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iàn fú guǐ xíng
注音ㄅ一ㄢˋ ㄈㄨˊ ㄍㄨㄟˇ ㄒ一ㄥˊ
解释变:更换;服:服装;诡:诡秘。更换服装,秘密赶路。
出处唐·韩愈《清边郡王杨燕奇碑文》:“变服诡行,日倍百里。”
用法作谓语;指秘密赶路。
感情变服诡行是中性词。
繁体變服詭行
反义衣锦昼行
动物生肖牛,虎,蛇
变(變)的拼音:biàn(ㄅ一ㄢˋ)
⒈ 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更改:变调。变动。变法。变为。变革。变更。变通(把原定的办法略加改动以适应事实的需要)。变本加厉。变幻无常。
变字UNICODE编码U+53D8,10进制: 21464,UTF-32: 000053D8,UTF-8: E5 8F 98。
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变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變変㜻㣐
become、change
原为形声
change, transform, alter; rebel
详细解释◎ 变的拼音:
變 bi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攴( pū ),孌( luán )声。本义:变化,改变)
(2) 同本义 [transform;change]
变,更也。——《说文》
变,易也。——《小尔雅》
变者,非常也。——《白虎通》
一阖一辟谓之变。——《易·系辞》
病变而药不变。——《吕氏春秋·察今》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不得已,变姓名。——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变文协韵(古文修辞术语。用变换文字或颠倒词序等手段使句子的音调和谐);天气突变;巨变(巨大的变化);变豹(即豹变,指人发迹而富贵);变宫(中国古代七音的一种。即宫的变声,比高宫低半音)
(4) 变通 [be flexible]
善言而不知变,未可谓能说也。——汉· 桓宽《盐铁论》
(5) 发动事变 [rebel;revolt]
待吕氏变而共诛之。——《汉书·高后纪》
(6) 又如:变谋(变乱的图谋);变震(变乱震惊)
◎ 变的拼音:
變 biàn
〈词性:名〉
(1) 事变,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 [unexpected turn of events]
变遂发。——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哗变(称军队突然叛变);变事(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
(3) 灾异,异常的自然现象 [catastrophe]
灾异愈甚,天变成形。——《汉书·五行志》
天变不足畏。——《宋史·王安石传》
(4) 又如:变怪(灾变怪异)
变把戏、变本加厉、变产、变成、变电站、变调、变调、变动、变法、变法儿、变革、变格、变更、变工、变故、变卦、变化、变化多端、变化莫测、变化无常、变坏、变幻、变幻莫测、变换、变价、变节、变局、变脸、变量、变乱、变卖、变卖典质、变迁、变色、变色龙、变色眼镜、变数、变数器、变速、变速运动、变态、变态心理、变体、变天、变天账、变通、变危为安、变位、变味,变味儿、变戏法、变相、变相、变小、变心、变形、变性、变压、变压、变样,变样儿、变异、变易、变音、变元音、变诈、变徵、变质、变种、变子、变奏、变阻器
服的拼音:fú(ㄈㄨˊ)
⒈ 衣裳:服装。制服。
⒉ 穿衣裳:服丧。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
⒊ 作,担任:服务。服刑。服兵役。
⒋ 顺从:信服。佩服。降(xiáng )服。服辩(旧指认罪书)。服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
⒌ 习惯,适应:不服水土。
⒍ 吃(药):内服。
⒎ 乘,用:服牛乘(chéng )马。
⒏ 姓。
服的拼音:fù(ㄈㄨˋ)
⒈ 量词,指中药(亦作“付”):两服药。
服字UNICODE编码U+670D,10进制: 26381,UTF-32: 0000670D,UTF-8: E6 9C 8D。
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服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箙
be convinced、dress、serve、take
会意
clothes; wear, dress
详细解释◎ 服的拼音: fú
〈词性:动〉
(1) (会意。古文从舟,兼做声符。本义:舟两旁的夹木)
(2) 服从,顺服 [obey;submit (oneself) to]
敌已服矣。——《吕氏春秋·论威》
以一服八。——《孟子·梁惠王上》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孟子·公孙丑上》
当舜之时,有苗不服。——《韩非子·五蠹》
授之政,西土服。——《墨子·尚贤》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氏》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汉· 贾谊《过秦论》
(3) 又如:服听(服从听命);服低(屈服;低头);服杀(折服;倾倒。杀: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服主(轻易服输的人);服属(顺从归属)
(4) 佩服;信服;使信服 [be convinced;convice]
毛遂比至 楚,与十九人议论,十九人皆服。——《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服人如何?——《论衡·问孔》
(5) 又如:以理服人;心服(衷心信服);悦服(从心里佩服);服众(使众人心服);服善(佩服、顺从别人的长处);不服输
(6) 使用 [use]
诸侯御荼,大夫服笏。——《荀子·大略》
子弟犹归器,衣服裘衾车马,则必献其上,而后敢服用其次也。——《礼记·内则》
(7) 从事;致力 [be engaged in]
以德就利,以官服事。——《墨子·尚贤》
有事,弟子服其劳。——《论语》
肇牵车牛,运服贾。——《书·酒诰》
(8) 又如:服田(从事耕作,种田);服官(做官);服贾(从商,作买卖);服劳(服事效劳);服休(侍侯帝王宴息的近臣)
(9) 饮用或吞服药物 [take]
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三国志·方伎传》
众人…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红楼梦》。又如:服毒;服饵(服食丹药);服鸩(饮毒酒自杀);服食(服用饮食之物)
(10) 担任;承当 [serve as]
若农服田力穑。——《书·盘庚上》
(11) 又如:服劳(服事效劳);服职(供职)
(12) 招认,承认,肯定,认可 [admit]
于是傅付许狱,考验首服。——《三国志·方伎传》
(13) 又如:服过(承认自己的过错);服辩(认罪供状);服词(承认罪责之词)
(14) 穿着 [put on]
朝服衣冠,窥镜。——《战国策·齐策》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昨望见妇女犹服夹领小袖。——《资治通鉴》
(15) 又如:服卉(穿着用絺葛制的衣裳);服孝(带孝。穿孝服);服冕(穿着冕服)
(16) 佩带 [wear]
服太阿之剑。——秦· 李斯《谏逐客书》
(17) 又如:服玉(佩玉);服媚(喜爱佩带);服剑(随身佩带的宝剑)
(18) 铭记,怀念 [engrave on one’s mind;always remember]
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之矣。——《中庸》
(19) 又如:服膺(铭记在心)
(20) 任用 [appoint]
忠臣危殆,谗人服矣。——《荀子》
(21) 实行;施行 [carry out]
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战国策·燕策一》
(22) 又如:服行(施行,实行)
(23) 执持 [hold]。如:服臧(持着脏物)
(24) 得 [get]
明者固能察极,知人之所不能知,服人之所不能得。——马王堆 汉墓帛书《道原》
(25) 使习惯于 [be accustomed to]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楚辞·屈原·九章·橘颂》
(26) 又如:不服水土
(27) 承受[刑役] [serve]。如:服更(承受;接受)
(28) 遵从;遵守 [comply with]。如:服习(遵循习尚);服善(遵行善道);服礼(遵行礼法);服度(遵守礼法)
(29) 通“负”( fù )。负荷;驾驶 [drive]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易·系辞下》
再鼓,服辇载粟而至。——《淮南子·人间》
(30) 又如:服牛乘马(役使牛马驾车);服辂,服舆(驾车);服驯(驾驭车马);服御(驾驶车马)
(31) 通“覆”( fù )。遮盖,掩蔽 [overspread;cover]
道逢辇者,以其辇服其道。——《韩诗外传》
◎ 服的拼音: fú
〈词性:名〉
(1) 衣服,服装[clothes]
甘其食,美其服。——《老子》八十章
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輙羞赧弃去之。——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楚辞·屈原·涉江》
(2) 又如:工作服;服乘(指衣服车马);服养(衣服与食物);服御(指衣服、车马等器物)。又指丧服
会仲孺有服。(有服:有丧服在身。)——《史记·武安侯传》
(3) 事情 [thing]
不学杂服,不能安礼。——《礼记·学记》
(4) 服丧 [mourning]
三年服阙。——《风俗通·十反》
服阙,服全椒长。——《后汉书·刘平传》
(5) 又如:服满(服阙。服丧期满);服制(服丧制度。按生者与死者关系的远近亲疏,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服除(服丧期满);服假(丧假)
(6) 古代一车驾四马,居中的两匹叫“服” [two horses are placed in the middle of four for driving a carrige in ancient times]
两服上襄。(上襄:指马头昂举。)——《诗·郑风 》
(7) 通“箙”。盛箭之器 [quiver]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诗·小雅·采薇》
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荀子·议兵》
(8) 又如:服无矢(箭筒内无箭。形容实力不强大)
(9) 通“鵩”。鸟名,又名山鴞,古以为不祥之鸟 [a kind of bird]
单于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施兮,服集于舍。——《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0) 又
楚人命鴞曰服。
谊为 长沙傅三年,有服飞入 谊舍,止于坐隅。——《汉书·贾谊传》
(11) 姓
(12) 另见 fù
服从、服法、服服帖帖、服软,服软儿、服丧、服饰、服侍、服输、服务、服务行业、服务员、服刑、服药、服役、服用、服装
◎ 服的拼音: fù
〈词性:名〉
(1) 车厢 [well]
大车牝服二柯,有参分柯之二。——《考工记·车人》
凡服耜,斩季材,以时入之。——《周礼·山虞》
(2) 负载;负荷 [load]
车为服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墨子》
(3) [量词]——用于称中药剂量。一剂称一服 [dossage]
定取金丹作几服,能令华表得千年。——北周· 庾信《燕歌行》
(4) 另见 fú
诡(詭)的拼音:guǐ(ㄍㄨㄟˇ)
⒈ 欺诈,奸滑:诡称。诡道。诡诈。诡辩(a.无理强辩;b.逻辑学上指似是而非的论证,如“诡诡论”)。
⒉ 怪异,出乎寻常:诡异。诡怪。诡秘(隐秘难测)。诡谲。
⒊ 责成:诡求(责求,索讨,如“诡诡无已”)。
⒋ 违反:言行相诡。
诡字UNICODE编码U+8BE1,10进制: 35809,UTF-32: 00008BE1,UTF-8: E8 AF A1。
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诡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詭
cunning、deceitful、eerie、tricky
形声:从讠、危声
deceive, cheat, defraud; sly
详细解释◎ 诡的拼音:
詭 guǐ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危声。本义:责成,要求)
(2) 同本义 [instruct a person or an organization to fulfil an assigned task]
诡,责也。——《说文》
自诡灭贼。——《汉书·赵充国传》
今臣得出守郡,自诡效功,恐未效而死。——《汉书·京房传》
(3) 又如:诡求(要求,责求);诡驳(责难驳斥);诡责(责备;责问);诡令(责令)
(4) 违反,自相矛盾 [contradict]
诡,违也。——《西京赋》注引《说文》
容服有仪谓之仪,反仪为诡。——《贾子道术》
诡自然之性。——《淮南子·主术》
古今诡趣。——《淮南子·辩亡论》
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吕氏春秋·淫辞》
(5) 又如:诡故(违反本心);诡局(同诡句、诡论。哲学名词。加以肯定或否定都会获致相反结果的局面、论点或述句)
(6) 隐蔽;隐藏 [hide]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 诡的拼音:
詭 guǐ
〈词性:形〉
(1) 怪异,奇异 [eerie;queer;strange]
其名为吊诡。——《庄了·齐物论》
诡文回波。——《淮南子·本经》。注:“奇异也。”
殊形诡制,每各异观。——汉· 班固《西都赋》
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 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又如:诡形(奇异的形状);诡特(奇特怪异);诡喻(奇诡的比喻);诡说(虚妄怪诞的言论)
(3) 欺诈;假冒 [deceitful;treacherous;crafty]
持诡辩以中伤人。——《汉书·石显传》
求利之诡缓。——《荀子·正论》。注:“诈也。”
汉求武等,匈奴诡言 武死。——《汉书·苏武传》
(4) 又如:诡对(以虚伪、欺诈的言辞对答);诡遇(打猎时不按礼法规定而横射禽兽);诡弊(欺骗蒙蔽);诡得(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
诡辩、诡辩术、诡称、诡辞、诡怪、诡幻、诡计、诡计多端、诡谲、诡秘、诡笑、诡诈
行的拼音:háng(ㄏㄤˊ)
⒈ 行列:字里行间。罗列成行。
⒉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行二,你行几?
⒊ 步行的阵列。
⒋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行。
⒌ 某些营业所:银行。花行。商行。
⒍ 行业:同行。各行各业。
⒎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行棉袄。行几针。
行的拼音:xíng(ㄒ一ㄥˊ)
⒈ 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
⒉ 出外时用的:行装。行箧。行李。
⒊ 流通,传递:行销。风行一时。
⒋ 从事:进行。
⒌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
⒍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
⒎ 实际地做:行礼。行医。行文。
⒏ 可以:不学习不行。
⒐ 能干:你真行。
⒑ 将要:行将毕业。
⒒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五行(“金”、“木”、“水”、“火”、“土”)。
⒓ 古诗的一种体裁:长歌行。
⒔ 汉字字体的一种:行书。
⒕ 姓。
行字UNICODE编码U+884C,10进制: 34892,UTF-32: 0000884C,UTF-8: E8 A1 8C。
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行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go、travel、do、all right、O.K.、capable、row、soon
止、言
会意
go; walk; move, travel; circulate
详细解释◎ 行的拼音: háng
〈词性:名〉
(1) (象形。本义:道路)
(2) 同本义 [road]
行,道也。——《说文》
行有死人。——《诗·小雅·小弁》
遵彼微行。——《诗·豳风·七月》
(3) 又如:行苇(路旁芦苇);行阡(道路);行神(路神);行程(路程);行街(大路)
(4) 直排为行,横排为列 [line;row]
左右陈行,戒我师旅。——《诗·大雅·常武》
凌余阵兮躐余行。——《楚辞·九歌·国殇》
奉读书,五行并下。——《后汉书·应奉传》
(5) 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 [the ranks]
郑伯使卒出貑,行出犬鸡。——《左传·隐公十一年》
(6) 队伍,军队 [army]
陈胜、 吴广皆次当 行。——《史记·陈涉世家》
必能使行阵和睦。——诸葛亮《出师表》
(7) 又如:行阵(军队行列);行阵和睦(指军队协调团结);行首(军队的行列);行阵(行伍。旧指军队)
(8) 行业。原指工商业中的类别,后亦泛指职业 [trade;profession;line of business]
皆次当行。——《史记·陈涉世家》
(9) 又如:干装修水管这一行;你干哪一行?;行计(行业);行户(行业,妓院;商户)
(10) 营业机构;商行 [business firm]。如:行铺(商行店铺);行货(货物;特指坏货,劣货;隐语指男性生殖器);行户(宋以后称加入商行的商户)
(11) 排行 [seniority among brothers and sisters]。如:你行几,我行二;行第(排行的次序)
(12) 辈分 [generation]
丈人行也。——《汉书·李广苏建传》
(13) 又如:行次
(14) 引申表示多数 [-s;-es]。如:和尚行;僧尼行
◎ 行的拼音: háng
〈词性:动〉
(1) 连续贯穿 [run through]
以次贯行,固执无违。——《汉书》
(2) 用长的针脚将棉衣等活计连缀起来为行。也作“绗” [quilt]。如:行棉袄;行棉被
◎ 行的拼音: háng
〈词性:代〉
(1) 这里 [here]——表示处所
这小贱人不来我行回话。——《西厢记》
(2) 那里 [there]——表示处所
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周邦彦《风流子》
(3) 另见 hàng;héng;xíng
行帮、行辈、行当、行道、行规、行行出状元、行话、行会、行几、行家、行距、行列、行列式、行情、行商、行市、行伍、行业、行阵、行子
◎ 行的拼音: hàng
〈词性:形〉
(1) 刚强 [bold]
行,行行,刚强的样子。——《集韵》
(2) 另见 háng;héng;xíng
行板、行卜、行步、行部、行藏、行车、行成、行成于思、行程、行船、行刺、行动、行都、行房、行歌、行宫、行贾、行好、行贿、行将、行将就木、行劫、行经、行径、行军、行乐、行礼、行李、行猎、行令、行路、行旅、行牧且荛、行囊、行骗、行聘、行期、行乞、行腔、行窃、行取、行人、行若无事、行色、行色匆匆、行善、行商、行尸走肉、行时、行使、行驶、行事、行市、行书、行署、行头、行为、行为不端、行文、行星、行刑、行刑队、行凶、行医、行吟、行营、行远自迩、行御史台、行云、行云流水、行灶、行者、行政、行之有效、行止、行志、行舟、行装、行状、行踪、行走、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