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病势尪羸的意思

bìngshìwāngléi

病势尪羸



拼音bìng shì wāng léi

注音ㄅ一ㄥˋ ㄕˋ ㄨㄤ ㄌㄟˊ

解释尪羸:瘦弱。病势严重,身体瘦弱。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此正如病势尪羸已极之时也。”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生病。

感情病势尪羸是贬义词。

繁体病勢尪羸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bìng   注音  ㄅ一ㄥˋ   
部首  疒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UGMW  仓颉  KMOB  郑码  TA  四角  00127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4016  区位  1801  统一码  75C5  笔顺  丶一ノ丶一一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病的拼音:bìng(ㄅ一ㄥˋ)  

⒈ 生物体发生不健康的现象:疾病。病症。病例。病痛。病情。病源。病愈。病变。病危。病逝。病榻。病残。

⒉ 缺点,错误:语病。通病。弊病。

⒊ 损害,祸害:祸国病民。

⒋ 不满,责备:诟病。

⒌ 烦躁,担忧:“郑人病之”。

统一码

病字UNICODE编码U+75C5,10进制: 30149,UTF-32: 000075C5,UTF-8: E7 97 85。

病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病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illness、sickness、disease、be ill、fault

造字法

形声:从疒、丙声

English

illness, sickness, disea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病的拼音: bìng  

〈词性:名〉

(1) (形声。疒形丙声。本义:上古时指重病)

(2) 同本义 [be seriously ill]

病,疾加也。——《说文》

疾病外内皆埽。——《仪礼·既夕礼》。注:“疾甚曰病。”

坎为心病。——《易·说卦》

疾病而立之。——《左传·襄公十九年》

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王充《论衡·订鬼》

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韩非子·孤愤》

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庄子·达生》

(3) 又如:病革(病势危急将死);病亟(病革)

(4) 生理上或心理上不正常的状态 [illness;sickness;disease]

君之病在肌肤。——《韩非子·喻老》

性伤谓之病。——《荀子·正名》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史记·留侯世家》

(5) 又如:病笃(病势沉重);病疽(毒疮类疾病);病困(受疾病的困扰);病革(病势危急将死);病亟(病革)

(6) 缺点,毛病,瑕疵 [fault;defect]

不如舜,不如 周公,吾之病也。—— 唐· 韩愈《原毁》

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宗臣《报刘一丈书》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砭切政病。——《新唐书·杜希全传》

(7) 又如:病累(指文章中有瑕疵或累赘的字句);语病;通病(一般都有的缺点);毛病(缺点);弊病(事情上的毛病;弊端)

(8) 疾苦,痛苦 [hardships;painful;sufferings]

长其孤,问其病。——《国语·吴语》

词性变化

病的拼音: bìng  

〈词性:形〉

(1) 困难,不利 [difficult]

利则东收齐,病则西侵 秦。——《史记·商君列传》

(2) 枯萎 [withere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又如:病树(即将枯死的树木);病叶(枯叶;黄叶);病草(枯萎变黄的草)

病的拼音: bìng  

〈词性:动〉

(1) 生病 [fall ill]

未果,寻病终。——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王充《论衡·订鬼》

弥子瑕母病。——《韩非子·说难》

见一人病咽塞。——《三国志·方伎传》

(2) 又如:孩子病了;病状(请病假的文状);病忘(患健忘的病症);病恹恹(久病慵懒的样子)

(3) 担心,忧虑 [worry;be anxious]

君子病无能焉。——《论语·卫灵公》

(4) 又如:病滞(犹郁滞);病俗(犹言忧民忧俗);病疚(愧悔不安)

(5) 苦恼,困恼 [vex]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6) 又如:病涉(苦于涉水渡川)

(7) 损害 [harm]。如:病民(为害人民);病蛊(害人的毒蛊。犹言害人虫)

(8) 疲累,倦困 [tire]

今日病矣,余助苗长矣。——《孟子·公孙丑上》

(9) 又如:病乏(困乏;因病惫乏);病喙(非常疲乏,呼吸困难)

常用词组

病案、病包儿、病变、病病殃殃、病残、病残、病程、病床、病从口入、病毒、病笃、病房、病夫、病根、病故、病国殃民、病害、病号、病号饭、病患、病家、病假、病假条、病句、病菌、病苦、病况、病理、病理学、病历、病例、病名、病魔、病情、病人、病容、病入膏肓、病弱、病史、病室、病逝、病势、病榻、病态、病体、病痛、病歪歪、病危、病象、病恹恹、病殃殃、病秧子、病友、病愈、病员、病原、病源、病院、病灶、病征、病症、病重、病状

  拼音  shì   注音  ㄕˋ   繁体    
部首  力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RVYL  五笔98  RVYE  仓颉  QIKS  郑码  DQSY  四角  55427  结构  上下电码  0528  区位  4238  统一码  52BF  笔顺  一丨一ノフ丶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势(勢)的拼音:shì(ㄕˋ)  

⒈ 权力,威力:势力。权势。势利。势均力敌。

⒉ 表现出来的情况,样子:姿势。气势。山势。局势。虚张声势。守势。势必。势能。势不可挡。因势利导。

统一码

势字UNICODE编码U+52BF,10进制: 21183,UTF-32: 000052BF,UTF-8: E5 8A BF。

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势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勢埶㔟

汉英互译

circumstances、force、influence、potential

造字法

形声:从力、执声

English

power, force; tendenc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势的拼音:

shì  

〈词性:名〉

(1) (形声。从力,埶(   )声。本义:权力;权势)

(2) 同本义 [power and authority;power and influence]

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史记·货殖列传序》

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明史·海瑞传》

(3) 又如:势家(有权势的豪家大族);失势(失去权势);权势(权柄和势力);势子(趋炎附势的人);势利(权势和利益);势任(掌握权势的重要职位);势利场(争权夺利的地方)

(4) 力量;威力 [force;influence]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 秦。—— 宋· 苏洵《六国论》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资治通鉴》

(5) 又如:声势(声威和气势);势耀(势力威望);势倾人主(威风势力压倒了皇帝);势派(气势;气派)

(6) 形势;情势 [situation]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汉· 贾谊《过秦论》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 又如:势促(形势所迫);势面(世面);势穷力屈(形势窘迫,力量衰竭);大势所趋;守势;势胜(形势优越)

(8) 姿态 [posture]

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9) 又如:装腔作势

(10) 形状;样式;架式 [form]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虞初新志·魏学洢·核舟记》

(11) 又如:势相

模样(样子);势况(样子,模样);势沙(势杀、势煞、势霎。样子;模样);势样(样子;姿势)

(12) 自然界或物体的形貌 [the outward appearance of a natural object]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13) 人及动物的睾丸 [male genitals]

淫者割其势。——《晋书·刑法志》

(14) 又如:势不知有无(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而忘记了一切。势:指男子生殖器)

(15) 物理学名词 [potential]。亦称“位”。根据它可以算出在某范围内任一点的强度或速度的不同函数中的任一函数

(16) 势头;趋势;时机 [tendency;trend;opportunity]

三保见敌势可乘,急挥帜。——《清稗类钞·战事类》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庙之中。——《史记·项羽纪赞》

(17) 又如:势如破竹

(18) 姓

常用词组

势必、势不可当、势不两立、势成骑虎、势降、势阱、势均力敌、势利、势利眼、势如破竹、势要、势在必行、势子、势族

  拼音  wāng   注音  ㄨㄤ   
部首  尢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DNGD  仓颉  KUMG  郑码  GRC  四角  41011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1431  统一码  5C2A  笔顺  一ノフ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尪的拼音:wāng(ㄨㄤ)  

⒈ 跛。

⒉ 脊背骨骼弯曲。

统一码

尪字UNICODE编码U+5C2A,10进制: 23594,UTF-32: 00005C2A,UTF-8: E5 B0 AA。

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尣尩尫㒬

造字法

形声:从九、王声

English

l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尪的拼音:

wāng  

〈词性:形〉

(1) 骨胳弯曲不正。亦指有这种残疾的人 [rickety]。如:尪伛(佝偻。指树身弯曲);尪尪(行不正)

(2) 孱弱;瘦弱 [emaciated]。如:尪陋(瘦弱丑陋);尪弱(瘦弱;衰弱);尪悴(瘦弱憔悴);尪纤(瘦小);尪顿(衰病困顿;衰病困顿之身);尪老(老弱)

常用词组

尪羸、尪怯

  拼音  léi   注音  ㄌㄟˊ   
部首  羊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  19画  
五笔86  YNKY  五笔98  YEUY  仓颉  YNTQ  郑码  SHUQ  四角  00217  结构  上中下电码  5035  区位  5790  统一码  7FB8  笔顺  丶一フ丨フ一ノフ一一丶ノ一一一丨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羸的拼音:léi(ㄌㄟˊ)  

⒈ 瘦弱:羸瘦。羸困(瘦弱困顿)。羸顿。羸弱。羸惫。

统一码

羸字UNICODE编码U+7FB8,10进制: 32696,UTF-32: 00007FB8,UTF-8: E7 BE B8。

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羸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weak, lean, emaciated, exhaust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羸的拼音: léi  

〈词性:形〉

(1) (形声。从羊,本义:瘦弱)

(2) 同本义 [thin and weak]

羸,瘦也。——《说文》。按,本训当为瘦羊,转而言人耳。

羸老易子。——汉· 贾谊《论积贮疏》

皆羸老之卒。——《资治通鉴·唐纪》

悉使羸兵负草。——《资治通鉴》

(3) 又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4) 又如:羸骖(瘦弱的马);羸蹇(驽弱瘦瘠的驴);羸驷(瘦弱的马);羸骀(瘦弱驽钝的马。喻才能低下);羸饿(瘦瘠饥饿。亦指瘦瘠饥饿的人)

(5) 疲困 [fatiqued]

身病体羸。——《礼记·问丧》。释文:“疲也。”

(6) 又如:羸北(困败);羸色(疲惫的神色);羸师(谓藏其精锐而出示疲弱的军队以麻痹敌人)

(7) 衰弱 [weak]

请羸师以张之。——《左传·桓公元年》

此羸者阳也。——《国语·周语》。注:“弱也。”

(8) 又如:羸老(衰弱的老人);羸病(衰弱生病);羸疾(衰弱生病)

(9) 贫弱 [poor and thin]。如:羸民(贫弱之民)

(10) 低劣 [inferior]

小子无谓我老而羸我。——《淮南子·缪称》。注:“劣人也。”

(11) 又如:羸钝(低劣迟钝)

词性变化

羸的拼音: léi  

〈词性:动〉

通“累”。缠绕,困住 [bind;twine;wind]

羝羊触藩,羸其角。——《易·大壮》

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易·姤》

常用词组

羸惫、羸顿、羸劣、羸弱、羸瘦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