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秉钧持轴的意思

bǐngjūnchízhóu

秉钧持轴



拼音bǐng jūn chí zhóu

注音ㄅ一ㄥˇ ㄐㄨㄣ ㄔˊ ㄓㄡˊ

解释执政掌权。

出处明 唐顺之《答曾石塘总制》:“使继此而进以秉钧持轴,则夫不动声色而坐销天下之隐忧。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当权。

感情秉钧持轴是中性词。

繁体秉鈞持軸

近义秉钧当轴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bǐng   注音  ㄅ一ㄥˇ   
部首  禾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TGVI  五笔98  TVD  仓颉  HDL  郑码  MFXB  四角  20907  结构  单一电码  4426  区位  1792  统一码  79C9  笔顺  ノ一フ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秉的拼音:bǐng(ㄅ一ㄥˇ)  

⒈ 拿着,持:秉烛。

⒉ 掌握、主持:秉正。秉公。

⒊ 古代容量单位,一秉合十六斛。

⒋ 姓。

统一码

秉字UNICODE编码U+79C9,10进制: 31177,UTF-32: 000079C9,UTF-8: E7 A7 89。

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秉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柄㨀抦

汉英互译

grasp、hold、control

造字法

象形:像手拿禾穗

English

grasp, hold; bundle; authorit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秉的拼音: bǐng  

〈词性:名〉

(1) (会意。从又,从禾,表示以手持禾。“又”篆体象一只手。本义:禾把,禾束)

(2) 同本义 [a handful of crops]

秉,禾束也。——《说文》

彼有遗秉。——《诗·小雅·大田》

或取一秉秆焉。——《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3) 又如:秉穗(收稻时遗留在田中的禾把与禾实);秉握(一握稻把。言数量少)

(4) 量词。十六斛。如:秉刍(十庾数量的草把)

(5) 通“柄”。权力,权柄 [power and authority]

治国不失秉。——《管子·小匡》

国子实执齐秉。——《左传·哀公十七年》

词性变化

秉的拼音: bǐng  

〈词性:动〉

(1) 手拿着,手持(是一只手从旁边拿着小物) [grasp;hold]

秉,执也。——《尔雅》

武王载旆,有虔秉钺。——《诗·商颂·长发》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白居易《观刈麦》

(2) 又如:秉圭(持着玉圭);秉烛云长(即云长秉烛,指三国关云长执灯夜读的事);秉笔(执笔;握笔);秉烛达旦(指关云长在护送两位皇嫂途中,秉烛达旦事);秉节(持节。节,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保持节操,守节);秉牍(手执简牍)

(3) 引申为主持,掌握 [preside over]

光秉政前后二十年。——《汉书·霍光传》

共秉朝政。——《三国志·吕布传》

(4) 又如:秉公灭私(主持公道,灭除私念);秉正无私(主持正义,没有私念);秉教伽持(佛教语。指执行佛法、施加佛力于众生,以保护扶持之)

(5) 保持;坚持 [keep;persist in;persevere in]

民之秉彝。——《诗·大雅·丞民》

君子秉心。——《诗·小雅·小弁》

(6) 又如:秉彝(坚持道理);秉心(居心;用心;持心);秉志(持志)

(7) 通“禀”。承受 [bear]。如:秉谢(禀受并回报);秉质(受于自然的资质)

常用词组

秉笔、秉承、秉持、秉赋、秉公、秉国、秉性、秉政、秉直、秉烛夜游

  拼音  jūn   注音  ㄐㄨㄣ   繁体    
部首  钅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QQUG  仓颉  OPPIM  郑码  PRTD  四角  87720  结构  左右电码  6874  区位  3091  统一码  94A7  笔顺  ノ一一一フノフ丶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钧(鈞)的拼音:jūn(ㄐㄨㄣ)  

⒈ 古代重量单位,合三十斤:千钧一发(一根头发挂着三万斤重的东西,喻极其危急)。雷霆万钧之势。

⒉ 制陶器所用的转轮:陶钧(亦喻造就人材)。

⒊ 乐(yuè  )调(diào  ):钧弦。

⒋ 敬辞,用于对尊长或上级:钧安。钧鉴。钧座。

统一码

钧字UNICODE编码U+94A7,10进制: 38055,UTF-32: 000094A7,UTF-8: E9 92 A7。

钧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钧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鈞銁銞

造字法

形声:从钅、匀声

English

unit of measure equivalent to thirty cattie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钧的拼音:

jūn  

〈词性:名〉

(1) (形声。从金,匀声。本义: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2) 同本义 [an ancient unit of weight(equal to 30 catties)]

钧,三十斤也。——《说文》

入钧金。——《周礼·大司寇》

钧衡石。——《礼记·月令》

颜高之弓六钧。——《左传·定公八年》

吾力足以举百钧。——《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钧衡(钧和衡都是量物的工具,因借为评量人才之意);千钧一发;雷霆万钧;钧石(钧和石。四钧为石);钧金(三十斤铜);钧分(一钧半,合四十五斤)

(4) 制陶器所用的转轮 [potter’s wheel]

独化于陶钧之上。——《史记·邹阳传》。索隐:“范也。”

陶家名模下圆转者为钧。——《汉书》注

大钧播物。——《汉书·贾谊传》

钧旋毂转。——《淮南子·原道》

(5) 又如:钧甄(钧和甄。都是制陶用的转轮)

(6) 调节乐音的标准 [tuning standard]。如:钧容直(钧容班。宋代宫廷仪仗 中的乐队);钧天广乐(钧天。神话传说中指天上的音乐)

(7) 喻国政 [power]。如:钧枢(执掌国政的人)

(8) 乐调 [tune]。如:钧球(乐调和谐的玉磬)

词性变化

钧的拼音:

jūn  

〈词性:形〉

(1) 你的,你们的,或与你、你们有关的 [your]——旧时的敬词,对尊长或上级用。如:钧座(书函公文中对行政尊长的敬称。也称“钧席”);钧眷(尊称别人的眷属);钧旨(尊称上司的命令);钧鉴(敬称。明察;详察)

(2) 通“均”。相同;相等;均衡;均匀 [same;equal;balanced;even;uniform]

其罪惟钧。——《书·吕刑》

敦弓既坚,四鍭既钧。——《诗·大雅·行苇》

钧是人也。——《孟子·告子上》

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庄子·齐物论》

善均从众。——《左传·成公六年》

钧则曰左右均。——《礼记·投壶》注:“等也。”

夫名异则实殊,质同则称钧。——《论衡·实知》

(3) 又如:钧平(均等,相等);钧等(均等);钧德(功德相同);钧谐(均衡和谐)

(4) [马色] 纯一 [pure]。如:钧驷(毛色纯一的驷马)

  拼音  chí   注音  ㄔˊ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FFY  仓颉  QGDI  郑码  DBDS  四角  54041  结构  左右电码  2170  区位  1954  统一码  6301  笔顺  一丨一一丨一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持的拼音:chí(ㄔˊ)  

⒈ 拿着,握住:持笔。持枪。持牢(把稳)。

⒉ 遵守不变:坚持。持久。持操(保持节操)。持之以恒。

⒊ 主张,掌管:主持。持平。持国。持重。持之有故(立论有根据)。

⒋ 对待,处理:持身(对待自己)。持盈。持胜。

⒌ 扶助:支持。撑持。

统一码

持字UNICODE编码U+6301,10进制: 25345,UTF-32: 00006301,UTF-8: E6 8C 81。

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持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hold、grasp、support

造字法

形声:从扌、寺声

English

sustain, support; hold, grasp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持的拼音: chí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寺声。本义:拿着)

(2) 同本义 [hold]

持,握也。——《说文》

持弓矢审固。——《礼记·射义》

有持盈。——《国语·越语》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 晋· 干宝《干将莫邪》

秦王谓 轲曰:“起,取 武阳所持图。”——《战国策·燕策》

(3) 又如:持仗(手持武器);持斧操斤(拿着斧头);持笔;持戟

(4) 引申为掌握;控制 [grasp;control]

悖乱不可以持国。——《吕氏春秋·察 今》

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韩非子·五蠹》

(5) 又如:主持(负责掌握或处理);持事(管理事务);持权(掌权)

(6) 保守,保持 [keep]

持久者知止足也。——《后汉书·列女传》

犹引绳墨以持曲直。——《荀子·正名》

(7) 又如:持势(保持地位、权力);保持(维持原状);持世(维持世道);持衡;持位(保守地位)

(8) 搀扶;支持;支撑 [support]

及丞相御史所持。——《汉书·刘向传》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

(9) 又如:支持(给以鼓励或赞助);持载;持扶(扶持)

(10) 守;防守 [guard]。如:持牢(固守;把稳);持坚(坚守);持备(守备)

(11) 遵循 [follow]。如:持斋把素(守戒吃素);持备(戒备)

(12) 对抗,不相上下 [oppose;resist]

子与子家持之。——《左传·昭公元年》。疏:“奕棋谓不能相害为持。”

(13) 又如:僵持(相持不下);持顽(任性)

常用词组

持家、持节、持久、持论、持平、持平、持枪、持人长短、持身、持续、持有、持之以恒、持之有故、持重

  拼音  zhóu zhòu   注音  ㄓㄡˊ ㄓㄡˋ   繁体    
部首  车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LMG  仓颉  KQLW  郑码  HEKI  四角  45560  结构  左右电码  6519  区位  5465  统一码  8F74  笔顺  一フ丨一丨フ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轴(軸)的拼音:zhóu(ㄓㄡˊ)  

⒈ 穿在轮子中间的圆柱形物件:轴心。轮轴。

⒉ 像车轴的用来卷绕东西的圆柱形器物:画轴。卷轴。

⒊ 量词,古代用于以轴装成的书卷,现用于缠在轴上的线以及装裱带轴子的字画等:“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两轴丝线。

⒋ 纺织机上持经线的工具:杼轴。

⒌ 枢要的地位:当轴(a.当权,官居要职;b.居要职的官)。

⒍ 数学上指一条直线,周围的点围绕它旋转,或是用它作为确定各点位置的标准:转动轴。坐标轴。

其他字义

轴的拼音:zhòu(ㄓㄡˋ)  

⒈ [大轴子]戏曲演出排在最末的一出,一般都是重头、精采的剧目:压轴(倒数第二出戏)。

统一码

轴字UNICODE编码U+8F74,10进制: 36724,UTF-32: 00008F74,UTF-8: E8 BD B4。

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轴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xes、axis、axletree、shaft、spindle

造字法

形声:从车、由声

English

axle, axletree; pivot; axi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轴的拼音:

zhóu  

〈词性:名〉

(1) (形声。从车,由声。本义:轮轴)

(2) 同本义 [axis;axle;shaft]

轴,持轮也。——《说文》

輑谓之轴。——《方言九》

服重任,行远道,正直而固者,轴也。——《列女传·母仪》

迁于袒,用轴。——《仪礼·既夕礼》。注:“輁轴也。状如转辚,刻两头为轵。”

天寒日短银灯续, 欲往从之车脱轴。 ——宋· 苏轼 《次韵王巩独眠》

(3) 又如:车轴;主轴;轴心(轮轴)

(4) 车子 [cart]。如:轴车(车子)

(5) 字画下端便于悬挂或卷起的圆杆 [spool;rod;roller]。如:轴诗(写在卷轴上的诗);线轴儿;画轴儿;卷轴;挂轴

(6) 把平面或立体分成对称部分的直线 [axis]。如:转动轴;坐标轴

(7) [量词]∶ 用于缠在轴上的线以及装裱带轴子的字画 [scroll]。如:两轴丝线;一轴山水画

(8) 织具。引申为一切机枢之称。也作“柚” [weaving implements]

小东大东,杼柚其空。——《诗·小雅·大东》

(9) 又如:轴杼(轴和杼,纺织机上的两个部件)

(10) 中心,枢纽 [center]

柂以漕渠,轴以昆仑。—— 鲍照《芜城赋》

(11) 又如:轴辖(关键)

(12) 指重要位置 [high position]

当轴处中,括囊不言,容身而去。——《汉书》

(13) 指装成卷轴形的书、画 [scroll]

所著书有未毕者,多芸与续之成轴也。——《唐国史补》

(14) 某些可以旋转之物 [shaft]

转轴拨弦。——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5) 另见 zhòu  

常用词组

轴承、轴对称、轴瓦、轴线、轴心

基本词义

轴的拼音:

(1) 軸 zhòu  

(2) ——见“压轴子” yāzhòzi  

(3) 另见 zhóu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