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倍日并行的意思

bèibìngxíng

倍日并行



拼音bèi rì bìng xíng

注音ㄅㄟˋ ㄖˋ ㄅ一ㄥˋ ㄒ一ㄥˊ

解释日夜赶路。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例子唐·赵蕤《反经·变通》:“乃弃其步兵,与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用法作谓语;指日夜赶路。

感情倍日并行是中性词。

繁体倍日並行

近义倍道兼行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bèi   注音  ㄅㄟˋ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  WUKG  仓颉  OYTR  郑码  NSJ  四角  20261  结构  左右电码  0223  区位  1722  统一码  500D  笔顺  ノ丨丶一丶ノ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倍的拼音:bèi(ㄅㄟˋ)  

⒈ 等于原数的两个:加倍。事倍功半。倍道而行(兼程而行)。

⒉ 某数的几倍等于用几乘某数:二的五倍是十。

⒊ 更加,非常:“每逢佳节倍思亲”。倍加。倍儿精神。

⒋ 增益:“焉用亡郑以倍邻?”

⒌ 古同“背”,背弃,背叛。

⒍ 古同“背”,背诵。

统一码

倍字UNICODE编码U+500D,10进制: 20493,UTF-32: 0000500D,UTF-8: E5 80 8D。

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倍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gain、double、times

造字法

形声:从亻、咅声

English

times, fold, multiple time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倍的拼音: bèi  

〈词性:动〉

(1) (形声。从人,( tǒu  )声。本义:通“背”。反;背向)

(2) 同本义 [back towards]

倍,反也。——《说文》

倍正南方。——《周髀算经下》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史记·淮阴侯传》

(3) 背弃;背叛。后作“背” [abandon;betray]

无倍畔之心。——《汉书·贾谊传》

教而不称师谓之倍。——《荀子·大略》

而民不倍。——《礼记·大学》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倍畔(同背叛);倍上(背叛尊上)

(5) 通“背”。违反;违背 [violate]

倍本弃事而安怠傲。——《墨子·非儒》

倍其公法,损其正心,专听大臣者,危主也。——《管子·任法》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

(6) 又如:倍言(违背信约);倍时(违时,错过时机);倍情(违背情实)

(7) 加倍,照原数等加 [double]

为近利市三倍。——《易·说卦》

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晁错《论贵粟疏》

(8) 又如:倍日(一天时间当两天用);倍半(超出一倍和仅有其半。谓一多一少,差距甚大);倍多(成倍增加)

(9) 通“背”。背诵 [recite from memory]

郑注:“倍文曰讽”。——《周礼·大司乐》

读书倍文,功力兼人。——韩信《韩滂墓志铭》

(10) 又如:倍文(背诵书文);倍讽(背诵);倍读(背诵)

词性变化

倍的拼音: bèi  

〈词性:量〉

(1) 倍数 [times;-fold]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五倍;三的五倍是十五;倍百(百倍);倍差(一倍半)

常用词组

倍道、倍儿、倍加、倍里尼、倍赏、倍数、倍增

  拼音    注音  ㄖˋ   
部首  日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JJJJ  仓颉  A  郑码  KA  四角  60100  结构  单一电码  2480  区位  4053  统一码  65E5  笔顺  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日的拼音:rì(ㄖˋ)  

⒈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日月星辰。日晷(guǐ  )(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⒉ 白天,与“夜”相对:日班。

⒊ 天,一昼夜:多日不见。今日。日程。

⒋ 某一天:纪念日。

⒌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⒍ 时候:春日。往日。

⒎ 每天,一天一天地:日记。日益。

⒏ 特指“日本国”。

统一码

日字UNICODE编码U+65E5,10进制: 26085,UTF-32: 000065E5,UTF-8: E6 97 A5。

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日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囩囸

汉英互译

daily、day、run、sun、tim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un; day; dayti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日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2) 同本义 [sun]

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说文》

离为日,为火。——《易·说卦》

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周礼·大司徒》

天无二日,太阳也。——《孟子》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3) 又如:日冠(太阳上方的光体);日昃(日斜,日过中午);日旸儿(太阳;日光);日月交食(对头;互相争斗);日头搁山(太阳落山);日头趖西(太阳偏西);日居月诸(日落月出,一天又一天)

(4) 白天,白昼 [daytime]

夏之日。——《诗·唐风·葛生》

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下》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世说新语·自新》

(5) 又如:日昳(日已过午);日往月去(时间一天天过去);日里(白天);日里向(白天);日长神倦(夏季白天长,人易困倦);日旰(日暮。天色晚);日昼(白天);夜以继日

(6) 时节;为特殊目的而定的日子 [day;date]

天启壬戌秋日。——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交租日;星期一是洗衣日;你的结婚纪念日;三百万股日;太阴日;平太阳日;日南至(冬至日);日脚(〈词性:方〉∶日子;时间);日时(一段时间);日分(日子;日期)

(8) 一昼夜 [daytime]

靡日不思。——《诗·邶风·泉水》

日月星辰,太阳也。岁月日时,亦即曰日。——《书·洪范》

教子数日。——《礼记·内则》

(9) 又如:日力(一天的力气);日完(一天所做的事情);日度(一天一天地过去)

(10) 时间,光阴 [time]

(11) 又如:日子浅(时日短);日时(一段时间);旷日经年;日已昏黑;日不我与(时日不等人);日刻(时间)

(12) 日本的简称 [short for Japan]。如:中日文化交流

词性变化

日的拼音:   

〈词性:副〉

(1) 每日,每天 [every day]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日远日疏,日亲日近(常常接近自然亲热,反之就会疏远);日觐天颜(每天朝见皇帝);日见穷蹙(处境一天天艰难窘迫);日无暇晷(整天无空闲);日逐(每日;每天);日逐家(每日;一天天);日事钱(日工资);日辰(日子);日食钱(日事钱)

(3) 他日,改天 [the other day]

日与俱来,吾与若俱观之。——《列子·汤问》

(4) 往日,从前 [the bygone days]

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左传·文公十年》

常用词组

日安、日班、日斑、日报、日薄西山、日本、日不暇给、日常、日场、日程、日程表、日出、日出三竿、日复一日、日工、日高日上、日观峰、日观亭、日光、日光灯、日晷、日后、日环食、日积月累、日记、日间、日见、日渐、日久、日久见人心、日久岁深、日久天长、日就月将、日刊、日课、日理万机、日历、日历表、日落、日落西山、日冕、日暮、日暮途穷、日内、日偏食、日期、日气、日前、日趋、日全食、日日、日日夜夜、日色、日上三竿、日射、日甚一日、日食、日试万言、日头、日托、日往月来、日夕、日下、日新月异、日薪、日夜、日夜兼程、日夜警戒、日夜如梭、日以继夜、日益、日影、日用、日用品、日语、日元、日月、日月重光、日月蹉跎、日月如梭、日杂、日照、日志、日中、日中则昃、日子、日坐愁城

  拼音  bìng bīng   注音  ㄅ一ㄥˋ ㄅ一ㄥ   繁体  並、併  
部首  干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UAJ  仓颉  TT  郑码  UAE  四角  80441  结构  上下电码  1629  区位  1802  统一码  5E76  笔顺  丶ノ一一ノ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并的拼音:bìng(ㄅ一ㄥˋ)  

⒈ 合在一起:并拢。合并。兼并。

⒉ 一齐,平排着:并驾齐驱。并重(zhòng   )。并行(xíng   )。

⒊ 连词,表平列或进一层:并且。

⒋ 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的语气,表不像预料的那样:并不容易。

其他字义

并的拼音:bīng(ㄅ一ㄥ)  

⒈ 中国山西省太原市的别称。

统一码

并字UNICODE编码U+5E76,10进制: 24182,UTF-32: 00005E76,UTF-8: E5 B9 B6。

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并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幷竮並併竝

汉英互译

combine、equally、merge、and、moreover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combine, annex; also, what's mor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并的拼音: bīng  

〈词性:名〉

(1) 古地名。并州 [Bing prefecture]

(2) 相传禹治洪水,分天下为九州。并州为九州之一,其地在今河北保定、正定和山西大同、太原一带。沿用为太原的别称

(3) 汉置并州,其地在今内蒙古、山西(大部)、河北(一部)。东汉时并入冀州。三国魏复置。其地在今山西汾水中游

并、 汾乔木,望秋先陨。—— 宋· 沈括《梦溪笔谈》

(4) 另见 bìng  

基本词义

并的拼音:

並、併、竝 bìng  

〈词性:动〉

(1) (会意。《说文》:“从二立。”金文字形,为二人并立之形。本义:并行,并列)

(2) 同本义 [side by side]

並,併也。从二立,会意。今隶作並。——《说文》

並行。——《仪礼·乡射礼》

並立则乐。——《礼记·儒行》

俄而並乎尧舜。——《荀子·儒效》

並纽约用组。——《礼记·玉藻》

並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诗·齐风·还》

並驾齐驱,而一毂统辐。——《文心雕龙·附会》

且夫尧、 舜、 桀、 纣千世而一出,是比肩并踵而生也。——《韩非子·难势》

(3) 又如:并列;并肩作战;并介(不论穷富,都能耿介于守。兼利天下叫并,孤介自守叫介);并夹(古代习射时从箭靶上拔取箭头的工具);并封(古代传说中的双头兽);并心(同心)

(4) 合并(由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结合一起) [amalgamate;combine]

并力西向。——苏洵《六国论》

遂以周瑜, 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 备并力逆 操。——《资治通鉴》

并一而不二。——《荀子·儒效》

凡五十五章并为苍颉篇。——《汉书·艺文志》

今野兽并角。——《汉书·终军传》

(5) 又如:兼并(容纳合并);并叠(收拢;拼凑);并坐(谓因牵连而一并治罪);并兼(合并;并吞)

(6) 兼并;并吞 [annex]

秦初并天下。——《史记·秦始皇本纪》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资治通鉴》

魏并 中山。——《战国策·中山策》

(7) 又如:并火(即“拼伙”。同伙拼杀);并卷(兼并席卷)

(8) 具备 [have]

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

(9) 通“屏”,“摒”。排除 [get rid of]

至贵,爵国并焉。——《庄子·天运》

(10) 相同 [be identical;same]

行与世异,心与欲并。——嵇康《卜疑集》

词性变化

并的拼音: bìng  

〈词性:副〉

(1) 全,全都 [completely;entirely]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人并有愧色。——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荣贼并非推心待慰帅者。——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并然(完全);据我了解,事情并不是这样

(3) 一起;一齐;同时 [at the same time;altogether]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史记·陈涉世家》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资治通鉴》

(4) 又如:并举;并日而食(两天只吃一天的饭);并存不悖(同时存在而不冲突)

并的拼音: bìng  

<连>

(1) 并且,连 [further more;besides]

杖至百,两股间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我们完全同意并拥护这个报告

(3) 和,以及 [and]

(4) 另见 bīng  

常用词组

并案、并产、并存、并蒂莲、并发、并发症、并放、并骨、并合、并伙、并驾齐驱、并肩、并肩作战、并进、并举、并力、并立、并励、并联、并列、并流、并拢、并辔、并且、并驱、并日、并日而食、并入、并吞、并网、并无二致、并线、并行、并行不悖、并用、并置、并重

  拼音  háng xíng   注音  ㄏㄤˊ ㄒ一ㄥˊ   
部首  行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86  TFHH  五笔98  TGSH  仓颉  HOMMN  郑码  OI  四角  21221  结构  左右电码  5887  区位  4848  统一码  884C  笔顺  ノノ丨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行的拼音:háng(ㄏㄤˊ)  

⒈ 行列:字里行间。罗列成行。

⒉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行二,你行几?

⒊ 步行的阵列。

⒋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行。

⒌ 某些营业所:银行。花行。商行。

⒍ 行业:同行。各行各业。

⒎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行棉袄。行几针。

其他字义

行的拼音:xíng(ㄒ一ㄥˊ)  

⒈ 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

⒉ 出外时用的:行装。行箧。行李。

⒊ 流通,传递:行销。风行一时。

⒋ 从事:进行。

⒌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

⒍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

⒎ 实际地做:行礼。行医。行文。

⒏ 可以:不学习不行。

⒐ 能干:你真行。

⒑ 将要:行将毕业。

⒒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五行(“金”、“木”、“水”、“火”、“土”)。

⒓ 古诗的一种体裁:长歌行。

⒔ 汉字字体的一种:行书。

⒕ 姓。

统一码

行字UNICODE编码U+884C,10进制: 34892,UTF-32: 0000884C,UTF-8: E8 A1 8C。

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行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travel、do、all right、O.K.、capable、row、soon

相关字词

止、言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go; walk; move, travel; circul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行的拼音: háng  

〈词性:名〉

(1) (象形。本义:道路)

(2) 同本义 [road]

行,道也。——《说文》

行有死人。——《诗·小雅·小弁》

遵彼微行。——《诗·豳风·七月》

(3) 又如:行苇(路旁芦苇);行阡(道路);行神(路神);行程(路程);行街(大路)

(4) 直排为行,横排为列 [line;row]

左右陈行,戒我师旅。——《诗·大雅·常武》

凌余阵兮躐余行。——《楚辞·九歌·国殇》

奉读书,五行并下。——《后汉书·应奉传》

(5) 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 [the ranks]

郑伯使卒出貑,行出犬鸡。——《左传·隐公十一年》

(6) 队伍,军队 [army]

陈胜、 吴广皆次当 行。——《史记·陈涉世家》

必能使行阵和睦。——诸葛亮《出师表》

(7) 又如:行阵(军队行列);行阵和睦(指军队协调团结);行首(军队的行列);行阵(行伍。旧指军队)

(8) 行业。原指工商业中的类别,后亦泛指职业 [trade;profession;line of business]

皆次当行。——《史记·陈涉世家》

(9) 又如:干装修水管这一行;你干哪一行?;行计(行业);行户(行业,妓院;商户)

(10) 营业机构;商行 [business firm]。如:行铺(商行店铺);行货(货物;特指坏货,劣货;隐语指男性生殖器);行户(宋以后称加入商行的商户)

(11) 排行 [seniority among brothers and sisters]。如:你行几,我行二;行第(排行的次序)

(12) 辈分 [generation]

丈人行也。——《汉书·李广苏建传》

(13) 又如:行次

(14) 引申表示多数 [-s;-es]。如:和尚行;僧尼行

词性变化

行的拼音: háng  

〈词性:动〉

(1) 连续贯穿 [run through]

以次贯行,固执无违。——《汉书》

(2) 用长的针脚将棉衣等活计连缀起来为行。也作“绗” [quilt]。如:行棉袄;行棉被

行的拼音: háng  

〈词性:代〉

(1) 这里 [here]——表示处所

这小贱人不来我行回话。——《西厢记》

(2) 那里 [there]——表示处所

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周邦彦《风流子》

(3) 另见 hàng;héng;xíng  

常用词组

行帮、行辈、行当、行道、行规、行行出状元、行话、行会、行几、行家、行距、行列、行列式、行情、行商、行市、行伍、行业、行阵、行子

基本词义

行的拼音: hàng  

〈词性:形〉

(1) 刚强 [bold]

行,行行,刚强的样子。——《集韵》

(2) 另见 háng;héng;xíng  

常用词组

行板、行卜、行步、行部、行藏、行车、行成、行成于思、行程、行船、行刺、行动、行都、行房、行歌、行宫、行贾、行好、行贿、行将、行将就木、行劫、行经、行径、行军、行乐、行礼、行李、行猎、行令、行路、行旅、行牧且荛、行囊、行骗、行聘、行期、行乞、行腔、行窃、行取、行人、行若无事、行色、行色匆匆、行善、行商、行尸走肉、行时、行使、行驶、行事、行市、行书、行署、行头、行为、行为不端、行文、行星、行刑、行刑队、行凶、行医、行吟、行营、行远自迩、行御史台、行云、行云流水、行灶、行者、行政、行之有效、行止、行志、行舟、行装、行状、行踪、行走、行走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