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变化万端的意思

biànhuàwànduān

变化万端



拼音biàn huà wàn duān

注音ㄅ一ㄢˋ ㄏㄨㄚˋ ㄨㄢˋ ㄉㄨㄢ

解释端:头绪。形容变化多种多样。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85卷:“于天柱山得石室内《九丹金液经》,能变化万端,不可胜纪。”

例子老舍《正红旗下》:“姑母闹起脾气来是变化万端,神鬼难测的。”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变化的样子极多。

感情变化万端是中性词。

繁体變化萬端

近义变化多端

反义一成不变

英语full of variety(most changeful)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biàn   注音  ㄅ一ㄢˋ   繁体    
部首  又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YOCU  仓颉  YCE  郑码  SKXS  四角  00407  结构  上下电码  6239  区位  1768  统一码  53D8  笔顺  丶一丨丨ノ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变(變)的拼音:biàn(ㄅ一ㄢˋ)  

⒈ 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更改:变调。变动。变法。变为。变革。变更。变通(把原定的办法略加改动以适应事实的需要)。变本加厉。变幻无常。

统一码

变字UNICODE编码U+53D8,10进制: 21464,UTF-32: 000053D8,UTF-8: E5 8F 98。

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变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變変㜻㣐

汉英互译

become、change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change, transform, alter; rebe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变的拼音:

bi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攴(   ),孌( luán  )声。本义:变化,改变)

(2) 同本义 [transform;change]

变,更也。——《说文》

变,易也。——《小尔雅》

变者,非常也。——《白虎通》

一阖一辟谓之变。——《易·系辞》

病变而药不变。——《吕氏春秋·察今》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不得已,变姓名。——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变文协韵(古文修辞术语。用变换文字或颠倒词序等手段使句子的音调和谐);天气突变;巨变(巨大的变化);变豹(即豹变,指人发迹而富贵);变宫(中国古代七音的一种。即宫的变声,比高宫低半音)

(4) 变通 [be flexible]

善言而不知变,未可谓能说也。——汉· 桓宽《盐铁论》

(5) 发动事变 [rebel;revolt]

待吕氏变而共诛之。——《汉书·高后纪》

(6) 又如:变谋(变乱的图谋);变震(变乱震惊)

词性变化

变的拼音:

biàn  

〈词性:名〉

(1) 事变,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 [unexpected turn of events]

变遂发。——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哗变(称军队突然叛变);变事(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

(3) 灾异,异常的自然现象 [catastrophe]

灾异愈甚,天变成形。——《汉书·五行志》

天变不足畏。——《宋史·王安石传》

(4) 又如:变怪(灾变怪异)

常用词组

变把戏、变本加厉、变产、变成、变电站、变调、变调、变动、变法、变法儿、变革、变格、变更、变工、变故、变卦、变化、变化多端、变化莫测、变化无常、变坏、变幻、变幻莫测、变换、变价、变节、变局、变脸、变量、变乱、变卖、变卖典质、变迁、变色、变色龙、变色眼镜、变数、变数器、变速、变速运动、变态、变态心理、变体、变天、变天账、变通、变危为安、变位、变味,变味儿、变戏法、变相、变相、变小、变心、变形、变性、变压、变压、变样,变样儿、变异、变易、变音、变元音、变诈、变徵、变质、变种、变子、变奏、变阻器

  拼音  huà huā   注音  ㄏㄨㄚˋ ㄏㄨㄚ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繁体部首  匕部  
五笔  WXN  仓颉  OP  郑码  NRR  四角  24210  结构  左右电码  0553  区位  2715  统一码  5316  笔顺  ノ丨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化的拼音:huà(ㄏㄨㄚˋ)  

⒈ 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化。分化。僵化。教(jiào   )化。熔化。融化。潜移默化。化干弋为玉帛。。

⒉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化缘。化斋。

⒊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化。绿化。

⒋ 习俗,风气:有伤风化。

⒌ 特指“化学”:化工。化纤。化肥。

其他字义

化的拼音:huā(ㄏㄨㄚ)  

⒈ 同“花”。

统一码

化字UNICODE编码U+5316,10进制: 21270,UTF-32: 00005316,UTF-8: E5 8C 96。

化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化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花貨

汉英互译

burn up、change、convert、melt、spend、turn

造字法

会意:从亻、从七

English

change, convert, reform; -iz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化的拼音: huā  

〈词性:动〉

(1) 用掉、耗费。同“花” [spend]。如:化钱;化工夫

(2) 另见 huà  

常用词组

化子

基本词义

化的拼音: huà  

〈词性:动〉

(1) (古字为“匕”。会意。甲骨文,从二人,象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本义:变化,改变)

(2) 同本义 [turn;change]

匕,变也。——《说文》。徐灏曰:“匕化古今字。”

知变化之道。——《易·系辞传》。虞注:“在阳称变,在阴称化,四时变化。” 荀注:“春夏为变,秋冬为化,坤化为物。”

和故百物化焉。——《礼记·乐记》

若欲其化也。——《周礼·柞氏》。注:“犹生也。”

状态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荀子·正名》。注:“化者改旧形之名。”

胜败若化。——《国语·晋语》。注:“言转化无常也。”

因时而化。——《吕氏春秋·察今》

终不能化。——《史记·货殖列传》

身化促织。——《聊斋志异·促织》

而骨化石。——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化现(变化);化心(改变其心性);化先(四时变化之始);化治(变化治理)

(4) 教化 [help (a misguided or erring person) to change by education,persuasion,setting an example,etc.]

化,教行也。——《说文》。段注:“上匕之而下从匕谓之化。”

以礼乐合天地之化。——《周礼·大宗伯》

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羽也,谓之化。——《荀子·七法篇》

神则能化矣。——《荀子·不苟篇》

变则化。——《礼记·中庸》

淳淳乎纯谨畏化。——《吕氏春秋·士容》。注:“教也。”

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意也。——杨恽《报孙会宗书》

(5) 又如:化声(因推行教化而有声誉);化行(教化播扬于某地);化诲(开导教诲);化雨(比喻善于施教,犹如雨水滋润植物一样);化作(化育生成);化物(化育外物);化胎(化育成胎);化气(化育之气);化光(德化光大);化向(受德化而归顺);化流(德化传布)

(6) 感化;转变人心 [help to change by persuasion]

正月实来化我也。——《公羊传·桓公六年》。注:“行过无礼谓之化。”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邹阳《狱中梁王书》

(7) 又如:化俗(化民成俗,改善习俗);化物(感化外物);化服(感化顺服);化盗(感化盗贼使为良民)

(8) 募化 [collect alms]

你去那里化些斋吃。——《西游记》

(9) 又如:化饭(化斋);化布施(即化缘。佛教用语。募化钱粮);化钱(募化钱财);化斋(僧道向人募化斋饭)

(10) 用火烧 [burn up]。如:化人场(化人厂。即火葬场);火化

(11) 消化;领会,融会贯通 [digest]

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庸言》

(12) 又如:化食;食古不化

(13) 死 [die]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晋· 陶渊明《读山海经》

惟君平昔,聪明绝人,今虽化去,夫岂无物!——唐· 刘禹锡《祭柳员外文》

(14) 消除,去掉 [eliminate;get rid of]

以化腥臊。——《韩非子·五蠹》

词性变化

化的拼音: huà  

〈词性:名〉

(1) 习俗,风气 [convention;custom]

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汉书》

(2) 造化。自然的功能 [Nature]

修短随化。——王羲之《兰亭集序》

(3) 又如:化力(造化之力);化元(造化的本原);化功(造化之功);化儿(造化小儿)

(4) 化学 [chemistry]。如:数理化

化的拼音: huà  

〈词性:后缀〉

(1) 使成为,使变成 [-ize;-ify]——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面,以构成动词。如:绿化;电气化;现代化

(2) 另见 huā  

常用词组

化冻、化肥、化分、化粪池、化工、化合、化合、化合物、化鹤、化魂、化解、化境、化疗、化零为整、化名、化名、化热、化身、化石、化痰、化铁炉、化纤、化险为夷、化学、化学肥料、化学元素、化验、化缘、化斋、化整为零、化妆、化妆品、化装

  拼音  wàn mò   注音  ㄨㄢˋ ㄇㄛˋ   繁体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86  DNV  五笔98  GQE  仓颉  MS  郑码  AYM  四角  10227  结构  单一电码  8001  区位  4582  统一码  4E07  笔顺  一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万(萬)的拼音:wàn(ㄨㄢˋ)  

⒈ 数目,十个一千:万户侯(中国汉代侯爵的最高一级,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后泛指高官)。

⒉ 喻极多:万物。万方(a.指全国和世界各地;b.指姿态多种多样)。日理万机。气象万千。

⒊ 极,很,绝对:万万。万幸。

⒋ 姓。

其他字义

万(萬)的拼音:mò(ㄇㄛˋ)  

⒈ 〔万俟(qí)〕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统一码

万字UNICODE编码U+4E07,10进制: 19975,UTF-32: 00004E07,UTF-8: E4 B8 87。

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万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 great number、by all means、myriad、ten thousand

造字法

形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万的拼音:   

另见 wàn  

常用词组

万俟

基本词义

万的拼音:

wàn  

〈词性:名〉

(1) (形声。“萬”,甲骨文呈蝎子形。本义:蝎)

(2) 虫名。蝎。[scorpion]

万,虫也。——《说文》

(3) [数词]∶千的十倍;十个一千 [ten thousand]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唐· 元稹《遣悲怀》

(4) 又如:万寿(称皇帝、皇后的生日);万劫(即万世。形容极长的时间);万井(古代以地方一里为一井,万井即一万平方里);万夫(万人);万户(一万户);万户侯(食邑万户之侯);万顷(百万亩。百亩为一顷)

(5) 古代的一种舞名 [the name of an ancient dance]。如:万舞(古代的舞名。先是武舞,舞者手拿兵器;后是文舞,舞者手拿鸟羽和乐器。亦泛指舞蹈)

(6) 古州名 [Wan prefecture]

(7) 南朝梁大同二年置。治所在石城(今四川省达县)

(8) 唐贞观八年改浦州置。治所在南浦(今四川省万县市)

(9) 明洪武元年置。治所在万安(今广东省万宁县)

(10) 县名 [Wan county]。在四川省东部长江北岸。三国吴置羊渠县,蜀汉改南浦县,元入万州,明改万县

(11) 倍 [fold]

悲苦之怀,必万常人。——宋· 苏轼《与滕达道二十三首》

(12) 姓

词性变化

万的拼音:

wàn  

〈词性:形〉

(1) 极言其多 [myriad;multitudinous]

高万仞。——《列子·汤问》

万里赴戎机。——《乐府诗集·木兰诗》

一片孤城万仞山。——唐· 王之涣《凉州词》

千朵万朵压枝低。——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 又如:万几(指全国政务);万人敌(能敌万人的兵法或谋略);万生院(动物园);万乘(万辆马车);万机(万几);万仞(形容极高);万年草料(骂人话。饮食寿命);万国(各方诸侯。引申为全国各地;天下);万寿圣节(皇帝的生日);万剐凌迟(剐刑。将人断肢割喉,剔肉离骨);万乘之躯(指天子;帝王)

(3) 极言各不相同 [various]

勃兴得李杜,万类困陵暴。—— 韩愈《荐士》

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 又如:万化(各种变化);万劫(种种灾难);万殊(各不相同。亦指各种不同的现象、事物)

万的拼音:

wàn  

〈词性:副〉

(1) 绝对;一定 [absolutely;certainly]。如:万无(绝无)

(2) 另见   

常用词组

万安、万般、万变不离其宗、万不得已、万代千秋、万端、万恶、万方、万分、万夫不当、万夫莫当、万福、万感、万古、万古长青、万古流芳、万贯、万贯家财、万汇、万机、万家灯火、万家之侯、万箭穿心、万箭攒心、万劫不复、万金油、万籁、万籁俱寂、万类、万里长城、万里长征、万里无云、万历、万流景仰、万缕千丝、万马奔腾、万马齐喑、万民、万目睽睽、万难、万能、万年、万年历、万念俱灰、万千、万全、万全之策、万儿八千、万人空巷、万人之敌、万神、万乘、万世、万事、万事不求人、万事大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万事通、万寿无疆、万水千山、万死、万死不辞、万岁、万万、万无一失、万物、万向节,万向接头、万象、万象更新、万幸、万一、万有引力、万丈、万丈高楼从地起、万钟、万众、万众一心、万状、万紫千红

  拼音  duān   注音  ㄉㄨㄢ   
部首  立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  UMDJ  仓颉  YTUMB  郑码  SULG  四角  02127  结构  左右电码  4551  区位  2243  统一码  7AEF  笔顺  丶一丶ノ一丨フ丨一ノ丨フ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端的拼音:duān(ㄉㄨㄢ)  

⒈ 正,不歪斜:端正(a.事物不歪斜;b.正派,正确;c.使端正)。端丽。端然。端庄。端秀。端静。端坐。

⒉ 正派,正直:端方。端直。端重(zhòng   )。品行不端。

⒊ 事物的一头:端的(  )(a.事情的经过,底细;b.的确,果然;c.究竟。均亦称“端底”)。端倪。端详。事端。争端。

⒋ 用手很平正地拿:端盆。端碗。端茶。把问题端出来说清楚。

⒌ 姓。

统一码

端字UNICODE编码U+7AEF,10进制: 31471,UTF-32: 00007AEF,UTF-8: E7 AB AF。

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端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nd、extrenity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end, extreme; head; beginn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端的拼音: duān  

〈词性:形〉

(1) (形声。从立,耑( duān  )声。本义:站得直)

(2) 同本义 [straight]

端,直也。——《说文》。按:“立容直也。”

端,正也。——《广雅·释诂一》

以端其位。——《礼记·祭义》

端行颐霤如矢。——《礼记·王藻》

振书端书于君前。——《礼记·曲礼》

(3) 又如:端行(端正身躯而快步行走);端拱(端正身子拱手);端伟(笔直壮大);端端(端正;不倾斜);端身(摆正身体)

(4) 端正。引申为正直 [upright;proper]

水至平,端不倾。——《荀子·成相》

选天下之端士。——汉· 贾谊《治安策》

(5) 又如:不端(不正派);好端端的(好好儿的);端一(端庄娴静);端士(端人;正直的人);正派;端楷(字写得工整);端悫(端正笃实。悫:诚笃)

词性变化

端的拼音: duān  

〈词性:名〉

(1) 事物的一头或一方面 [end]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东坡右手执卷端。—— 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两端,末端;笔端;尖端;大端(重要方面);极端;顶端;扁担的两端

(3) 首;顶端 [top]

常视松端日,每稽潭上烟。——宋· 梅尧臣《昭亭别施度支》

(4) 开头 [beginning]。如:发端;开端

(5) 征兆 [omen]。如:端兆(端倪;迹象)

(6) 头绪 [main threads]

多端寡要(要领),好谋无决。——《三国志·郭嘉传》

(7) 又如:端序(头绪;条理)

(8) 边际 [limit]。如:端涯(边际)

(9) 思绪;心绪 [train of thought]。如:端忧(闲愁;深忧)

(10) 事由;原委 [cause]

祸集非无端。——西晋· 陆机《君子行》

(11) 又如:端原(原委;根由);端本澄源(犹言正本清源);争端;衅端

(12) 借口 [pretext]。为了掩盖真正意图或情况而声称的目的、动机或装出来的外表。如:借端;无端闹事

(13) 项目;种类 [kind]。如:举其一端;变化多端

(14) 周代礼服 [a kind of gown]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章甫:古代礼帽),愿为小相焉。——《论语·先进》

其齐服,有玄端素端。——《周礼》

(15) 又如:端衣(古代一种礼服。多用于丧祭场合);端衰(古丧服上衣);端冕(玄衣和大冠。古代帝王和贵族的礼服)

(16) 办法 [approaches;ways;means]

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史记·魏公子列传》

端的拼音: duān  

〈词性:动〉

(1) 详审 [look sb. up and down]。如:端箭(射箭前,以一眼瞄准目标)

(2) 手平举拿物 [hold sth. level with both hands]。如:端饭上菜;端茶送出(官员会客时,不愿地位低于自己的来客久坐,谈话告一段落,端茶略饮,仆人就高喊“送客”,来客就立刻告辞);端简(正笏。谓两手平举捧着手板);端盒(托盘,多木制);端菜;端碗;端盆倒水

(3) 流露 [speak out]。如:有什么想法都端出来

端的拼音: duān  

〈词性:副〉

(1) 确实;果真 [really;indeed;if indeed]。如:端端的的(清楚,真实);端切(确实;详细)

(2) 究竟;到底 [after all;in the end]

这话原不须提了,总来该是夫妻,颠来倒去,自然凑着,不该是夫妻,便说合了,端只要分张。——《醉醒石》

常用词组

端底、端的、端点、端方、端方、端架子、端接、端节、端静、端丽、端量、端木、端倪、端凝、端平、端然、端日、端梢、端视、端午节,端五节、端线、端相、端详、端详、端秀、端绪、端雅、端砚、端阳、端由、端月、端整、端正、端直、端庄、端子、端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