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ēi cí hòu bì
注音ㄅㄟ ㄘˊ ㄏㄡˋ ㄅ一ˋ
解释指言辞谦恭,礼物丰厚。参见“卑辞重币”。
出处《新唐书 李抱真传》:“抱真喜士,闻世贤者,必欲与之游,虽小善,皆卑辞厚币数千里邀致之。”
例子若木由是名闻江南,凡两江总督到任,必卑辞厚币,敦请入幕,为上宾者数十年。清·薛福成《庸庵笔记·裕靖节公殉难》
用法作状语、定语;形容人委曲求全。
感情卑辞厚币是中性词。
繁体卑辭厚幣
近义卑辞重币
动物生肖牛,虎,蛇
卑的拼音:bēi(ㄅㄟ)
⒈ 低下,低劣:卑鄙。卑下。卑劣。卑微。卑怯。卑恭。地势卑湿。卑以自牧(保持谦虚的态度以提高自己的修养)。
⒉ 古同“俾”,使。
卑字UNICODE编码U+5351,10进制: 21329,UTF-32: 00005351,UTF-8: E5 8D 91。
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卑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䠋
low、inferior、modest、humble
亢、尊
会意
humble, low, inferior; despise
详细解释◎ 卑的拼音: bēi
〈词性:形〉
(1) (椑之古字,本义是圆搕,一种酒器)
(2) 地位低微 [low and degrading;humble]
卑,庳也。——《广雅》
文王卑服。——《书·无逸》
人皆赴高,己独赴下卑也。——《管子·水地》
天尊地卑。——《易·系辞》
位卑则足羞。——唐· 韩愈《师说》
先帝不以臣卑鄙。——诸葛亮《出师表》
(3) 又如:卑弁(下级武职对上级的自称);卑寒(谦词。谓位卑家贫);卑陋(低矮简陋);卑辱(卑微屈辱);卑人(地位低下的人)
(4) 地势低下。与“高”相对 [low]
谓山盖卑。——《诗·小雅·正月》
卑高已陈。——《礼记·乐记》
闻长沙卑湿。——《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卑小(矮小);卑隘(低矮狭窄);卑洼(低洼)
(6) 衰微,衰弱 [feeble;weak]
王室其将卑乎?——《国语·周语》
(7) 素质低下 [inferior]
非天质之卑,则必不若余之专耳。——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8) 谦恭 [modest and courteous]
卑礼厚币以招贤者。——《史记·魏世家》
(9) 又如:卑谨(谦卑恭敬);卑顺(谦恭驯顺)
◎ 卑的拼音: bēi
〈词性:动〉
(1) 轻视,小看 [look down on]
何以卑我?——《国语·晋语四》
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汉· 晁错《论贵粟疏》
(2) 又如:卑侮王室(贱视并凌辱王室成员)
(3) 低俯 [bow]。如:卑身贱体(弯腰俯首,屈从奉迎);卑躬(卑体,卑身。低身,屈身)
卑鄙、卑不足道、卑辞,卑词、卑辞厚礼、卑恭、卑躬屈节、卑贱、卑礼厚币、卑劣、卑怯、卑屈、卑视、卑微、卑污、卑下、卑之无甚高论、卑赞廷式、卑职
辞(辭)的拼音:cí(ㄘˊ)
⒈ 告别:告辞。辞诀。辞行。辞世。辞别。
⒉ 不接受,请求离去:辞职。辞呈。
⒊ 躲避,推托:不辞辛苦。辞让。辞谢。推辞。
⒋ 解雇:辞退。
⒌ 同“词”。
⒍ 优美的语言:辞藻。修辞。
⒎ 讲话;告诉:“请辞于军”。
⒏ 文体的一种:辞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辞字UNICODE编码U+8F9E,10进制: 36766,UTF-32: 00008F9E,UTF-8: E8 BE 9E。
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辞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辭辝辤
diction、phraseology、take leave
会意:从舌、从辛
words, speech, expression, phrase
详细解释◎ 辞的拼音:
辭、辤 cí
〈词性:名〉
(1) (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2) 同本义 [legal case;lawsuit]
辞,讼也。——《说文》。按,分争辩讼谓之辞。
善于辞案条教。——《后汉书·周纡传》。注:“辞案犹今案牍也。”
皇帝请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书·吕刑》
(3) 口供 [oral confession]
明清于单辞,无或私家于狱之两辞。——《书·吕刑》
无情者不得尽其辞。——《礼记·大学》
其次不辱辞令。——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辞布者。——《周礼·司市故书》。司农注:“辞布,辞讼泉物者也。”
狱辞无谋故者。——方苞《狱中杂记》
有诏即讯,辞服。——《汉书·赵君韩张两王传》
使犯死者自春而穷其辞。——柳宗元《断刑论下》
(4) 言辞;文辞 [word;diction;speech;statement]
安定辞。——《礼记·曲礼》。疏:“言语也。”
不以文害辞。——《孟子》。注:“诗人所歌咏之辞。”
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荀子·正名》。注:“说事之言辞。”
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司马迁《报任安书》
(5) 又
其次不辱辞令。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6) 又如:辞色(言辞和容色);辞容(表情;面色);辞旨(言语或文章的主旨、含意)
(7) 特指政令之词 [order]
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三国志》 裴松之注引
(8) 借口,口实 [excuses]
君子疾夫舍日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论语·季氏》
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资治通鉴》
(9) 又如:辞头(说法;借口)
(10) 中国古代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体裁,也叫赋,或辞赋并称 [Ci,a type of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梁启超《谭嗣同传》
(11) 又如:楚辞
(12) 古体诗的一种 [Ci,a form of classical poetry]。如:木兰辞
◎ 辞的拼音:
辭 cí
〈词性:动〉
(1) 说讲 [speak;talk]
使人辞于狐突。——《礼记·檀弓》。注:“告也。”
无辞不相接也。——《礼记·表记》。注:“辞所以通情也。”
无伤也,请辞于军。——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2) 辞别;告别 [bid farewell;say good-bye to]
朝辞白帝彩云间。—— 李白《早发白帝城》
过北郭骚之门而辞。——《吕氏春秋·士节》。注:“辞者别也。”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北朝乐府《木兰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 又如:不辞而别;辞朝(进朝辞谢皇帝);辞世颂(遗书);辞年(辞岁。除夕之夜)
(4) 推却不受 [discline]
以王父命辞父命。——《公羊传·哀公三年》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吕)蒙辞以军中多务。——《资治通鉴》
(5) 又如:辞让(推让);辞不获命(辞谢推让而未获允许)
(6) 审讯 [try]
单于使 卫律召 武受辞。——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7) 遣去 [dispatch;expel]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左传》
辞八人者,而后王安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8) 解雇,免职 [dismiss]。如:他被张老板辞了;辞馆(辞去书塾的教职)
辞别、辞不达意、辞呈、辞典、辞赋、辞格、辞工、辞令、辞书、辞色、辞讼、辞退、辞谢、辞行、辞严义正、辞藻、辞章、辞职
厚的拼音:hòu(ㄏㄡˋ)
⒈ 扁平物体上下两个面的距离:厚度。厚薄(厚度)。
⒉ 扁平物体上下两个面距离较大的,与“薄”相对:厚纸。厚重(zhòng )(a.又厚又重;b.丰厚;c.厚道而庄重)。
⒊ 深,重(zhòng ),浓,多:厚望。
⒋ 不刻薄,待人好:厚道(诚恳,宽容,“道”读轻声)。宽厚。
⒌ 重视,推崇:厚此薄彼。
⒍ 姓。
厚字UNICODE编码U+539A,10进制: 21402,UTF-32: 0000539A,UTF-8: E5 8E 9A。
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厚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㫗垕
deep、favour、large、stress、thick
薄
会意
thick; substantial; greatly
详细解释◎ 厚的拼音: hòu
〈词性:形〉
(1) (会意。从厂( hǎn ),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地壳厚。与“薄”相对)
(2) 同本义 [(of the earth’s crust)thick]
谓地盖厚。——《诗·小雅·正月》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注:“深厚,山川也。”
厚将崩。——《左传·隐公元年》
见于厚土。——《素问·王常政大论》
(3) 又如:厚土(覆土厚);厚地(大地);厚坤(大坤);厚厚(大地)
(4) 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距离大的。 与“薄”相对 [thick]
刀刃者无厚。——《庄子·养生主》
以无厚入有间。
(5) 又如:厚木板;厚嘴唇;厚膊(厚的肉干);厚皮(脸皮厚);厚大(又厚又大);厚皮馒头(比喻不切题的文章、言论);厚厚(很厚)
(6) 大 [large;great]
不厚其栋。——《国语·鲁语》。注:“大也。”
(7) 又如:厚幸(大幸);厚福(大福);厚德(大德)
(8) 丰厚 [rich and generous]
告之者其赏厚而信。——《韩非子·奸劫弑臣》
蓄禄不厚,则民不信。——《墨子·尚贤上》
崔氏之家财产甚厚。—— 元稹《莺莺传》
奉厚而无劳。——《战国策·赵策》
厚赂单于。——《汉书·李广苏建传》
(9) 又如:厚贶(丰厚的赏赐);厚施(以丰厚的财物给人);厚秩(丰厚的俸禄);厚俸(丰厚的俸禄)
(10) 重;多 [heavy;many]
厚其液而节其帤。——《周礼·考工记·弓人》。注:“多也。”
厚资而遣之。——清· 周容《芋老人传》
(11) 又如:厚诬(大加毁谤);厚优(优厚的照顾);厚款(厚意款待);厚报(优厚的酬劳)
(12) 忠厚 [honest and tolerant;sincere and kindly]
周勃重厚少文,然安 刘氏者必 勃也。——《史记·高祖本纪》
人心风俗日益厚。——魏源《海运全案跋》
宽厚而爱人。——汉· 贾谊《过秦论》
行厚而辞深。——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陈明选宽厚呕煦。——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3) 又如:厚亡(亡失很多);厚费(耗费多);厚扰(多多打扰)
(14) 深 [deep]
必厚其鞈。——《吕氏春秋·辨士》。注:“深也。”
(15) 又如:厚交(深交);厚结(深相结交);厚诬(深加欺骗、蒙蔽)
(16) 深厚 [profound]
然公子遇臣厚。——《史记·魏公子列传》
陵与 子卿素厚。——《汉书·李广苏建传》
(17) 又如:厚密(情义深厚密切);厚情(深厚的情意);厚德(深厚的恩德);厚泽(深厚的恩泽)
(18) 酒味浓的 [rich in flavor]。如:酒味很厚
◎ 厚的拼音: hòu
〈词性:名〉
(1) 厚度 [thickness]。如:楼板厚30厘米;两尺厚的雪
(2) 财富 [wealth]
毁国之厚以利其家,臣不谓智。——《韩非子·有度》
◎ 厚的拼音: hòu
〈词性:动〉
(1) 优待;推崇 [favour;stress]
因而厚遇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蒙君实视遇厚。——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遇足下素厚。——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厚生(重视养生以保长寿)
厚爱、厚薄、厚待、厚道、厚度、厚墩墩、厚恩、厚非、厚古薄今、厚今薄古、厚礼、厚利、厚脸、厚脸皮、厚貌深情、厚片、厚生、厚实、厚望、厚味、厚谢、厚颜、厚颜无耻、厚谊、厚意、厚遇、厚重
币(幣)的拼音:bì(ㄅ一ˋ)
⒈ 钱币,交换各种商品的媒介:货币。外币。人民币。币值(货币的价值)。
币字UNICODE编码U+5E01,10进制: 24065,UTF-32: 00005E01,UTF-8: E5 B8 81。
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币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印幣幤迊
currency、money
形声:从巾、敝声
currency, coins, legal tender
详细解释◎ 币的拼音:
幣 bì
〈词性:名〉
(1) (形声。从巾,敝声。从巾表示与布帛有关。本义: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
(2) 同本义 [silks]
幣,帛也。——《说文》
四曰幣贡。——《周礼·大宰》。司农注:“绣帛。”
幣曰量幣。——《礼记·曲礼》
用圭璧更皮幣。——《礼记·月令》
事之以皮幣。——《孟子》
寡君是故使吉( 游吉)奉其皮幣。——《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请具车马皮幣。——《战国策·齐策三》
(3) 又如:皮币(兽皮和缯布);币玉(帛和玉,祭祀用品);币号(祭祀用的物品名称);币献(进献的礼品)
(4) 泛指车马皮帛玉器等礼物 [present]
凡执幣者。——《仪礼·十相见礼》。疏:“玉马皮圭璧帛,皆称幣。”
宋公以幣请于 卫。——《左传·隐公八年》
惠王患之,乃令 张仪佯去 秦,厚幣委质事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币马(用作礼物的马匹)
(6) 泛指财物 [property;belongings]
以珠玉为上幣,以黄金为中幣,以刀布为下幣。——《管子·国蓄》
(7) 货币,钱 [coin;money;currency]
有司以幣轻多奸。——《汉书·武帝纪》
(8) 又如:金币,银币;外币;纸币;硬币
◎ 币的拼音:
幣 bì
〈词性:动〉
赠送 [present]。如:币仪(敬献礼品);币器(赠给丧家奠仪与随葬品)
◎ 币的拼音:
幣 bì
〈词性:形〉
通“敝”。破旧;弃;败坏 [old and shabby;worn-out;dilapidated]
不腆先君之币器。——《国语·鲁语上》
币值、币制、币重言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