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ēn yù zhī yǒng
注音ㄅㄣ ㄩˋ ㄓ ㄩㄥˇ
解释贲育:战国时期勇士孟贲和夏育。指壮士的勇敢。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力称乌获,捷言庆志,勇期贲育。”
例子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3回:“愿抑贲育之勇,怀王霸之计。”
用法作宾语;指勇士。
感情贲育之勇是中性词。
繁体賁育之勇
动物生肖牛,虎,蛇
贲(賁)的拼音:bì(ㄅ一ˋ)
⒈ 文饰,装饰得很好:贲临(贵宾盛装来临)。
贲(賁)的拼音:bēn(ㄅㄣ)
⒈ 奔走,快跑。[虎贲]古时指勇士。
⒉ 姓。
贲字UNICODE编码U+8D32,10进制: 36146,UTF-32: 00008D32,UTF-8: E8 B4 B2。
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贲字收录于 现通表 。
賁
会意
forge ahead; energetic; surname
详细解释◎ 贲的拼音:
賁 bēn
〈词性:动〉
(1) 通“奔”。急走;逃亡 [run;flee]
虎贲三千人。——《孟子·尽心下》
卫士旅贲。——《汉书·百官公卿表》
下比周贲溃以离上矣。(比周:勾结)——《荀子·强国》
(2) 又如:贲溃(奔走溃散)
(3) 奔流 [flow at great speed]
蚕珥丝而商絃绝,贲星坠而渤海决。——《淮南子·天文》
(4) 又如:贲星(流星)
◎ 贲的拼音:
賁 bēn
〈词性:名〉
(1) 今名膈膜或横隔膜,膈的古称 [diaphragm]。如:贲门(中医指胃上端的开口)
(2) 虎贲:勇士 [warrior;brave and strong man]
令贲士主将皆听城鼓之音而出。——《墨子·备梯》
(3) 又如:贲士(敏捷善战的勇士);贲石(指古代勇士孟贲和石蕃);贲育(指古代勇士孟贲和夏育)
(4) 另见 bì
◎ 贲的拼音:
賁 bì
〈词性:动〉
(1) (形声。从贝,卉声。本义:装饰,打扮) 装饰,修饰 [adorn]
贲,饰也。——《说文》
贲者,饰也。——《易·序卦》传
皎皎白驹,贲然来思。——《诗·小雅·白驹》
(2) 又如:贲饰(装饰;文饰);贲如(装饰华美的样子)
◎ 贲的拼音:
賁 bì
〈词性:形〉
(1) 颜色斑杂不纯 [mottled]
贲如濡如。——《易·贲卦》。傅氏云:“贲,古斑字,文章貌。”
(2) 又如:贲华(开出多彩的花)
(3) 华美;光彩貌 [magnificent;brilliant]
贲,美也。——《广雅》
用宏兹贲。——《书·盘庚》
(4) 又如:贲赍(盛美的赏赐);贲然(光彩的样子)
(5) 另见 bēn
贲临
育的拼音:yù(ㄩˋ)
⒈ 生养:育龄。节育。生儿育女。
⒉ 养活:育婴。哺育。培育。抚育。养育。
⒊ 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导和训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教书育人。
育字UNICODE编码U+80B2,10进制: 32946,UTF-32: 000080B2,UTF-8: E8 82 B2。
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育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袬
educate、give birth to、raise、rear
会意
produce, give birth to; educate
详细解释◎ 育的拼音: yō
(1) —— 见“杭育”( hángyō )
(2) 另见 yù
◎ 育的拼音: yù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妇女生孩子。上为“母”及头上的装饰,下为倒着的“子”。)
(2) 同本义 [give birth to]
育,生也。——《广雅》
无遗育。——《书·盘庚》
至如今不育。——《国语·晋语》
子孙蕃育之谓也。——《国语·周语》
妇孕不育,失其道也。——《易·渐》
(3) 又如:节育(节制生育);育孕(怀胎足月以至分娩);生儿育女
(4) 抚养;教育 [raise;bring up;foster]
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
教育子。——《虞书》
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诗·大雅·生民》
(5) 又如:育女(养女);育材(育才。培养人才);育德(培养德性);德育(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智育;体育
(6) 另见 yō
育才、育雏、育肥、育林、育龄、育苗、育秧、育婴堂、育种
之的拼音: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之字UNICODE编码U+4E4B,10进制: 20043,UTF-32: 00004E4B,UTF-8: E4 B9 8B。
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㞢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详细解释◎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之后、之乎者也、之流、之前、之字路
勇的拼音:yǒng(ㄩㄥˇ)
⒈ 有胆量,敢做:勇敢。勇毅。勇气。勇士。英勇。奋勇。
⒉ 中国清代称战争时期临时招募的兵士:兵勇。劲勇。募勇。
⒊ 姓。
勇字UNICODE编码U+52C7,10进制: 21191,UTF-32: 000052C7,UTF-8: E5 8B 87。
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勇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㦷勈恿
brave、courageous、valiant
怯
形声:从力、甬声
brave, courageous, fierce
详细解释◎ 勇的拼音: yǒng
〈词性:形〉
(1) (本作勈,或作恿。形声。从力,甬( yǒng )声。从力,与力气有关。本义:果敢,胆大)
(2) 同本义 [brave]
勇,气也。——《说文》
无拳无勇。——《诗·小雅·巧言》
尔勇伊何。
勇志之所以敢也。——《墨子经上》
勇,文之帅也。——《国语·周语》
知死不辟,勇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勇于就死。——清· 林觉民《与妻书》
若素名勇。——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兴甚勇。——《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勇而多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忠勇(忠诚而勇敢);英勇(勇敢出众);勇悍(勇敢强悍);勇烈(勇敢猛烈);勇夫(勇敢的人);勇功(勇敢作战立下的功劳);勇沉(勇敢沉着);勇果(勇敢果断)
(4) 勇猛;凶猛 [bold and powerful]
勇悍果敢,取众率兵,此下德也。——《庄子》
勇,天下之凶德也。——《吕氏春秋·论威》
每战,常陷陈却敌,勇冠腾军。——《三国志》
(5) 又如:神勇(形容人非常勇猛);骁勇(勇猛);勇鸷(勇猛强悍)
◎ 勇的拼音: yǒng
〈词性:名〉
(1) 勇气,勇力 [courage;courage and power]
可使有勇。——《论语·先进》
勇冠三军。——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其勇过人。——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清代地方临时招募的兵卒,也泛指士兵 [soldier]。如:乡勇;勇丁(清代地方招募的士兵);游勇(指失去统属的士兵)
(3) 姓
勇敢、勇决、勇力、勇略、勇猛、勇气、勇士、勇往直前、勇武、勇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