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北宫婴儿的意思

běigōngyīngér

北宫婴儿



拼音běi gōng yīng ér

注音ㄅㄟˇ ㄍㄨㄥ 一ㄥ ㄦˊ

解释北宫:古代王后所居之宫;婴儿:指齐国孝女婴儿子。用作孝女的代称。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

用法作宾语;用作孝女的代称。

感情北宫婴儿是中性词。

繁体北宫嬰兒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běi bèi   注音  ㄅㄟˇ ㄅㄟˋ   
部首  匕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UXN  仓颉  LMP  郑码  TIRR  四角  12110  结构  左右电码  0554  区位  1717  统一码  5317  笔顺  丨一一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北的拼音:běi(ㄅㄟˇ)  

⒈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北方。北辰(古书指北极星)。北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北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国(指中国北部)。

⒉ 打了败仗往回逃:败北。

其他字义

北的拼音:bèi(ㄅㄟˋ)  

⒈ 古同“背”,违背,违反。

统一码

北字UNICODE编码U+5317,10进制: 21271,UTF-32: 00005317,UTF-8: E5 8C 97。

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北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north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north; northern; northwar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北的拼音: běi  

〈词性:名〉

(1) 方位名。与“南”相对 [north]

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

然则北通巫峡。——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宋· 苏轼《石钟山记》

沛公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又北向。——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正北;西北;东北;北邙(即氓山。在河南洛阳市北。东汉及魏晋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泛指墓地);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北里(妓院);北阙(皇宫。借指帝王);北鄙(北方的边邑);北雍(北京的国子监);北邙乡女(代指死去的女性);北津(北方的渡口)

(3) 败逃的军队 [defeated troops]

燕兵独追北,入至 临淄。——《战国策·燕策一》

(4) 姓

词性变化

北的拼音: běi  

〈词性:动〉

(1) 败北 [be defeated]

连战皆北。——《史记·项羽本纪》

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韩非子·五蠹》

(2) 败逃 [retreat]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汉· 贾谊《过秦论》

(3) 另见 bèi  

常用词组

北边、北兵、北部、北半球、北辰、北大荒、北狄、北斗,北斗七星、北伐战争、北方、北方方言、北方话、北方人、北风、北瓜、北关、北国、北海、北寒带、北极、北极圈、北极星、北极熊、北京话、北京时间、北京猿人、北昆、北虏、北面、北冥、北平、北曲、北堂、北纬、北温带、北洋、北洋军阀、北岳区

  拼音  gōng   注音  ㄍㄨㄥ   繁体    
部首  宀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PKKF  仓颉  JRR  郑码  WDJJ  四角  30606  结构  上下电码  1362  区位  2512  统一码  5BAB  笔顺  丶丶フ丨フ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宫的拼音:gōng(ㄍㄨㄥ)  

⒈ 房屋(封建时代专指帝王的住所):宫室。宫廷。宫殿。宫观(guàn   )(a.供帝王游乐的离宫;b.道教的庙宇)。宫禁。宫苑。宫刑。

⒉ 神话中神仙居住的房屋:天宫。龙宫。蟾宫。

⒊ 庙宇的名称:雍和宫。

⒋ 一些文化娱乐场所:少年宫。文化宫。

⒌ 天文上黄道分为十二宫,每一宫三十度。

⒍ 中国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1”。

⒎ 指“子宫”(妇女生殖器官)。

⒏ 姓。

统一码

宫字UNICODE编码U+5BAB,10进制: 23467,UTF-32: 00005BAB,UTF-8: E5 AE AB。

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宫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palace

造字法

象形:像房屋形

English

pala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宫的拼音: gōng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房屋形。在穴居野处时代也就是洞窟。外围象洞门,里面的小框框象彼此连通的小窟,即人们居住的地方。本义:古代对房屋、居室的通称(秦、汉以后才特指帝王之宫))

(2) 同本义 [house]

宫,室也。——《说文》

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尔雅·释宫》

古者贵贼同称宫。秦汉以来,惟王者所居称宫焉。——《释文》

父子皆异宫。——《礼记·内则》

上入执宫功。——《诗·豳风·七月》

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易·系辞下》

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孟子·滕文公上》

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战国策·秦策一》

父母妻子,皆同其宫。——《墨子·号令》

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下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战国策·齐策》

(3) 又如果宫室对举,则宫指整所有围墙围着的房子,室指其中的一个居住单元(room)。如:宫柯(屋子;家里。宫:古代房屋的通称);宫庭(房屋之中);宫墙(房屋的围墙)

(4) 秦汉以来,宫指宫廷,帝王的住所 [court]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战国策·赵策》

沛公入 秦宫。——《史记·留侯世家》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诸葛亮《出师表》

作宫阿旁,故天下谓之阿房宫。——《史记·秦始皇本纪》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宫嫔(宫廷中的女官);宫漏(宫廷里计时用的漏壶);宫众(保卫王宫的官吏的子弟)

(6) 神仙的居处 [palace]。如:蓬莱宫;天宫;宫神(守卫天宫的门神)。又指文化活动或娱乐的场所。如:少年宫;文化宫

(7) 五音之一。最古的音阶仅用五音,即宫、商、角、徵、羽。古人通常以宫作为音阶的第一级音 [one of the five notes of the ancient Chinese five-tone scale, corresponding to I in numbered musical notation]

鼓宫宫动,鼓角角动,音律同矣。——《庄子·徐无鬼》

(8) 又如:宫商(中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第一、第二两个音阶。常用以代指音乐);宫调(古代乐曲曲调的总称。凡以宫为主的调式为“宫”;又凡以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主的格式为“调”,统称为“宫调”);宫商角徵羽(古代五声音阶的名称)

(9) 借指帝王 [emperor]。如:宫宇(帝王所居位的宫室殿宇);宫车晏驾(皇帝死亡的讳辞。晏:晚);宫仗(帝王的仪仗)

(10) 太子 [crown prince]。如:宫保(即太子少保,二品官阶,可用一品顶戴。称有宫保街的巡抚,是表示尊重);宫坊(青宫与春坊。青宫为太子的居处,春坊为太子的官属,合指太子的官署)

(11) 借指后妃 [empress and imperial concubines]。如:宫主(古代高丽国臣民对本国后妃的称呼);宫眷(后妃的统称);宫卿(大长秋。皇后宫中的高级近侍);宫眷(本指宫帷,借指嫔妃)

(12) 以十二个黄道座的位置作为标志的黄道十二宫之一 [sign]

(13) 宗庙,神殿,供神的大建筑物 [temple]

于是郡国各除道,缮治宫观名山神祠所,以望幸矣。——《史记·封禅书》

(14) 又如:雍和宫;宫馆(祠庙);宫庙(犹宗庙)

(15) 妇女子宫的省称 [womb]。如:扩宫;宫颈

(16) 古代五刑之一。阉割男子生殖器 [castration]

宫辟疑赦。——《书·吕刑》《传》:“宫,淫刑也。男子割势,妇人幽闭。”

(17) 又如:宫者(受过宫刑的男子);宫罪(宫刑);宫割(施以宫刑);宫墨(宫刑与墨刑的并称);宫罚(宫刑)

(18) 古代贵族妇女的卧室 [boudoir]

以阴礼教六宫。——《周礼》

(19) 通“躬”。身体 [body]

余左执鬼中,右执殇宫。王念孙云:中、宫皆身也。——《国语·楚语上》

(20) 通“官”( guān  )。官府,官舍 [local authorities;feudal officials]

甸粟而内之三宫。——《谷梁传·桓公十四年》

县治宫储,设共具而望幸。——《汉书·食货志下》

(21) 又如:宫府(官府)

词性变化

宫的拼音: gōng  

〈词性:动〉

(1) 居住;栖息 [house]

若但竖数十屋而宫,群数十士而饭,而曰教养尽是矣,何其易也!——宋· 叶适《瑞安县重修县学记》

(2) 营建宫室房屋 [build]

重门城,昔齐王芳为 司马师废之,宫于此。——《水经注》

(3) 围绕 [surround]

君为庐宫之。——《礼记》

大山宫小山,霍。——《尔雅·释山》。疏:宫犹围绕也。谓小山在中,大山在外围绕之,山形若此者名霍

常用词组

宫车、宫灯、宫殿、宫调、宫娥、宫观、宫禁、宫颈、宫女、宫阙、宫室、宫廷、宫廷政变、宫外孕、宫刑、宫苑、宫掖、宫妆,宫装

  拼音  yīng   注音  一ㄥ   繁体    
部首  女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MMVF  仓颉  BOV  郑码  LOLZ  四角  77404  结构  上下电码  1305  区位  5104  统一码  5A74  笔顺  丨フノ丶丨フノ丶フノ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婴(嬰)的拼音:yīng(一ㄥ)  

⒈ 才生下来的小孩儿:婴儿。婴孩。

⒉ 触,缠绕:婴疾。

统一码

婴字UNICODE编码U+5A74,10进制: 23156,UTF-32: 00005A74,UTF-8: E5 A9 B4。

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婴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嬰孆孾

汉英互译

baby、infant

造字法

形声:下形上声

English

baby, infant; both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婴的拼音:

yīng  

〈词性:名〉

(1) (会意。从女,賏( yīng  )。“賏”是颈项链。本义:妇女颈饰,似现代的项链)

(2) 同本义 [necklace]

婴,颈饰也。——《说文》

喉下称婴。——《释名》

(3) 初生的女孩 [baby]

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吕氏春秋·察今》

(4) 亦泛指初生儿

人始生曰婴。——《释名》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老子》

自哂同婴孩——杜甫《山寺》

(5) 又如:男婴;女婴;妇婴;婴子(婴儿。又叫“婴人”);婴儿子(幼儿);婴耄(幼儿和老人);婴弱(幼小);婴提(幼儿);婴稚(幼年);婴孺(幼儿);婴年(少年,儿时)

词性变化

婴的拼音:

yīng  

〈词性:动〉

(1) 系到颈上;戴 [wear]

辟之,是犹使处女婴宝珠、佩宝玉,负戴黄金,而遇中山之盗也。——《荀子·富国》

(2) 又如:婴衿(犹衿缨。结缨于襟)

(3) 缠绕,反复盘绕其上 [twine]

白婴茀。——《楚辞·天问》

隗乎共相婴。——扬雄《甘泉赋》。注:“婴,绕也。”

是与天和相婴薄。——《淮南子·要略》。注:“婴,绕抱也。”

释斤斧之用,而欲婴以芒刃。——《汉书·贾谊传》

借问之何之?世网婴我身。——《文选·赴洛道中作》

(4) 又如:婴怀(萦怀;牵挂在心);婴意(挂心,在意);婴纶(羁缚);婴物(萦怀世务;纠缠于外界事物)

(5) 通“撄”。触犯 [offend]

教诲之,调一之,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荀子·强国》

民和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荀子·乐论》

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韩非子·说难》

(6) 又如:婴触(触犯);婴罪(获罪)

(7) 绕,围绕 [surround]

必将婴城固守。——《汉书·蒯通传》

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8) 又如:婴城坚守(绕城固守);婴守(环城固守);婴城(环城而守);婴薄(环绕接近)

(9) 遭受;遇 [suffer]

今我元元,婴此饥馑。——晋· 袁宏《后汉纪》

(10) 又如:婴症(患病;疾病缠身);婴罹(遭受,触陷罗网)

常用词组

婴儿、婴孩

  拼音  ér   注音  ㄦˊ   繁体    
部首  儿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2画  
五笔  QTN  仓颉  LU  郑码  RD  四角  22010  结构  单一电码  0334  区位  2289  统一码  513F  笔顺  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儿(兒)的拼音:ér(ㄦˊ)  

⒈ 小孩子:婴儿。儿戏。

⒉ 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男儿。儿女情。

⒊ 儿子,男孩子:儿子。生儿育女。

⒋ 父母对儿女的统称,儿女对父母的自称。

⒌ 助詞:①多用作名词后缀。②用于形容词后。

统一码

儿字UNICODE编码U+513F,10进制: 20799,UTF-32: 0000513F,UTF-8: E5 84 BF。

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儿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人兒

汉英互译

son、child、childre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on, child; KangXi radical 10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儿的拼音:

ér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2) 同本义 [child, pl. children]

儿,孺子也。——《说文》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第九章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3) 又如:儿女子(孩童);儿剧(犹儿戏);儿话(孩子话);儿撬(拐棍儿);儿拜(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儿啼(小孩哭);儿孩(孩童)

(4) 儿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 [child]。如:儿孙满堂;小儿;儿女夫妻(结发夫妻,从小的夫妻);儿女之情(指青年男女之间相爱的情感)

(5) 长辈对幼辈的称呼。亦用作轻蔑之称 [child]。如:儿郎(将帅对士兵的称呼)

(6) 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son]

儿,子也。——《广雅·释亲》

汤为儿守舍。——《汉书·张汤传》

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汉书·项藉传》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阿爷无大儿。——《乐府诗集·木兰诗》

(7) 又如:儿媳(即儿媳妇);儿子花(儿子的影子);儿曹(儿辈);儿息(子息)

(8) 男青年 [young man]。如:儿孩儿(男孩子);儿男(男孩,男子)

(9) 年轻人;青年 [youngster]。如:健儿

(10) 我 [I]

(11) 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2) 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

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13) 又如:儿家(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你,称女子)

(14) 弟对兄的自称

[帝] 乃以延宗为相国、 并州刺史,总 山西兵事。 谓曰∶“ 并州阿兄取,儿今去也。”——《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

词性变化

儿的拼音:

ér  

〈词性:形〉

(1) 雄性——多指牲畜 [male]。如:儿猫(公猫)

(2) 自己的 [my] 用于古代妇女称自己丈夫

宣和中士女观灯者赐酒。有夫妇并游,不获同进,其妇蒙赐,辄怀酒杯,谢词曰:“归来恐被儿夫怪,愿赐金杯作证盟。”上赐之。——《月令广义》

儿的拼音:

ér  

<后缀>

(1) 儿化。汉语后缀的“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

(2) 多用作名词后缀 (1)∶表示小。如:盆儿;棍儿;小猫儿;小车儿 (2)∶表示词性变化。动词名词化,如:唱儿;逗笑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 (3)∶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口儿;门儿;根儿 (4)∶表示词义变化。如:白面儿(海洛因);老家儿(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

(3) 动词的后缀。如:玩儿;火儿

(4) 形容词后缀。如邵雍《首尾吟》:“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想去没多儿。”

常用词组

儿辈、儿曹、儿齿、儿妇、儿歌、儿化、儿皇帝、儿科,儿科学、儿郎、儿马、儿男、儿女、儿女情、儿女情长、儿女债、儿时、儿孙、儿童、儿童节、儿童乐园、儿童文化宫、儿童文学、儿童片、儿童心理学、儿媳妇、儿戏、儿语、儿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