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冰壶玉衡的意思

bīnghéng

冰壶玉衡



拼音bīng hú yù héng

注音ㄅ一ㄥ ㄏㄨˊ ㄩˋ ㄏㄥˊ

解释冰壶:即冰心玉壶;玉衡:用玉石装饰的衡器。比喻人品高尚纯洁

出处唐·杜甫《寄裴施州诗》:“金钟大镛在东序,冰壶玉衡悬清秋。”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夸奖人。

感情冰壶玉衡是褒义词。

繁体冰壺玉衡

近义冰壶玉尺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bīng   注音  ㄅ一ㄥ   
部首  冫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UIY  仓颉  IME  郑码  TDKV  四角  32190  结构  左右电码  0393  区位  1789  统一码  51B0  笔顺  丶一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冰的拼音:bīng(ㄅ一ㄥ)  

⒈ 水因冷凝结成的固体:冰块。冰凌。冰箱。冰窖。冰雕。冰封。冰球。冰镇。冰释(像冰一样融化,喻嫌隙、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冰淇淋。

⒉ 结晶成固体,呈结晶形的:冰糖。冰晶石。

⒊ 使人感到寒冷:冰手冰脚。

⒋ 用冰贴近东西使其变凉:把汽水冰上。

⒌ 洁白明彻:冰绡。冰心。冰清玉洁。冰肌玉骨(a.形容妇女的皮肤;b.形容梅花的高洁)。

统一码

冰字UNICODE编码U+51B0,10进制: 20912,UTF-32: 000051B0,UTF-8: E5 86 B0。

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冰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仌冫氷

汉英互译

ic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冫、从水

English

ice; ice-col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冰的拼音:

bīng  

〈词性:名〉

(1)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2) 同本义 [ice]

冰,水坚也。——《说文》

履霜坚冰至。——《易·坤》

迨冰未泮。——《诗·邶风·匏有苦叶》

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汉书·五行志》

冰,水为之。——《荀子·劝学》

冰解而冻释。——《管子·五行》

公徒释甲,执冰而踞。——《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3) 又如:冰扳(冰镇);冰麝(冰片与麝香);冰清水冷(像冰和水一样的清冷);冰前刮雪(喻雪上加霜之事);冰玉自信(自知冰清玉洁,并无苟且之事);冰轮(比喻月亮)

(4) 冰人,即媒人 [go-between;match-maker]。如:冰议(指嫁娶之事);冰语(媒人的话);冰斧(媒人);冰媒(媒人)

(5) 姓

词性变化

冰的拼音: bīng  

〈词性:动〉

(1) 结冰,冻结 [freeze;ice over]

水始冰,地始冻。——《礼记·月令》

(2) 把东西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变凉 [ice]。如:把两瓶汽水冰一冰

(3) 使感到极冷 [feel cold]

风月冰人别是乡。——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闻莺》

(4) 又如:这水冰手

冰的拼音: bīng  

〈词性:形〉

(1) 冷,凉 [cold]。如:冰食(冷食);冰甃(指寒凉的水井);冰澈(寒凉清澈)

(2) 结晶成固体的,成结晶形的 [crystal]。如:冰糖

(3) 清白,晶莹 [clear]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 又如:冰操(廉洁的操行)

常用词组

冰棒、冰雹、冰暴、冰茶、冰碴儿、冰川、冰船、冰床、冰镩、冰袋、冰蛋、冰刀、冰灯、冰点、冰冻、冰斗、冰堆、冰封、冰糕、冰挂、冰棍儿、冰河、冰壶秋月、冰花、冰魂雪魄、冰肌玉骨、冰激凌、冰鉴、冰窖、冰晶、冰景、冰窟、冰库、冰冷、冰凉、冰凌、冰片、冰淇淋、冰清玉洁、冰球、冰人、冰山、冰上运动、冰蚀、冰释、冰霜、冰炭、冰糖、冰糖葫芦、冰天雪地、冰箱、冰消瓦解、冰心、冰雪、冰雪节、冰原、冰镇、冰镇汽水

  拼音    注音  ㄏㄨˊ   繁体    
部首  士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FPOG  五笔98  FPOF  仓颉  GBTC  郑码  BWKU  四角  40102  结构  上下电码  1106  区位  2688  统一码  58F6  笔顺  一丨一丶フ丨丨丶ノ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壶(壺)的拼音:hú(ㄏㄨˊ)  

⒈ 陶瓷或金属制成的一种有把有嘴的器具,通常用来盛茶、酒等液体:茶壶。酒壶。喷壶。油壶。

⒉ 像壶的形状或出水状态的东西:壶铃(举重辅助器械之一,形状像水壶)。

⒊ 姓。

统一码

壶字UNICODE编码U+58F6,10进制: 22774,UTF-32: 000058F6,UTF-8: E5 A3 B6。

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壶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壺壷

汉英互译

kettle、pot、bottle、flask

造字法

象形:像壶形

English

jar, pot, jug, vase; sur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壶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壶形。本义:古代盛器)

(2) 同本义 [pot;kettle;bottle]。深腹,敛口,多为圆形,也有方形、椭圆等形制

壶,昆吾圆器也。——《说文》

国子执壶浆。——《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注:“礼器,腹方口圆曰壶,反之曰方壶,有爵饰。”

八壶设于西序。——《仪礼·聘礼》

引壶觞。——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箪食壶浆。——《三国志·诸葛亮传》

一片冰心在玉壶。——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炉上有壶。——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壶瓶(盛酒器);壶滥(又名壶鉴。器皿的名称);壶尊(古代盛酒器);壶芦(指茶壶或酒壶)

(4) 古代滴水计时的器具 [water clock;hourglass]

狄人出壶。——《礼记·丧大记》。注:“漏水之器也。

(5) 又如:壶漏(古代计时器的一种);壶郎(掌管刻漏计时的官员);壶人(管理刻漏掌报时的人)

(6) 古代宴饮时投壶的用具 [vase]

投壶。壶脰脩七寸,口径二寸半,壶高尺二寸,受豆斗五升,壶腹脩五寸。——《大戴礼记》

(7) 又如:壶矢(壶与矢为投壶用具,因以称投壶);壶飧(用壶盛水泡饭)

(8) 通“瓠”。瓠瓜,也叫葫芦 [bottle gourd]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诗·豳风·七月》

尝抱壶而度水者,抱而蒙火。——《淮南子·说林》

中流失船,一壶千金。——《鹖冠子·学问》

(9) 又如:壶庐(瓠、匏、蒲芦等瓜类的总称)

  拼音    注音  ㄩˋ   
部首  玉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GYI  仓颉  MGI  郑码  CS  四角  10103  结构  单一电码  3768  区位  5181  统一码  7389  笔顺  一一丨一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玉的拼音:yù(ㄩˋ)  

⒈ 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玉石。玉器。玉玺(君主的玉印)。抛砖引玉。金玉良言。玉不琢,不成器。

⒉ 美,尊贵的,敬辞:玉泉。玉液(美酒)。玉言。玉姿。玉照(敬称别人的照片)。玉宇(a.天空;b.瑰丽的宫阙殿宇)。亭亭玉立。金科玉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⒊ 姓。

统一码

玉字UNICODE编码U+7389,10进制: 29577,UTF-32: 00007389,UTF-8: E7 8E 89。

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jade、pure、fair、beautiful、handsome

造字法

象形:像绳子串着玉石

English

jade, precious stone, gem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玉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2) 同本义 [jade]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说文》

君无故玉不去身。——《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

五玉。——《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

王齐则共食玉。——《周礼·王府》

惟辟玉食。——《书·洪范》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

(3) 又如:玉情儿(玉石的质量、成色);玉墀(白玉台阶);玉阙(宝座;皇宫);玉虚(道教指玉帝的居处);玉树(指槐树);玉砚(玉石制的砚台);玉雕(玉石雕成的工艺品);玉栏(玉石制的栏杆)

(4) 泛指玉石的制品 [jade]。如:玉尺量才(考试);玉鉴(玉镜);玉斝(玉酒器);玉辇(君后坐的车);玉笈(玉饰的书籍)

(5) 指玉制的乐器 [jade instrument]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孟子》

(6) 又如:玉徽(美玉装饰的琴);玉轸(琴上的玉制弦柱);玉振金声(演奏古乐,以钟发声,以罄收韵,集众音之大成。金指钟,玉指罄)

(7) 比喻色泽晶莹如玉之物 [sth.resembling jade]。如:玉色瑗姿(色泽如玉,姿态万行);玉溜(目光);玉箸(玉筯。死后垂下的鼻涕);玉笋(美女的手指);玉竹(一种竹,颜色青黄相间)

(8) 比喻美德、贤才 [virtue;moral excellence;worthy person]

君子比德如玉。——《礼记》

(9) 又如:玉笋之班(人材行列。唐末朝士风貌优异有才华的人,称玉笋。得与其列者称玉笋班);玉堂金马(指翰林出身;亦指出身高贵,文武双全);玉堂(翰林院);玉音(帝王的话语)

词性变化

玉的拼音:   

〈词性:形〉

(1) 敬辞。多用以尊称对方的身体言行等 [your]

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战国策》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白居易《长恨歌》

(2) 又如:玉文(对文字的美称);玉面(尊称人的容颜);玉札(对别人书信的敬称);玉躬(玉体);玉声(对他人言语的敬称)

(3) 形容美好 [beautiful]。如:玉蕴辉山(周身包含着耀人的光彩);玉女(美女;仙女)

(4) 形容洁白 [pure as jade]。如:玉魄(月华);玉屑(喻洁白的雪花);玉珥(太阳两边的云气);玉羽(洁白的羽翼)

(5) 珍贵 [valuable;precious]。如:玉苗(珍贵的幼苗);玉编(珍贵的典籍)

常用词组

玉版宣、玉帛、玉成、玉带、玉雕、玉斗、玉壶、玉皇、玉茭、玉洁、玉洁冰清、玉兰、玉兰片、玉立、玉米、玉米面、玉米片、玉盘、玉佩、玉器、玉清宫、玉容、玉润、玉搔头、玉色、玉山、玉食、玉石、玉石俱焚、玉蜀黍、玉碎、玉体、玉兔、玉玺、玉言、玉叶金枝、玉液、玉音、玉宇、玉簪、玉札、玉照

  拼音  héng   注音  ㄏㄥˊ   
部首  行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6画  
五笔86  TQDH  五笔98  TQDS  仓颉  HONKN  郑码  OIRG  四角  21221  结构  左中右电码  5899  区位  2666  统一码  8861  笔顺  ノノ丨ノフ丨フ一丨一一ノ丶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衡的拼音:héng(ㄏㄥˊ)  

⒈ 秤杆,泛指秤:衡器。衡镜(借指辨别是非善恶的标准)。衡鉴(衡镜)。

⒉ 称量:衡钧(借指执掌国政之权)。

⒊ 反复思索做出决定,比较评定:权衡。衡情度理。

⒋ 平,对等:平衡。均衡。

⒌ 指北斗星:衡汉(北斗星和银河)。

⒍ 古同“横”,纵横。

统一码

衡字UNICODE编码U+8861,10进制: 34913,UTF-32: 00008861,UTF-8: E8 A1 A1。

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衡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judge、weigh、weighing apparatus

造字法

形声:从角、从大、行声

English

measure, weigh, judge, consid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衡的拼音: hé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角,从大,行声。本义:绑在牛角上的横木)

(2) 同本义。一说穿于牛鼻的横木 [crossbar]

秋而载尝,夏而福衡。——《诗·鲁颂》。毛传:“福衡,设牛角以福之也。”

衡,牛触,横大木其角。——《说文》。徐锴注:“谓牛好抵触,以木阑制之也。”

(3) 车辕前端的横木 [croobar]

加之以衡扼。——《庄子·马蹄》。释文:“衡,辕前横木缚轭者也。”

则见其倚于衡也。——《论语·卫灵公》。皇疏:“衡,车衡,轭也。”

枉玉衡于炎火兮。——《楚辞·刘向·九叹·远逝》

(4) 又如:衡辀(车辕与辕前横木);衡轸(辕前横木与车后横木);衡盖(车辕前端的横木和车上的伞盖。亦借指车)

(5) 架在屋梁上或门窗上的横木。即桁条或檩子 [ridgepole]。如:衡宇(横木为门的房屋。指简陋房屋);衡门(以横木为门的简陋房屋,借指房屋建筑古朴典雅);衡梁(架屋的横梁。比喻重任);衡荜(横木编荜以为门户)

(6) 秤杆,秤 [the graduated arm of a steelyard weighing apparatus]

衡不同于轻重。——《韩非子·扬权》

(7) 又如:衡石(泛指称重量的器物);衡库(称与仓库);衡玑(即天平);衡鉴(衡器和镜子);衡权(称物之具)

(8) 衡阳的简称 [the Hengyang]。如:京广线衡广段

(9) 衡山的简称 [Hengshan Mountain]。此山系五岳之一,在今湖南省中东部

(10) 水名。衡水的省称 [the Hengshui River]

求思望襄澨,叹息对 衡渚。—— 刘义恭《艳歌行》

词性变化

衡的拼音: héng  

〈词性:动〉

(1) 称量 [weigh;measure]

衡,加重于其一旁,必捶。——《孟子·惠王上》

犹衡之于轻重也。——《礼记·经解》。注:“衡,称也。”

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庄子·胠箧》

(2) 衡量;评定 [judge;evaluate]

衡之于左右。——《淮南子·主述训》

(3) 又如:衡文(品评文章,指主持科举考试);衡定(评定);衡校(品评考核);衡鉴(品评,鉴别)

(4) 横亘,横贯 [lie across]。如:衡流(横穿水流);衡游(谓横渡)

(5) 违逆 [disobey]。如:衡命(违逆命令);衡道(违背道义)

(6) 铨选 [select]。如:衡才(铨选人才);衡尺(喻铨选人才的官职);衡铨(铨衡,铨选);衡综(谓考核铨选官吏)

衡的拼音: héng  

〈词性:形〉

(1) 横行;蛮横。通“横” [rude and unreasonable]。如:衡行(横行。不循正道而行);衡击(横行劫击。谓抢劫。衡,通“横”)

(2) 横。与“纵”相对 [traverse]

衡,横也。——《广雅》

衡门之下。——《诗·陈风·衡门》。传:“衡门,横木为门。”

外连衡而斗诸侯。——贾谊《过秦论》

倚一衡木。——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如:衡陈(横向排列);横纵(纵横);衡缩(纵横)

(4) 平正 [fair]。如;衡言(平正之言);衡虚(平正而清虚);衡仪(公平的法则)

(5) 同“横”,梗塞、不顺 [block]

衡于虑。——《孟子·告子下》

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孟子·梁惠王下》

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荀子·致仕》

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汉· 贾谊《论积贮疏》

衡流而方羊。——《左传·哀公十七年》

古者冠缩缝,今也衡缝。——《礼记·檀弓上》

以能合从,又善连衡。——《荀子·赋》

非有分于纵横之党。——《韩非子·五蠹》

常用词组

衡量、衡门深巷、衡宇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