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ái qì wú shuāng
注音ㄘㄞˊ ㄑ一ˋ ㄨˊ ㄕㄨㄤ
解释英勇的气慨,天下没有第二个人。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将军列传》:“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例子世事几如人意,儒冠还负身谋。叹天生李广,才气无双,不得封侯。(宋 苏泂《雨中花》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才能。
感情才气无双是褒义词。
繁体才氣無雙
近义才气过人
动物生肖牛,虎,蛇
才(纔)的拼音:cái(ㄘㄞˊ)
⒈ 能力:才能。口才。这人很有才干。
⒉ 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干(gàn)才。奇才。奴才。蠢才。
⒊ 副词。①方,始:昨天才来。现在才懂得这个道理。②仅仅:才用了两元。来了才十天。
才字UNICODE编码U+624D,10进制: 25165,UTF-32: 0000624D,UTF-8: E6 89 8D。
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才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哉纔
ability、talent、gift、just
象形
talent, ability; just, only
详细解释◎ 才的拼音: cái
〈词性:形〉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2) 同本义 [(plant) newborn]
才,草木之初也。——《说文》
(3) 有才能;有本领 [talented]
试使斗而才。——《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才郎(有才学的郎君);才哲(才智卓越的人);才雄(杰出的人才);才英(指才华杰出的文人);才杰(杰出的人才)
◎ 才的拼音: cái
〈词性:名〉
(1) 才力;才能 [ability]
任人之才。——《淮南子·主术》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后汉书·张衡传》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资治通鉴》
(2) 又如:才伐(才力门望);才格(才能。一说指才能高低的程度);才望(才能与名望);才理(才力和思路);才笔(写作的才华);才义(才思和义理)
(3) 人才。常写作“材” [talent]
乐里多才。——《列子·仲尼》
举贤才。——《论语》
救时应仗出群才。——清· 秋瑾《黄海舟中》
(4) 又如:唯才是举;干才;广开才路;栋梁之才;廊庙之才
(5) 天赋的特殊才能 [gift]。如:诗才;才调(才情风格)
(6) 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 [person in regard to capability, personality, character]
夫管子,天下之才也。——《国语·齐语》
(7) 又如∶奴才;蠢才;天才;人才
(8) 通“材”。材资;本能 [aptitude]
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孟子·告子上》
才能不及中人。——《史记·李将军列传》
西门豹治 邺,民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史记·滑稽列传》
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后汉书·马融传》
木有用叫做“材”,物有用叫做“财”,人有用叫做“才”。故“材”、“财”、“才”三字同源。——王力《同源字典》
当今乏才,以尔为柱石之用,莫倾人栋梁。——《世说新语·规箴》
(9) 姓
◎ 才的拼音:
纔 cái
〈词性:副〉
(1) 刚刚 [just]
才数月耳。——《汉书·贾才传》
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汉书·晁错传》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刚才(刚要,刚刚);方才(才,刚刚)
(3) 这样迟,这么迟 [so late]——前面有问原因的疑问词语。如:你怎么才来?
(4) 仅,只 [only]——表示数量少,程度低
初极狭,才通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浅草才能没马蹄。——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又如:一共才十个,不够分;才属(仅能连续)
(6) 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目的而能怎么样。用于后一分句,前一小句常有“只有、必须、要、因为、由于”等词语 [then;then and only then]
惟正月才生魄。——《晋书·夏侯湛传昆弟诰》
才小富贵,便豫人家事。——《晋书·谢混传》
(7) 又如:要多练习,才能提高成绩;正因为有困难,才派我们去
(8) 强调确定语气 [indeed]
(9) 才+形+呢。主要强调程度高。如:这才好呢!
(10) 才+[是]…。含有“别的不是”的意味。如:这才是好样的!
(11) 才[+不]+动+呢。肯定句少用。如:我才不去呢!
才调、才分、才干、才高八斗、才高行洁、才华、才力、才略、才貌、才貌双全、才能、才能、才气、才人、才识、才疏学浅、才思、才学、才智、才子、才子佳人
气(氣)的拼音:qì(ㄑ一ˋ)
⒈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
⒉ 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
⒊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
⒋ 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
⒌ 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
⒍ 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 )。忍气吞声。
⒎ 欺压:受气。
⒏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
⒐ 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
⒑ 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气字UNICODE编码U+6C14,10进制: 27668,UTF-32: 00006C14,UTF-8: E6 B0 94。
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气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乞氣気炁暣㫓
gas
象形
steam, vapor; KangXi radical 84
详细解释◎ 气的拼音:
氣 qì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2) 同本义 [cloud]
气,云气也。——《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
天气下降,地气上腾。——《礼记·月令》
地有气。——《考工记·总目》
望其气。——《史记·项羽本纪》
此天子气也。
窗以达气。——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气朔(指显示吉凶的云气和每月的朔日);气祲(古代泛指据以占卜吉凶的云气);气纬(指云气星象);气晕(日、月四周所生的晕气)
(4) 气体的通称 [gas]。既没有独立的形态又没有固定的体积而趋向无限膨胀的流体。如:气蚀。又指天然气。如:气田
(5) 空气 [air]
气谓嘘吸出入者。——《礼记·祭义》注
(6) 又如:气球(一种供游戏用的足球,用皮革制成,内充空气)
(7) 气象 [meteorology]
故在天为气。——《素问·天元纪大论》。注:“谓风热温燥寒。”
天有六气…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左传·昭公元年》
山气日夕佳。——晋· 陶渊明《饮酒》诗
春气动。——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节气;节候 [solar term]。如:气序(节气;季气;气候);气和(气候调和);气劲(气候寒冽)
(9) 气味 [odor;smell]
香气环旋。——唐· 李朝威《柳毅传》
恶气袭衣裙。——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与饮食之气相薄。——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气子(气味);气韵
(11) 呼吸;气息 [breath]
武气绝半日复息。——《汉书·李广苏建传》
缢即气绝。——清· 方苞《狱中杂记》
启时气绝。——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气命(性命);气歇(缓一口气);气疾(呼吸系统疾病);气凑(呼吸急促)
(13) 声气,语气 [mood]。如:气长(理直气壮);气拍(醒木;惊堂木);气竭声嘶(气力竭尽,声音嘶哑)
(14) 景象;气氛 [atmosphere]
以达秋气。——《礼记·月令》
(15) 指社会风气和习俗 [general mood;common practice]。如:气土(犹风土);气尚(风尚,气节);气俗(风气习俗);气脉(风气,习俗);气习(风气习俗)
(16) 指人、物的属性或一地的天然特点 [character]。如:气秀(气质优美);气昏(气昏混浊);气品(指万物);气习(气质,习性);气孱(气质虚弱)
(17) 气运 [luck]。如:气脉(犹气运)
(18) 指人的元气 [qi]
气者,体之充也。——《孟子》
气母(元气的本原)
(19) 指精神状态,情绪 [morale;spirit]
恢弘志气。——诸葛亮《出师表》
敢以矜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其气浩然。——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气叹(泄气);气不忿(不甘心;不服气);气不愤(气不忿);气合(意气相投);气志(指精神、意志)
(20) 气派;气概 [manner;style]。如:气色(气势;气派);气性(气势;威风);气傲(气高;意气高傲)
(21) 义气 [personal loyalty]。如:气谊(情谊;交情);气侠(义气豪侠);气义(义气;情谊)
(22) 气焰;权势 [arrogance]
一鼓作气。——《左传·庄公十年》
以厉其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豪民气尽。——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气沮(气势衰弱);气魄(气势)
(23) 指作家的气质或作品的风格,气势 [style]。如:气格(指诗文的气韵和风格);气习(诗文的风格)
(24) 作风;习气 [style]。如:气重(气性大);气信(意气)
(25) 中医学术语。指脉气和营卫 [energy of life;vital energy]
五气、五声、五色。——《周礼·疾医》。注:“肺气热,心气次之,肝气凉,脾气温,肾气寒。”
气疫(谓染疫气而得病);气脉(血气与脉息)
(26) 指效力,作用 [effect]。如:气业(功业)
(27) 通“器”。用具,工具 [utensil;apparatus]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礼记·乐记》
◎ 气的拼音:
氣 qì
〈词性:动〉
(1) 使生气;使气恼 [enrage]。如:气人;他故意气她一下
(2) 愤怒;气恼;生气 [be angry]。如:气闹(气恼;恼怒);气蛊(气恼);气寒(气恼至极点);气不舍(生气不过);气虎虎(气愤);气狠狠(形容生气发狠的样子)
(3) 通“乞”。向人求讨 [go begging;beg]
是若人气。——《墨子·非儒下》
◎ 气的拼音:
(1) 氣 qì
后缀
(2) 用在形容词后,相当于“样子” 。如:秀气,俊气,美气
气昂昂、气包子、气泵、气不忿儿、气不公、气不过、气不平、气冲冲、气冲牛斗、气冲霄汉、气喘、气喘如牛、气喘吁吁、气锤、气粗、气垫、气垫船、气动、气度、气短、气短、气氛、气愤,气忿、气概、气割、气根、气功、气骨、气鼓鼓、气臌、气管、气管炎、气贯长虹、气锅、气锅鸡、气焊、气恨、气候、气呼呼、气化、气急败坏、气节、气井、气绝、气厥、气孔、气冷、气力、气量、气流、气笼、气楼、气轮、气煤、气门、气门心、气闷、气密、气囊、气恼、气馁、气派、气泡、气瓶、气魄、气枪、气球、气圈、气塞、气色、气慑、气盛、气势、气势磅礴、气势汹汹、气数、气态、气态、气体、气田、气筒、气头上、气团、气吞山河,气吞河山、气味、气味相投、气温、气息、气象、气象台、气象卫星、气象万千、气象站、气胸、气咻咻、气吁吁、气虚、气旋、气穴、气血、气压、气压表、气眼、气焰、气宇、气韵、气运、气胀、气质、气壮如牛、气壮山河
无(無)的拼音:wú(ㄨˊ)
⒈ 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无字UNICODE编码U+65E0,10进制: 26080,UTF-32: 000065E0,UTF-8: E6 97 A0。
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无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無㷻
naught、nonexistence、nothing、nothing、without、zero
有
会意
negative, no, not; KangXi radical 7
详细解释◎ 无的拼音:
(1) 無 mó
(2) ——“南无”( nāmó ):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3) 另见 wú
◎ 无的拼音:
無 wú
〈词性:名〉
(1)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 同本义 [sing and dance]
(3)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nihility]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 无的拼音:
無 wú
〈词性:动〉
(1) 没有,跟“有”相对 [not have;there is not]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无不惊为生人。
(2) 又如:无颜落色(面色发白,没有颜色);无头面(没有头绪);无是处(毫无办法;没有一点儿好处);无纤掐(没有一点);无气歇(没歇一口气,没有停息);无回豁(没有反应);没干净(不罢休,没完没了);无存济(无办法,难以应付);无笆壁(无依靠;无办法);无路求生;无干(没关系;不相干);无方(无常;没有固定的行止、住处等);无虞(无误)
◎ 无的拼音:
無 wú
〈词性:副〉
(1) 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not]
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不若无闻。——《吕氏春秋·慎行论》
可以无悔矣。——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无偏无党(公正而不偏袒);无何(不久);无过(不过;无非;不外);无厌(不满足)
(3) 通“毋”,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don't]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书·洪范》
无对靡于尔邦。——《诗·周颂·烈文》
唯吾子戎车是利,无愿士宜。——《左传·成公二年》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无望其速成。——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怪乎其私之。——清· 黄宗羲《原君》
无生帝王家。
(4) 又如:无休外(不要见外);无失其时;无落(别误;不要落空);无得(不得;不能);无论(不要说)
(5) 未,不曾,没 [no,not]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沈括《梦溪笔谈》
(6) 不必,不值得 [need not;not have to;be not worth]
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方荀《狱中杂记》
(7) 另见 mó (南无)
◎ 无的拼音:
無 wú
〈词性:代〉
(1) 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nothing]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汉书·高帝纪》
城牢粮足,不可忧也。——《资治通鉴》
(2) 又如:无移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一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明夜(不分白天黑夜);无定着(没有固定的地方);无倒断(没完没了);无碑记(无数;不可计数);无般(样样,处处)
◎ 无的拼音:
無 wú
<连>
(1) 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regardless of]
无少长皆斩之。——《汉书·高后纪》
无贵无贱。——唐· 韩愈《师说》
无长无少。
(2) 又如: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事无巨细,他都认真去干;无上无下
◎ 无的拼音:
無 wú
<语气词>
(1) 用在句首,无义
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墨子》
(2)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无把握、无保留、无比、无边、无边无际、无病呻吟、无病自灸、无补、无猜、无产阶级、无常、无偿、无成、无耻、无出其右、无从、无大无小、无道、无敌、无底洞、无地自容、无的放矢、无冬无夏、无动于衷、无独有偶、无毒不丈夫、无度、无端、无恶不作、无法、无法无天、无方、无妨、无非、无干、无告、无根据、无功、无功受禄、无辜、无故、无怪,无怪乎、无关、无关宏旨、无关紧要、无关痛痒、无害、无何、无恒、无华、无机、无机化学、无稽、无稽之谈、无及、无疾而终、无几、无计可施、无际、无济、无济于事、无价之宝、无价值、无坚不摧、无间、无疆、无节制、无尽、无尽无休、无精打采、无拘束、无拘无束、无可比拟、无可不可、无可非难、无可非议、无可厚非、无可讳言、无可奈何、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无不可、无可言状、无可争辩、无可置疑、无孔不入、无愧、无赖、无礼、无俚、无理、无理取闹、无理数、无力、无量、无聊、无聊赖、无路可走、无虑、无论、无论何时、无论如何、无米之炊、无名、无名氏、无名帖,无名帖儿、无名小卒、无名英雄、无名指、无明火、无乃、无奈、无奈何、无奈我何、无能、无能为力、无能之辈、无宁、无匹、无期徒刑、无奇不有、无气无力、无前、无情、无穷、无穷大、无穷尽、无穷无尽、无穷小、无趣、无缺、无人不知、无人问津、无任、无日、无日无夜、无如、无容置疑、无色、无伤大雅、无上、无神论、无声、无声无臭、无时无刻、无始无终、无视、无事不登三宝殿、无事忙、无事生非、无殊、无数、无双、无私、无私无畏、无私有弊、无似、无算、无损、无所不包、无所不能、无所不为、无所不用其极、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至、无所措手足、无所忌讳、无所事事、无所适从、无所畏惧、无所谓、无所需求、无所用心、无所作为、无条件、无头案、无头告示、无往不利、无往不胜、无望、无微不至、无为、无味、无畏、无谓、无闻、无我、无…无…、无物、无误、无隙可乘、无暇、无瑕、无瑕可击、无限、无线电、无线电台、无相干、无效、无邪、无懈可击、无心、无行、无形、无形中,无形之中、无须,无须乎、无涯、无烟煤、无恙、无业、无业游民、无一不知、无遗、无疑、无已、无以、无以复加、无异、无亦、无抑制、无益、无意、无意识、无射、无垠、无影无踪、无庸、无用、无忧无虑、无由、无有、无余、无与伦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缘、无缘无故、无援、无知、无止境、无中生有、无着、无资格、无足轻重、无罪
双(雙)的拼音:shuāng(ㄕㄨㄤ)
⒈ 两个,一对:一双鞋。双杠。双重(chǒng )。双方。双管齐下。双豆塞聪(耳被堵塞,一无所闻)。双瞳剪水(形容眼珠的清澈)。智勇双全。盖世无双。
⒉ 偶,与“单”相对:双数。双号。
⒊ 加倍的:双料。双份。
⒋ 姓。
双字UNICODE编码U+53CC,10进制: 21452,UTF-32: 000053CC,UTF-8: E5 8F 8C。
双字由两个又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双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雙㕠䨥䨇
both、double、even、twin、two
单
原为会意
set of two, pair, couple; both
详细解释◎ 双的拼音:
雙 shuāng
〈词性:名〉
(1) (会意。从雔,从又,持之。雔( chóu ),两只鸟。又,手。本义:一对)
(2) 禽鸟二只 [two birds]
雙,隹二枚也。——《说文》
飞鸟曰双。——《方言六》
其诸为其双双而俱至者与。——《公羊传·宣公五年》。正义:“双双之鸟,一身二首尾,有雌雄,随便而偶,常不离散。”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云南等地少数民族计算田亩的单位 [acre]。田广二亩、四亩、五亩都可称双,各从方俗;无定制
官为田,四十双为二百亩。——《唐书》
(4) 姓
◎ 双的拼音:
雙 shuāng
〈词性:形〉
(1) 成双的,一对 [two;both;double;twin;dual]
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双人舞;举世无双;双红(双红帖。比单帖大一倍,从中折合,用红纸,故名);双林(即沙罗双树,佛祖示寂(死亡)的地方);双阙(古代宫殿、宗庙与陵墓前左右各一个的高台楼观);双套飞车(两头牲口拉的快车);双骞(双飞);双七(指农历七月七日);双丸(指日和月);双角(两角);双杵(古人捣衣,对立执杵如舂米,故名双杵);双枚(屋内的重檐);双关儿透(很透彻);双栖(指禽鸟雌雄同栖息。借喻夫妻形影不离);双靥(脸的两颊);双向沟通(指让意见沟通的双方均能有公平的机会,坦然地表达讯息的意义)
(3) 偶,与“单”相对 [even]
唐朝故事,只日视事,双日不坐。——《宋史·礼志》
(4) 又如:单日不着双日着(迟早有一天总会遇上)
◎ 双的拼音:
雙 shuāng
〈词性:量〉
(1) 两个,一对 [pair]
凡献,执一双。——《仪礼·聘礼》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2) 又如:一双鞋;一双短袜;三双手套;还要一双筷子;有一双灵丽的眼睛;一双脚
◎ 双的拼音:
雙 shuāng
〈词性:动〉
(1) 追随,跟从 [follow]
恶少爱众,天下双。——《文子·符言》
(2) 匹敌 [match]
至如信者,天下无双。——《史记·淮阴侯列传》
(3) 又如:双珠(兄弟俱美之称);双凤(兄弟俱美,才智出众)
双百方针、双胞胎、双边、双宾语、双重、双重国籍、双重人格、双打、双档、双方、双峰驼、双幅、双杠、双挂号、双关、双关语、双管齐下、双轨、双轨铁路、双轨制、双铧犁、双簧、双交、双料、双流、双陆、双抢、双亲、双曲线、双全、双人床、双生、双声、双胎、双瞳剪水、双响、双薪、双星、双姓、双元音、双月、双月刊、双职工、双周刊、双柱、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