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èi zāi méng huò
注音ㄅㄟˋ ㄗㄞ ㄇㄥˊ ㄏㄨㄛˋ
解释被:遭,受;蒙:受。比喻遭受到灾难和祸害。
出处东汉·王充《论衡·命义篇》:“人命有长短,时有盛衰,衰则疾病,被灾蒙祸之验也。”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遭难。
感情被灾蒙祸是中性词。
繁体被災蒙禍
英语suffer disaster
动物生肖牛,虎,蛇
被的拼音:bèi(ㄅㄟˋ)
⒈ 睡觉时覆盖身体的东西:被子。被单。棉被。毛巾被。羽绒被。被褥。
⒉ 盖,遮覆:被覆。泽被后世(恩惠遍及后代)。
⒊ 遭遇,遭受:被灾。被难(nàn )。
⒋ 介词,用在句中表示主讲是受事者:他被(老板)辞退了。
⒌ 用在动词前,表示受动:被动。被告。被批评。被剥削。
被的拼音:pī(ㄆ一)
⒈ 古同“披”,覆盖。
被字UNICODE编码U+88AB,10进制: 34987,UTF-32: 000088AB,UTF-8: E8 A2 AB。
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被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帔
by、quilt
形声:从衣、皮声
passive indicator 'by'; bedding
详细解释◎ 被的拼音: bèi
〈词性:名〉
(1) (形声。从衣,皮声。本义:睡眠时用以覆体的夹被;被子)
(2) 同本义 [cotton-padded quilt]
被,寝衣,长一身有半。——《说文》
翡翠珠被。——《楚辞·招魂》
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史记·货殖列传·序》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如:棉被;夹被;毛巾被;被窝(覆以棉被,容人安睡的地方);被卧(睡眠用的被子)
(4) 表面 [surface]
◎ 被的拼音: bèi
〈词性:动〉
(1) 被覆;遮盖 [cover]
被袗衣。——《孟子·尽心下》
被练三千。——《左传·襄公三年》。疏:“被是被覆衣着之名。”
皋兰被径兮。——《楚辞·招魂》
乃祖吾离被苫盖。——《左传·襄公十四年》
凝霜被野草。——三国魏· 阮籍《咏怀》
如被冰雪。——《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被体(涂满全体);被覆(覆盖,掩蔽;亦专指覆盖在地面的草木等自然物)
(3) 蒙受,遭受 [suffer from]
秦王复击 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
其被轰击者,则断壁危楼。——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寡人不详,被于宗庙之祟。——《战国策·齐策》
禹、 汤被之矣。—— 汉· 贾谊《论积贮疏》
(4) 又如:被水(遭水灾);被命(奉命;受命)
(5) 及;到达 [arrive]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书·禹贡》
(6) 又如:被及(延及,广及)
(7) 加;施加 [add;apply]
允恭克让,光被四表(四海之外)。——《书·尧典》
◎ 被的拼音: bèi
〈词性:介〉
(1) 表示被动:叫;让 [-ed+by]
妆成每被秋娘妒。——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幸借天降大雨,房屋未被火烧。——《广州军务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又如:芦花被微风吹起;歌本儿被人借走了
(3) 另见 pī
灾的拼音:zāi(ㄗㄞ)
⒈ 水、火、荒旱等所造成的祸害:水灾。火灾。灾难(nàn )。灾害。灾患。
⒉ 个人的不幸遭遇:招灾惹祸。幸灾乐祸。破财消灾。
灾字UNICODE编码U+707E,10进制: 28798,UTF-32: 0000707E,UTF-8: E7 81 BE。
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灾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災烖
calamity、disaster、personal misfortune
会意:从宀、从火
calamity, disaster, catastrophe
详细解释◎ 灾的拼音:
災、烖、菑 zāi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火焚屋的形状。小篆从川,表水;从火。水火都是灾祸之源。本义:火灾)
(2) 同本义 [fire as a disaster]
天火曰烖,从火,哉声。古文从才,籀文从巛声。——《说文》。或体灾。
大者曰灾,小者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火所烧灭之余曰烖,言其余物如是也。——《释名》
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夏四月,陈灾。(陈地发生火灾。)——《左传·昭公九年》
(3) 又如:灾火(火灾);灾燀(火灾)
(4) 灾害,祸患 [disaster;calamity;catastrophe]
大烖。——《周礼·司服》。注:“水火为害。”
祸烖杀礼。——《周礼·掌客》。注:“新有兵寇水火也。”
国有大故天烖。——《周礼·大祝》。注:“疫疠水旱也。”
灾及其身。——《荀子·臣道》
天灾降戾。(戾:猛,凶)——《国语·周语》
(5) 又如:灾晦(灾祸;恶运);灾燀(灾祸;灾难);天灾(自然灾害);受灾(遭受灾害);灾殃(灾难);灾兵(战争的灾难);灾疫(指疫疠这种灾祸);灾时(灾变的时间);灾疚(祸患疾苦);灾毒(祸患);灾故(灾患);灾魔(祸患;灾难)
(6) 罪恶 [crime]
灾,纪也。——《谷梁传》。范宁注:“灾,谓罪恶;纪,治理也。”
◎ 灾的拼音: zāi
〈词性:动〉
(1) 伤害,使受灾害 [injury]
人君失政,天为异;不改,灾其人民;不改,乃灾其身也。——《论衡》
(2) 焚烧 [burn]
滥炎妄起,灾宗庙,烧宫馆。——《汉书》
(3) 另见 zī
灾变、灾害、灾患、灾荒、灾祸、灾民、灾难、灾年、灾情、灾区、灾星、灾殃
蒙(矇)的拼音:mēng(ㄇㄥ)
⒈ 欺骗:蒙骗。蒙哄。蒙事。欺上蒙下。
⒉ 昏迷,眼发黑:蒙头转向。
⒊ 胡乱猜测:瞎蒙。
蒙(濛)的拼音:méng(ㄇㄥˊ)
⒈ 没有知识,愚昧:启蒙。发蒙。蒙昧。
⒉ 遮盖起来:蒙罩。蒙子。蒙蔽。
⒊ 受:承蒙。蒙难。蒙尘。蒙垢。
⒋ 形容雨点细小:蒙蒙细雨。
⒌ 姓。
⒍ 同“艨”。
蒙的拼音:měng(ㄇㄥˇ)
⒈ 〔蒙古族〕a.中国少数民族之一。B.蒙古国的主要民族。
蒙字UNICODE编码U+8499,10进制: 33945,UTF-32: 00008499,UTF-8: E8 92 99。
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蒙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濛冡䝉矇靀
cheat、cover、deceive、ignorant、make a wild guess、meet with、receive
受
形声
cover; ignorant; suffer; mongolia
详细解释◎ 蒙的拼音: mēng
〈词性:形〉
(字源见该字 méng 声) 昏迷,暂时失去知觉的 [unconscious;senseless]。如:头发蒙;一下摔蒙了;被一猛拳打蒙了
◎ 蒙的拼音: mēng
〈词性:动〉
(1) 欺骗 [deceive;hoodwink]。如:别蒙人;你在蒙我吧?
(2) 胡乱猜测 [make a wild guess]。如:蒙对了;别瞎蒙
(3) 另见 méng;měng
蒙蒙黑、蒙蒙亮、蒙骗、蒙事、蒙松雨、蒙头转向
◎ 蒙的拼音: mé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艸,冡( méng )声。本义:草名)
(2) 草名。即菟丝 [dodder]。旋花科。一年生缠绕寄生草本。茎很细,呈丝状,黄白色,随处生有吸盘,附着在豆科、菊科、藜科等植物上。叶退化,开白色小花。种子入药
(3) 指蒙童 [ignorant children]。如:蒙幼(蒙昧幼稚的儿童);蒙稚(幼稚无知);蒙馆(旧时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地方);蒙学(即蒙馆);蒙塾(即蒙馆)
(4) 云气 [cloud]
秋天虽是昼夜停匀时候,究竟日出日入,有蒙气传光,还觉得夜是短的。——《老残游记》
(5) 又如:蒙气传光(日出之前与刚落之后,光线虽不能直接照射大地,地上仍相当明亮,这是因为空中大气的折光作用所致);蒙气(古指包围地球外面的大气)
◎ 蒙的拼音: méng
〈词性:动〉
(1) 遮蔽;覆盖 [cover]
葛生蒙楚。——《诗·唐风·葛生》
葛生蒙棘。
以幕蒙之。——《左传·昭公十三年》
蒙络摇缀。——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时蒙卷轴。——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又如:蒙络(掩盖缠绕);蒙翳(掩蔽,覆盖);蒙覆(覆盖;掩蔽);蒙幕(覆盖);蒙袂(用袖子蒙住脸。谓不愿见人)
(3) 欺骗,隐瞒 [cheat]
上下相蒙。——《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4) 又如:蒙事(方言。作假骗人);蒙混(用欺骗手段使人相信虚假的事物);蒙骗(欺骗);蒙哄(用虚伪的手段欺骗别人)
(5) 承继,继承 [inherit;succeed]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韩愈《祭十二郎文》
孝公既没, 惠文、 武、 昭襄,蒙故业,因遗策(承接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 汉· 贾谊《过秦论》
(6) 蒙受 [suffer from]
以蒙大难。——《易·明夷》。郑注:“遭也。”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
蒙其赏赐。——东汉·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7) 又如:幸蒙大恩;蒙斧铖汤镬;蒙羞(蒙受耻辱);蒙辜(受罪);蒙泽(蒙受恩泽);蒙难(遭受灾难)
(8) 敬词。承蒙 [receive]
昨日蒙教。——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过蒙拔擢,岂敢盘桓。——李密《陈情表》
(9) 又如:不蒙见察;蒙君实视遇;蒙幸(犹幸蒙,幸运地受到);蒙恩(承蒙恩惠);蒙允(承蒙允许);蒙教(承蒙教诲)
◎ 蒙的拼音: méng
〈词性:形〉
(1) 迷茫,广阔而看不清。弥漫笼罩 [vast and hazy]。如:蒙晦(迷茫昏暗貌);蒙漠(迷茫昏暗);蒙翳(弥漫)
(2) 幼稚,暗昧不明 [ignorant;naive;uncultured]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易·蒙》
(3) 又如:蒙士(蒙昧无知,学识浅薄的人);蒙幼(不懂事的幼童);蒙师(启蒙的老师,教育孩童的老师)
(4) 阴暗 [dusky;dim]
曰蒙,恒风若。——《书·洪范》。传:“蒙,阴暗也。”
(5) 引申为蒙昧无知
民非蒙愚也。——《战国策·韩策》
(6) 又如:蒙陋(蒙昧浅陋);蒙士(浅学无知之士);蒙迷(犹蒙昧)
(7) 自称谦词。犹愚 [my]
蒙之所见,及此而已。——柳宗元《答元饶州论政理书》
(8) 又如:蒙拾(学识不高的人拾取前人文词缀连成章,不敢自言创作,便称蒙拾)
(9) 杂乱 [in disorder]。如:蒙茸(杂乱的样子);蒙戎(杂乱的样子);蒙尨(芜杂,紊乱)
(10) 茂盛 [flourishing]。如:蒙茂(犹茂密;茂盛);蒙笼(草木茂盛的样子)
(11) 通“矇”。盲,目失明 [blind]
循蒙招尤。——《素问·五藏生成篇》
◎ 蒙的拼音:
濛 méng
〈词性:形〉
(1) 细雨的样子 [drizzling]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诗·豳风·东山》
(2) 又如:蒙雨(毛毛细雨);蒙蒙松松(细雨迷茫的样子)
(3) 广大 [vast]。
◎ 蒙的拼音:
濛 méng
〈词性:动〉
(1) 弥漫,笼罩 [cover]
但见愁云漠漠,惨雾濛濛。——《三国演义》
(2) 又如:蒙昧(迷茫,昏暗);蒙漠(迷茫昏暗)
◎ 蒙的拼音:
濛 Méng
〈词性:名〉
(1) 古水名 [Meng River]
(2) 沱江支流。在四川省彭县境
(3) 即蒙江。在今广西梧州
◎ 蒙的拼音:
濛 méng
〈词性:形〉
(1) 忠厚的样子 [honest and tolerant;sincere and kindly]
那呆子虽是心性愚顽,却只是一味蒙直。——《西游记》
(2) 又如:蒙直(忠厚老实)
蒙蔽、蒙蔽、蒙尘、蒙垢、蒙馆、蒙汗药、蒙哄、蒙混、蒙茏、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昧、蒙蒙、蒙难、蒙皮、蒙求、蒙茸、蒙师、蒙受、蒙塾、蒙太奇、蒙恬、蒙头盖面、蒙学、蒙药、蒙冤、蒙在鼓里、蒙罩、蒙子
◎ 蒙的拼音: měng
〈词性:名〉
(1) 蒙古族的简称 [the Mongolian nationality]。如:蒙汉人民
(2) 蒙古简称 [Mongolia]。如:中蒙会谈
◎ 蒙的拼音:
懞 měng
蒙懂、蒙古包、蒙古人种
祸(禍)的拼音:huò(ㄏㄨㄛˋ)
⒈ 灾殃,苦难:祸殃。祸害。祸患。祸根。祸端。祸首。祸事。战祸。惹祸。祸从口出。祸起萧墙(“萧墙”是照壁,意思是祸事发生在家里,喻内部发生祸乱)。
⒉ 危害,使受灾殃:祸国殃民。
祸字UNICODE编码U+7978,10进制: 31096,UTF-32: 00007978,UTF-8: E7 A5 B8。
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祸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禍旤䄀
disaster、misfortune、ruin
福
形声:从礻、呙声
misfortune, calamity, disaster
详细解释◎ 祸的拼音:
禍、旤 huò
〈词性:名〉
(1) (形声。从示,楇( kuā )声。本义:灾祸,祸患)
(2) 同本义 [calamity]
禍,害也。神不福也。——《说文》
禍灾杀礼。——《周礼·掌客》
禍兮福所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逆其类者谓之禍。——《荀子·天论》
来不由我,古谓之祸。——《论衡·累害》
鱼无失水之祸。——《韩非子·大体》
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韩非子·十过》
近者祸及身。——《战国策·赵策》
不能为祸。——《淮南子·人间训》
祸且及汝。——明· 魏禧《大铁椎传》
祸至无日。——《资治通鉴》
文人画士之祸。——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祸及枯骨。——《广东军务记》
(3) 又如:祸基(灾祸根由);祸不旋踵(比喻祸害来势迅猛,连脚后跟都来不及掉转);祸至无日(比喻祸患的急迫);祸中有福(不幸中有幸)
(4) 罪 [crime]
罪祸有律。——《荀子·成相》。注:“祸,亦罪也。”
(5) 灾荒之处 [famine due to crop failure]
有祸则反。——《太玄经·玄文》
◎ 祸的拼音:
禍 huò
〈词性:动〉
(1) 作祸;加害 [bring calamity to]
子木有祸人之心, 武有仁人之心。——《左传·昭公元年》
(2) 又如:祸国(加害于国);祸国殃民;祸世(危害社会);祸计(恶计);祸人(害人)
(3) 遭难;受害 [meet with disaster]
刘恭见 赤眉众乱,知其必败,自恐兄弟俱祸。——《后汉书》
祸不单行、祸从口出、祸从天降、祸端、祸根、祸国殃民、祸害、祸害、祸患、祸乱、祸起萧墙、祸事、祸首、祸水、祸胎、祸心、祸殃、祸因、祸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