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á shè shān chuān
注音ㄅㄚˊ ㄕㄜˋ ㄕㄢ ㄔㄨㄢ
解释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出处《左传 襄公二十八年》:“必使而君弃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以逞君心。”
例子每岁十一月,天下贡举人于含元殿前,见四方馆舍人当直者,宣曰:“卿等学富雄词,远随乡荐,跋涉山川,当甚劳止。”宋·钱易《南部新书》丙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旅途。
感情跋涉山川是中性词。
近义跋山涉川
英语make a difficult journey(to cross mountains and rivers)
动物生肖牛,虎,蛇
跋的拼音:bá(ㄅㄚˊ)
⒈ 翻山越岭:跋涉。
⒉ 踩,践踏:跋前踬后(喻进退两难)。
⒊ 文章或书籍正文后面的短文,说明写作经过、资料来源等与成书有关的情况:跋文。跋语。序跋。
跋字UNICODE编码U+8DCB,10进制: 36299,UTF-32: 00008DCB,UTF-8: E8 B7 8B。
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跋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䟺犮䟦
cross mountains、postcript
形声:从足、犮声
go by foot; epilogue, colophon
详细解释◎ 跋的拼音: bá
〈词性:动〉
(1) (形声。从足,犮( bó )声。本义:草中行走,越山过岭)
(2) 同本义 [climb over mountains]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左传·成公十三年》
跋涉山川,蒙犯霜露。——《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大夫跋涉,我心则怃。——《诗·鄘风 ·载驰》
(3) 又如:跋援(犹攀登);跋履(登山涉水)
(4) 扭转 [turn round]
跋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胜悲—严武《巴岭答杜二见忆》
(5) 又如:跋马(勒紧马绳,使马回转)
(6) 踏,踩 [stamp]
(7) 又如:跋浪(踏浪;破浪);跋足(踮起脚跟)
(8) 见“跋扈”
◎ 跋的拼音: bá
〈词性:名〉
(1) 火炬,火把 [torch]。如:跋烛(快要点完的蜡烛)
(2) 通“茇”。 [草烛的]根部。泛指东西的底下部 [root;base]
烛不见跋,尊客之前不叱狗,让食不唾。——《礼记·曲礼上》
烛尽见跋。——《聊斋志异·邵女》
(3) 文体的一种。附在正文之后。即后序 [postscript]
后人题跋多盈巨轴矣。——《梦溪笔谈》
(4) 又如:跋尾(题写文字于书卷之后)
跋扈、跋前疐后,跋前踬后、跋山涉川,跋涉山川,跋山涉水、跋涉
涉的拼音:shè(ㄕㄜˋ)
⒈ 步行过水:涉渡。涉江。跋涉。
⒉ 到,经历:涉世(经历世事)。涉历。涉险。涉足。
⒊ 牵连,关连:涉及。涉嫌。涉外(涉及与外国关系的)。交涉。牵涉。涉猎。
⒋ 动,着(zhuó ):涉笔。
涉字UNICODE编码U+6D89,10进制: 28041,UTF-32: 00006D89,UTF-8: E6 B6 89。
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㴇渉
experience、ford、involve、wade
会意:从氵、从步
ford stream, wade across
详细解释◎ 涉的拼音: shè
〈词性:动〉
(1) (会意。从水步。甲骨文字形。中间是水,两边两只脚,象涉水之形。本义:趟水过河)
(2) 同本义 [wade;ford]
涉,徒行濿水也。——《说文》
冯河,徒涉也。——《尔雅》。注:“无舟而渡水曰徒涉。”
繇膝以上为涉。——《释水》
过度谓之涉济。——《方言七》
送子涉淇。——《诗·卫风·氓》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吕氏春秋·察今》
(3) 又如:涉水登山(涉渡溪水并攀登山岭);涉浅(徒步趟过浅水);涉厉(涉水。厉,连衣涉水);跋山涉水
(4) 泛指渡水 [cross (a river)]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吕氏春秋·察今》
晋师己亥涉河也。——《察传》
(5) 又如:涉人(船夫);涉江(渡河,过河)
(6) 经历,经过 [experience; go through]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 明· 刘基《卖柑者言》
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涉难(经历艰难);涉旬(经过十天);涉手(经手);涉月(经月);涉朔(经月);涉阅(经历)
(8) 牵涉,涉及,关连 [involve]
不相参涉,皆悉赡举。——《宋书·刘穆之传》
(9) 又如:涉疑(有跟某件事情发生牵连的嫌疑);涉虚(假话;空话)
(10) 跋涉 [trudge]
吾闻负重涉远,不择地而休。——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11) 行走 [walk]
故乡路遥远,川陆不可涉。——南朝宋· 谢灵运《登上戎石鼓山》
(12) 至,到 [arrive]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资治通鉴》
(13) 游玩,游览 [stroll about]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
(14) 上路,登程 [journey]。如:涉道(登程);涉远(走远路);涉履(踩踏,行走)
(15) 入,进入 [enter]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左传·僖公四年》
(16) 又如:涉秋(进入秋天);涉足
(17) 涉猎。指阅读学习 [read;smatter]
博涉书记。——《后汉书·仲长统传》
(18) 又如:涉目(过目,看过);涉意(留意;在意);涉略(涉猎,浏览)
(19) 处置;处理 [handle]。如:涉事(接物处事);涉儿(伎艺人中专替人帮闲干杂事者);涉俗(处理世俗事务)
(20) 通“喋”。便语,喋喋 [bloodshed]
朱鲔涉血于 友于。—— 丘迟《与陈伯之书》
◎ 涉的拼音: shè
〈词性:名〉
(1) 渡口 [ferry]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诗·邶风·氓》
(2) 姓
涉笔、涉渡、涉及、涉览、涉历、涉猎、涉世、涉水靴、涉讼、涉外、涉嫌、涉险、涉想、涉足
山的拼音:shān(ㄕㄢ)
⒈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⒉ 形状像山的: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⒊ 形容大声:山响。山呼万岁。
⒋ 姓。
山字UNICODE编码U+5C71,10进制: 23665,UTF-32: 00005C71,UTF-8: E5 B1 B1。
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山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hill、mountain、jebel
象形:像山峰绵延之形
mountain, hill, peak
详细解释◎ 山的拼音: shā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 同本义 [mountain]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山神);山阿(山中凹曲的地方);山岩(山峰;山崖);山隈(山角);山啜(山岔);山落(山岔;山角落);山孤钉(小山包);山头(绿林好汉占据的山寨;坟地;山墙);山长(科举时代的书院主讲及总领院务者);山主(寺院的主持);山观(山中道观);山关(依山而建的城堡)
(4) 形状像山的东西 [anything in the shape of a mountain]
刃树剑山。——《南齐书·高逸传伦》
(5) 又如:冰山;鳌山;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制作,中凹,形似山);山堆阜积(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山棚(结彩的牌楼;比武台,戏台);山家(佛寺)
(6) 特指“五岳” [the Five mountains]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孔传:“高山,五岳。大川,四渎。”
(7) 又如:山斗(“泰山北斗”的缩略。借指卓有成就令人仰慕的人物);山右(指山西省,西在太行山之右);山左(山东的别称)
(8) 山墙 [gable wall]。如:山架(把几层木板镶嵌在墙里的架子)
(9) 指酒肆的楼上 [storey of a bar]
酒阁名曰厅院,若楼上则又或名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类。牌额写过山,非特有山,谓酒力高远也。——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10) 山中。指隐居之处 [hermitage]。如:山谷臣(隐士的自称);山谷之士(隐士);山囚(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山巾(山野隐士的便帽)
(11) 坟 [mound]。如:山陵(帝王的陵墓);山园(坟地);山门(墓门)
(12) 蚕簇。由禾杆、油菜杆搭成的小簇 [a small bundle of straws,etc.,for silkworms to spin cocoons on]。如:蚕上山了
(13) 姓
◎ 山的拼音: shān
〈词性:形〉
(1) 大,巨大 [big]。如:山嚷怪叫,太吵人了;山响
(2) 粗俗 [hoarse]
你道山不山?中了状元一道烟。——《牡丹亭》
(3) 山野——谦称 [my rustic]。如:山妻(隐士之妻)
山隘、山坳、山包、山胞、山崩地裂、山崩钟应、山不转路转、山茶、山产、山场、山川、山丛、山村、山道年、山地、山顶、山顶洞人、山东、山洞、山阿、山风、山峰、山腹、山旮旯儿、山冈、山高海深、山高皇帝远、山高水长、山高水低、山高水险、山歌、山根、山沟、山谷、山海关、山河、山洪、山回路转、山货、山脊、山涧、山脚、山径、山口、山岚、山梁、山林、山陵、山岭、山路、山麓、山峦、山脉、山毛榉、山峁、山帽云、山门、山盟海誓、山明水秀、山南海北、山坡、山墙、山清水秀、山穷水尽、山丘、山泉、山人、山水、山塘、山体、山头、山洼、山弯、山窝、山坞、山西、山系、山峡、山险、山乡、山响、山魈、山崖、山阳、山羊胡子、山肴、山摇地动、山药蛋、山野、山阴、山雨欲来、山雨欲来风满楼、山芋、山岳、山寨、山珍海味、山庄、山子、山陬海澨、山嘴
川的拼音:chuān(ㄔㄨㄢ)
⒈ 河流:名山大川。川流不息。
⒉ 平原,平地:平川。米粮川。
⒊ 〔川资〕旅费。
⒋ 特指中国四川省:川剧。川菜。川贝。
川字UNICODE编码U+5DDD,10进制: 24029,UTF-32: 00005DDD,UTF-8: E5 B7 9D。
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川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巛
river、plain
象形
详细解释◎ 川的拼音: chuā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左右是岸,中间是流水,正像河流形。本义:河流)
(2) 同本义 [river]
川,贯川通流水也。——《说文》。按,象水直达之形。
水之出于他水,沟流于大水及海者,命曰川水。——《管子·度地》
有川衡。——《周礼·地官》
利涉大川。——《易·需》
百川沸腾。——《诗·小雅·十月之交》
如川之方至。——《诗·小雅·天保》
川壅为泽。——《左传·宣公十二年》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3) 又如:川源(河川的源头);顺尊(取自河川的祭品);川游(游泳渡河);川口(河口);川水(江河之水);川防(河堤);川谷(河谷);川坻(河岸);川岗(河畔的山岗)
(4) 平地;平野 [plain]
敕勒川,阴山下。——北朝乐府《敕勒川》
(5) 又如:平川;米粮川;川境(地域);川地(平旷的地带)
(6) 四川省的简称 [Sichuan province]。如:川盐;川墨;川货;川蜀(四川省)
(7) 旅途 [journey]。如:川费(旅费);川程(旅途)
◎ 川的拼音: chuān
〈词性:形〉
把食物放到沸水里稍微一煮。通“氽” [quick-boil]。如:川丸子
川贝、川菜、川剧、川军、川流不息、川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