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伯仲叔季的意思

zhòngshū

伯仲叔季



拼音bó zhòng shū jì

注音ㄅㄛˊ ㄓㄨㄥˋ ㄕㄨ ㄐ一ˋ

解释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图之。”

例子请按伯仲叔季的顺序排列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指排列顺序。

感情伯仲叔季是中性词。

近义甲乙丙丁

英语the eldest,second,third and youngest brother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bó bǎi bà   
注音  ㄅㄛˊ ㄅㄞˇ ㄅㄚˋ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  WRG  仓颉  OHA  郑码  NNK  四角  26202  结构  左右电码  0130  区位  1814  统一码  4F2F  笔顺  ノ丨ノ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伯的拼音:bó(ㄅㄛˊ)  

⒈ 兄弟排行次序:伯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

⒉ 父亲的哥哥:伯伯。伯父。伯母。

⒊ 对父辈戚友的尊称:老伯。世伯。

⒋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伯爵。

⒌ 旧时对文章、道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海内文章伯”。

⒍ 姓。

其他字义

伯的拼音:bǎi(ㄅㄞˇ)  

⒈ 〔大伯子〕丈夫的大哥。

其他字义

伯的拼音:bà(ㄅㄚˋ)  

⒈ 古同“霸”,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

统一码

伯字UNICODE编码U+4F2F,10进制: 20271,UTF-32: 00004F2F,UTF-8: E4 BC AF。

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伯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uncle、earl、count

造字法

形声:从亻,白声

English

older brother; father's elder brother; senior male 'sire'; feudal rank 'cou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伯的拼音:   

〈词性:名〉

(1) 通“霸”。原指春秋时诸侯的首领 [chief of feudal princes]

穆公任之,强配五伯、六卿施。(五伯,即五个盟主,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荀子·成相》

(2) 又如:伯气(霸气)

词性变化

伯的拼音:   

〈词性:动〉

(1) 称霸 [dominate;tyrannize]

一朝而伯。——《荀子·儒效》

(2) 另见 bǎi;bó  

其它字义的拼音:

伯的拼音: bǎi  

〈词性:名〉

(1) 数目。十的十倍 [hundred]

亡(无)农夫之苦,有仟伯之得。——《汉书·食货志上》

(2) 又如:仟伯(仟钱和百钱);伯夫(百人。泛指多人)

(3) 百倍。通“百” [hundredfold]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老子》

(4) 妇人对夫兄的称呼 [husband's elder brother]。又称“伯子”、“伯叔”(妇人称丈夫的兄弟)。今北方方言称作“大伯子”

(5) 另见 bó,bà  

其它字义的拼音:

伯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人,白声。本义:排行第一的,老大)

(2) 同本义 [eldest of brothers]

伯,长也。——《说文》

问我诸姑,遂及伯姊。——《诗·邶风 ·泉水》

侯主侯伯,侯亚侯旅。——《诗·周颂·载芟》

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仪礼·士冠礼》

五官之长曰伯。——《礼记·曲礼下》

千里之外访方伯。——《礼记·王制》

忆作儿童随伯氏,南来今只一身存。——韩愈《过始兴江口感怀》

(3) 又如:伯氏(长兄,哥哥);伯兄(长兄);伯氏(长兄);伯歌季舞(比喻兄弟情感和好融洽);伯姊(大姐)

(4) 伯父。父亲的哥哥 [father’s elder brother]

汝伯何由发如漆。——杜甫《醉歌行》

(5) 又如:伯舅(对母亲的哥哥的称呼;古时帝王对异姓诸侯的称呼);伯叔(伯父叔父);伯娘(伯父的妻子);伯翁(父亲的伯父;丈夫的伯父);伯姑(大姑母)

(6) 对年龄较长的男子的尊称 [uncle]

将伯助予。——《诗·小雅·正月》

(7) 女子对丈夫的尊称 [husband]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诗·卫风 ·伯兮》

(8) 古代统领一方的长官 [local official]

分天下以为左右,曰二伯。——《礼记·王制》

(9) 又如:伯叔(周王朝对同姓诸侯的称呼);伯长(古代对地方官的泛称)

(10)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 [count]

秦伯素服郊次。——《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1) 又如:伯甸(以伯爵而居甸服)

(12) 王覇。通“霸” [master]

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庄子·大宗师》

一朝而伯。——《荀子·儒效》

桓公五伯之上也。——《韩非子·难四》

伯者莫高于齐桓。——《汉书·高帝纪下》

衰则五伯扶其弱。——《汉书·诸侯王表》

壤长地进,至乎伯王。——《汉书·严安传》

(13) 又如:伯余(黄帝的臣子。古代传说最初制造衣裳的人);伯道(霸道);伯王(霸王)

(14) 姓

(15) 另见 bǎi  

常用词组

伯伯、伯父、伯公、伯爵、伯劳、伯乐、伯母、伯婆、伯夷、伯岳、伯仲、伯仲叔季、伯祖、伯祖母

  拼音  zhòng   注音  ㄓㄨㄥˋ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  WKHH  仓颉  OL  郑码  NJI  四角  25206  结构  左右电码  0112  区位  5457  统一码  4EF2  笔顺  ノ丨丨フ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仲的拼音:zhòng(ㄓㄨㄥˋ)  

⒈ 兄弟排行次序二:仲兄。仲弟。

⒉ 在当中的: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仲夏、仲秋、仲冬依此类推)。仲裁(居间调停、裁判)。

⒊ 姓。

统一码

仲字UNICODE编码U+4EF2,10进制: 20210,UTF-32: 00004EF2,UTF-8: E4 BB B2。

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仲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中狆

汉英互译

intermediate、middle、second

造字法

会意兼形声:从亻、从中,中亦声

English

middle brother; go between, mediator; sur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仲的拼音: zhòng  

〈词性:形〉

(1)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中。中亦声。甲骨文、金文作“中”。本义:排行第二)

(2) 同本义 [in the middle]

仲,中也。——《说文》

仲,中也,言位在中也。——《释名》

伯其甫、仲、叔、季惟其所当。——《仪礼·士冠礼》

五十以伯仲,周道也。——《礼记·檀弓》。按,古者幼名冠字,冠字谓之且字,且,荐也。表之以字,所以为伯、仲、叔、季之藉也。殷礼二十为字之时,即兼伯仲叔季呼之, 周礼始字不呼伯仲,至五十乃加而呼之。女子则笄而字即称伯姬、仲姬。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杜甫《咏怀古迹》

孰与仲多。——清· 黄宗羲《原君》

(3) 又如:仲子(对兄弟中排行第二者的尊称;次子);仲兄(次兄;二哥);仲年(次年,第二年);仲弟(二弟);仲叔(兄弟中排行第二者)

(4) 假借为中。时序、位次居中的,特指每季的第二个月 [second;second month in a season]

以殷仲春。——《书·尧典》

律中仲吕。——《礼记·月令》

凡四时成岁,有春夏秋冬,名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逸周书·周月》

(5) 又如:仲月(每季的第二个月);仲商(即仲秋);仲阳(即仲春);仲吕(中吕。古乐十二律的第六律,又称“小吕”)

词性变化

仲的拼音: Zhòng  

〈词性:名〉

常用词组

仲裁、仲春、仲冬、仲家、仲秋、仲态、仲夏

  拼音  shū   注音  ㄕㄨ   
部首  又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HICY  仓颉  YFE  郑码  IDKX  四角  27940  结构  左右电码  0647  区位  4269  统一码  53D4  笔顺  丨一一丨ノ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叔的拼音:shū(ㄕㄨ)  

⒈ 兄弟排行次序第三:伯、仲、叔、季。

⒉ 父亲的弟弟,亦称跟父亲同辈而年纪较小的男子:叔父。大叔。

⒊ 丈夫的弟弟:小叔子。叔嫂。

⒋ 拾:“九月叔苴”。

统一码

叔字UNICODE编码U+53D4,10进制: 21460,UTF-32: 000053D4,UTF-8: E5 8F 94。

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叔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尗掓淑粲

汉英互译

father's younger brother、uncle

造字法

会意兼形声

English

father's younger broth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叔的拼音: shū  

〈词性:动〉

会意兼形声。同本义 [pick up]

叔,拾也。——《说文》。汝南名收芋为叔。

九月叔苴,采荼薪樗。——《诗·豳风·七月》

词性变化

叔的拼音: shū  

〈词性:形〉

(1) 假借为“少”。年幼的 [young]

叔者,少也。——《白虎通·姓名》

父之兄弟后生为叔父,父之弟妻为叔母。又夫之弟为叔。——《尔雅》

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仪礼·士冠礼》

(2) 古时兄弟长幼顺序常用“伯、仲、叔、季”或“孟、仲、叔、季”表示,叔表示排第三的

仲叔继幽沦。——唐· 柳宗元《哭连州凌员外司马》

(3) 末;衰 [last;weak;feeble]

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异姓小邦,则曰叔舅。——《仪礼·觐礼》

皆叔世也。——《汉书·刑法志》。注:“晚世也。”

然所遇之时,实是叔世。——《晋书·刘颂传》

(4) 又如:叔世(末世,衰乱的年代);叔末(叔世、末世的合称);叔季(末也,国家衰乱将亡的时代,又指少年时代);叔代(衰乱的时代)

叔的拼音: shū  

〈词性:名〉

(1) 称父亲的弟弟 [uncle;father's younger brother]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又如:叔伯姆(妯娌);叔翁(父亲的叔父,即“叔祖”)。或常用于对男性年长者(如对家庭的密友)的客气的亲切的称呼。如:叔侄;大叔;对中年男子的尊称。犹言“阿叔”

(3) 女性对其丈夫的弟弟的称呼 [husband's younger brother]

我们山里人,小户人家,这算得什么?她有小叔子,也得娶老婆。——鲁迅《祝福》

(4) 又如:叔舅(母亲的弟弟;周天子对异姓小邦诸侯的称呼);叔丈人(妻子的叔父);叔丈母(妻子的婶母);叔郎(丈夫的弟弟,即小叔);叔妹(丈夫的妹妹;即“小姑”);叔姑(丈夫的叔母,即“婶婆”)

(5) 通“菽”。豆类的总称 [beans]

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叔。——《庄子·列御冠》

以叔粟当赋。——《汉书·昭帝纪》

(6) 姓

常用词组

叔伯、叔父、叔公、叔母、叔婆、叔叔、叔岳、叔子、叔祖、叔祖母

  拼音    注音  ㄐ一ˋ   
部首  子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TBF  仓颉  HDND  郑码  MFYA  四角  20407  结构  上下电码  1323  区位  2830  统一码  5B63  笔顺  ノ一丨ノ丶フ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季的拼音:jì(ㄐ一ˋ)  

⒈ 兄弟排行次序最小的:季弟(小弟)。季父(小叔叔)。

⒉ 末了:季世。季春(春季末一月)。明季(明代末年)。季军(体育运动竞赛的第三名)。

⒊ 一年的四分之一: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季度。季风。

⒋ 一段时间:季节。季候。季相(xiàng   )(某个地区在某个季节的自然景象)。雨季。

⒌ 姓。

统一码

季字UNICODE编码U+5B63,10进制: 23395,UTF-32: 00005B63,UTF-8: E5 AD A3。

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季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eason

造字法

会意:从禾、从子

English

quarter of year; season; sur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季的拼音:   

〈词性:形〉

(1) (会意。从子,从稚省。“稚”亦兼表读音。本义:即排行最后的)

(2) 同本义(与“老”相对) [youngest among brothers]

季,少称。——《说文》

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仪礼·士冠礼》。注:“伯、仲、叔、季,长幼之称。”

季者,有中之辞也。—《谷梁传·昭公二十五年》

季者,幼也。——《白虎通》

有齐季女。——《诗·召南·采蘋》

生四子,太祖其季也。——《明史·太祖本纪》

(3) 又如:季女(最小的女儿);季父(父亲的幼弟);季指(小指头);季弟(最小的弟弟)

(4) 一年四季中,每季的最后一个月 [the last month of a season]

季春之月。——《礼记·月令》

季冬讲武,习射御。——柳宗元《时令论上》

(5) 又如:季月(每季的最后一月,即农历三、六、九、十二月);季考(宋代太学中每一季度末举行的考试);季商(农历九月)

(6) 下等[inferior]

季绢。——《管子·乘马》。注:“三等其下者曰季。”

(7) 又如:季祖母(祖父之妾);季绢(下等的丝绢)

(8) 物之幼嫩者 [young]

凡服耜斩季材。——《周礼·山虞》

(9) 又如:季材(幼嫩的木材)

(10) 以第四级取代为特点的 [quaternary]。如在有机基团中与四个碳原子相联结的。如:季碳原子

词性变化

季的拼音:   

〈词性:名〉

(1) 三个月为一季,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 [season]。如:季刊;季度

(2) 末,一个朝代的末期 [the last]

虽当三季之王。——《国语·晋语》。注:“末也。”

汉世昔云季,中原争逐鹿。—— 杨炯《广溪峡》

视清季有加。—— 孙文《<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3) 又如:季年(晚年);季王(王朝末代的君主);季业(末代的基业);季世(末世,末叶)

(4) 一段时间 [time]。如:瓜季;旺季;淡季

(5) 泛指弟弟 [young brother]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唐·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6) 姓

季文子相三君。(季文子辅佐三位国君。见《左传》襄公五年。季文子,鲁国大夫季孙行父,曾辅佐宣、成、襄三公,以忠俭著称,“文”是他的谥号。相,辅助。)——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7) 又如:季氏(即春秋鲁国季孙氏。庄公弟季友的后裔。自友以下,其子孙“季孙行父”、“季孙宿”等,世为大夫,执掌鲁政,颇专擅,权势极盛)

常用词组

季报、季春、季冬、季度、季风、季父、季候、季会、季节、季军、季刊、季肋、季路、季诺、季世、季夏、季相、季子、季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