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èi àn tóu míng
注音ㄅㄟˋ ㄢˋ ㄊㄡˊ ㄇ一ㄥˊ
解释背:背弃;投:投奔。指背离黑暗,投向光明。比喻背离昏主,投向明君。
出处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楔子:“贤臣择明主而仕,背暗投明,古之常理也。”
例子明·沈采《千金记·会宴》:“吾欲背暗投明,奈无明主。”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追求真理。
感情背暗投明是中性词。
近义弃暗投明
反义明珠暗投
英语leave the darkness and come to the brightness--quit the illegal associations and activities and return to lawful life
动物生肖牛,虎,蛇
背的拼音:bèi(ㄅㄟˋ)
⒈ 人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背脊。背包。背影。
⒉ 物体的后面或反面:背面。刀背。背后。背景。
⒊ 用背部对着,与“向”相对:背光。人心向背。
⒋ 向相反的方向:背地性(植物向上生长的性质)。背道而驰。
⒌ 避开,离开:背地。背井离乡。
⒍ 凭记忆读出:背书。背诵。背台词。
⒎ 违反:违背。背离。背信弃义。
⒏ 不顺:背运。背兴(xìng )。
⒐ 偏僻:背静。
⒑ 听觉不灵:耳背。
背的拼音:bēi(ㄅㄟ)
⒈ 人用背驮(tuó )东西,引申为负担:背负。背包。背黑锅(喻受冤枉代人受过)。背包袱(喻有沉重的思想负担或经济负担)。
背字UNICODE编码U+80CC,10进制: 32972,UTF-32: 000080CC,UTF-8: E8 83 8C。
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背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倍偝北揹褙
back、recite、violate、unlucky
负、向、腹
形声:从月、北声
back; back side; behind; betray
详细解释◎ 背的拼音:
揹 bēi
〈词性:动〉
(1) 人用脊背驮 [东西] [have on one's shoulder]
早背胡霜过戍楼,又随寒日下汀州。——罗邺《雁》
(2) 又如:背粮食;背头(男子头发由鬓角起都向后梳的发式);背锅(方言。驼背)
(3) 负担;承受 [bear]。如:背了一身债;背利(负担很重的或长期的利息);背罪(承担罪责)
(4) 另见 bèi
背包、背本就末、背不住、背部、背场儿、背城借一,背城一战、背驰、背搭子、背褡、背道儿、背道而驰、背地里、背篼、背恩忘义、背风、背风港、背风面、背旮旯儿、背光、背后、背脊、背井离乡、背景、背静、背靠、背靠背、背离、背理、背篓、背面、背谬、背叛、背气、背弃、背人、背山起楼、背生芒刺、背时、背书、背熟、背水一战、背水阵、背诵、背向、背心、背信、背信弃义、背兴、背眼、背阴儿、背影儿、背约、背运、背着手
暗的拼音:àn(ㄢˋ)
⒈ 不亮,没有光,与“明”相对:黑暗。暗淡(a.不光明;b.喻景象悲惨)。阴暗。暗无天日。
⒉ 不公开的,隐藏不露的:暗藏。暗号。暗杀。暗娼。暗沟。暗含(做事、说话包含某种意思而未明白说出)。暗流(a.流动的地下水;b.喻潜伏的思想倾向或社会动态)。明察暗访。
⒊ 愚昧,糊涂:暗昧。暗弱(愚昧软弱)。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暗字UNICODE编码U+6697,10进制: 26263,UTF-32: 00006697,UTF-8: E6 9A 97。
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暗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晻隌闇
dark、hidden、unclear、dull、dim
明
形声:从日、音声
dark; obscure; in secret, covert
详细解释◎ 暗的拼音: àn
〈词性:形〉
(1) (形声。从日,音声。本义:昏暗)
(2) 同本义。与“明”相对 [dim;dark;dull]
暗,日无光也。——《说文》
日中光明,故其出入时光暗,故大。——《论衡·说日》
体之感何自起?曰,起于远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蔡元培《图画》
(3) 又如:昏暗(光线不足);暗中摸索(在黑暗中寻找探索)
(4) 昏昧,愚昧;不明白 [dull;stupid;unclear]
上暗则政险。——《荀子·天率》
(5) 又如:暗昧(真假不明;暧昧,含糊不清);暗主(昏庸的君主)
(6) 隐秘 [hidden;secret]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7) 又如:暗记儿;暗号
(8) 地下 [underground]。如:暗河;暗沟(地下的排水沟)
◎ 暗的拼音: àn
〈词性:副〉
(1) 默默地[do not say a word;keep silent]
暗算乡程隔数州,欲归无计泪空流。——杜荀鹤《旅寓诗》
孺人半夜觉寝,促有光暗诵。—— 归有光《先妣事略》
(2) 又如:暗诵(默诵,背诵);暗数(默默记数);暗写(默写)
(3) 秘密;暗中 [in secret]
曹节王甫,暗杀太后。——《后汉书·宦者传》
孤犬无猛噬,长箭不暗射。——元好问《驱猪行》
◎ 暗的拼音: àn
〈词性:名〉
(1) 天黑 [darkness]
车驾逼暗乃还,漏已尽。——《晋书·职官志》
(2) 黑夜 [night]。如:暗夜(黑夜);暗风(黑夜的风)
◎ 暗的拼音: àn
〈词性:动〉
使昏暗 [gloom;cloud]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李白《古风》
暗暗、暗藏、暗娼、暗场、暗潮、暗沉沉、暗处、暗淡、暗地,暗地里、暗度陈仓,暗渡陈仓、暗访、暗害、暗号、暗话、暗记、暗记、暗箭、暗礁、暗里、暗码、暗器、暗枪、暗杀、暗伤、暗哨、暗示、暗事、暗室欺心、暗送秋波、暗算、暗锁、暗滩、暗探、暗无天日、暗线、暗香、暗箱、暗想、暗笑、暗星云、暗语、暗中、暗自
投的拼音:tóu(ㄊㄡˊ)
⒈ 抛,掷,扔(多指有目标的):投篮。投弹(dàn )。
⒉ 跳进去:投河。自投罗网。
⒊ 放进去,送进去:投入。投资。投标。
⒋ 走向,进入:投宿(找地方住宿)。投奔。投靠。投降。投师(从师学习)。投诉。
⒌ 发向:投射。投影。
⒍ 寄,递送:投递。投稿。
⒎ 合:投合。意气相投。
⒏ 临,在…以前:投明。投暮(天黑以前)。
投字UNICODE编码U+6295,10进制: 25237,UTF-32: 00006295,UTF-8: E6 8A 95。
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投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酘
cast、deliver、fling、pitch、send、throw
抛、扔、掷
会意:从扌、从殳声
throw, cast, fling, pitch; jump
详细解释◎ 投的拼音: tóu
〈词性:动〉
(1) (会意。从手,从殳。殳( shū ),古兵器。合起来表示手拿兵器投掷。本义:投掷)
(2) 同本义 [throw]
投,擿(掷)也。——《说文》
受其书而投之。——《左传·昭公五年》
投我以桃。——《诗·大雅·柳》
毋投与狗骨。——《礼记·曲礼上》
投之深渊些。——《楚辞·招魂》
欲投鼠而忌器。——《汉书·贾谊传》
以肉投馁虎。——《史记·魏公子列传》
作投击势。——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投以骨。——《聊斋志异·狼三则》
复投之。
孤羊投群狼。——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投兵(向人投掷兵刃。谓诛杀);投注(投掷);投食(投掷食物);投绂(弃去印绶)
(4) 跳进去;投入(专指自杀行为) [throw oneself into]
务光因自投于河。——《韩非子·说林上》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投河;投江;投井
(6) 投弃,抛弃 [dump;abandon]
投诸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平生怀仗剑,慷慨即投笔。——刘希夷《从军行》
停杯投箸。——唐· 李白《行路难》
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王勃《滕王阁序》
弃甲投戈。——《广东军务记》
(7) 又如:投簪(丢掉固定帽子的簪子。比喻弃官);投传(投弃符信);投檄(投弃征召的文书);投纶(投弃钓具);投笔(弃文而就他业);投策(弃鞭;弃杖);投畀(抛弃)
(8) 使射影于,特指向一定方向 [cast]。如:树影投在窗户上;投视(投射目光);把眼光投到来访者身上
(9) 递送 [deliver]。如:投片(投递名片);投文(投递状纸);投谒(投递名帖求见);投牒(呈递诉状);投书(投交书信。亦指所投交的书信);投状(呈递文状);投劾(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投刺(投递名帖);投名(投递名帖)
(10) 投奔。前往依靠别人 [go to sb. for shelter]
欲往投之。——《资治通鉴》
欲投吴巨。
(11) 又如:投赴(投奔);投止(投奔托足;投宿)
(12) 投靠,前去依靠别人生活。古时指投奔权贵,求得托身。多指卖身为奴 [go and seek refuge with sb.]。如:投亲(投靠亲戚);投充(投靠权势人家充当奴仆以得到庇护);投托(投靠托身);投化(投顺归化);投附(投顺归附)
(13) 投身,献身于 [throw oneself]。如:投款(诚恳地归顺;投降);投脱(投靠躲避;投奔);投效(自己请求效力);投首(投降);投伏(投降屈服);投殒(损身殒命);投拜(投身下拜。指投降或归附);投死(效死);投躯(舍身;献身);投地(投体下拜)
(14) 投宿,临时住宿 [seek temporarylodging]
暮投石壕村。——唐· 杜甫《石壕吏》
(15) 又如:投驿(投宿驿站);投归(投宿);投到(投宿);投暮(傍晚)
(16) 靠近 [be near to]。如:投老(垂老;临老);投明(破晓);投晚(向暮,傍晚);投晓(临晓);投到(及至;等到)
(17) 放逐 [banish]。如:投荒(被迫或被流放到荒远的地方);投山窜海(放逐到荒凉边远地区);投裔(流放边荒之地);投解(解送)
(18) 放置 [put]。如:投闲(置身于清闲境地)
(19) 赠送,作为礼物送给 [present]。如:投赠(赠送);投献(进献礼物或进呈诗文)
(20) 顿,用力往下踩[stamp]
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
(21) 进献。投献 [offer]。如:投匦(向皇帝上书言事);投诚(投献诚心);投贽(进呈诗文或礼物求见);投文(投赠文章)
(22) 乘;伺 [take advantage of]。如:投隙(乘隙;伺机)
(23) 相合;迎合 [cater to;pander to]。如:投口(投合口味;适口);投洽,投漆(情投意合);意气相投
(24) 投入,投进。
投之江中。《吕氏春秋·察今》
投江死。——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投火死。——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 投的拼音: tóu
〈词性:名〉
(1) 投壶的省称。中国古代宴会时的游戏。设特制之壶,宾主依次投矢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饮 [a game during feast in which the winner was decided by the number of arrows thrown into a distant pot]
侍投则拥矢。——《礼记·少仪》
(2) 骰子。赌具 [dice]。骨制,成正立方体,六面分别刻一点至六点之数,掷之以决胜负。点着色,故也称“色子”
(3) 姓
◎ 投的拼音: tóu
〈词性:介〉
表示方位、方向,相当于“朝”、“向” [to]
拨马投西便走。——《三国演义》
投案、投奔、投笔从戎、投鞭断流、投标、投产、投诚、投弹、投敌、投递、投递员、投店、投放、投分、投稿、投合、投壶、投缳、投机、投机倒把、投机取巧、投间、投井、投阱下石、投军、投考、投靠、投袂、投袂而起、投票、投票站、投其所好、投弃、投契、投洽、投钱、投亲、投球、投入、投射、投身、投生、投师、投石、投手、投鼠忌器、投顺、投诉、投宿、投胎、投桃报李、投闲置散、投降、投效、投药、投医、投影、投影仪、投邮、投缘、投掷、投置、投杼之疑、投注、投资、投资、投资公司
明的拼音:míng(ㄇ一ㄥˊ)
⒈ 亮,与“暗”相对:明亮。明媚。明净。明鉴(a.明镜;b.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c.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⒉ 清楚: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
⒊ 懂得,了解: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
⒋ 公开,不隐蔽:明说。明讲。明处。
⒌ 能够看清事物: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
⒍ 睿智:英明。贤明。明君。
⒎ 视觉,眼力:失明。
⒏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
⒐ 次(专指日或年):明日。明年。
⒑ 中国朝代名:明代。
⒒ 姓。
明字UNICODE编码U+660E,10进制: 26126,UTF-32: 0000660E,UTF-8: E6 98 8E。
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明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朙眀
bright、clear、clear-sighted、honest、immediately、Ming
亮、灭、暗
会意
bright, light, brilliant; clear
详细解释◎ 明的拼音:
朙 míng
〈词性:形〉
(1) (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 jiǒng ),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2) 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brilliant;light;bright]
朙,照也。——《说文》
照临四方曰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东方明矣。——《诗·齐风·鸡鸣》
明,精白也。——《国语·周语》
视曰明。——《书·洪范》
明则著。——《礼记·中庸》
明星谓之启明。——《尔雅》
东有启明。——《诗·小雅·大东》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荀子·天论》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唐· 李白《秋浦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苏轼《赤壁赋》
禁卒居中央,牖其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方苞《狱中杂记》
明月斜挂。——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江船火独明。——唐· 杜甫《春夜喜雨》
明暗之掩映。——蔡元培《图画》
(3) 又如:明星(明亮的星。泛指众星);明珠(明亮的宝珠。多指珍珠);明明(明亮);明丢丢(明朗朗,明光光,明灼灼,明亮亮;明亮貌);明晃晃(明幌幌,光亮闪烁);明晦(晴阴);明彩(光彩)
(4) 明白,清楚 [plain;explicit]
明谓左右。——《战国策·赵策》
名实已明。——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扬之欲其明。——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5) 又如:明切(明白深切);明言(明白的话);明悉(详细清楚);明标着册历(标,写。册历,指账本)
(6) 圣明,明察,明智 [perceived;sage]
耀明于子。——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明智而忠信。——汉· 贾谊《过秦论》
幸遇明主。——南明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7) 又如:明后(圣明的君主);明主(英明的君主);明上(圣上,尊称君主);明王(贤明的君主);明公(对有地位者的尊称)
(8) 明显,明确 [clear;obvious]
君法明,伦有常。——《荀子·成相》
(9) 又如:明分(明确的本分);明刑(明确的法令);明效(明显的效果)
(10) 明艳, 鲜明 [bright and beautiful]。 如:明服(鲜艳的服饰);明姿(明艳的姿态);明绚(明丽绚烂)
(11) 明慧,聪明 [clever]。如:明明(聪明敏察的样子。多用来歌颂帝王、神明;明亮的样子);明秀(聪明秀美);明果(聪颖果决);明俊(明慧俊异)
(12) 心地光明 [purehearted]。如:明人(心地光明的人)
(13) 严明 [strict and impartial]。如:明刑(严明的刑罚);明法(使法律严明);明辟(严明法律)
(14) 清明,修明 [sober and calm]。如:明代(政治清明的时代);明制(清明的法制);明治(修明政事);明政(清明的政治)
(15) 高明 [brilliant;wise]。如: 明哲(明智而洞察事理的人);明见万里(识见高明,对很远的地方发生的事也能了解得十分清楚)
(16) 强盛, 旺盛 [powerful and prosperous]。如:明昌(昌盛发达,昌明);明盛(昌明兴盛;旺盛,兴盛)
(17) 洁净(祭供品) [pure]。如:明水(祭祀用的净水);明衣(在斋戒期穿用的干净内衣;死者洁身后所穿的干净内衣);明酌(清酒,用于祭祀)
(18) 次于今天或今年的 [immediately following in time]。如:明月(下一个月);明旦(下一个早晨,明晨;明天);明岁(明年);明当(明天);明后(以后)
(19) 明快,爽直 [frank;candid]。如:明坦(明快坦直);明烈(爽朗刚正);明朗(乐观,开朗)
◎ 明的拼音: míng
〈词性:动〉
(1) 照亮 [light]
火尚足以明。——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明中(明照中天);明烛(照亮)
(3) 点燃,点亮 [fire;light]
并非明火执仗,怎算是强盗?——《红楼梦》
(4) 又如:明火执杖(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公开活动);明灯(点灯)
(5) 懂得,了解 [understand]
愚者亦明之。——清· 黄宗羲《原君》
吾未其明也。——唐· 韩愈《师说》
明于治乱。——《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6) 又如:明经义谙雅故(了解经书的意义,通晓过去的文章典故。谙:熟悉);明中(通晓星象历法);明悟(明白领悟);明理(明白道理)
(7) 阐明,表明 [make known;expound]
文者以明道。——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明死生之大。——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明道德之广崇。——《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8) 又如:明心(表明心迹);明志(表明心志);明明(表明)
(9) 明确 [pinpoint]
明法度,定律令。——《史记》
(10) 又如:明分(明确职分);明惑(明确与困惑)
(11) 分辨,区分 [distinguish]。如:明正(辨明);明辨(分辨清楚)
(12) 通“盛”。受 [ladle;fill]
以我齐明,与我牺羊。——《诗·小雅·甫田》。注:“明者,盛之假借。
(13) 通“盟”。结盟 [become allies;form an valliance]
此邦之人,不可与明。——《诗·小雅·黄鸟》
以其背明约而杀义帝也。——《汉书·黥布传》
◎ 明的拼音: míng
〈词性:名〉
(1) 松明 [pine torches]。如:明子(松明)
(2) 白昼,白天 [day]
靡明靡晦。——《诗·大雅·荡》
(3) 又如:明夜(昼夜)
(4) 人世,阳世 [man’s world]
人神幽明绝,朋好云雨乖。——颜延年《和谢监灵运》
(5) 又如:明幽(人间和阴间);明晦(人世与阴间)
(6) 眼睛,视力 [sight]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孟子·梁惠王上》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史记·太史公自序》
(7) 又如:不用明焉;明杖(盲人用以代眼的手杖)
(8) 神,神灵 [God]。如:明衣(神明之衣);明祀(对审明的祭祀);明宫(明祠。神祠)
(9) 明朝 [Ming Dynasty]。(1368—1644年)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
明有奇巧人。—— 明· 魏学洢《核舟记》
明朝一典史。——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0) 又如:明人(明代的人)
(11) 通“名”。声名、名誉 [fame;reputation;renown]
则天下之明誉兴。——《大戴礼·主言》
(12) 通“名”。名分,地位身分 [social status of a person]
收陵、 婴之明分,绝 信、 布之觊觎。——《汉书·叙传上》
(13) 姓
◎ 明的拼音: míng
〈词性:副〉
(1) 公开 [overt;open]
明诏大号。——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2) 又如:明正(公开处置);明升暗降(表面上升官,暗中却被削去了权力);明伙(公然结伙)
明白、明白、明白人、明摆着、明辨是非、明察、明察秋毫、明澈、明处、明窗净几、明达、明珰、明道、明德、明灯、明断、明矾、明告、明沟、明光瓦亮、明晃晃、明火执仗、明鉴、明胶、明教、明洁、明净、明镜、明快、明来暗往、明朗、明里、明理,明理儿、明丽、明亮、明了、明了、明伦堂、明码、明媒正娶、明媚、明灭、明明、明明白白、明眸、明眸善睐、明目、明目张胆、明年、明盘、明器、明枪暗箭、明抢、明情、明区、明渠、明确、明确、明儿、明人不作暗事、明日、明日黄花、明锐、明若观火、明升暗降、明闪闪、明示、明誓、明说、明堂,明唐、明天、明瓦、明瓦天棚、明文、明晰、明细、明细账、明显、明线、明信片、明星、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明艳、明于治乱、明喻、明月、明月珰、明月珠、明朝、明哲、明哲保身、明争暗斗、明睁大眼、明正典刑、明证、明知、明知故犯、明知故问、明智、明珠、明珠投暗、明烛天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