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ái bó zhì shuāi
注音ㄘㄞˊ ㄅㄛˊ ㄓˋ ㄕㄨㄞ
解释指才情资质薄弱。有时用为谦词。
出处清 吴敏树《上曾侍郎书》:“敏树材薄质衰,不敢图附青云。”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自谦。
感情材薄质衰是贬义词。
繁体材薄質衰
动物生肖牛,虎,蛇
材的拼音:cái(ㄘㄞˊ)
⒈ 木料,泛指一切原料或资料:材料。教(jiào )材。素材。题材。就地取材。
⒉ 能力,资质:材干(gàn )。大材小用。因材施教(jiào )。
⒊ 棺木:寿材。
材字UNICODE编码U+6750,10进制: 26448,UTF-32: 00006750,UTF-8: E6 9D 90。
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材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扐
material、timber
形声:从木、才声
material, stuff; timber; talent
详细解释◎ 材的拼音: cái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才声。本义:木材,木料)
(2) 同本义 [timber]
材,木梃也。——《说文》
五曰材贡。——《周礼·太宰》
驾而乘材。——《国语·晋语》。注:“横木也。”
无所取材。——《论语》。郑注:“无所取于桴材。”
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庄子·人间世》
材朴委积兮。——《楚辞·九章·怀沙》
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如:木材;材器(材木与器物)
(4) 泛指原料、材料 [material]
饬化八材。——《周礼·太宰》。注:“珠、象、玉、石、木、金、革、羽也。”
其材足以备器用。——《左传·隐公五年》
献材于殡门外。——《仪礼·士丧礼》。注:“明器之材。”
(5) 又如:钢材;器材;木材;就地取材
(6) 资料 [data;material]。如:教材;题材;素材
(7) 人的体貌 [posture and facial features]。如:身材(身体的高矮和胖瘦)
(8) 资质;本能 [aptitude]。如:蠢材(笨家伙);因材施教
(9) 棺木 [coffin]。如:寿材;材铺(棺材店)
(10) 通“才”。才能,能力 [ability;capacity]
任官惟材,左右惟其人。——《书·咸有一德》
士脩身功材。——《管子·五辅》。注:“材谓艺能。”
(11) 通“财”。财物 [property;belongings]
广辟土地,著税伪材。——《墨子·公孟》
知务本禁末之为多材也。——《荀子·君道》
材伎之士。——《荀子·王制》
材积、材料
薄的拼音:báo(ㄅㄠˊ)
⒈ 厚度小的:薄片。薄饼。
⒉ 冷淡,不热情:薄待。
⒊ 味道淡:薄酒。
⒋ 土地不肥沃:薄田。
薄的拼音:bó(ㄅㄛˊ)
⒈ 义同(一),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如“厚薄”,“浅薄”,“尖嘴薄舌”等。
⒉ 轻微,少:薄礼。薄产。薄命。薄寒。薄酬。菲薄。
⒊ 不庄重,不厚道:薄夫。薄幸(负心)。薄情。轻薄。刻薄。
⒋ 轻视:鄙薄。厚今薄古。
⒌ 不充实,不坚强:薄弱。
⒍ 迫近:薄近。薄暮(傍晚)。日薄西山。
⒎ 古同“箔”,帘子。
⒏ 姓。
薄的拼音:bò(ㄅㄛˋ)
⒈ [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和叶有清凉香味,可入药。
薄字UNICODE编码U+8584,10进制: 34180,UTF-32: 00008584,UTF-8: E8 96 84。
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薄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䙏泊簿亳箔
thin、flimsy、weak、cold
肥、浓、厚、深
形声:从艹、溥声〔字义
thin, slight, weak; poor, stingy
详细解释◎ 薄的拼音: báo
〈词性:形〉
(1) [口]∶不厚。引申为稀薄,淡薄 [thin]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小雅》
(2) 又如:薄衣(单薄的衣服);薄眉(淡扫蛾眉,用浅黛画的眉毛);薄唇轻言(嘴唇薄,说话声音轻细。引申指说话刻薄);薄纸;薄肉片
(3) 土地含养分少,不肥沃的 [infertile]
地薄,寡于积聚。——《史记·货殖列传》
(4) 又如:土地薄;薄田(不肥沃的田地)
(5) 感情不深;冷淡 [indifferent;be cold toward sb.;lack in warmth]。如:情分不薄;薄幸(薄情,寡情);薄情(寡情,没有情意)
(6) 味淡 [tasteless; weak]。如:薄咸(味淡和味咸);薄薄(形容滋味淡薄)
(7) 另见 bó;bò
薄荷
质(質)的拼音:zhì(ㄓˋ)
⒈ 本体,本性:物质。流质(流动的不是固体的东西)。实质。质言(实言)。沙质。本质。质点。品质。性质。素质。资质。
⒉ 朴素,单纯:质朴。质直。
⒊ 问明,辨别,责问:质疑。质问。质询。对质。
⒋ 抵押或抵押品:人质。
⒌ 同“贽”,礼物。
质字UNICODE编码U+8D28,10进制: 36136,UTF-32: 00008D28,UTF-8: E8 B4 A8。
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质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質貭儨劕
character、matter、nature、pawn、pledge、quality、question、simple
量
原为形声:下形上声
详细解释◎ 质的拼音:
質 zhì
〈词性:动〉
(1) (形声。从贝,斦( zhì )声。 朱骏声认为“斦”是砧板。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抵押;以…作人质)
(2) 同本义 [mortgage;pawn]
质,以物相赘也。——《说文》。按,以钱受物曰赘,以物受钱曰质。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 齐, 齐兵乃出。——《战国策·赵策》
遂纳子为质。——《后汉书·班超传》
犹质其首。——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质库(当铺);质作(抵押其身,使服劳役);质鬻(典押出卖);质录(收押);质卖(典押和出卖);质债(抵债);质当(典当;质押);质肆(当铺)
(4) 通“诘”( jié )。问;诘问 [question]
爰质所疑。——扬雄《太玄经》
援疑质理。——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质之鬼神;质责(以正义质询责问);质问(向人询问疑难的问题);质让(诘问,谴责);质辩(质疑辩论);质论(质疑评论)
(6) 双方对质,验证 [test and verify]
虽质君之前,臣不讳也。——《礼记·曲礼上》
(7) 又如:质验(验证;勘验);质凭(证实);质审(质对审讯)
(8) 评断 [judge]
司会以岁之成质于天子。——《礼记·王制》
(9) 又如:质成(请人评断事情的是非);质律(古代评定市价的一种文书)
◎ 质的拼音:
質 zhì
〈词性:名〉
(1) 抵押品;人质 [hostage;security;pledge]
故周郑交质。——《左传·隐公三年》
以三公子为质。——《左传·昭公二十年》
请以宝为质于子,以假子之邑粟。——《管子·山权数》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赵策》
(2) 又如:质馆(安置人质的馆舍);质布(质人向犯约者所收的罚金,称为“质布”);质婆(作人质的妇女);质留(扣留作为人质);质宫(人质的居室);质任(人质和任子)
(3) 盟约 [oath (treaty) of alliance]
黄池之役,先主与 吴王有质。——《左传·哀公二十年》
(4) 古代贸易用的券书 [certificate]
并质共剂。——《后汉书》
(5) 又如:质剂(古代贸易的券契);质要(古代买卖货物的凭证);质契(契约,契据)
(6) 箭靶 [target]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荀子·劝学》
骑而驰,而击方寸之质。——《器胜策》
(7) 又如:质的(射侯。箭靶)
(8) 素质;本质;禀性 [nature;natural disposition]
太素者,质之始也。——《列子》
若仆大质已亏缺矣。——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王粲《登楼赋》
(9) 又如:质像(资质仪表);质性(资质,本性)
(10) 物质;事物 [matter;substance;object]
气形光声,无逃质理。——《物理小识》
(11) 形体 [body]
骈门裸质。——《南齐书》
(12) 又如:质辞(仪表言辞);质貌(形体相貌);质干(躯体);质象(形体);质状(形状;体态)
(13) 质地、底子 [grain of a material]
黑质而白章。——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玉质而金色。——明· 刘基《卖柑者言》
(14) 通“锧”。砧板 [anvil]。行斩刑时用的垫板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衣伏质。——《汉书·张周赵任申屠传》
訢已解衣伏质。——《汉书·王訢传》
(15) 通“贽”。信物;见面礼[gift (presented to a senior at one's first visit)]
臣委质于狄之鼓。——《国语·晋语九》
出疆必载质。——《孟子·滕文公下》
惠王患之,乃令 张仪佯去 秦,厚币委质事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6) 对象 [object]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左传·徐无鬼》
◎ 质的拼音:
質 zhì
〈词性:形〉
(1) 朴实、朴素 [simple;plain]
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韩非子·难言》
以求其质。——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质木(质朴无华);质厚(朴实浑厚);质讷(朴实厚道,不善言辞);质简(质朴简易)
(3) 信实;诚信 [honest]
楚子闻 蛮子之乱也,与 蛮子之无质也。——《左传·昭公十六年》
质变、质地、质点、质感、质检、质量、质料、质明、质难、质朴、质谱、质铺、质数、质素、质问、质心、质询、质疑、质因数、质直、质子
衰的拼音:shuāi(ㄕㄨㄞ)
⒈ 事物发展转向微弱:衰微。衰弱。衰老。盛(shèng )衰。兴(xīng )衰。
衰的拼音:cuī(ㄘㄨㄟ)
⒈ 等次,等级,等差:等衰(等次)。
⒉ 同“缞”。
衰字UNICODE编码U+8870,10进制: 34928,UTF-32: 00008870,UTF-8: E8 A1 B0。
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衰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decline、wane
兴、盛
会意
decline, falter, decrease; weaken
详细解释◎ 衰的拼音: cuī
〈词性:名〉
(1) 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毛边丧服 [mourning garments of hemp]
共丧衰亦如之。——《周礼·天官·内司服》
无衰麻之服。——《荀子·礼论》
子墨衰緻, 梁弘御戎, 莱驹为右。——《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又如:衰衣(衰服。古代的丧服);衰杖(居丧用的麻緻与哭丧棒);衰冠(丧服,衰衣丧冠)
(3) 下,从上到下的次序 [order from top downward]。如:衰杀(等差);衰构(分门别类构拟文辞)
◎ 衰的拼音: cuī
〈词性:动〉
(1) 由大到小依照一定的标准递减 [decrease progressively]。如:衰分(古代数学名词。谓从大渐差而小);衰序(衰次。按一定比数递减的次序);衰征(衰政。视土地之差等以征税)
(2) 减少 [reduce]。如:衰少(减少);衰乏(减少缺乏)
(3) 另见 shuāi
◎ 衰的拼音: shuāi
〈词性:动〉
(1) (会意。从衣,从冄( rǎn )。“冄”象草毛茸茸的样子。是“蓑衣”的“蓑”的本字。( suǒ )本义:蓑衣。)
(2) 力量减退,衰落,没落。与“盛”相对 [decline;wane]
衰则气复反入。——《素问·疟论》。注:“谓病衰退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衰末(衰落微末);衰旺(衰落与旺盛);衰季(衰微末世);衰废(衰败颓废);衰宗(殁落残败的宗族);衰门(寒门);衰薄(颓废浇薄。多指道德风尚)
(4) 减少;削弱 [fail;decline]
其周德之衰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注:“小也。”
昔周道衰微。——《谷梁传序》。疏:“谓衰弱陵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楚辞·屈原·涉江》
日食饮得无衰乎?——《战国策·赵策》
(5) 又如:风势渐衰;衰颓(衰败);衰止(衰减而止息);衰乏(衰退疲乏);衰色(指姿色衰减的女子)
(6) 枯萎;凋谢 [wither]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唐· 白居易《惜牡丹花》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宋·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雨洒江天》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乐府诗辞·长歌行》
(7) 又如:衰红(凋谢的花);衰条(枯枝);衰黄(枯黄)
◎ 衰的拼音: shuāi
〈词性:形〉
(1) 衰老 [old and feeble;decrepit]
年衰志悯。——《淮南子·主术》。注:“老也。”
人之老也形盖衰。——《吕氏春秋·去宥》。注:“肌肤消也。”
而臣衰,窃爱怜之。——《战国策·战策》
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衰颜(衰老的容颜);衰暮(老年;晚年);衰冗(衰老冗废);衰年(衰老之年);衰枯(衰老干枯);衰耄(衰老;年老糊涂)
(3) 人老时鬓发疏落变白 [greying]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剑南诗稿》
(4) 又如:衰白(人老时鬓发疏落变白);衰鬓(年老而疏白的鬓发。多指暮年)
(5) 衰弱 [weak;feeble]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唐· 杜甫《石壕吏》
(6) 又如:衰癃(衰弱多病);衰迈(衰弱老迈);衰困(衰弱困顿);衰窿(衰弱抱病)
(7) 懈怠 [slack;sluggish]
年既老而不衰。——《楚辞·涉江》。注:“懈也。”
(8) 又如:衰葸(懈怠畏惧);衰惰(怠惰);衰堕(懈怠)
(9) 另见 cuī
衰败、衰惫、衰敝、衰变、衰病、衰残、衰草、衰耗、衰减、衰竭、衰老、衰陵、衰落、衰迈、衰疲、衰弱、衰飒、衰世、衰瘦、衰损、衰颓、衰退、衰亡、衰微、衰萎、衰歇、衰谢、衰朽、衰之以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