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ǎo cǎo liǎo shì
注音ㄘㄠˇ ㄘㄠˇ ㄌ一ㄠˇ ㄕˋ
解释草草:草率;马虎;了:了结;结束。草率地把事结束了。也作“草率了事”、“草草完事”。
出处明 李贽《答焦漪园书》:“为友人写《心经》毕,尚余一幅,遂续墨而填之,以还其人。皆草草了事,欲以自娱。”
例子虽说僧经道忏,吊祭供饭,络绎不绝,终是钱银吝啬,谁肯踊跃,不过草草了事。(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回)
正音“了”,不能读作“lè”。
辨形“了”,不能写作“子”。
辨析草草了事和“敷衍了事”都有草草地、马马虎虎地把事做完的意思。但草草了事一般是由于态度不认真;对工作不负责而随便应付;两者行为促使原因不同。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分句;含贬义,指做事马马虎虎。
谜语曹操看望远镜
感情草草了事是贬义词。
繁体艸艸了事
近义敷衍了事、草草收兵
反义一丝不苟、兢兢业业
英语get through carelessly(come to a hasty end; do something slovenly)
日语いいかげんにけりをつける
造句bǎacler,expédier,gǎcher la besogne
动物生肖牛,虎,蛇
草的拼音:cǎo(ㄘㄠˇ)
⒈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草原。草坪。草行露宿。草菅人命。
⒉ 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草料。柴草。稻草。
⒊ 粗糙,不细致:草率(shuài )。草鄙(粗野朴陋)。草具(粗劣的食物)。
⒋ 汉字的一种书体:草书。草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草。草体(①指汉字草书;②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
⒌ 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草拟。草诏(为皇帝草拟诏书)。
⒍ 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草野。草莽。草寇。草贼。
⒎ 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草鸡。
草字UNICODE编码U+8349,10进制: 33609,UTF-32: 00008349,UTF-8: E8 8D 89。
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艸艹騲
grass、hasty、rough
形声:从艹、早声
grass, straw, thatch, herbs
详细解释◎ 草的拼音:
艸 cǎo
〈词性:名〉
(1) (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 lì )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2) 草本植物的总称 [grass]
艸,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汉书多以屮为之。——《说文》
大草不生。——《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
草食者羶。——《吕氏春秋·本味》
草苴比而不芳。——《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 刘禹锡《陋室铭》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又如:除草;粮草(军用的粮食和草料);野草遍地;寸草不留;青草;牧草;茅草;草厅(草堂;厅堂);草莽(草丛。比喻无用的东西)
(4) 指用作燃料、饲料的干草 [hay]
今又盛寒,马无稿草。——《资治通鉴》
(5) 又如:草库伦(指围起来的草场);草料
(6) 未开垦过的荒地 [wasteland]
垦草创邑,辟地生粟。——《韩非子·外储说》
(7) 又如:草甸子(方言。长满野草的低湿地);草洼(低洼积水,野草丛生的地方);草间(民间);草茅危言(百姓对国政的剀切言论。草茅,指在野百姓;百姓论庙堂,恐有危险,故谓危言)
(8) 文书的底稿;初稿 [draft]
吴中士人家藏其草。—— 宋· 洪迈《容斋续笔》
(9) 又如:草藁(同草稿);起草;奏草(奏张的草稿);草本(原稿的底本)
(10) 一种书写体 [script type of calligraphy]。如:章草;狂草;草行(书法中的行书兼草体)
◎ 草的拼音: cǎo
〈词性:形〉
(1) 粗糙;粗劣 [rough;coarse]
令人事无大小皆潦草过了。——《朱子类语·训门人》
(2) 又如:草略(马虎,疏忽);草具(粗劣;粗劣的饭食);草酌(简便的筵席。多用作设宴请客的谦词);潦草(字不工整;不仔细;不认真)
(3) 匆促,急促 [hasty]。如:草蹙(匆促)
◎ 草的拼音: cǎo
〈词性:动〉
(1) 割草,除草 [mow]。如:草薙(芟夷,像除草似的加以杀戮)
(2) 创造;创立 [create]
草,造也。——《广雅》
天造草昧。——《易·屯》。虞注:“草,草创物也。”
(3) 又如:草立(创立);草昧(创始;草创);草律(创制法律)
(4) 草拟;起稿 [draft]
萧何草律。——《汉书·艺文志》。注:“创造之。”
草立土德时历制度。——《汉书·任敖传》。注:“创始也。”
召今草檄。——《南史·蔡景立传》
(5) 又如:草立(创立);草制(拟订制书);草诏(草拟诏书);草表(草拟章奏)
◎ 草的拼音:
騲 cǎo
〈词性:名〉
雌马 [mare]。也泛指母畜。如:草狗;草骡(牝骡)
草案、草坂、草包、草本植物、草标儿、草草、草草了事、草测、草场、草创、草丛、草地、草甸子、草垫,草垫子、草垛、草房、草稿、草菇、草荒、草灰、草鸡、草菅人命、草荐、草芥、草窠、草寇、草料、草庐、草驴、草绿、草马、草码、草莽、草帽、草莓、草昧、草木灰、草木皆兵、草拟、草皮、草坪、草签、草书、草率、草索、草台戏、草堂、草图、草席、草鞋、草写、草药、草野、草野、草鱼、草原、草约、草泽、草纸、草字
草的拼音:cǎo(ㄘㄠˇ)
⒈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草原。草坪。草行露宿。草菅人命。
⒉ 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草料。柴草。稻草。
⒊ 粗糙,不细致:草率(shuài )。草鄙(粗野朴陋)。草具(粗劣的食物)。
⒋ 汉字的一种书体:草书。草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草。草体(①指汉字草书;②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
⒌ 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草拟。草诏(为皇帝草拟诏书)。
⒍ 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草野。草莽。草寇。草贼。
⒎ 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草鸡。
草字UNICODE编码U+8349,10进制: 33609,UTF-32: 00008349,UTF-8: E8 8D 89。
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艸艹騲
grass、hasty、rough
形声:从艹、早声
grass, straw, thatch, herbs
详细解释◎ 草的拼音:
艸 cǎo
〈词性:名〉
(1) (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 lì )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2) 草本植物的总称 [grass]
艸,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汉书多以屮为之。——《说文》
大草不生。——《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
草食者羶。——《吕氏春秋·本味》
草苴比而不芳。——《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 刘禹锡《陋室铭》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又如:除草;粮草(军用的粮食和草料);野草遍地;寸草不留;青草;牧草;茅草;草厅(草堂;厅堂);草莽(草丛。比喻无用的东西)
(4) 指用作燃料、饲料的干草 [hay]
今又盛寒,马无稿草。——《资治通鉴》
(5) 又如:草库伦(指围起来的草场);草料
(6) 未开垦过的荒地 [wasteland]
垦草创邑,辟地生粟。——《韩非子·外储说》
(7) 又如:草甸子(方言。长满野草的低湿地);草洼(低洼积水,野草丛生的地方);草间(民间);草茅危言(百姓对国政的剀切言论。草茅,指在野百姓;百姓论庙堂,恐有危险,故谓危言)
(8) 文书的底稿;初稿 [draft]
吴中士人家藏其草。—— 宋· 洪迈《容斋续笔》
(9) 又如:草藁(同草稿);起草;奏草(奏张的草稿);草本(原稿的底本)
(10) 一种书写体 [script type of calligraphy]。如:章草;狂草;草行(书法中的行书兼草体)
◎ 草的拼音: cǎo
〈词性:形〉
(1) 粗糙;粗劣 [rough;coarse]
令人事无大小皆潦草过了。——《朱子类语·训门人》
(2) 又如:草略(马虎,疏忽);草具(粗劣;粗劣的饭食);草酌(简便的筵席。多用作设宴请客的谦词);潦草(字不工整;不仔细;不认真)
(3) 匆促,急促 [hasty]。如:草蹙(匆促)
◎ 草的拼音: cǎo
〈词性:动〉
(1) 割草,除草 [mow]。如:草薙(芟夷,像除草似的加以杀戮)
(2) 创造;创立 [create]
草,造也。——《广雅》
天造草昧。——《易·屯》。虞注:“草,草创物也。”
(3) 又如:草立(创立);草昧(创始;草创);草律(创制法律)
(4) 草拟;起稿 [draft]
萧何草律。——《汉书·艺文志》。注:“创造之。”
草立土德时历制度。——《汉书·任敖传》。注:“创始也。”
召今草檄。——《南史·蔡景立传》
(5) 又如:草立(创立);草制(拟订制书);草诏(草拟诏书);草表(草拟章奏)
◎ 草的拼音:
騲 cǎo
〈词性:名〉
雌马 [mare]。也泛指母畜。如:草狗;草骡(牝骡)
草案、草坂、草包、草本植物、草标儿、草草、草草了事、草测、草场、草创、草丛、草地、草甸子、草垫,草垫子、草垛、草房、草稿、草菇、草荒、草灰、草鸡、草菅人命、草荐、草芥、草窠、草寇、草料、草庐、草驴、草绿、草马、草码、草莽、草帽、草莓、草昧、草木灰、草木皆兵、草拟、草皮、草坪、草签、草书、草率、草索、草台戏、草堂、草图、草席、草鞋、草写、草药、草野、草野、草鱼、草原、草约、草泽、草纸、草字
了的拼音:liǎo(ㄌ一ㄠˇ)
⒈ 明白,知道:明了。一目了然。
⒉ 完结,结束:完了。了结。
⒊ 在动词后,与“不”、“得”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看不了。办得了。
⒋ 与“得”、“不得”前后连用,表示异乎寻常或情况严重:那还了得!
了的拼音:le(˙ㄌㄜ)
⒈ 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写完了。
⒉ 助词,用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表示出现新的情况:刮风了。
了字UNICODE编码U+4E86,10进制: 20102,UTF-32: 00004E86,UTF-8: E4 BA 86。
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了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瞭
end、finish、know clearly、oversee、settle、understand
象形
详细解释◎ 了的拼音: le
〈词性:助〉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完成 [used after the verb or adj. to indicate completion]。如:我已经问了老王;人老了,身体差了;头发白了;这双鞋太小了
◎ 了的拼音: le
〈词性:语气〉
(1) 表示肯定语气 [indicates future certainty]。如:明天又是星期六了;要过新年了,人们都很高兴
(2) 表示促进或劝止 [indicates the speeding up or stopping]。如:快躲了;别吵了!闪开了!
(3) 表示感叹语气 [indicates interj.]。如:好了!别闹了!
(4) 另见 liǎo
◎ 了的拼音: liǎo
〈词性:动〉
(1) (象形。从子,无臂。小篆字象婴儿束其两臂形。初生的婴儿,往往束其两臂而裹之。本义:束婴儿两臂)
(2) 手弯曲 [(of hand) bend]
了,尥也。从子无臂象形。——《说文》。按,犹交也。手之挛曰了,胫之絷曰尥。
凡物二股或一股结纠紾缚不直伸者曰了戾。——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3) 又如:了尥(手腿弯曲,引申指二物纠结绞缠不直伸的样子)
(4) 假借为“憭”、“悟”。懂得,明白其意思[understand]
嫌人不了。——《尔雅·释丘》注
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世说新语》
(5) 如:了法(领悟法理);了得事(懂行);了利(清楚,明白);了然(明白,清楚)
(6) 结束,了结 [end]
小乔初嫁了。—— 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 又如:了还(了却,偿还);了局(结局;结束);了了(了结了);了劣(了账;了结);了休(终止,了结)
◎ 了的拼音: liǎo
〈词性:形〉
(1) 聪敏,颖慧 [wise]
小而聪了,大未必奇。——《后汉书·孔融传》
了,快也。秦曰了。——《方言二》
(2) 又如:了慧(聪明);了干(精明干练)
(3) 清楚,明晰 [clear]。如:了利(清楚;明白);了辩(对答清楚敏捷)
(4) 明亮,光亮 [light]
收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清· 纳兰性德《琵琶仙》
◎ 了的拼音: liǎo
〈词性:副〉
(1) 完全,全然——与“无”、“不”连用,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范围,相当于“完全[没有]”、“完全[不]” [entirely]。如:了无恐色;了不相涉;了不可得(到最后也得不到)
(2) 放在动词之后,与“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 [used after a verb as a complement with“得”or“不”to indicate possibility or finality]。如:办得了;你来得了来不了?
(3) 另见 le
了不得、了不起、了得,了的、了断、了结、了解、了局、了了、了却、了如指掌、了悟、了账
事的拼音:shì(ㄕˋ)
⒈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事情。事件。事业。
⒉ 变故: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
⒊ 职业:谋事(指找职业)。
⒋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⒌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
⒍ 做,治:不事生产。无所事事。
⒎ 服侍:事父母。
事字UNICODE编码U+4E8B,10进制: 20107,UTF-32: 00004E8B,UTF-8: E4 BA 8B。
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㕝亊叓剚
accident、affair、be engaged in、business、job、matter、work、case、thing
形声:从史、之省声
affair, matter, business; to serve; accident, incident
详细解释◎ 事的拼音: shì
〈词性:名〉
(1)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2) 同本义 [government post]
事,职也。——《说文》
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韩非子·五蠹》
(3) 又如:事宦(仕宦。事通“仕”)
(4) 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post;duty;powers of office]
事,勤也。——《尔雅》
为政事庸力行务。——《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在君为政,在臣为事。”
事蚤济也。——《礼记·乐记》
事至佚而功。——《荀子·王霸》。注:“任也。”
陉山之事。——《战国策·秦策》。注:“役也。”
公侯之事。——《诗·召南·采蘩》
王事多难。——《诗·小雅·出车》
赵太后新用事, 秦急攻之。——《战国策·赵策》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事分(职分;名分)
(6) 职业 [occupation]
舞阳侯樊哙者, 沛人也。以屠狗为事。——《史记》
(7) 事情 [matter;thing;business;affair;job;work]
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又如:事不过三(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事头(事因,事由;事情);事因(因由,事情来由);事苗(事情的根源);事机(时机;事情成功的机会);事有分定(凡事情总有定数);事在呼吸(比喻事情临近眼前,情况非常紧急);事序(事情的条理、秩序)。亦指天子、诸侯的国家大事,如祭祀、盟会、兵戎等
天子无事。——《谷梁传》。范宁注:“事谓巡守、崩葬、兵革之事。”
(9) 事业 [achievements]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资治通鉴》
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0) 又如:事绩(业绩,重大的成就);事济(事业完成)
(11) 事故,事件 [accident]
延及孝文王、 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汉· 贾谊《过秦论上》
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宋· 苏轼《教战守》
(12) 又如:事款则圆(遇事要从长计议,才能圆满解决)
(13) 交媾、性交 [intercourse]。如:房事不宜多
(14) 典故;故事 [allusion]
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清· 袁枚《祭妹文》
(15) 情况,情形 [condition;state]
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宋· 苏轼《教战守》
(16) 又如:事色(情况,情势)
◎ 事的拼音: shì
〈词性:动〉
(1) 侍奉;供奉 [serve;wait upon]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又如:事君;事师;事奉(供奉;侍奉);事上(事奉尊长);事畜(侍奉父母,养育妻子);事亲(侍奉父母)
(3) 做,从事 [be engaged in]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居数月,漠然无所事。——清· 方苞《狱中杂记》
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
(4) 又如:无所事事;不事生产;事本(从事本业);事力(从事体力劳动);事行(做事;行事)
(5) 使用;役使 [enslave]
不事而自然谓之性。——《荀子·正名》。注:“事任使也。”
备承事也。——《国语·鲁语下》
坐事国人过律。——《史记·傅靳蒯成传》
尚安事客!——《信陵君窃符救赵》
(6) 又如:事役(劳役);事智(运用智慧);事用(使用;应用)
(7) 奉行 [pursue]
今管仲不务尊主明法,而事增宠益爵。——《韩非子》
(8) 治理;办理 [administer]
齐、 魏得地葆利,而详事下吏。——《战国策》
(9) 任用 [appoint]
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墨子》
◎ 事的拼音: shì
〈词性:量〉
件;副 [piece]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事败垂成、事半功倍、事倍功半、事必躬亲、事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事端、事功、事故、事过境迁、事后诸葛亮、事迹、事假、事件、事理、事例、事略、事前、事情、事权、事儿、事实、事实婚、事实上、事事、事势、事态、事体、事危累卵、事务、事务所律师、事务员、事物、事项、事业、事宜、事由、事与愿违、事在人为、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