罗求取);罗捕(搜索捕捉);罗搜(到处搜索)
(7) 包罗 [include;cover]。如:罗括(包括,包罗);罗居(周围的邻居)
(8) 约束,防范 [keep within bounds;surround;restrain]。如:罗守(环绕守护);罗峙(环绕屹立);罗禁(包围禁闭);罗骑(巡行的骑卫)
(9) 阻止;遮拦 [hinder;corer]。如:罗伞(仪仗行列中的伞盖);罗闉(古时军营周围的宵禁设施)
(10) 经过筛具或滤网、有网眼的织物筛下来 [sift]。如:罗面;罗和(对磨面工人的称呼)
◎ 罗的拼音:
羅 luó
〈词性:量〉
英文gross的省音译。十二打为一罗[gross]
罗拜、罗布、罗刹、罗城、罗浮山、罗贯中、罗锅儿、罗汉、罗汉病、罗汉豆、罗汉果、罗经、罗口、罗拉、罗勒,罗艻、罗列、罗缕纪存、罗马、罗马字、罗马教廷、罗曼蒂克、罗曼史、罗盘、罗圈,罗圈儿、罗圈儿揖、罗圈腿、罗网、罗纹、罗霄山、罗音、罗唣,罗皂、罗织、罗致
万(萬)的拼音:wàn(ㄨㄢˋ)
⒈ 数目,十个一千:万户侯(中国汉代侯爵的最高一级,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后泛指高官)。
⒉ 喻极多:万物。万方(a.指全国和世界各地;b.指姿态多种多样)。日理万机。气象万千。
⒊ 极,很,绝对:万万。万幸。
⒋ 姓。
万(萬)的拼音:mò(ㄇㄛˋ)
⒈ 〔万俟(qí)〕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万字UNICODE编码U+4E07,10进制: 19975,UTF-32: 00004E07,UTF-8: E4 B8 87。
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万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萬
a great number、by all means、myriad、ten thousand
形声
详细解释◎ 万的拼音: Mǒ
另见 wàn
万俟
◎ 万的拼音:
萬 wàn
〈词性:名〉
(1) (形声。“萬”,甲骨文呈蝎子形。本义:蝎)
(2) 虫名。蝎。[scorpion]
万,虫也。——《说文》
(3) [数词]∶千的十倍;十个一千 [ten thousand]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唐· 元稹《遣悲怀》
(4) 又如:万寿(称皇帝、皇后的生日);万劫(即万世。形容极长的时间);万井(古代以地方一里为一井,万井即一万平方里);万夫(万人);万户(一万户);万户侯(食邑万户之侯);万顷(百万亩。百亩为一顷)
(5) 古代的一种舞名 [the name of an ancient dance]。如:万舞(古代的舞名。先是武舞,舞者手拿兵器;后是文舞,舞者手拿鸟羽和乐器。亦泛指舞蹈)
(6) 古州名 [Wan prefecture]
(7) 南朝梁大同二年置。治所在石城(今四川省达县)
(8) 唐贞观八年改浦州置。治所在南浦(今四川省万县市)
(9) 明洪武元年置。治所在万安(今广东省万宁县)
(10) 县名 [Wan county]。在四川省东部长江北岸。三国吴置羊渠县,蜀汉改南浦县,元入万州,明改万县
(11) 倍 [fold]
悲苦之怀,必万常人。——宋· 苏轼《与滕达道二十三首》
(12) 姓
◎ 万的拼音:
萬 wàn
〈词性:形〉
(1) 极言其多 [myriad;multitudinous]
高万仞。——《列子·汤问》
万里赴戎机。——《乐府诗集·木兰诗》
一片孤城万仞山。——唐· 王之涣《凉州词》
千朵万朵压枝低。——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 又如:万几(指全国政务);万人敌(能敌万人的兵法或谋略);万生院(动物园);万乘(万辆马车);万机(万几);万仞(形容极高);万年草料(骂人话。饮食寿命);万国(各方诸侯。引申为全国各地;天下);万寿圣节(皇帝的生日);万剐凌迟(剐刑。将人断肢割喉,剔肉离骨);万乘之躯(指天子;帝王)
(3) 极言各不相同 [various]
勃兴得李杜,万类困陵暴。—— 韩愈《荐士》
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 又如:万化(各种变化);万劫(种种灾难);万殊(各不相同。亦指各种不同的现象、事物)
◎ 万的拼音:
萬 wàn
〈词性:副〉
(1) 绝对;一定 [absolutely;certainly]。如:万无(绝无)
(2) 另见 mò
万安、万般、万变不离其宗、万不得已、万代千秋、万端、万恶、万方、万分、万夫不当、万夫莫当、万福、万感、万古、万古长青、万古流芳、万贯、万贯家财、万汇、万机、万家灯火、万家之侯、万箭穿心、万箭攒心、万劫不复、万金油、万籁、万籁俱寂、万类、万里长城、万里长征、万里无云、万历、万流景仰、万缕千丝、万马奔腾、万马齐喑、万民、万目睽睽、万难、万能、万年、万年历、万念俱灰、万千、万全、万全之策、万儿八千、万人空巷、万人之敌、万神、万乘、万世、万事、万事不求人、万事大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万事通、万寿无疆、万水千山、万死、万死不辞、万岁、万万、万无一失、万物、万向节,万向接头、万象、万象更新、万幸、万一、万有引力、万丈、万丈高楼从地起、万钟、万众、万众一心、万状、万紫千红
象的拼音:xiàng(ㄒ一ㄤˋ)
⒈ 哺乳动物,是目前地球陆地上最大的哺乳类动物,多产在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门牙极长,可用于雕刻成器皿或艺术品:象牙。象牙宝塔(喻脱离群众和生活的文学家、艺术家的小天地)。
⒉ 形状,样子:形象。景象。气象。现象。想象。象征。万象更新。象声。象形。
象字UNICODE编码U+8C61,10进制: 35937,UTF-32: 00008C61,UTF-8: E8 B1 A1。
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象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像
as、elephant、shape、imitate、seem、look as if
象形:像大象之形
elephant; ivory; figure, image
详细解释◎ 象的拼音: xiàng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突出其长鼻。本义:大象,一种哺乳动物)
(2) 象科的,特别是象属( Elephas )和非洲象属( Loxodonta )的体型极大而粗重的几乎无毛的四足动物 [elephant]
象,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像鼻牙四足尾 之形。——《说文》
祷过之山多象。——《山海经·南山经》
穷奇象犀。——《汉书·司马相如传》
其民乘象以战。——《汉书·张骞传》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诗·鲁颂·泮水》
象有齿以焚其身。——《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3) 又如:象口(象状香炉口);象王(象中最大者,佛家喻佛)
(4) 象牙的省称 [ivory]
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尔雅》。注:“象牙骨。”
佩其象揥。——《诗·狂风·葛屦》。传:“象揥所以为饰。”
用两象尊。——《周礼·司尊彝》。司农注:“以象骨饰尊。”
持一象笏至(象笏,象牙做的笏。笏,封建时代臣子上朝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象床(象牙装饰的床);象路(以象牙为饰的车);象管(以象牙为饰的笔);象箸(象牙筷子)
(6) 现象 [phenomenon]。如:象纬(指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亦泛指天体);旱象;天象;险象;景象;假象
(7) 人的外貌 [appearance;looks]
象恭滔天。——《书·尧典》
(8) 又如:丑象
(9) 肖像,用水墨画、油画、素描或其他绘画手法描绘的人面部的像 [portrait]
上瞻兮遗象,下临兮泉壤。——潘岳《寡妇赋》
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晋书·顾恺之传》
往往留象。——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绘象祀之。——清· 张廷玉《明史》
(10) 又如:象教(佛教的别称。释加牟尼去世后,佛门弟子刻木为佛、教化众生,故名);象设(原指佛像。泛指遗像)
(11) 象征 [symbol]
白者西方之色,刑戮之象也。——韩愈《为宰相贺白龟状》
(12) 又如:征象;象表(征象);象兆(征兆)
(13) 形状;样子;景象 [form;shape;circumstance]
杌陧之象。——孙文《<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14) 又如: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
(15) 法,法令 [law]
象以典刑。——《虞书》。传:“法也。”
设象以为民纪,式权以相应。——《国语》
(16) 道理 [principle]
执大象,天下往。——《老子》
(17) [中医]∶脏腑健康与否显现于人颜面上的气色 [complexion]
五藏之象,可以类推。——《素问》
(18) 又如:脉象;病象
◎ 象的拼音: xiàng
〈词性:动〉
(1) 假借为“像”。类似;好像 [resemble;be like;take after]
见乃谓之象。又,象也者,像此者也。——《易·系辞》
象者,各辨一及之义者也。——《易·略例》
物生而后有象。——《左传·僖公十五年》
天象盖笠。——《周髀算经》
女必象汝。——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象意(如意);活象;极象;象恭(貌似恭敬);象肖(德业与先人相似);象貌(像事物的容貌);象龚(貌似恭敬)
(3) 摹拟 [imitate]
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鲁灵光殿赋》
因势象形。——明· 魏学洢《核舟记》
赫赫可象。——明· 刘基《卖柑者言》
(4) 又如:象体(量体);象生(纸、棉糊扎成的人物形象,用于祭祀或作为玩具);象模象样(认真地);象眼块(菱形)
(5) 描绘 [depict]
公在荆州,或象其义,白须红颜,谓公方壮。——《王荆州画像赞》
(6) 又如:象物(描摹物象);象说(描摹,解说)
(7) 效法 [follow the example of]
人君为饮食为此,故左右象之。——《墨子》
(8) 又如:象贤(效法先人的贤德)
(9) 想像 [imagine]
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韩非子》
(10) 又如:象事(想像事情)
象角、象轿、象皮病、象棋、象声、象声词、象限、象形、象形文字、象牙、象眼儿、象征、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