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āng cù yìng zhàn
注音ㄘㄤ ㄘㄨˋ 一ㄥˋ ㄓㄢˋ
解释指没有准备匆忙对付。
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只有不肯退却,仓卒应战(例如硝石战斗),表面上似乎在力争主动,实际上是被动的。”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感情仓卒应战是贬义词。
繁体倉卒應戰
近义仓卒从事
英语accept a challenge in a hurry
动物生肖牛,虎,蛇
仓(倉)的拼音:cāng(ㄘㄤ)
⒈ 收藏谷物的建筑物:米仓。粮仓。仓储。仓房。
⒉ 姓。
仓字UNICODE编码U+4ED3,10进制: 20179,UTF-32: 00004ED3,UTF-8: E4 BB 93。
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仓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倉仺
storehouse
象形
granary; berth; sea
详细解释◎ 仓的拼音:
倉 cāng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盖儿,中间象一扇门,下面是进出的口儿,合起来表示仓库这个概念。本义:粮仓)
(2) 同本义 [granary;barn]
仓,谷藏也,仓黄取而藏之,故谓之仓。——《说文》
仓廪实而知礼节。——汉· 贾谊《论积贮疏》
藏帝藉之收于神仓。——《礼记·月令》。注:“藏祭祀之谷为神仓。”
(3) 又如:谷仓(粮仓);仓廒(粮库);仓敖(储藏米谷的地方)
(4) 泛指储藏物资的建筑物 [warehouse;storehouse]。如:盐仓;货仓;添仓;填仓;义仓;仓府(贮存钱财和粮食的地方)
(5) 姓
仓廒、仓储、仓储、仓促、仓房、仓皇、仓库、仓廪、仓舍
卒的拼音:zú(ㄗㄨˊ)
⒈ 兵:士卒。小卒。兵卒。
⒉ 旧称差役:走卒。
⒊ 死亡:病卒。生卒年月。
⒋ 完毕,终了:卒岁(度过一年)。卒业(毕业)。
⒌ 终于:卒胜敌军。
卒的拼音:cù(ㄘㄨˋ)
⒈ 同“猝”。
卒字UNICODE编码U+5352,10进制: 21330,UTF-32: 00005352,UTF-8: E5 8D 92。
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卒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䘚倅卆
obiit
会意
soldier; servant; at last, finally
详细解释◎ 卒的拼音: cù
〈词性:副〉
(1) 同“猝”。仓促,急速 [hastily]
行西逾陇卒。——《汉书·食货志》。注:“仓卒也。”
兴卒暴之作。——《汉书·成帝纪》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战国策·燕策》
(2) 又如:卒拔(仓猝攻取);卒迫(仓促紧迫)
(3) 突然 [suddenly]
则亡以应卒。——《汉书·辛庆忌传》
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贾谊《论积贮疏》
(4) 又如:卒倒(突然晕倒);卒暴(突然);卒然(忽然,突然)
(5) 另见 zú
卒卒、卒中
◎ 卒的拼音: zú
〈词性:名〉
(1) (指事。小篆字形,在“衣”上加一点标记,表示穿这种衣服的人。本义:古代供隶役穿的一种衣服。衣上著有标记,以区别于常人)
(2) 同本义 [servant dress]
卒,隶人给事者为卒。卒,衣有题识者。——《说文》
(3) 古代供驱遣从事一定劳役的奴隶。后用为低级差役的称呼 [servant]
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史记》
(4) 又如:卒奴(奴婢)
(5) 步兵 [infantry;infantryman;foot soldier]
在车曰士,步曰卒。——《吕氏春秋·简选》注
缮甲兵,具卒乘。——《左传·隐公元年》
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 秦之锐士。——《荀子·议兵》
(6) 后泛指士兵 [soldier;private]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之。——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羸老之卒。
守门卒。
印度卒。——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又如:卒兵(士兵);卒乘(士兵与战车;后泛指军队);卒徒(徒众;兵众)
(8) 春秋时地方一级居民单位名,同时也是一级军队编制名 [zu,hundred soldiers]
全卒为上。——《孙子·谋攻》
破卒次之
(9) 又如:卒长(古代军队百人为卒,其长官称卒长);卒伍(五人为伍,百人为卒。也泛指军队、行伍);卒列(行列)
(10) 古代天子统率诸侯的一级组织名。三十国为卒 [zu,thirty states]
三十国以为卒,卒有正。——《礼记》
(11) 春秋时军队中百人的指挥者 [company commander]
卒必力…卒不力,无以承训。——《逸周书》
(12) 末尾,结局 [end]
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论语》
(13) 棋子 [pawn]
◎ 卒的拼音: zú
〈词性:动〉
(1) 终止;尽,完毕 [finish]
人始于生而卒于死。——《韩非子·解老》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诗·豳风·七月》
(2) 又如:卒其事;卒时(尽时);卒读(尽读)
(3) 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 [die]
大夫曰卒。——《公羊传·隐公三年》
我独不终。——《诗·小雅·蓼莪》
永和四年卒。——《后汉书·张衡传》
初,鲁肃闻 刘表卒。——《资治通鉴》
居正已卒。——《明史》
卒官。
卒时。
(4) 又如:暴卒;病卒;生卒年月
(5) 停止 [stop]
三饭卒食,赞洗爵酌。——《仪礼》
三日五哭卒。——《礼记》
◎ 卒的拼音: zú
〈词性:副〉
(1) 终究;终于 [at last]
卒廷见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相与欢。
故卒不加诛。——汉· 刘向《列女传》
卒葬之。——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卒不赦程。—— 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卒与尸合。(头终于同尸身合在一起。)——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又如:卒然(终于,最后);卒爵(最后一杯)
(3) 另见 cù
卒岁、卒业、卒子
应(應)的拼音:yīng(一ㄥ)
⒈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应当。应该。应分(fèn )。应有尽有。
⒉ 回答:答应。喊他不应。应承。
⒊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应皆平定”。
⒋ 姓。
应(應)的拼音:yìng(一ㄥˋ)
⒈ 回答或随声相和:应答。呼应。应对(答对)。应和(hè )。反应(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
⒉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应邀。应聘。应考。
⒊ 顺合,适合:顺应。适应。应机。应景。应时。应用文。
⒋ 对待:应付。应变。应酬。
应字UNICODE编码U+5E94,10进制: 24212,UTF-32: 00005E94,UTF-8: E5 BA 94。
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应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應譍応
answer、echo、ought to、should、promise、respond、grant、deal with、suit
当、该
原为形声
should, ought to, must
详细解释◎ 应的拼音:
應 yīng
〈词性:动〉
(1) 应当,应该 [should]
应,当也。——《说文》
应,当也。——《尔雅》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诗·周颂·赉》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应是良晨好景虚设。——宋· 柳永《雨霖铃》
凡所应有。——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应得之资。
不应重罚。——清· 方苞《狱中杂记》
法应立决。
(2) 又如:应然(应该如此);应伯爵(白吃白喝。“应白嚼”之谐音);应合(应当;该当);应是(应当是)
(3) 答应,允许 [promiseor agree(to do sth.)]
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
(4) 又如:应候(应承);应诺(答应;应承);应许(答应;允许);应准(答应;说定);应允(答应,允许);提出的条件他都应了;是我应下来的任务
(5) 认为是;是 [think;hold;be]。如:应真(方是真话);应缘(大概是)
◎ 应的拼音:
應 yīng
〈词性:名〉
(1) 所有;全部 [all]
应退出地皆拨还本主;应水占地皆以官地对还。——宋· 苏辙《再论京西水柜状》
(2) 又如:应干(一切有关的)
(3) 古国名 [Ying state],故址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
(4) 姓。如:应阮(汉末建安时文人应玚、阮瑀的并称);应叟(三国魏的应璩);应陈(应玚和陈琳的并称)
(5) 另见 yìng
应当、应分、应付裕如、应该、应名儿、应名儿、应有尽有
◎ 应的拼音:
應、譍 yìng
〈词性:动〉
(1) 应和,响应 [respond]
龟往离散以应我。——《国语·晋语》
齐王不应。——《战国策·齐策》
宋王无以应。——《吕氏春秋·顺说》
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
河曲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
佣者笑而应。——《史记·陈涉世家》
宜多应者。——《史记·陈涉世家》
杀之以应陈涉。
云集响应。——汉· 贾谊《过秦论》
应者近万人。——《资治通鉴·唐纪》
金色而玉应。——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还嘴;对答);应昂(答应);应嘴(答话,回嘴);应响(回声);应机赴节(依照节拍敲击演奏);应合(应和配合;应和);应佛僧(应召到有关人家去做佛事的和尚);应令(响应诏令)
(3) 受;接受 [accept;receive]
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南史·虞荔传》
(4) 又如:应事(承担事务);应役(受征召服劳役);应供(接受奉养);应约(接受约请)
(5) 符合;适应;顺应 [concide;comfort]
六合正相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又如:得心应手;应天顺人(适应天命,顺从人心);应化(顺应变化)
(7) 应付;对付 [deal with]
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庄子·齐物论》
(8) 又如:应接不暇;应急屎坑(喻指紧急时刻可以应用的对象);应故事(按照老规矩,敷衍塞责);应难(应付危难)
(9) 感应;应验 [response;come true;be confirmed]
令兄托梦,莫非应在此人身上。——《说唐》
(10) 又如:应兆(应验的征兆);应劫(应验劫运);应符(应验符命);应瑞(应验祥瑞)
(11) 对敌方回击、迎击 [meet and attack an advancing enemy;intercept]
齐威王使 章子将而应之。——《战国策·齐策一》
今以三万之众而应强国之兵。——《战国策·赵策三》
卢沟桥的烽火一起,我们挺身迎战。——闻一多《愈战愈强》
(12) 又如:应敌(迎击来敌)
(13) 支付;供给 [pay;supply]。如:应门(当家;支撑门户);应副(应付。供给;支应)
(14) 许配 [be betrothed to]
以我应他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5) 另见 yīng
应变、应变、应酬、应从、应答、应敌、应典,应点、应对、应对如流、应付、应付自如、应和、应机立断、应急、应接、应接不暇、应景、应景,应景儿、应举、应卯、应门、应诺、应声、应时、应试、应市、应手、应天承运、应天顺时、应验、应邀、应用、应用文、应运、应运而生、应战、应召、应诏、应诊、应征、应制
战(戰)的拼音:zhàn(ㄓㄢˋ)
⒈ 打仗:战争。战机。战绩。战略。战术。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
⒉ 泛指争斗,比高下:论战。争战。
⒊ 发抖:战抖。寒战。胆战心惊。
⒋ 姓。
战字UNICODE编码U+6218,10进制: 25112,UTF-32: 00006218,UTF-8: E6 88 98。
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战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戰戦
battle、fight、war
和
形声:从戈、占声
war, fighting, battle
详细解释◎ 战的拼音:
戰 zh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2) 同本义 [battle;war]
战,斗也。——《说文》
皆陈曰战。——《左传·庄公十一年》
春秋敌者言战。——《公羊传·庄公三十年》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左传·庄公十年》
将军百战死。——《乐府诗集·木兰诗》
脱我战时袍。
挟矢以助战。——明· 魏禧《大铁椎传》
技击利巷战。——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普法交战图。——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征战(出征作战);战阀(战功);战垒(战争中用以防守的堡垒)
(4) 泛指搏斗,争斗,争胜负,比高低 [fight]
龙战于野。——《易·坤》
下骑搏战。——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5) 又如:文战;酒战;西瓜战
(6) 后作“颤”。发抖 [shiver]
战栗,惧也。——《尔雅·释诂》
股战而栗。——《汉书·高五王传》
使民战栗。——《论语·八佾》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小雅·小旻》
闻鸣镝而股战。——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7) 又如:战欣欣(战兢兢);战钦钦(战兢兢);战笃索(战抖);战笃速(战抖);战都速(战抖);战恐(恐惧发抖);战动(颤动;抖动);战悸(惶恐发抖)
◎ 战的拼音:
戰 zhàn
〈词性:名〉
(1) 战争;战事 [war;warfare;battle]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陈子昂《送别崔著作东征》
普法之战。——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战史(记载战争情况的史书或文章);战多(战功);战征(征战;战争);战讯(战事的消息);战道(战争的规律或法则)
(3) 姓
战败、战报、战备、战表、战场、战车、战船、战地、战斗、战端、战犯、战俘、战斧、战歌、战功、战鼓、战国、战果、战壕、战后、战火、战祸、战机、战绩、战舰、战将、战兢兢、战局、战具、战况、战利品、战例、战栗、战乱、战略、战马、战幕、战袍、战情、战区、战胜、战时、战士、战事、战书、战术、战天斗地、战无不胜、战线、战役、战友、战战、战战兢兢、战阵、战争、战争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