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兵行诡道的意思

bīngxíngguǐdào

兵行诡道



拼音bīng xíng guǐ dào

注音ㄅ一ㄥ ㄒ一ㄥˊ ㄍㄨㄟˇ ㄉㄠˋ

解释兵:用兵;行:使用;诡:欺诈;道:方法。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计》:“兵者,诡道也。”

例子清·钱彩《说岳全传》第33回:“大凡兵行诡道。你把这奸细杀了,也无济于事。”

用法主谓式;作分句;指使用诡计来打仗。

感情兵行诡道是中性词。

繁体兵行詭道

近义兵不厌诈

英语Troops move in mysterious ways.(In war nothing is too deceitful.)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bīng   注音  ㄅ一ㄥ   
部首  八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RGWU  五笔98  RWU  仓颉  OMC  郑码  PDAO  四角  72801  结构  上下电码  0365  区位  1788  统一码  5175  笔顺  ノ丨一丨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兵的拼音:bīng(ㄅ一ㄥ)  

⒈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⒉ 战士,军队: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⒊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统一码

兵字UNICODE编码U+5175,10进制: 20853,UTF-32: 00005175,UTF-8: E5 85 B5。

兵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兵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rms、soldiers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丘、从八

English

soldier, troop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兵的拼音: bīng  

〈词性:名〉

(1)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 gǒng  ,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2) 同本义 [arm;weapon]

兵,械也。——《说文》

掌五兵。——《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陈五兵。——《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钺、楯、弓矢也。”

谓五方之兵,东矛、南弩、西戈、北铩、中央剑也。”——《匡谬正俗》

离为戈兵。——《易·说卦》

修尔车马,弓矢戎兵。——《诗·大雅·抑》

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荀子·议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

兵者,凶器也。——《国语·越语》

兵者,不祥之器。——《老子》

兵者,国之爪也。——《墨子·七患》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汉· 贾谊《过秦论》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动刀兵;坚甲利兵;兵革(兵器甲胄的总称。引申指战争);兵解(古代方士以为学道者死于兵刃,供兵刃解脱躯壳以成仙,称为兵解);兵戈(干戈。借以指战争)

(4) 士兵的群体,即整个军队 [army;troop]

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於胜败哉?——《列子·虚实》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赵策四》

举兵伐徐,遂灭之。——《韩非子·五蠹》

赵亦盛设兵待 秦, 秦不敢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兵果败。—— 汉· 刘向《列女传》

(5) 如:兵柄(军权);兵备道(明代的官名。分巡道的首长,兼管军务,负责管区内的治安);兵房(县衙中六房之一,掌兵事);兵马制置(即制置使。唐大中五年始置,负责边防军务。宋初不常设,后为对金作战,设置渐多)

(6) 士卒 [soldier]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资治通鉴》

瑜得精兵五万。——《资治通鉴》

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 晋兵。——《资治通鉴》

(7) 又如:雄兵百万;草木皆兵;当兵;兵来将敌水来土堰(不管对方使用何种策略,都自有对付的办法)

(8) 军事;武力;战争 [military affairs;war,warefare]

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计篇》

夫兵,犹火也。——《左传·隐公四年》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礼记·礼运》

(9) 又如:兵交(交战);兵端(战争的发端);兵燹(因战火引起的焚烧毁坏);兵栏(军营周围的栅栏);兵纪(军事要事);兵冲(军事要冲)

(10) 用兵策略,战略 [tactics;strategy]

故士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谋攻》

故兵无常势。——《孙子·虚实》

(11) 牌戏名 [pawn]

(12) 国际象棋16个棋子中价值最小的棋子

(13) 中国象棋中红方的价值最小的五个棋子之一——蓝方相应的为“卒”

词性变化

兵的拼音: bīng  

〈词性:动〉

(1) 用兵器攻击,刺杀 [kill]

左右欲兵之。——《史记·伯夷列传》

(2) 又如:兵诛(用兵器诛杀)

(3) 伤害 [injure]

反以自兵。——《吕氏春秋·侈乐》

(4) 又如:兵荒(战争造成的饥荒及其他灾祸);兵寇(乱兵或乱兵的侵扰)

常用词组

兵备道、兵变、兵不血刃、兵不厌诈、兵部、兵差、兵车、兵船、兵丁、兵法、兵费、兵符、兵工、兵工厂、兵荒马乱、兵火、兵祸、兵家、兵甲、兵舰、兵谏、兵力、兵连祸结、兵临城下、兵乱、兵马、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兵马俑、兵痞、兵器、兵强马壮、兵权、兵刃、兵戎、兵戎相见、兵舍、兵士、兵事、兵势、兵书、兵头、兵团、兵无斗志、兵衅、兵役、兵役法、兵役制、兵营、兵勇、兵员、兵源、兵站、兵制、兵仗、兵种、兵卒

  拼音  háng xíng   注音  ㄏㄤˊ ㄒ一ㄥˊ   
部首  行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86  TFHH  五笔98  TGSH  仓颉  HOMMN  郑码  OI  四角  21221  结构  左右电码  5887  区位  4848  统一码  884C  笔顺  ノノ丨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行的拼音:háng(ㄏㄤˊ)  

⒈ 行列:字里行间。罗列成行。

⒉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行二,你行几?

⒊ 步行的阵列。

⒋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行。

⒌ 某些营业所:银行。花行。商行。

⒍ 行业:同行。各行各业。

⒎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行棉袄。行几针。

其他字义

行的拼音:xíng(ㄒ一ㄥˊ)  

⒈ 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

⒉ 出外时用的:行装。行箧。行李。

⒊ 流通,传递:行销。风行一时。

⒋ 从事:进行。

⒌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

⒍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

⒎ 实际地做:行礼。行医。行文。

⒏ 可以:不学习不行。

⒐ 能干:你真行。

⒑ 将要:行将毕业。

⒒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五行(“金”、“木”、“水”、“火”、“土”)。

⒓ 古诗的一种体裁:长歌行。

⒔ 汉字字体的一种:行书。

⒕ 姓。

统一码

行字UNICODE编码U+884C,10进制: 34892,UTF-32: 0000884C,UTF-8: E8 A1 8C。

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行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travel、do、all right、O.K.、capable、row、soon

相关字词

止、言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go; walk; move, travel; circul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行的拼音: háng  

〈词性:名〉

(1) (象形。本义:道路)

(2) 同本义 [road]

行,道也。——《说文》

行有死人。——《诗·小雅·小弁》

遵彼微行。——《诗·豳风·七月》

(3) 又如:行苇(路旁芦苇);行阡(道路);行神(路神);行程(路程);行街(大路)

(4) 直排为行,横排为列 [line;row]

左右陈行,戒我师旅。——《诗·大雅·常武》

凌余阵兮躐余行。——《楚辞·九歌·国殇》

奉读书,五行并下。——《后汉书·应奉传》

(5) 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 [the ranks]

郑伯使卒出貑,行出犬鸡。——《左传·隐公十一年》

(6) 队伍,军队 [army]

陈胜、 吴广皆次当 行。——《史记·陈涉世家》

必能使行阵和睦。——诸葛亮《出师表》

(7) 又如:行阵(军队行列);行阵和睦(指军队协调团结);行首(军队的行列);行阵(行伍。旧指军队)

(8) 行业。原指工商业中的类别,后亦泛指职业 [trade;profession;line of business]

皆次当行。——《史记·陈涉世家》

(9) 又如:干装修水管这一行;你干哪一行?;行计(行业);行户(行业,妓院;商户)

(10) 营业机构;商行 [business firm]。如:行铺(商行店铺);行货(货物;特指坏货,劣货;隐语指男性生殖器);行户(宋以后称加入商行的商户)

(11) 排行 [seniority among brothers and sisters]。如:你行几,我行二;行第(排行的次序)

(12) 辈分 [generation]

丈人行也。——《汉书·李广苏建传》

(13) 又如:行次

(14) 引申表示多数 [-s;-es]。如:和尚行;僧尼行

词性变化

行的拼音: háng  

〈词性:动〉

(1) 连续贯穿 [run through]

以次贯行,固执无违。——《汉书》

(2) 用长的针脚将棉衣等活计连缀起来为行。也作“绗” [quilt]。如:行棉袄;行棉被

行的拼音: háng  

〈词性:代〉

(1) 这里 [here]——表示处所

这小贱人不来我行回话。——《西厢记》

(2) 那里 [there]——表示处所

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周邦彦《风流子》

(3) 另见 hàng;héng;xíng  

常用词组

行帮、行辈、行当、行道、行规、行行出状元、行话、行会、行几、行家、行距、行列、行列式、行情、行商、行市、行伍、行业、行阵、行子

基本词义

行的拼音: hàng  

〈词性:形〉

(1) 刚强 [bold]

行,行行,刚强的样子。——《集韵》

(2) 另见 háng;héng;xíng  

常用词组

行板、行卜、行步、行部、行藏、行车、行成、行成于思、行程、行船、行刺、行动、行都、行房、行歌、行宫、行贾、行好、行贿、行将、行将就木、行劫、行经、行径、行军、行乐、行礼、行李、行猎、行令、行路、行旅、行牧且荛、行囊、行骗、行聘、行期、行乞、行腔、行窃、行取、行人、行若无事、行色、行色匆匆、行善、行商、行尸走肉、行时、行使、行驶、行事、行市、行书、行署、行头、行为、行为不端、行文、行星、行刑、行刑队、行凶、行医、行吟、行营、行远自迩、行御史台、行云、行云流水、行灶、行者、行政、行之有效、行止、行志、行舟、行装、行状、行踪、行走、行走

  拼音  guǐ   注音  ㄍㄨㄟˇ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YQDB  仓颉  IVNMU  郑码  SRGY  四角  37712  结构  左右电码  6111  区位  2578  统一码  8BE1  笔顺  丶フノフ一ノフ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诡(詭)的拼音:guǐ(ㄍㄨㄟˇ)  

⒈ 欺诈,奸滑:诡称。诡道。诡诈。诡辩(a.无理强辩;b.逻辑学上指似是而非的论证,如“诡诡论”)。

⒉ 怪异,出乎寻常:诡异。诡怪。诡秘(隐秘难测)。诡谲。

⒊ 责成:诡求(责求,索讨,如“诡诡无已”)。

⒋ 违反:言行相诡。

统一码

诡字UNICODE编码U+8BE1,10进制: 35809,UTF-32: 00008BE1,UTF-8: E8 AF A1。

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诡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unning、deceitful、eerie、tricky

造字法

形声:从讠、危声

English

deceive, cheat, defraud; s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诡的拼音:

guǐ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危声。本义:责成,要求)

(2) 同本义 [instruct a person or an organization to fulfil an assigned task]

诡,责也。——《说文》

自诡灭贼。——《汉书·赵充国传》

今臣得出守郡,自诡效功,恐未效而死。——《汉书·京房传》

(3) 又如:诡求(要求,责求);诡驳(责难驳斥);诡责(责备;责问);诡令(责令)

(4) 违反,自相矛盾 [contradict]

诡,违也。——《西京赋》注引《说文》

容服有仪谓之仪,反仪为诡。——《贾子道术》

诡自然之性。——《淮南子·主术》

古今诡趣。——《淮南子·辩亡论》

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吕氏春秋·淫辞》

(5) 又如:诡故(违反本心);诡局(同诡句、诡论。哲学名词。加以肯定或否定都会获致相反结果的局面、论点或述句)

(6) 隐蔽;隐藏 [hide]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词性变化

诡的拼音:

guǐ  

〈词性:形〉

(1) 怪异,奇异 [eerie;queer;strange]

其名为吊诡。——《庄了·齐物论》

诡文回波。——《淮南子·本经》。注:“奇异也。”

殊形诡制,每各异观。——汉· 班固《西都赋》

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 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又如:诡形(奇异的形状);诡特(奇特怪异);诡喻(奇诡的比喻);诡说(虚妄怪诞的言论)

(3) 欺诈;假冒 [deceitful;treacherous;crafty]

持诡辩以中伤人。——《汉书·石显传》

求利之诡缓。——《荀子·正论》。注:“诈也。”

汉求武等,匈奴诡言 武死。——《汉书·苏武传》

(4) 又如:诡对(以虚伪、欺诈的言辞对答);诡遇(打猎时不按礼法规定而横射禽兽);诡弊(欺骗蒙蔽);诡得(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

常用词组

诡辩、诡辩术、诡称、诡辞、诡怪、诡幻、诡计、诡计多端、诡谲、诡秘、诡笑、诡诈

  拼音  dào   注音  ㄉㄠˋ   
简体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辵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UTHP  仓颉  YTHU  郑码  UANW  四角  38306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70  区位  2132  统一码  9053  笔顺  丶ノ一ノ丨フ一一一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道的拼音:dào(ㄉㄠˋ)  

⒈ 路,方向,途径:道路。铁道。志同道合。

⒉ 指法则、规律: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⒊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道学。传道。修道。

⒋ 方法,办法,技术:门道。医道。

⒌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⒍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道观(guàn   )。道士。道姑。道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⒎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会道门。一贯道。

⒏ 说,讲:道白。常言道。能说会道。

⒐ 用语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谢。

⒑ 线条:铅笔道儿。

⒒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

⒓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⒔ 量词:一道大河。两道门。上三道漆。

⒕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统一码

道字UNICODE编码U+9053,10进制: 36947,UTF-32: 00009053,UTF-8: E9 81 93。

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道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衟衜噵

汉英互译

path、road、doctrine、Tao、say、talk、way、melod

相关字词

讲、路、说、谈、途、叙

造字法

形声:从辶、首声

English

path, road, street; method, wa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道的拼音: dào  

〈词性:名〉

(1) (形声。从辵( chuò  ),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2) 同本义 [road;way;path]

道,所行道也。——《说文》

一达谓之道。——《尔雅》

道坦坦。——《易·履》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五十三章

道听而途说。——《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道渴而死。——《山海经·海外北经》

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3) 又如: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出门在外对素不相识的同路人的客气称呼);道店(设在道路旁的旅店)

(4) 道德,道义、正义 [morals]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5) 又如:道光(道德的光辉);道术(道德学术;又指医道、医术)

(6) 道教的教义 [Taoism's doctrine]

豪家少年岂知道,来绕百匝脚不停。——韩愈《华山女》

(7) 道教;道士 [Taoism;Taoist]

阿兄形似道,而神锋太俊。——《世说新语·赏誉》

二郗奉道,二何奉佛;皆以财贿。——《世说新语·排调》

(8) 又如:道情(道士所唱的歌,以警世劝善为内容);道疏(道家拜天地祈福的文表),道粮(道士的口粮);道行(僧道修炼的功夫)

(9) 线条或细长的痕迹 [line]。如:画一条斜道儿

(10) 路程;行程 [journey]

日夜不处,倍道兼程。——《孙子·军争》

(11) 又如:远道,近道;道里睽隔(两地离得很远)

(12) 方式,方法;技能 [way;method]

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晁错《论贵粟疏》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

策之不以其道。——唐· 韩愈《杂说》

(13) 又如:生财之道;养生之道;道艺(道业。谋生手段;职业;工作)

(14) 水流通行的途径 [course;river]。如:河道;水道

(15) 地域的区划名 [prefecture]。汉制,县有蛮夷的称“道”。后泛指一般行政区域。明清时指在省府之间设置的监察区。如“凤庐道”

(16) 学术 或宗教教义 [doctrine;reason;law]

悦周公、 仲尼之道。——《孟子·滕文公上》

然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 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17) 又如:传道;道书(宣传宗教教义的著述文章)

(18) 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规律 [law]

脩道而贰,则天不能祸。——《荀子·天论》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庄子·养生主》

(19) 方向;志向 [direction;ambition;aspiration]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报任安书》

(20) 又如:志同道合

词性变化

道的拼音: dào  

〈词性:动〉

(1) 说,讲 [say;talk;speak]

万户侯岂足道哉!——《史记·李将军列传》

不足为外人道也。——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又如:常言道;能说会道;一语道破;道定(说定,说准);道话(谈话,说话);道达(说清楚,讲明白;表达,传达);道知(告知,说明);道丧(报丧)

(3) 表示 [express]。如:道慰(表示慰问之意);道罪(认错;赔不是)

(4) 取道,经过 [via;by way of]

从郦山下,道 芷阳间行。——《史记·项羽本纪》

道海安、 如皋,凡三百里。——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又如:道经(路过)

(6) 引导,疏导 [guide]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易·系辞上》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论语·为政》

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管子·牧民》

乃学辟谷,道引轻身。——《史记·留侯世家》

(7) 料;想,以为 [think]

刘太公惊呆了,只道这早晚正说因缘,劝那大王,却听的里面叫救人。——《水浒传》

道的拼音: dào  

〈词性:量〉

(1) 用于长条形的东西。如:一道河(沟、山泉);一道虹;万道金光

(2) 用于门、关口等的阻拦的物。如:一道门(关);一道水闸;一道墙(防线、铁丝网、篱笆、屏风);头道幕不要落,落二道幕

(3) 用于某些分次、分项或分程序的事物。如:一道命令;来了一道公文;两道算术题;考了五道题

(4) 次。用于某些分程序的动作。如:洗了三、四道都没洗干净

道的拼音: dào  

〈词性:介〉

从,由 [by]

诸使者道长安来。——《汉书·淮南传》

常用词组

道白、道班、道别、道不拾遗、道场、道道地地、道德、道德规范、道德经、道地、道钉、道乏、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姑、道观、道贺、道行、道家、道家流、道教、道具、道口、道里、道理、道路、道路以目、道貌岸然、道袍、道破、道歉、道情、道人、道士、道术、道台、道听途说、道统、道途、道喜、道谢、道学、道义、道藏、道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