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抱朴含真的意思

bàohánzhēn

抱朴含真



拼音bào pǔ hán zhēn

注音ㄅㄠˋ ㄆㄨˇ ㄏㄢˊ ㄓㄣ

解释抱:保;朴:朴素;真:纯真、自然。道家主张人应保持并蕴含朴素、纯真的自然天性,不要沾染虚伪、狡诈而玷污、损伤人的天性。

出处《老子》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晋 陶潜《劝农》:“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感情抱朴含真是中性词。

近义抱素怀朴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bào   注音  ㄅㄠˋ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QNN  仓颉  QPRU  郑码  DRY  四角  57012  结构  左右电码  2128  区位  1707  统一码  62B1  笔顺  一丨一ノフフ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抱的拼音:bào(ㄅㄠˋ)  

⒈ 用手臂围住:拥抱。抱小孩儿。合抱。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进取)。

⒉ 围绕,环绕:山环水抱。抱厦(房屋前面加出来的门廊,亦指后面毗连的小房子)。

⒊ 胸怀愿望,志向:抱负。

⒋ 心里存着,怀有:抱怨。抱恨。抱歉。抱憾。抱病。

⒌ 密合:衣服抱身儿。

⒍ 把他人的子女收养为自己的子女:抱养。

⒎ 量词:表示两臂合围的量:一抱草。

⒏ 孵:抱窝。抱小鸡。

统一码

抱字UNICODE编码U+62B1,10进制: 25265,UTF-32: 000062B1,UTF-8: E6 8A B1。

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抱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拋捊菢

汉英互译

hold or carry in the arm、adopt

造字法

形声:从扌、包声

English

embrace, hold in arms, enfol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抱的拼音: bào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包声。本义:用手臂围住)

(2) 同本义 [hold or carry in the arms]

公然抱茅入竹去。——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遂相与一抱而别。——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犹抱薪救火。——宋· 苏洵《六国论》

(3) 又如:抱石(怀石。指投水而死);抱嫁(苏州风俗。女子出嫁时由阿舅抱上花轿);抱冰(比喻刻苦自励)

(4) 捧着 [hold in both hands]

和乃抱其璞而哭于 楚山之下。——《韩非子·和氏》

(5) 又如:抱璞(春秋楚人卞和发现一块玉璞,献给楚灰王、武王,两次都被认为是顽石,并刖去双足。后楚文王即位,卞和又抱璞哭于荆山之下,文王命人剖璞,果系美玉,称和氏璧)

(6) 环绕 [encircle]

清江一曲抱村流。——唐· 杜甫《江村》

陵峦抱江城。——李白《见会公谈陵阳山水》

(7) 又如:清溪抱村

(8) 怀藏,心里存有 [cherish]

大师,抱天时,与大师同车。——《周礼·大史》

然则抱此无涯之憾。——清· 袁枚《祭妹文》

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明· 宗臣《报刘一丈先生书》

(9) 又如:抱学(心怀学问);抱敌对态度;抱才(怀才);抱志(胸怀大志);抱思(怀念);抱恩(怀念恩惠)

(10) 通“保”。保护,爱护 [protect;defend;cherish;care for]

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庄子·庚桑楚》

(11) 持守;奉 [maintain]。如:抱真(保持真性);抱节(坚守节操);抱德(持守德性)

(12) 背负;带着 [bear]。如:抱疹(抱疾,抱恙,有病在身)

(13) 生育 [give birth to]

亦既抱子。——《诗·大雅·抑》

(14) 又如:抱出笼(本指刚出笼的小鸡,喻不老练、不在行的人);抱子(生子)

(15) 领养孩子 [adopt a child]。如:抱了别人一个孩子;抱领(领养)

(16) 孵 [hatch]

北燕朝鲜洌水之间,谓伏鸡曰抱其卵。——《方言》

(17) 又如:抱小鸡儿;抱空窝(老母鸡孵没蛋的窝)

(18) 〈词性:方〉∶[衣、鞋] 大小合适 [fit]。如:这件衣服抱身儿;这双鞋抱脚

词性变化

抱的拼音: bào  

〈词性:名〉

怀,胸怀 [breadth of vision]

念离(离别)独伤抱。——唐· 韦应物《寒食日寄诸弟》

抱的拼音: bào  

〈词性:量〉

表示两臂合围的量,—抱之大或一抱之多 [armful]。如:这棵树有一抱粗;两抱草

常用词组

抱病、抱不平、抱残守缺、抱成一团、抱持、抱粗腿、抱蛋、抱佛脚、抱负、抱关、抱憾、抱恨、抱恨终天、抱脚,抱脚儿、抱愧、抱歉、抱屈、抱拳、抱头大哭、抱头鼠窜、抱团儿、抱娃娃、抱窝、抱薪救火、抱养、抱腰、抱怨、抱柱

  拼音  pǔ pò pō piáo   
注音  ㄆㄨˇ ㄆㄛˋ ㄆㄛ ㄆ一ㄠˊ   繁体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SHY  仓颉  DY  郑码  FID  四角  43900  结构  左右电码  2613  区位  3851  统一码  6734  笔顺  一丨ノ丶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朴(樸)的拼音:pǔ(ㄆㄨˇ)  

⒈ 没有细加工的木料,喻不加修饰:朴素。朴实。朴厚。朴质。

其他字义

朴的拼音:pò(ㄆㄛˋ)  

⒈ 落叶乔木,叶椭圆形,上部边缘有锯齿,花细小,色淡黄,果实球形,黑色,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器具。

其他字义

朴的拼音:pō(ㄆㄛ)  

⒈ 〔朴刀〕古代的一种武器,窄长有短把的刀,双手使用。

其他字义

朴的拼音:piáo(ㄆ一ㄠˊ)  

⒈ 姓。

统一码

朴字UNICODE编码U+6734,10进制: 26420,UTF-32: 00006734,UTF-8: E6 9C B4。

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朴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樸檏

汉英互译

plain、simple

造字法

形声:从木、卜声

English

simple, unadorned; sincere; surname; a tre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朴的拼音: Piáo  

〈词性:名〉

(1) 姓(明代有朴素)

(2) 另见 pō;pò;pǔ  

基本词义

朴的拼音:   

另见 piáo;pò;pǔ  

常用词组

朴刀

基本词义

朴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左形,右声。古代二字意义不同。“朴”,本义:树皮。《说文》:“木皮也。” 王褒《洞箫赋》:“秋蜩不食抱朴而长吟兮。”)

(2) 树木的皮,木皮 [bark]。如:厚朴

(3) 榆科,朴属植物的泛称 [hackberry]木名,落叶乔木,高五六丈,叶形椭圆而尖,上部缘边有锯齿,花细小,色淡黄。实为球形小肉果,黄赤色,味甘可食。木材可制器具

(4) 大木材 [big timber]

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楚辞·屈原·九章》

(5) 没有晾干的鼠肉 [rat's meat]

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周人谓鼠未腊者朴。——《战国策·秦策三》

词性变化

朴的拼音:   

〈词性:形〉

(1) 质朴。通“樸” [simple]

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庄子·胠箧》

(2) 壮大 [big;stout;sturdy]。如:朴牛(大牛;公牛);朴忠(质朴忠实);朴厚(朴实忠厚);朴茂(朴实优秀)

(3) 另见 piáo;pō;pǔ  

常用词组

朴硝

基本词义

朴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菐声。本义:未加工的木材)

(2) 同本义 [timber]

朴,木素也。——《说文》

既勤朴斫。——《书·梓材》。马注:“未成器也。”

朴散则为器。——《老子》

无刀斧之断者谓之朴。——《论衡·量知》

(3) 本质;本性 [nature]

尚素朴。——张衡《东京赋》。注:“质也。”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

(4) 货物的成本 [cost]

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商君书·垦令》

词性变化

朴的拼音:

  

〈词性:动〉

(1) 砍伐整理 [fell]

朴桷不斫。——《淮南子·精神》。注:“采也。”

(2) 又如:朴斫(砍斫,削治)

(3) 通“扑”。击,打 [beat;strike]

举筑朴秦皇帝。——《史记·刺客列传》

…水衡阎奉朴击卖请。——《史记·酷吏列传》

朴的拼音:

  

〈词性:形〉

(1) 淳朴;朴实 [simple;natural;plain]

敦兮其若朴。——《老子》

浇淳散朴。——《汉书·黄霸传》

民敦而俗朴。——《孔子家语·王言》

(2) 又如: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质朴(朴实;不矫饰);诚朴(诚恳朴实);俭朴(俭省朴素);朴秀(朴实而秀美);朴质(朴素纯真);朴讷(朴实而口才不好);朴散(本谓纯真之道分离变异。后亦谓淳朴之风消散);朴愚(质朴愚拙);朴鄙(质朴鄙野);朴涩(质朴迟钝);朴辞(质朴而不文饰之辞);朴赡(质朴而丰富);朴木(质朴厚重);朴索(质朴无华);朴野(质朴无华)

(3) 另见 piáo;pō;pò  

常用词组

朴厚、朴陋、朴茂、朴讷、朴实、朴实无华、朴素、朴学、朴雅、朴直、朴质、朴拙

  拼音  hán   注音  ㄏㄢˊ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WYNK  仓颉  OINR  郑码  ODXJ  四角  80602  结构  上下电码  0698  区位  2612  统一码  542B  笔顺  ノ丶丶フ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含的拼音:hán(ㄏㄢˊ)  

⒈ 衔在嘴里,不吐出也不咽下:含一口水。含漱剂。含英咀(  )华(喻反复琢磨体味文章的妙处)。含饴弄孙(含着糖逗小孙子,形容老年人的乐趣)。

⒉ 藏在里面,包容在里面:包含。含义。含量。含苞。含蕴。含混。含垢纳污(指包容坏人坏事)。

⒊ 怀有某种感情或意思,不完全表露出来:含怒。含羞。含情。

统一码

含字UNICODE编码U+542B,10进制: 21547,UTF-32: 0000542B,UTF-8: E5 90 AB。

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含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唅琀

汉英互译

cherish、contain、keep in mouth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口、今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含的拼音: hán  

〈词性:动〉

(1) (形声。从口,今声。本义:含在嘴里)

(2) 同本义 [keep in the mouth]

含,嗛也。——《说文》

含,口也,合口亭之也。衔亦然也。——《释名·释饮食》

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庄子·马蹄》

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庄子·外物》

含杜若,握玉环。——《韩非子·内储说下》

吾但当含饴弄孙。——《后汉书·明德马皇后传》

口如含朱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儿含乳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含乳啼声。

(3) 又如:含哺(口衔食物);含殓(含口;含口垫背。死人入殓时,把珍珠等物放在死人嘴里,叫“含口”。把金钱放在死人身下,叫“垫背”);含咀(衔在口中咀嚼。比喻品味)

(4) 容纳;包含 [contain]

阿女含泪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含有音乐。——蔡元培《图画》

含文学之趣味。

为之含悲。——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5) 又如:含元(包含万物的本原;包含元气);含气(含藏元气);含孕(包含;孕育);含光(内藏光采,包藏美德)

(6) 忍受;宽容 [bear;endure]。如:含悲茹痛(忍受痛苦);含垢(忍受耻辱);含容(容忍;宽恕);含辱(忍受耻辱);含贷(包涵,宽恕)

(7) 怀着不露;隐藏在内 [cherish;nurse]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杜甫《后出塞五首》

使渠弥含憎惧死以侥幸。——《韩非子·难囚》

(8) 又如:含哀(怀着哀痛之情);含戚(怀着忧伤);含道(怀藏正道;抱有主张);含愁(怀着愁苦);含伤(怀着悲伤)

(9) 显现;带着 [bring with;wear]。如:含脸(板着面孔);含春(带着笑容;带着春意);含香(带着香气);含嗔(带着生气和责备的神情)

(10) 另见 hàn  

常用词组

含苞、含悲、含贝、含藏、含垢、含垢忍辱、含含糊糊、含恨、含糊、含糊不清、含糊其词、含混、含量、含怒、含情、含情脉脉、含沙射影、含水、含水量、含笑、含笑入地、含羞、含羞草、含蓄,涵蓄、含血喷人、含饴弄孙、含义、含英咀华、含油层、含有、含冤、含怨、含蕴

基本词义

含的拼音: hàn  

〈词性:名〉

古时丧葬时放在死人口里的珠玉 [gems or pearls formerly put into the mouth of a corpse]。天子用玉,诸侯用璧,士用米贝

王使荣叔归含且赗。——《左传·文公五年《释文》:含作唅。《说文》作琀。

大丧共(供)含玉。——《周礼·天官·玉府》

含者何,口实也。——《公羊传·文公五年》

贝玉曰含。——《谷梁传·隐公元年》

死则不得饭含。——《战国策·赵策三》

常用词组

含殓

  拼音  zhēn   注音  ㄓㄣ   
部首  目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FHWU  仓颉  JBMC  郑码  EDLO  四角  40801  结构  上中下电码  4176  区位  5370  统一码  771F  笔顺  一丨丨フ一一一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真的拼音:zhēn(ㄓㄣ)  

⒈ 与客观事实相符合,与“假”、“伪”相对:真诚。真谛。真挚。真心。逼真。认真。真才实学。真知灼见。

⒉ 确实,的确:真好。真正。真切。

⒊ 清楚,显明:看得真。咬字很真。

⒋ 本性,本原:纯真。天真。

⒌ 人的肖像:传(chuán   )真。写真。

⒍ 汉字的楷书:真字。真书。真草隶篆。

⒎ 姓。

统一码

真字UNICODE编码U+771F,10进制: 30495,UTF-32: 0000771F,UTF-8: E7 9C 9F。

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真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learly、indeed、really、verily

相关字词

实、伪、假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real, actual, true, genuin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真的拼音: zhēn  

〈词性: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华( huà  ),从目,从乚( yǐn  ),从八。《说文》:“仙人变形而登天也。”匕,变化。目,眼睛。乚,隐藏。八,乘载的工具。本义: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

(2) 同本义。旧时所谓仙人 [the Immortal (in Taoism)]

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说文》。按:六经无真字

夫免乎外内之刑者,唯真人能之。——《庄子·列御寇》

归其真宅。——《列子·天瑞》。注:“太虚之域。”

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庄子·大宗师》

(3) 又如:真人府(道人居住的地方);真仙(仙人);真君(道教对神仙的尊称);真味(真实的意旨或意味)

(4) 本性;本原 [natural property]

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庄子·秋水》

(5) 又如:真宰(宇宙的主宰者;造物主);真佛(本身;本人。比喻难以见到的人物);真力(本原之力);真原(本源);真源(本源,本性)

(6) 身 [body]

见利而忘其真。——《庄子·山水》

(7) 肖像,摹画的人像 [portrait]

有僧写得师真,呈师,师曰:“且道似我不似我?”——《景德传灯录》

(8) 汉字楷书的别称 [regular style of Chinese calligraphy]

帝亲书其文,作真、行、草三体。——《续资治通鉴》

(9) 又如:真字(正楷字)

(10) 古州名 [Zhen prefecture]

广德元年设吐蕃,其后 松、… 真、…等为行州。——《新唐书》

(11) 姓

词性变化

真的拼音: zhēn  

〈词性:形〉

(1) 真实。与假、伪相对 [real;true]

假金方用真金镀。——李绅《答章孝标》

使真伪毋相乱。——《汉书·宣帝纪》

此画果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而同于真。

真者而同。

(2) 亦为佛教观念,与“妄”相对 [true;real;genuine]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

(3) 又如:真人真事;真假难分;真形(真实的形体或形象);真教(纯真的教化);真笔(真迹);真相(佛教语。犹言本相,实相。后指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真实情况)

(4) 正。与副、邪相对 [right]

恭楷誊真,双手呈与抚台。——《文明小史》

(5) 又如:真红(正红;深红色);真楷(指正楷);真宅(人死后的真正归宿);真粹(品德高超);真履(纯正的志行)

(6) 精;淳 [pure]

发匣琴徽静,开瓶酒味真。——唐· 张祜《乐静》

(7) 又如:真白(纯白色);真金(纯金;真正的金子);真钢(纯钢);真品(纯真的品质);真风(淳朴的风俗);真朴(纯真朴素)

(8) 本来的,固有的 [proper]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 苏轼《题西林壁》

(9) 又如:真态(本色;天然风致)

(10) 真诚;诚实,情感真切 [absolute;sincerity]

真者,精诚之至也。…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庄子·渔父》

(11) 又如:真列(坚贞忠烈);真忱(真诚);真修(精诚修持);真信(真诚);真笃(诚挚深厚);真恳(真诚恳切);真至(情感真挚)

(12) 清楚;真切 [clearly;unmistakably]

我没大看真,不知是四根,不知是六根。——《醒世姻缘传》

(13) 又如:听得真;看得真;真亮;真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真的拼音: zhēn  

〈词性:副〉

(1) 实在;的确 [really;truly;indeed]

真无马邪?——唐· 韩愈《杂说》

真不知马也。

(2) 又如:这人真好;跑得真快;真不忝(真不愧);真可(真可以;真能够);真来(实在;确实)

常用词组

真才实学、真诚、真谛、真分数、真格、真个、真怪、真迹、真际、真金不怕火来烧、真金不怕火炼、真菌、真空、真空泵、真空管、真理、真亮、真面目、真命、真皮、真切、真情、真情实意、真确、真人、真人真事、真容、真善美、真身、真实、真实感、真是、真事、真释、真书、真数、真率、真髓、真伪莫辨、真相大白、真心、真心实意、真性、真言、真意、真真、真正、真知、真知灼见、真挚、真主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