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拔犀擢象的意思

zhuóxiàng

拔犀擢象



拼音bá xī zhuó xiàng

注音ㄅㄚˊ ㄒ一 ㄓㄨㄛˊ ㄒ一ㄤˋ

解释擢:提升。比喻提拔才能出众的人。

出处宋 王详《与丞相论郑武子状》:“敕局数人,其间固有拔犀擢象见称一时者,然而析理精微,旁通法意,鲜如克。”

例子既然要人任人唯亲,又怎能做到拔犀擢象呢?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比喻选拔人才。

感情拔犀擢象是中性词。

近义任人唯贤

反义任人唯亲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ㄅㄚˊ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DCY  仓颉  QIKE  郑码  DGXS  四角  53047  结构  左右电码  2149  区位  1646  统一码  62D4  笔顺  一丨一一ノ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拔的拼音:bá(ㄅㄚˊ)  

⒈ 抽,拉出,连根拽出:拔腿。拔草。拔牙。拔苗助长。

⒉ 夺取军事上的据点:连拔数城。

⒊ 吸出:拔毒。拔火罐儿。

⒋ 选取,提升:提拔。拔擢。

⒌ 超出,高出:海拔。挺拔。拔地(山、树、建筑物等高耸在地面上)。拔尖儿。出类拔萃。

⒍ 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变凉:把西瓜放在冰水里拔一拔。

⒎ 改变:坚韧不拔。心志不可拔。

统一码

拔字UNICODE编码U+62D4,10进制: 25300,UTF-32: 000062D4,UTF-8: E6 8B 94。

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拔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㧞叐抜柿扷犮

汉英互译

pull out、draw、choose、lift、captur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扌、声

English

uproot, pull ou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拔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犮(   )声。本义:拔起,拔出)

(2) 同本义 [pull out;pull up]

拔,擢也。——《说文》

拔,引也。——《苍颉篇》

确乎其不可拔。——《易·乾》。郑注:“移也。”

拔河。——《封氏见闻录》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力拔山兮气盖世。——《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拔剑切而啖之。

(4) 又

拔剑撞而破之。

拔刃奋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拔毛;拔草;拔秧

(6) 选拔;提拔 [promote]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

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

(7) 又如:拔用(提拔任用);拔补(提拔补官);选拔(挑选);提拔(挑选人员任更高职)

(8) 突出;超出 [stand out]

势拔五岳掩赤城。——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9) 又如:拔绝(卓越);出类拔萃(才能出众)

(10) 突起 [rise high]

皆峭拔险怪。——宋· 沈括《梦溪笔谈》

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11) 又如:挺拔(直立而高耸);拔立(耸立;挺立)

(12) 脱身;脱离,摆脱 [escape from]。如:拔哨(偷偷溜走);拔身(脱身);拔不出腿(事多摆脱不开)

(13) 攻取 [seize;capture]

拔石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已拔赵。——《史记·魏公子列传》

(14) 又如:拔城;连拔敌人四个据点

(15) 移动 [move]

亮拔县千余家。—— 罗贯中《三国演义》

(16) 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它变凉 [cool in water]。如:把西瓜放在水里拔一拔

(17) 吸出 [毒气等] [draw out]。如:拔火罐;拔毒

常用词组

拔本塞原、拔不出腿、拔步、拔城、拔除、拔萃、拔刀相助,拔刀相济、拔地、拔毒、拔高、拔罐子、拔海、拔河、拔尖、拔节、拔举、拔茅连茹、拔苗助长、拔群、拔树寻根、拔腿,拔脚、拔营、拔擢

  拼音    注音  ㄒ一   
部首  牛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NIRH  五笔98  NITG  仓颉  SEHQ  郑码  XMKM  四角  77259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3679  区位  4712  统一码  7280  笔顺  フ一ノ丨丶一ノ丶ノ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犀的拼音:xī(ㄒ一)  

⒈ 哺乳动物,形状略像牛,皮粗而厚,多皱纹。角生在鼻上,产于印度一带的只生一只角,产于非洲的有两只角,可做器物,亦可入药(通称“犀牛”):犀角。犀甲。犀照。灵犀。

⒉ 坚固:犀舟(坚固的船)。犀利(锐利;锋利)。

统一码

犀字UNICODE编码U+7280,10进制: 29312,UTF-32: 00007280,UTF-8: E7 8A 80。

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犀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rhinoceros; sharp, well-temper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犀的拼音:   

〈词性:名〉

(1) 犀牛 [rhinoceros]

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从牛,尾声。——《说文》

犀,似水牛,猪头,大腹,庳脚,脚有三蹄,黑色,三角,一顶上,一额上,一鼻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椭,好食棘,亦有一角者。——《尔雅》郭注

水犀之甲。——《国语·越语》。注:’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有水犀。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则无。”

黄支国献犀牛。——《汉书·平帝纪》

正南以文献为献。——《周书·王会篇》。按,犀角搅汤解诸毒药。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墨子·公输》

(2) 又如:犀牛望月(形容长久盼望);犀分(划分。古代传说有水兽名水犀,出入有光,水为之分开,故云)

(3) 犀牛皮 [rhinoceros skin]

犀衣颁七校,骏骑给千屯。——张逸少《北征凯旋诗》

(4) 又如:犀帖(薄犀皮制的帷幔);犀革(犀牛皮)

(5) 犀牛角 [rhinoceros horn]。可入药,也可制器

饰以文犀。——《文选·曹植·七启》

(6) 又如:犀箸(用犀牛角做的筷子);犀尘(犀柄尘尾)

(7) 称人发际隆起的骨 [bone]。如:犀骨(如犀角之额骨。所谓贵者之相);犀顶龟纹(头顶骨隆起如犀角,脚掌上有龟背纹。旧时所谓贵人之相)

词性变化

犀的拼音:   

〈词性:形〉

(1) 锋利;坚固 [sharp;solid]

虽有犀舟劲楫,…,有须者也。——《后汉书》

(2) 又如:犀烛(比喻能明察事理者);犀光(锐利的目光);犀舟(坚固的船只);犀车(坚固的车子);犀兵(锋利的兵器);犀刻(观察事物锐利深刻)

(3) 强,强大 [strong]。如:犀兵(强兵);犀卒(强兵);犀弩(强劲的弓弩);犀军(强兵)

常用词组

犀角、犀利

  拼音  zhuó   注音  ㄓㄨㄛˊ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14画  总笔画  17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NWY  仓颉  QSMG  郑码  DYYN  四角  57015  结构  左右电码  2359  区位  6310  统一码  64E2  笔顺  一丨一フ丶一フ丶一ノ丨丶一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擢的拼音:zhuó(ㄓㄨㄛˊ)  

⒈ 拔:擢发(  )难(nán  )数(shǔ  )(喻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不清)。

⒉ 提拔,提升:擢升。擢用。擢第。

统一码

擢字UNICODE编码U+64E2,10进制: 25826,UTF-32: 000064E2,UTF-8: E6 93 A2。

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擢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promote、pull out

造字法

形声:从扌、翟声

English

pull up, draw up; sel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擢的拼音: zhuō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翟(   )声。本义:抽引,拉拔)

(2) 同本义 [extract;drag;pull out]

擢,引也。——《说文》

擢,拔也。——《方言二》

拔根曰擢。——《小尔雅》

擢贾之发,以赎 贾之罪,尚未足。——《史记·范雎列传》

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拔。——枚乘《上书谏吴王》

卓齿之用 齐也,擢 湣王之筋,悬之庙梁。——《韩非子·奸劫弑臣》

蔚鹅城之南麓,擢仙李之芳根。——宋· 苏轼《惠州李氏潜珍阁铭》

车上御驰马,蓬中擢舟船。——汉· 王符《潜夫论》

风起,风起,擢入白擢花里。——明· 刘基《如梦令·题画》

(3) 又如:擢筋剥肤(擢筋割骨。犹言抽筋剥皮。比喻剥削深重残酷);擢发(拔下头发)

(4) 选拔 [select]

擢,今俗凡迁官曰擢。擢,犹升也,进也。——《正字通》

(5) 又如:擢佐(选拔辅佐人才);擢奇(选拔奇才);擢举(选拔荐举)

(6) 拔官,提升官职 [promote]

程乌、 李育以有才干,皆擢用之。——《后汉书·公孙述传》

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梁启超《谭嗣同传》

时瑞已擢 嘉兴通判。——《明史》

(7) 又

擢瑞户薄主事。

(8) 又如:擢引(提拔);擢任(提拔任用);擢拔(提拔);擢拜(提拔授官);擢进(提拔进用);擢叙,擢序(提拔叙用);擢授(提升);擢登(犹擢升)

(9) 耸出 [erect]

擢干方数尺,幽姿已苍然。——韦应物《郡斋移杉》诗

(10) 又如:擢本(高耸的样子);擢拔(犹耸出,耸拔);擢削(耸立突出的样子);擢干(谓树干挺生、耸拔)

(11) 登,及 [pass the civil examination]。如:擢科(登第);擢冠(登第夺魁);擢桂(犹折桂。指科举及第)

常用词组

擢第、擢升、擢用、擢秀

  拼音  xiàng   注音  ㄒ一ㄤˋ   
简体部首  豕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豕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QJEU  五笔98  QKEU  仓颉  NAPO  郑码  RJGQ  四角  27232  结构  上下电码  6272  区位  4783  统一码  8C61  笔顺  ノフ丨フ一ノフノノ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象的拼音:xiàng(ㄒ一ㄤˋ)  

⒈ 哺乳动物,是目前地球陆地上最大的哺乳类动物,多产在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门牙极长,可用于雕刻成器皿或艺术品:象牙。象牙宝塔(喻脱离群众和生活的文学家、艺术家的小天地)。

⒉ 形状,样子:形象。景象。气象。现象。想象。象征。万象更新。象声。象形。

统一码

象字UNICODE编码U+8C61,10进制: 35937,UTF-32: 00008C61,UTF-8: E8 B1 A1。

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象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s、elephant、shape、imitate、seem、look as if

造字法

象形:像大象之形

English

elephant; ivory; figure, imag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象的拼音: xiàng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突出其长鼻。本义:大象,一种哺乳动物)

(2) 象科的,特别是象属( Elephas )和非洲象属( Loxodonta )的体型极大而粗重的几乎无毛的四足动物 [elephant]

象,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像鼻牙四足尾 之形。——《说文》

祷过之山多象。——《山海经·南山经》

穷奇象犀。——《汉书·司马相如传》

其民乘象以战。——《汉书·张骞传》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诗·鲁颂·泮水》

象有齿以焚其身。——《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3) 又如:象口(象状香炉口);象王(象中最大者,佛家喻佛)

(4) 象牙的省称 [ivory]

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尔雅》。注:“象牙骨。”

佩其象揥。——《诗·狂风·葛屦》。传:“象揥所以为饰。”

用两象尊。——《周礼·司尊彝》。司农注:“以象骨饰尊。”

持一象笏至(象笏,象牙做的笏。笏,封建时代臣子上朝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象床(象牙装饰的床);象路(以象牙为饰的车);象管(以象牙为饰的笔);象箸(象牙筷子)

(6) 现象 [phenomenon]。如:象纬(指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亦泛指天体);旱象;天象;险象;景象;假象

(7) 人的外貌 [appearance;looks]

象恭滔天。——《书·尧典》

(8) 又如:丑象

(9) 肖像,用水墨画、油画、素描或其他绘画手法描绘的人面部的像 [portrait]

上瞻兮遗象,下临兮泉壤。——潘岳《寡妇赋》

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晋书·顾恺之传》

往往留象。——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绘象祀之。——清· 张廷玉《明史》

(10) 又如:象教(佛教的别称。释加牟尼去世后,佛门弟子刻木为佛、教化众生,故名);象设(原指佛像。泛指遗像)

(11) 象征 [symbol]

白者西方之色,刑戮之象也。——韩愈《为宰相贺白龟状》

(12) 又如:征象;象表(征象);象兆(征兆)

(13) 形状;样子;景象 [form;shape;circumstance]

杌陧之象。——孙文《<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14) 又如: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

(15) 法,法令 [law]

象以典刑。——《虞书》。传:“法也。”

设象以为民纪,式权以相应。——《国语》

(16) 道理 [principle]

执大象,天下往。——《老子》

(17) [中医]∶脏腑健康与否显现于人颜面上的气色 [complexion]

五藏之象,可以类推。——《素问》

(18) 又如:脉象;病象

词性变化

象的拼音: xiàng  

〈词性:动〉

(1) 假借为“像”。类似;好像 [resemble;be like;take after]

见乃谓之象。又,象也者,像此者也。——《易·系辞》

象者,各辨一及之义者也。——《易·略例》

物生而后有象。——《左传·僖公十五年》

天象盖笠。——《周髀算经》

女必象汝。——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象意(如意);活象;极象;象恭(貌似恭敬);象肖(德业与先人相似);象貌(像事物的容貌);象龚(貌似恭敬)

(3) 摹拟 [imitate]

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鲁灵光殿赋》

因势象形。——明· 魏学洢《核舟记》

赫赫可象。——明· 刘基《卖柑者言》

(4) 又如:象体(量体);象生(纸、棉糊扎成的人物形象,用于祭祀或作为玩具);象模象样(认真地);象眼块(菱形)

(5) 描绘 [depict]

公在荆州,或象其义,白须红颜,谓公方壮。——《王荆州画像赞》

(6) 又如:象物(描摹物象);象说(描摹,解说)

(7) 效法 [follow the example of]

人君为饮食为此,故左右象之。——《墨子》

(8) 又如:象贤(效法先人的贤德)

(9) 想像 [imagine]

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韩非子》

(10) 又如:象事(想像事情)

常用词组

象角、象轿、象皮病、象棋、象声、象声词、象限、象形、象形文字、象牙、象眼儿、象征、象征

拔犀擢象: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