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八索九丘的意思

suǒjiǔqiū

八索九丘



拼音bā suǒ jiǔ qiū

注音ㄅㄚ ㄙㄨㄛˇ ㄐ一ㄡˇ ㄑ一ㄡ

解释古书名。

出处汉·孔安国《尚书序》:“八卦之说,谓之八索;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

例子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三坟五典,乃三皇五帝之书;八索九丘,是八泽九州之志。”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古书。

感情八索九丘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ㄅㄚ   
部首  八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2画  
五笔  WTY  仓颉  HO  郑码  OA  四角  80000  结构  单一电码  0360  区位  1643  统一码  516B  笔顺  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八的拼音:bā(ㄅㄚ)  

⒈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八面玲珑。八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统一码

八字UNICODE编码U+516B,10进制: 20843,UTF-32: 0000516B,UTF-8: E5 85 AB。

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八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捌丷

汉英互译

eight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eight; all around, all side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八的拼音:   

〈词性:动〉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part;leave each other]

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说文》。段玉裁注:“今 江、 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

词性变化

八的拼音:   

[数]

(1) 七加一的和 [eight]

八,数也。——《玉篇》

陈馈八簋。——《诗·小雅·伐木》

地理以八制。——《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

八者,维纲也。——《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

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左传·襄公九年》

八眉者,如八字。——《尚书大传》

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齐策》

八音克谐。——《书·舜典》

秦王复击 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

八世。——《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

(2) 又如:八音(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的质材所制);八拜(古代世交子弟对长辈的礼节,后世将异姓结为兄弟亦称八拜)

(3) 常表次第,即第八 [the eighth (8th)]

八月在宇。——《诗·豳风·七月》

(4) 又如:八世;八年

常用词组

八拜之交、八宝菜、八宝饭、八宝山、八宝箱、八倍、八辈子、八边形、八表、八不挨、八成、八成,八成儿、八德、八斗才、八方、八方呼应、八分、八竿子打不着、八哥、八股、八卦、八卦掌、八卦阵、八行书、八行纸、八荒、八级工、八级工资制、八角、八节、八九不离十、八路军、八面锋、八面光,八面见光、八面玲珑、八面山、八面威风、八旗、八十千、八抬大轿、八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仙桌、八月节、八字、八字步,八字步儿、八字胡,八字胡儿、八字脚、八字没见一撇,八字没一撇、八字眉、八字帖儿

  拼音  suǒ   注音  ㄙㄨㄛˇ   
部首  糸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FPXI  仓颉  JBVIF  郑码  EDWZ  四角  40903  结构  上下电码  4792  区位  4387  统一码  7D22  笔顺  一丨丶フフフ丶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索的拼音:suǒ(ㄙㄨㄛˇ)  

⒈ 大绳子或大链子:索子。索道。钢索。绞索。线索。

⒉ 搜寻,寻求:索引。思索。搜索。探索。

⒊ 讨取,要:索还。索求。索取。勒索。

⒋ 尽,毫无:索然无味。

⒌ 单独:离群索居。

⒍ 姓。

统一码

索字UNICODE编码U+7D22,10进制: 32034,UTF-32: 00007D22,UTF-8: E7 B4 A2。

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索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sk、cable、demand、dull、large rope、search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large rope, cable; rules, laws; to demand, to exact; to search, inquire; isolat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索的拼音: suǒ  

〈词性:名〉

(1) (会意。意为用绳子把木头束起。 于省吾认为是绳索。本义:大绳子)

(2) 同本义 [large rope]。后泛指各种绳索

索,草有茎叶可作绳索。——《说文》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司马迁《报任安书》

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列士·天瑞》

追讨南度河,使军吏田晏、夏育慕先登,悬索相引。复战于罗亭,大破之。——《后汉书·段颍传》

昼尔于茅,宵而索綯。——《诗·豳风·七月》

(3) 又如:索苇(用苇作成的绳索);索头(绳头);索桥(用绳索连结两岸的桥)

(4) 人的发辫 [pigtail]。如:索葛(头发);索虏(发辫)

(5) 法度 [law]

皆启以商政,疆以 周索。——《左传·定公四年》。 杜预注:“索,法也。”

(6) 链条 [chain]。如:索桥

(7) 中国古地名 [Suo town]。故地在今河南荥阳县。秦末刘邦与项羽战于京、索之间的索,即此地

(8) 索县 [Suo county]。中国汉代建立的县,在今湖南省常德市东。属武陵郡,顺帝时更名汉寿。今为湖南汉寿县

词性变化

索的拼音: suǒ  

〈词性:动〉

(1) 搜索 [search;try to find out]

索,入家搜也。——《说文》

忘索之。——《史记·范睢蔡泽传》

大索天下。——《汉书·张良传》

举国大索。——《汉书·韩安国传》

延年索怀中,得重劾。——《汉书·严延年传》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 扁鹊,已逃 秦矣。——《韩非子·喻老》

遂闻君将合众于 楚,约与食客门下二个人偕,不外索。——《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2) 又如:遍索不得;搜索(搜查);索隐行怪(深求隐僻的事而行为怪谲)

(3) 寻求;探索 [seek]

探求异闻,采摭典故,解其所未改,申其所未申,故以索隐为名。——唐· 司马贞《史记索隐》自序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 又如:索垢寻庇(无事生非,找荐儿滋事);索摸(寻找,寻觅);索合(寻求志同道合的人);索秘(探索隐微)

(5) 挑选 [choose]

以索马牛。——《左传·襄公二年》

(6) 又如:索牛(挑选出来的好牛);索引(又称引得,把书刊,文献等作品中的重要课题录出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以便检索)

(7) 求取,讨取 [demand;ask for]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唐· 杜甫《兵车行》

凡死刑狱上行刑者先俟于门外,使其党入索财物,名曰“斯罗”。——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又如:索战(讨战);索号(回令;求取约定的暗号);索将(索取;求取);索逋(索要欠款);索掯(索取);索句(索取诗句);索米(求取米粮);索命(索取性命);索饭(讨取食物)

(9) 须,应,得 [must]

一壁厢纳草除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元· 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虽无人窃听,也索悄声儿海誓山盟。——白仁甫《元曲选·梧桐树》

(10) 又如:索将(须使);索是(须是,煞是,真是);只索(只得);索须(必须)

(11) 捻绳使紧 [tighten]

传语又称纣力能索铁伸钩。——《论衡·语譄》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屈原《离骚》

(12) 又如:索绳(紧绳)

(13) 搓;绞 [twist]。如:索铁(绞铁成索)

(14) 娶妻曰索 [marry(a woman)]。如:索妇(娶妻)

索的拼音: suǒ  

〈词性:形〉

(1) 独自,孤单 [all alone]

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晋· 陶渊明《和刘柴桑》

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北国· 庾信《拟咏怀》

(2) 又如:离群索居;索处(索居);索居(独居一方);索索(冷落的样子)

(3) 涕泪流出貌 [tearing]

子綦索然出涕曰:“吾子何为以至于是极也。——《庄子·徐无鬼》

(4) 又如:索索落落(眼泪纷纷落下的样子)

(5) 索性;干脆 [clear-cut;straightforward]

只是士大夫不青索性尽底里说话,不可专咎人主。——宋· 朱熹《与魏之履书》

(6) 又如:索兴(干脆;直截了当)

(7) 煞是。确是;真是 [certainly]。如:索是(煞是。甚是;真是)

(8) 尽;空 [exhausted]

悉索敝赋,以讨于蔡。——《左传·襄公八年》

(9) 又如:索手(空手);索知(尽知);索空(竭尽);索莫(空乏穷尽的样子);索索(空虚、空乏的样子)

索的拼音: suǒ  

〈词性:量〉

(1) 古时民间计量单位,十丈为一索

(2) 古用绳计量长度,因以为计量单位。如:种粟千百索

(3) 计算钱币的单位。古代以绳索穿铜钱,每千文为一索,或称一贯。如:受贿三千索

常用词组

索道、索贿、索解、索尽枯肠、索居、索具、索寞、索赔、索桥、索求、索取、索然、索索、索梯、索喜、索性、索要、索引、索诈、索子

  拼音  jiǔ   注音  ㄐ一ㄡˇ   
简体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2画  
繁体部首  乙部  
五笔  VTN  仓颉  KN  郑码  QY  四角  40017  结构  单一电码  0046  区位  3037  统一码  4E5D  笔顺  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九的拼音:jiǔ(ㄐ一ㄡˇ)  

⒈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九归。

⒉ 泛指多次或多数:九死一生。九霄云外。

统一码

九字UNICODE编码U+4E5D,10进制: 20061,UTF-32: 00004E5D,UTF-8: E4 B9 9D。

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九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nine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nin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九的拼音: jiǔ  

[数]

(1)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2) 同本义 [nine]

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乾玄用九,乃见天则。——《易·文言》传

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楚辞·九辨》序

天道以九制。——《管子·五行》

(3) 又如:九伯(宋时把痴傻人叫九伯。也写作“九百”);小九九(珠算的乘法口诀;方言中比喻算计);九九(算法名。称一至九每二数相乘之数为九九;九的自乘数);九地(九种土地)

(4) 第九 [ninth]

(5) 可数序列中第八加一的序数。如:九连

(6) 《周易》以阳爻为九

初九,潜龙勿用。——《易·乾》

(7) 泛指多数,数量大 [many]

九设攻城之机变。——《墨子·公输》

墨子九距之。

九令诸侯。——《史记·货殖列传》

宏兹九德。——唐· 魏征《魏郑公文集·谏太宗十思疏》

(8) 又如:九译(言语不通,多次辗转翻译);九华(繁多而色彩缤纷);九盘(形容道路的弯弯曲曲);九采(各诸侯国;各种色彩)。又指极数,凡数之指其极者,皆可称之为九,不必泥于实数。如:九幽(极遥远幽深的地方);九曲肠(喻无限忧思);九幽(极深暗的地方);九幽狱(最深的地狱)

(9) 〈词性:形〉 通“久”。时间长 [(of time) long]

黄軦生乎九猷。——《庄子·至乐》。《释文》:九宜为久;久,老也。猷,虫名也。?

食醯黄軦(kuàng  黄軦,虫名)生乎九猷。——《列子·天瑞》

词性变化

九的拼音: jiǔ  

〈词性:名〉

(1) 九月 [September]

七、八、九三个月

(2) 时令名。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 [the nine-day period after the Winter Solstice]。如:今日进九;数九寒天;九尽寒尽。如:九九(自冬至次日起数,每九天为一九,共历八十一日,称为九九)

(3) 古国名 [Jiu state]。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

〈词性:动〉

通“鸠”。纠合,聚集 [gather]

九杂天下之川。——《庄子·天下》

常用词组

九宾、九重霄、九大行星、九鼎、九宫、九归、九华山、九九归一、九门提督、九牛二虎之力、九牛一毛、九派、九品、九曲回肠、九泉、九死一生、九天、九头鸟、九土、九霄云外、九一八事变、九原、九月、九州、九族

  拼音  qiū   注音  ㄑ一ㄡ   
简体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5画  
繁体部首  一部  
五笔86  RGD  五笔98  RTHG  仓颉  OM  郑码  PDA  四角  72102  结构  单一电码  8003  区位  3980  统一码  4E18  笔顺  ノ丨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丘的拼音:qiū(ㄑ一ㄡ)  

⒈ 小土山:土丘。沙丘。丘陵。丘壑。

⒉ 像小土山凸起的:丘疹。

⒊ 坟墓:丘墓(大墓)。丘垄。

⒋ 量词,指用田塍隔开的水田:一丘十亩大的小田。

⒌ 众人聚居的地方:丘民(乡民,邑民)。

⒍ 用砖石封闭有尸体的棺材。

⒎ 姓。

统一码

丘字UNICODE编码U+4E18,10进制: 19992,UTF-32: 00004E18,UTF-8: E4 B8 98。

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丘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㐀㘳丠坵邱

汉英互译

grave、hillock、mound

造字法

象形:像地面上并立着两个小山峰

English

hill; elder; empty; a 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丘的拼音:

qiū  

〈词性:名〉

(1) (会意兼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地面上并立两个小土峰。本义:自然形成的小土山)

(2) 同本义 [hillock;mound]

丘,土之高也。非人所为也。从北,从一。一,地也。人居在丘南,故从北。——《说文》

小陵曰丘。——《广雅·释丘》

丘中有麦。——《诗·王风·丘中有麻》

丘中有李。

是降丘宅土。——《书·禹贡》

北陵坟衍。——《周礼·大司徒》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

性本爱丘山。——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诗

从小丘西行。——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苫蔽成丘。——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荒丘(沙丘;丘坡);丘林(山林);丘岳(山岳)

(4) 泛指山 [mountain;hill]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以登介丘。——《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山也。”

三丘。——《后汉书·张衡传》

(5) 又如:丘坂(山坡);丘林(山林);丘岳(山岳);丘阜(山丘;土山)

(6) 坟墓 [grave]

亦何面复上先人之丘墓乎。——司马迁《报任安书》

尧葬济阴,丘垅皆小。——《汉书·楚元王传》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文选·佚名·古诗十九首》

(7) 又如:丘垄(祖先的坟茔;坟墓);丘木(植于墓地以庇兆域的树木);丘封(泛指坟墓);丘冢(坟墓);丘陇(坟墓)

(8) 废墟 [waste-land]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楚辞·屈原·九章·哀郢》

(9) 又如:丘垅(废墟,荒地);丘井(荒丘、枯井。比喻人心寂然不动)

(10) 荒凉的乡里 [wild country]。如:丘里(乡里);丘落(村落);丘园(家园;乡村);丘樊(园圃;乡村)

(11) 通“区”。地域 [area;district]

是故得乎丘民。——《孟子·尽心下》

四邑为丘。——《周礼·地官·小司徒》

(12) 姓

词性变化

丘的拼音: qiū  

〈词性:形〉

(1) 空;寡 [empty;widowed]

高祖微时,时其丘嫂食。——《汉书·楚元王传》

(2) 又如:丘城(空城);丘荒(空旷;荒凉);丘虚(空虚的意思);丘亭(空亭)

(3) 通“巨”。大 [great]

乡丘老不通。——《管子·侈靡》

时时过其丘嫂。——《汉书·楚元王传》

丘的拼音:

qiū  

〈词性:量〉

(1) 〈词性:方〉∶指用田塍隔开的水田 [field]

一丘之乔。——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三丘秧田

常用词组

丘八、丘陵、丘墓、丘脑、丘疹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