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èi cháng jiān nán
注音ㄅㄟˋ ㄔㄤˊ ㄐ一ㄢ ㄋㄢˊ
解释备:全、遍;尝:经历。指受尽了艰难困苦。
出处《晋书·潘尼传》:“尼职居显要,从容而已,虽忧虞不及,而备尝艰难。”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受尽了艰难困苦。
感情备尝艰难是中性词。
繁体備嘗艱難
近义备尝艰苦
英语drain the cup of bitterness to the dregs
动物生肖牛,虎,蛇
备(備)的拼音:bèi(ㄅㄟˋ)
⒈ 具备;完备:具备。完备。求全责备(要求全面、完美)。
⒉ 预备;准备:预备。防备。准备。筹备。备案(向主管机关做书面报告,以备查考)。备注。备忘录。
⒊ 设备:设备。装备。军备。
备字UNICODE编码U+5907,10进制: 22791,UTF-32: 00005907,UTF-8: E5 A4 87。
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备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備俻偹僃㑲
have、prepare
prepare, ready, perfect
详细解释◎ 备的拼音:
備 bèi
〈词性:形〉
(1) (形声。从人,備( bèi )声。本义:谨慎、警惕)
(2) 同本义 [cautious]
事戒不虞曰知备。——《大戴礼记·小辨》
备者,国之重也。——《墨子·七患》
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国语·周语》
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汉书·史丹传》
(3) 又如:傥荡不备(行为无拘无束,不谨慎)
(4) 完备;齐备 [complete]
备,具也。——《广雅·释诂三》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易·系辞》
前人之述备矣。——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众妙毕备。——《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请备述之。——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5) 又如:德才兼备;完备(齐备)
(6) 通“惫”。疲乏;困顿 [dog-tired;very tired]
修容而以言,耻食以上交,以避农战,外交以备,国之危也。——《商君书·靳令》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藜羹不糁,宰予备矣。——《吕氏春秋·慎人》
◎ 备的拼音:
備 bèi
〈词性:动〉
(1) 准备;预备 [prepare]
宗人举兽尾告备。——《仪礼·特牲馈食礼》
备物以将形。——《庄子·庚桑楚》
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备马;备他充饥;备办;备课
(3) 防备;戒备 [guard against]
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孙子·虚实》
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史记·项羽本记》
(4) 又如:守备(防守戒备);备水(防备水患);备灾;备患(防备祸患)
(5) 储备 [store]
而设法备贮弹药。——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备料;备藏(收藏)
(7) 提供或装备 [有用的或必需的设施] [be equipped with]
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
(8) 又如:所需各种农业机械无一不备;备榜(张榜;出榜)
(9) 凑数;充数 [simply fill the post;make up the number]
吾尝备位将相。——《汉书·萧望之传》
(10) 又如:备位(居官的自谦之词);备员(凑数,充数)
(11) 守备 [perform garrison duty]。如:备伍;备守(守备之器用);备边;备卫
◎ 备的拼音:
備 bèi
〈词性:名〉
(1) 设备;设施 [equipment;facilities]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韩非子·五蠹》
(2) 又
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3) 又如:军备;装备
◎ 备的拼音:
備 bèi
〈词性:副〉
全部;完全;尽 [completely;entirely]
农事备收。——《礼记·月令》
诸侯备闻此言。——《左传·成公十三年》
备极欢洽。——《广东军务记》
备极护爱。——《聊斋志异·促织》
备鞍、备案、备办、备不住、备查、备尝辛苦、备份、备耕、备荒、备件、备具、备考、备课、备课、备料、备品、备取、备忘录、备用、备用品、备员、备战、备至、备注
尝(嘗)的拼音:cháng(ㄔㄤˊ)
⒈ 辨别滋味:尝食。尝新(吃新收获的谷物或应时的果品)。尝鲜。品尝。卧薪尝胆。
⒉ 试,试探:尝试。尝敌(试探敌人的力量)。
⒊ 经历:尝受。备尝艰苦。
⒋ 曾经:未尝。何尝。
尝字UNICODE编码U+5C1D,10进制: 23581,UTF-32: 00005C1D,UTF-8: E5 B0 9D。
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尝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嘗甞嚐
taste、experience、ever、once
形声
taste; experience, experiment
详细解释◎ 尝的拼音:
嘗、嚐 cháng
〈词性:动〉
(1) (形声。从旨,尚声。“旨”,滋味美。本义:辨别滋味,品尝)
(2) 同本义 [taste;try the flavour of]
天子乃以雏尝黍。——《礼记·月令》
臣先尝之。——《礼记·曲礼》
不敢尝。——《论语》
百鬼迪尝。——《汉书·礼乐志》
尝其旨否。——《诗·小雅·甫田》
(3) 又如:尝酒;尝食(试辨食物的味道);尝酎(祭祀的时候,尝一尝新酒的滋味)
(4) 尝试 [try]
尝,试也。——《小尔雅》
诸侯方睦于晋,臣请尝人,若何?——《左传·襄公十八年》
(5) 又如:尝巧(试验其技巧);尝汤戏(正戏前加演的短戏)
(6) 经历 [experience]
险阻艰难,备尝之矣。——《左传·僖公十八年》
(7) 又如:备尝艰苦;尝到了公职的甜头
◎ 尝的拼音:
嘗 cháng
〈词性:副〉
曾经 [have already]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尝鼎一脔、尝试、尝鲜、尝新
艰(艱)的拼音:jiān(ㄐ一ㄢ)
⒈ 困难:艰难。艰辛。艰险。艰深。艰涩(形容晦涩难懂的文词)。艰贞(处境艰难而能忠贞不移)。艰苦卓绝(艰苦程度超过一切,无可比拟)。
⒉ 旧时指父母亲丧事:丁艰。母艰。
艰字UNICODE编码U+8270,10进制: 33392,UTF-32: 00008270,UTF-8: E8 89 B0。
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艰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艱囏
difficult、hard
会意:从又、从艮
difficult, hard; distressing
详细解释◎ 艰的拼音:
艱 jiān
〈词性:形〉
(1) (形声。表示与土有关,艮( gèn )声。本义:土难治理)
(2) 同本义 [hard]
艰,土难治也。——《说文》。段玉裁注:“引申之,凡难理皆曰艰。”
(3) 艰难;困难 [difficult;hard]
艰,难也。——《尔雅》
艰则无咎。——《易·大有》
遗大投艰于朕身。——《书·大诰》
固国之艰急是为。——《国语·鲁语》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辞·离骚》
艰其昏晨之往来。——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勤且艰若此。——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 又如:艰虞(艰难困苦);艰屯(艰苦险阻);艰患(艰难祸患);艰急(困难);艰深(艰难深奥,晦涩难解);艰苦奋斗(以巨大的努力克服艰难困苦而进行);艰苦朴素(不怕苦累、生活俭朴、不追求享受的态度和行为);艰疚(忧困,苦难);艰厄(艰阨。饥乏;困乏);艰棘(困苦,危难)
(5) 险恶,危难 [dangerous]
彼何人斯,其心孔艰。——《诗·小雅·何人斯》
(6) 又如:艰贞(指人处境艰危之时能守正不屈);艰地(险境);艰难(危险);艰关(崎岖辗转,历尽千辛万苦)
◎ 艰的拼音:
艱 jiān
〈词性:名〉
(1) 旧指父母之丧事 [(of parents) die;deceased]
又以居母艰去官。——王俭《褚渊碑文》
(2) 又如::丁艰(父或母丧);外艰(父丧);内艰(母丧);艰疚(丧亲之痛);艰棘(亲丧);艰酷(亲丧。亲亡为惨痛之事,故称)
◎ 艰的拼音:
艱 jiān
〈词性:动〉
(1) 开发土地 [reclaim]
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书·益稷》
艰,土难治也。——《说文》。段玉裁注:“按 许书无垦字,疑古艰即今垦字。” 徐灏注:“ 段谓艰即古垦字,其说甚精。”
(2) 欠缺 [lack of]。如:艰息(缺儿少女);艰啬(匮乏);艰子(缺少子嗣);艰食(粮食匮乏);艰鲜(指食物匮乏)
艰巨、艰苦、艰苦卓绝、艰难、艰涩、艰深、艰危、艰险、艰辛、艰虞、艰贞
难(難)的拼音:nán(ㄋㄢˊ)
⒈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
⒉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dǎo )。难道。难能可贵。
⒊ 不好:难听。难看。
难(難)的拼音:nàn(ㄋㄢˋ)
⒈ 灾祸,困苦:难民。灾难。遇难。逃难。殉难。患难。遭难。避难。排扰解难。
⒉ 仇怨:排难解纷。
⒊ 诘责,质问:发难。非难。责难。
难(難)的拼音:nuó(ㄋㄨㄛˊ)
⒈ 古同“傩”。
难字UNICODE编码U+96BE,10进制: 38590,UTF-32: 000096BE,UTF-8: E9 9A BE。
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难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難
adversity、bad、blame、difficult、disaster、hard、hardly possible
易
原为形声
difficult, arduous, hard; unable
详细解释◎ 难的拼音:
難 nán
〈词性:形〉
(1) (形声。从隹( zhuī )?声。从隹,与鸟有关。①本义:支翅鸟。②假借为困难)
(2) 困难;艰难;不容易 [difficult;hard;troublesome]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3) 又如:难句(难得的佳句);难老(难于衰老);难行(难于施行;不容易走);难治(不容易治理);难航(不易舟行);难期(难及,难于企及);难义(不易索解的辞旨);难极(不易穷尽);难疑(相互讨论不易索解,心存迷惑的要义);难乎为继(指前人做得太好,不易照样继续下去)
(4) 不可;不好 [hardly possible;bad]
桓谭作论,明弱水之难航。—— 汉· 王褒《灵坛碑文》
◎ 难的拼音:
難 nán
〈词性:动〉
(1) 为难,畏难;感到困难 [feel difficult]
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难与,“难与之”的省略。之,指代曹军。)——《资治通鉴》
难测也。——《左传·庄公十年》
铁衣冷难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余幼女书,家贫难致。——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使感到困难 [put sb.into a difficult position]
今不行礼于卫,而藩其君舍以难之。——《左传》
(3) 通“戁”。
(4) 恐惧 [dread;fear]
故君子恭而不难。——《荀子·君道》。注:“难读为戁,惧也。”
(5) 敬 [respect]
不戢不难,受福不那。——《诗·小雅·桑扈》
◎ 难的拼音:
難 nán
〈词性:名〉
通“攤”。驱除疫鬼之祭 [sacrificial rites for get rid of bogy]
命有司大难。——《礼记·月令》
◎ 难的拼音:
難 nán
〈词性:后缀〉
(1) 现常作后缀加在词或词组后构成新的名词,构成某种存在较大困难的事 [difficult]。如:卖棉难;乘车难;买菜难
(2) 另见 nàn
难熬、难保、难缠、难产、难产、难吃、难处、难处、难卒合、难当、难倒、难道、难得、难点、难懂、难度、难分难解、难搞、难怪、难怪、难关、难割难舍、难过、难解、难解难分,难分难解、难解之谜、难堪、难看、难免、难耐、难能可贵、难忍、难色、难上难,难上加难、难舍难分、难事、难受、难说、难说话儿、难题、难听、难忘、难为、难为情、难为听、难闻、难言、难言之隐、难以、难于、难住、难字
◎ 难的拼音:
難 nàn
〈词性:名〉
(1)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disaster;calamity;catastrophe]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孙子·谋攻》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 曹操者,然 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资治通鉴》
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以免于难。——《国语·晋语》
芟夷大难。——《资治通鉴》
故及于难。——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排难解纷;苦难(痛苦和灾难);逃难(逃灾);落难(遭遇灾难,陷入困境);蒙难(遭受到人为的灾祸);罹难(遇灾遇险而死);避难(躲避灾难或迫害)
(3)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rerolt]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贾谊《过秦论》
(4) 又如:发难(发动反抗或叛乱);首难(首先发难)
(5) 怨仇;仇敌 [enmity;foe]
将西南以与秦为难。——《战国策》
◎ 难的拼音:
難 nàn
〈词性:动〉
(1) 诘问;责难 [blame;reproach]
追难孔子,何伤于人?—— 王充《论衡·问孔》
交相问难。——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刁难(故意使人为难);难言(非难的言论);难极(诘难);驳难(反驳责难);责难(指摘非难);非难(指摘和责问)
(3) 抵挡;拒斥 [keep out;ward off;refuse]
难壬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難德允元,而难任人。——《书·舜典》
(4) 如:阻难(阻挠留难)
(5) 论说;争辩 [argue]
死生之说,存亡之难。——《史记·五帝本纪》
(6) 又如:难说(讨论解说);难诘(讨论责问);难驳(攻讨反击)
(7) 另见 nán
难胞、难民、难侨、难属、难兄难弟、难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