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笔冢研穿的意思

zhǒngyánchuān

笔冢研穿



拼音bǐ zhǒng yán chuān

注音ㄅ一ˇ ㄓㄨㄥˇ 一ㄢˊ ㄔㄨㄢ

解释秃笔成坟,砚磨穿孔。指写作著述功力极深。

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小引》:“支言俚说不足供酱瓿,而翼飞胫走,较拈髭呕血笔冢研穿者,售不售反霄壤隔也。”

用法作定语;指人的文笔。

感情笔冢研穿是中性词。

繁体筆塚研穿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ㄅ一ˇ   繁体    
部首  毛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TTFN  五笔98  TEB  仓颉  HHQU  郑码  MMH  四角  88714  结构  上下电码  4581  区位  1742  统一码  7B14  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ノ一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笔(筆)的拼音:bǐ(ㄅ一ˇ)  

⒈ 写字、画图的工具:毛笔。钢笔。铅笔。笔架。笔胆。

⒉ 组成汉字的点、横、直、撇、捺等:笔画。笔顺。笔形。笔道。

⒊ 用笔写,写作的:笔者。代笔。笔耕。笔谈。笔误。笔译。笔战。笔名。

⒋ 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笔体。笔法。笔力。文笔。工笔。曲笔。伏笔。

⒌ 像笔一样直:笔直。笔挺。笔陡。

⒍ 量词,指钱款:一笔钱。

⒎ 指散文:“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笔”。随笔。

统一码

笔字UNICODE编码U+7B14,10进制: 31508,UTF-32: 00007B14,UTF-8: E7 AC 94。

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笔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pen、stock、write

造字法

会意:从竹、从毛

English

writing brush; write; strok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笔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从竹,从聿。“聿”(   ),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2) 同本义 [pen]

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说文》。按,此 秦制字。 秦以竹为之,加竹。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曲礼》

不能竟书而搁笔。——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修改文章);笔帕之敬(雅洁的礼品);笔楮难穷(文字难以充分表达。楮:纸的代称)

(4) 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品 [words;writing]。如:笔圣(超绝凡常的书法家);笔精(指文章精妙)

(5) 散文,相对诗而言 [prose]。如:笔文(书面文辞);笔述(文字记述)

(6) 笔迹。指组成汉字的点、横、直、钩、撇、捺等而言。亦指字迹 [stroke;touch]。如:“天”字有四笔;笔形(笔画的形状);笔脚(字迹;笔迹)

(7) 笔法。曲笔,伏笔 [technique of writing calligraphy or drawing]

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蔡元培《图画》

词性变化

笔的拼音:

  

〈词性:动〉

(1) 书写;记载 [write]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孔子世家》

(2) 又如:代笔;笔资(笔头上的功夫);笔吏(专门抄写文字的小吏)

笔的拼音:

  

〈词性:量〉

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常用词组

笔触、笔答、笔底生花、笔底下、笔调、笔端、笔法、笔锋、笔杆子、笔耕、笔供、笔画,笔划、笔迹、笔记、笔记、笔架、笔尖,笔尖儿、笔力、笔录、笔录、笔路、笔帽[儿]、笔名、笔墨、笔墨官司、笔舌、笔试、笔势、笔受、笔顺、笔算、笔谈、笔挺、笔筒、笔头,笔头儿、笔误、笔洗、笔下、笔心,笔芯、笔削、笔译、笔意、笔友、笔札、笔战、笔者、笔直、笔致、笔资、笔走龙蛇

  拼音  zhǒng   注音  ㄓㄨㄥˇ   
部首  冖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PEYU  五笔98  PGEY  仓颉  BMSO  郑码  WWGS  四角  37232  结构  上下电码  0386  区位  5803  统一码  51A2  笔顺  丶フ一ノフノノ丶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冢的拼音:zhǒng(ㄓㄨㄥˇ)  

⒈ 坟墓:古冢。荒冢。衣冠冢。青冢。丛冢。

⒉ 长(zhǎng   ):冢子(长子)。冢嗣(嫡长子)。冢妇(嫡长子的妻子)。冢息(长子)。

⒊ 大:冢君(大君,对列国君主的敬称)。冢祀(帝王在宗庙举行的大祭礼)。

⒋ 山顶。

统一码

冢字UNICODE编码U+51A2,10进制: 20898,UTF-32: 000051A2,UTF-8: E5 86 A2。

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冢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rave、tomb、tumulus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burial mound, mausoleum; gran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冢的拼音:

zhǒng  

〈词性:名〉

(1) (形声。从宀(   ),豖( chù  )声。冖,表地覆盖。将死者覆盖于墓中,故从冖。本义:高而大的坟)

(2) 同本义 [burial mound]

冢,高坟也。——《说文》

掌公墓之地。——《周礼·冢人》

冢,秦晋之间或谓之陇。——《方言十三》

乃立冢土。——《诗·大雅·緜》。传:“大社也。”即祭土神的高大土坛。

项羽烧 秦宫室,掘 始皇帝冢。——《史记·高祖本纪》

其下两冢。——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野冢(荒郊野外的乱坟);疑冢(古代富贵之家所设的假坟,为的是与真坟相混,不让后人认出真坟);冢人(古代管理墓葬的官吏);冢土(墓土;又指大社,天子祭神的地方);冢田(墓地);冢宅(坟墓,坟地);冢舍(墓旁守丧人的住所)

(4) 山顶 [top of hill]

山顶,冢。——《尔雅》

华山冢也。——《山海经·西山经》。注:“冢者,神鬼之所居也。”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诗·小雅·十月之交》。郑玄注:“山顶曰冢。”

夜防抄盗保深山,朝望烟尘上高冢。——元稹《蛮子朝》

词性变化

冢的拼音: zhǒng  

〈词性:形〉

(1) 大的;地位高的 [eldest]

冢,大也。——《尔雅》

冢者,大也。——《白虎通》

我友邦冢君。——《书·牧誓》

乃立天官冢宰。——《周礼》

王乃召冢卿。——《周书·大匡》

冢子则太牢。——《礼记·内则》

(2) 又如:冢臣(大臣;朝廷重臣);冢司(宰相的别称);冢祀(古代天子在宗庙里举行的大祭礼);冢卿(上卿,孤卿);冢君(大君,对列国君主的敬称)

(3) 嫡生的。正宗的,不是旁支的 [of the wife]

冢嫡欲废夺,骨肉相忧疑。——白居易《答四皓庙》

(4) 又如:冢嫡(嫡长子);冢子(长子);冢息(长子);冢孙(嫡长孙);冢妇(嫡长子之妻)

  拼音  yán yàn   注音  一ㄢˊ 一ㄢˋ   
简体部首  石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石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DGAH  仓颉  MRMT  郑码  GAE  四角  11640  结构  左右电码  4282  区位  4948  统一码  7814  笔顺  一ノ丨フ一一一ノ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研的拼音:yán(一ㄢˊ)  

⒈ 细磨(  ),碾:研磨。研药。研墨。

⒉ 深入地探求:研究。钻研。研京练都(  )(晋代左思作《三都赋》构思了十二年,后遂用“研京练都”形容经年累月地构思文章)。

其他字义

研的拼音:yàn(一ㄢˋ)  

⒈ 古同“砚”,砚台。

统一码

研字UNICODE编码U+7814,10进制: 30740,UTF-32: 00007814,UTF-8: E7 A0 94。

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研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䂴揅硏趼

汉英互译

grind、pestle、study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grind, rub; study, researc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研的拼音: yán  

〈词性:动〉

(1) (形声。从石,幵( jiān  )声。本义:细磨)

(2) 同本义 [grind;pestle]

打取杏仁,以汤脱去黄皮,熟研,以水和之,绢滤取汁。——《齐民要术》

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红楼梦》

(3) 又如:研石(磨墨的用具);研弄(磨墨弄笔)

(4) 研究;探讨 [study]

能研诸侯之虑。——《易·系辞》。注:“研,俞思虑也。”疏:“精也。”

研核阴阳。——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5) 又如:研榷(研究;商订);研述(研究并阐述);研味(研究玩味);研治(研究);研省(研究省察);研赏(研究赏析);研究(细致审问);研务(探究事理)

词性变化

研的拼音: yán  

〈词性:形〉

(1) 详尽;精细 [in detail]。如:研务(细审);研深(精深);研疏(精细和粗细);研校(仔细校对);研讯(仔细审讯)

(2) 妍好。也作“妍” [fine]。如:研和(美好温和);研美(妍美);研艳(妍丽,华美)

(3) 另见 yàn  

常用词组

研钵、研定、研读、研究、研究生、研究所、研究员、研考、研磨、研拟、研判、研求、研讨、研析、研习、研制

基本词义

研的拼音: yàn  

(1) 同“砚” [inkstone]

(2) 另见 yán  

穿  拼音  chuān   注音  ㄔㄨㄢ   
部首  穴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PWAT  仓颉  JCMVH  郑码  WOHI  四角  30241  结构  上下电码  4502  区位  2009  统一码  7A7F  笔顺  丶丶フノ丶一フ丨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穿的拼音:chuān(ㄔㄨㄢ)  

⒈ 破,透:穿透。揭穿。穿窬(钻洞和爬墙,指盗贼)。穿凿。

⒉ 通过,连通:穿过。穿行(xíng   )。

⒊ 着(zhuó  )衣服鞋袜:穿衣。穿鞋。

统一码

穿字UNICODE编码U+7A7F,10进制: 31359,UTF-32: 00007A7F,UTF-8: E7 A9 BF。

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穿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串䆤䆥

汉英互译

pull o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penetrate, pierce, drill; wea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穿的拼音: chuān  

〈词性:动〉

(1) (会意。从牙,从穴。牙在穴中,表示穿通的意思。本义:穿通,穿破)

(2) 同本义 [pierce through]

穿,通也。——《说文》

何以穿我墉。——《诗·召南·行露》

何以穿我屋。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三国志·诸葛亮传》

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司马光《资治通鉴》

(3) 又如:穿墉(在墙上打洞);穿着鼻(受人摆布);穿穴(犹穿凿);穿空(犹穿孔);穿胸(胸前穿孔透背)

(4) 挖掘;开凿 [dig;excavate]。如:穿井(掘井);穿掘(挖掘;开凿);穿筑(挖池塘筑假山);穿壁(凿通墙壁);穿墙(墙上凿洞)

(5) 通过、透过(空隙、空间等) [go through]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苏轼《念奴娇》

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姚鼐《登泰山记》

(6) 又如:穿针(阴历七月初七日穿针乞巧);穿心(从中间通过);穿城(穿越城镇)

(7) 贯通;贯串 [thread;pass through;bore]

赍钱三百万,皆用青线穿。——《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8) 又如:穿鼻(用绳索或环贯穿鼻中隔);穿夜(方言。通宵);穿望(切盼。望穿眼睛的意思)

(9) 把衣、鞋、袜等套在身体相应部位上 [put on;wear]。如:穿插(打扮,穿戴);穿执(穿靴执笏的省称);穿秉(谓穿礼服而执朝笏)

(10) 败露;揭穿 [reveal;expose]。如:穿破(戳穿;败露);穿崩(方言。露馅)

词性变化

穿的拼音: chuān  

〈词性:名〉

(1) 孔;洞 [hole]。如:穿弊(即“穿敝”。洞穿;破烂);穿结(谓衣服洞穿和补缀);穿穴(犹钻研)

(2) 墓穴 [grave]。如:穿中记(古代墓穴中的题志)

穿的拼音: chuān  

〈词性:形〉

(1) 透彻;彻底 [through]。如:看穿;说穿

(2) 破敝 [worn-out]。如:穿角履(破头的鞋子);穿诀(缺损;破裂)

常用词组

穿扮、穿插、穿刺、穿戴、穿耳、穿房入户、穿过、穿红着绿、穿孔、穿入、穿山甲、穿梭、穿堂、穿堂风、穿小鞋、穿孝、穿心、穿行、穿靴戴帽、穿一条裤子、穿衣镜、穿窬、穿越、穿云裂石、穿针、穿针引线、穿针走线、穿着、穿着打扮、穿着讲究、穿凿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