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变醨养瘠的意思

biànyǎng

变醨养瘠



拼音biàn lí yǎng jí

注音ㄅ一ㄢˋ ㄌ一ˊ 一ㄤˇ ㄐ一ˊ

解释使薄酒变醇,瘠土变得肥沃。比喻改变贫穷落后面貌。

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一:“公所到处,便能变醨养瘠,元气昭回:古今人若合一辙。”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改变面貌。

感情变醨养瘠是中性词。

繁体變醨養瘠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biàn   注音  ㄅ一ㄢˋ   繁体    
部首  又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YOCU  仓颉  YCE  郑码  SKXS  四角  00407  结构  上下电码  6239  区位  1768  统一码  53D8  笔顺  丶一丨丨ノ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变(變)的拼音:biàn(ㄅ一ㄢˋ)  

⒈ 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更改:变调。变动。变法。变为。变革。变更。变通(把原定的办法略加改动以适应事实的需要)。变本加厉。变幻无常。

统一码

变字UNICODE编码U+53D8,10进制: 21464,UTF-32: 000053D8,UTF-8: E5 8F 98。

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变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變変㜻㣐

汉英互译

become、change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change, transform, alter; rebe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变的拼音:

bi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攴(   ),孌( luán  )声。本义:变化,改变)

(2) 同本义 [transform;change]

变,更也。——《说文》

变,易也。——《小尔雅》

变者,非常也。——《白虎通》

一阖一辟谓之变。——《易·系辞》

病变而药不变。——《吕氏春秋·察今》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不得已,变姓名。——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变文协韵(古文修辞术语。用变换文字或颠倒词序等手段使句子的音调和谐);天气突变;巨变(巨大的变化);变豹(即豹变,指人发迹而富贵);变宫(中国古代七音的一种。即宫的变声,比高宫低半音)

(4) 变通 [be flexible]

善言而不知变,未可谓能说也。——汉· 桓宽《盐铁论》

(5) 发动事变 [rebel;revolt]

待吕氏变而共诛之。——《汉书·高后纪》

(6) 又如:变谋(变乱的图谋);变震(变乱震惊)

词性变化

变的拼音:

biàn  

〈词性:名〉

(1) 事变,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 [unexpected turn of events]

变遂发。——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哗变(称军队突然叛变);变事(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

(3) 灾异,异常的自然现象 [catastrophe]

灾异愈甚,天变成形。——《汉书·五行志》

天变不足畏。——《宋史·王安石传》

(4) 又如:变怪(灾变怪异)

常用词组

变把戏、变本加厉、变产、变成、变电站、变调、变调、变动、变法、变法儿、变革、变格、变更、变工、变故、变卦、变化、变化多端、变化莫测、变化无常、变坏、变幻、变幻莫测、变换、变价、变节、变局、变脸、变量、变乱、变卖、变卖典质、变迁、变色、变色龙、变色眼镜、变数、变数器、变速、变速运动、变态、变态心理、变体、变天、变天账、变通、变危为安、变位、变味,变味儿、变戏法、变相、变相、变小、变心、变形、变性、变压、变压、变样,变样儿、变异、变易、变音、变元音、变诈、变徵、变质、变种、变子、变奏、变阻器

  拼音    注音  ㄌ一ˊ   
简体部首  酉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7画  
繁体部首  酉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8画  
五笔  SGYC  仓颉  MWYUB  郑码  FDLZ  四角  10627  结构  左右统一码  91A8  笔顺  一丨フノフ一一丶一ノ丶フ丨丨フ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醨的拼音:lí(ㄌ一ˊ)  

⒈ 味不浓烈的酒:“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

⒉ 浅薄:“其传者醨,其继者浅。”

统一码

醨字UNICODE编码U+91A8,10进制: 37288,UTF-32: 000091A8,UTF-8: E9 86 A8。

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酉、离声

English

dregs of win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醨的拼音:   

〈词性:名〉

(1) 薄酒 [light wine]

醨,薄酒也。从酉,离声。——《说文》

(2) 又如:醨酒(薄酒);醨酪(薄味酒);醨薄(酒薄)

词性变化

醨的拼音:   

〈词性:形〉

浅薄;不醇厚 [thin]。如:醨薄(人情的淡薄);情醨(交情不深厚,薄情)

  拼音  yǎng   注音  一ㄤˇ   繁体    
部首  丷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86  UDYJ  五笔98  UGJJ  仓颉  TOLL  郑码  UCND  四角  80228  结构  上下电码  7402  区位  4988  统一码  517B  笔顺  丶ノ一一一ノ丶ノ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养(養)的拼音:yǎng(一ㄤˇ)  

⒈ 抚育,供给生活品:养育。赡养。抚养。养家。

⒉ 饲养动物,培植花草:养花。养殖。

⒊ 生育,生小孩儿。

⒋ 抚养的(非亲生的):养子。养父。养母。

⒌ 教育,训练:培养。教养。

⒍ 使身心得到滋补和休息:养病。养心。养性。休养。营养。养精蓄锐。

⒎ 保护修补:养路。

统一码

养字UNICODE编码U+517B,10进制: 20859,UTF-32: 0000517B,UTF-8: E5 85 BB。

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养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飬養䄅

汉英互译

give birth to、cultivate、foster、maintain、provide for、support

造字法

原为形声:从食、羊声

English

raise, rear, bring up; suppor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养的拼音:

yǎng  

〈词性:动〉

(1)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2) 供养,奉养;抚育 [support;provide for]

养,供养也。——《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

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礼记·郊特牲》

殳能生之不能养之。——《荀子·礼论》

养不亏。——《韩非子·五蠹》

监门之养。

不食力而养足。——《韩非子·五蠹》

养公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供养卒大恩。

归养。——《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养父母。——宋· 王安石《伤仲永》

(3) 又如:养娇囡(因父母溺爱而性格骄纵的姑娘);养家人(担负赡养全家生计的人);养济院(孤老院。专收鳏寡孤独老人的慈善机构)

(4) 饲养 [raise]

驯养一虫。——《聊斋志异·促织》

于盆而养。

笼养之。

(5) 又如:养鸡;养狗;养牛;养马

(6) 生育 [give birth to]

家家养男当门户。——唐·张籍《筑城词》

(7) 又如:养孩子

(8) 培养,修养 [cultivate;foster]

立太傅少傅以养之。——《礼记·文王世子》。注:“犹教之。”

养其旁条。——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9) 又如:养息机(修养身心;修炼);养材儿(正处在教养阶段学习干活的少年);养廉银子(清朝按职务等级,在常俸之外另给官吏的银钱);养士(培养人才)

(10) 保养 [convalesce;recuperate one's health]

养其根。——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养其身。——宋· 苏轼《教战守》

养之太过。

(11) 又如:养身(保养身体。同养生)

(12) 治,调养 [nourish]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周礼·疾医》

(13) 又如:养疴(调养疾病)

(14) 蓄养 [cultivate and retain]。如:养痈贻患(养痈成患);养疥成疮(喻姑息小恶,酿成大患);养女吊妇(勾引妇女乱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养婆娘(男子与非婚女人发生私情);养女婿(养汉子。女人与非婚男子发生私情);养奸(使奸邪得以滋长)

(15) 贮藏 [store up]。如:养羞(把食物贮藏起来)

(16) 隐,隐蔽 [hide]。如:养晦(隐居匿藏以等待时机)

〈词性:形〉

(1) 由非亲生父母的人养育的 [adoptive;foster]。如:养娘(指乳母或婢女);养爷(扶养自己长大的男仆)

(2) 通“痒”。皮肤受刺激,产生欲搔的感觉 [itch;tickle]

骨体肤理辨寒暑疾痒。——《荀子·荣辱》。杨倞注:“养与痒同。”

疾、养、凔、热、滑、铍、轻、重,以形体异。——《荀子·正名》

〈词性:名〉

常用词组

养兵、养兵千日,用在一朝、养病、养地、养分、养蜂、养父、养汉、养虎伤身、养虎遗患、养护、养活、养家、养精蓄锐、养老、养老金、养老院、养料、养路、养母、养女、养气、养伤、养神、养生、养息、养媳、养媳妇、养心、养性、养痈、养痈成患、养鱼、养鱼池,养鱼槽、养育、养殖、养殖场、养子、养尊处优

  拼音    注音  ㄐ一ˊ   
部首  疒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  UIWE  仓颉  KFCB  郑码  TVOQ  四角  00127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4055  区位  8104  统一码  7620  笔顺  丶一ノ丶一丶一ノ丶ノ丶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瘠的拼音:jí(ㄐ一ˊ)  

⒈ 瘦弱:瘦瘠。

⒉ 土地不肥沃:瘠土。瘠田。瘠薄。贫瘠。

⒊ 薄,简约:“若是则瘠,瘠则不足欲”。

统一码

瘠字UNICODE编码U+7620,10进制: 30240,UTF-32: 00007620,UTF-8: E7 98 A0。

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瘠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膌脨胔㾊

汉英互译

barren、lean、poor、thin and weak

English

thin, emaciated; barre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瘠的拼音:   

〈词性:形〉

(1) (形声。从疒( chuáng  ),表示与疾病有关,脊声。本义:身体瘦弱)

(2) 同本义。或作“膌”[lean;thin and weak;wispy]

牛虽瘠,偾于豚上,其畏不死?——《左传·昭公十三年》

宋崇门之巷人服丧而毁甚瘠。——《韩非子·内储说上》

长短丰瘠。——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老年如脊牛。——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3) 又如:瘠弱(瘦弱;衰弱);瘠疲(瘦弱疲惫);瘠色(容貌忧戚憔悴);瘠牛偾豚(瘦瘠的牛仆倒在小猪身上,小猪必死。比喻无德的大国权势虽衰,欺凌羸弱的小国,小国也会灭亡)

(4) 贫困 [poor;impoverished]

夫民殷国弱,民瘠国强者,未之有也。——《三国志·陆逊传》

(5) 又如:瘠馁(贫困饥饿);瘠贫(贫困);瘠亡(贫穷衰亡)

(6) 瘠薄,不肥沃 [barren;infertile]

处沃土则逸,处瘠土则劳。——张衡《西京赋》

(7) 又如:瘠土(瘠地。贫瘠不肥沃的土地);瘠田(瘠薄而不肥沃的田地);瘠卤(盐碱地。贫瘠的土地);瘠硗(多石不肥沃的土地);瘠壤(瘠土)

(8) 菲薄;简约 [humble;simple]

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谓之瘠。——《荀子·礼论》

(9) 又如:瘠墨(俭约,刻薄。因墨家尚俭、薄葬,故有此称)

词性变化

瘠的拼音:   

〈词性:名〉

(1) 疾疫 [disease]。如:瘠瘵(因患病而瘦弱)

(2) 腐肉;腐烂的尸体 [rotten corpse]

稼亡三分之一,而非有故盖积也,则道有损瘠矣。——《管子》。王念孙杂志:“损当为捐。”

瘠的拼音:   

〈词性:动〉

损削;使之贫弱 [harm;breakdown;impoverish]。如:瘠气(损削元气);瘠色(损其容貌)

常用词组

瘠薄、瘠己肥人、瘠人肥己、瘠瘦

变醨养瘠: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