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ā kē shǐ qì
注音ㄔㄚ ㄎㄜ ㄕˇ ㄑ一ˋ
解释砌,拼凑;捏造。指以滑稽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引人发笑。
出处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一出:“苦会插科使砌,何吝搽灰抹土,歌笑满堂中。”
用法作宾语、谓语;泛指开玩笑逗乐。
感情插科使砌是中性词。
繁体挿科使砌
近义插科打诨
动物生肖牛,虎,蛇
插的拼音:chā(ㄔㄚ)
⒈ 扎进去,把细长或薄的东西放进去:插入。插秧。插花。插座。插头。插翅难飞。
⒉ 加入,参与:插班。插话。插曲。插图。插页。插叙。安插。
插字UNICODE编码U+63D2,10进制: 25554,UTF-32: 000063D2,UTF-8: E6 8F 92。
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插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挿捷揷
insert、stick in、interpose
拔
形声:从扌、声
insert, stick into; plant
详细解释◎ 插的拼音:
挿 chā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臿( chā )声。本义:刺入、挤放进去)
(2) 同本义 [stick in;insert between]
插,刺内也。——《说文》
沉吟放拨插弦中。——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是日城内遍插白旗。——《广州军务记》
(3) 又如:插花筵席(流水席,即客人随到随开的筵席);插标(古人出售物品时,把茅草插在物品上表示出售);插管(双肩式大门的门闩)
(4) 参与,加入 [participate in]。如:插队落户;插杠子(插手;作梗)
(5) 把秧苗、枝条移栽到田地中去 [transplant]。如:插田;插枝
(6) 加进 [insert;cut in]。如:插一句话;插插(小声说话;议论)
(7) 〈词性:方〉∶煮;混煮 [cook;boil]。如:插豆腐(做豆腐)
插班、插车、插翅难飞、插戴、插定、插队、插关儿、插花、插画、插话、插话、插架、插脚、插犋、插科打诨、插孔、插口、插屏,插屏儿、插曲、插入语、插身、插手、插条、插头、插图、插销、插叙、插言、插秧、插页、插足、插嘴、插座
科的拼音:kē(ㄎㄜ)
⒈ 动植物的分类单位:狮子属于猫科。槐树是豆科。
⒉ 机关内部组织的划分:科室。财务科。
⒊ 学术或专业的类别:科目。学科。文科。外科。
⒋ 古代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科举。科甲。科第。登科。
⒌ 判定(刑罚):科处(chù )。科罚。
⒍ 古典戏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笑科。科白。
⒎ 古同“棵”。
科字UNICODE编码U+79D1,10进制: 31185,UTF-32: 000079D1,UTF-8: E7 A7 91。
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科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棵
a branch of academic study、faculty、section
会意:从斗、从禾
section, department, science
详细解释◎ 科的拼音: kē
〈词性:名〉
(1) (会意。从禾,从斗。“斗”的意思是“量”。合起来指衡量、分别谷子的等级品类。本义:品类,等级)
(2) 同本义 [sort]
科,程也。——《说文》
为力不同科。——《论语·八佾》
与此同科。——《论衡·幸偶》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巧曹》
(3) 又如:科品(种类;等级);科荣(科第荣华);科爵(指封建王朝官员的品级爵位)
(4) 法令;刑律 [laws and regulations]
三仪同科。——《太玄·玄离》。注:“法也。”
从水之科满。——《太玄·从》。注:“法也。”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科防互设(条律禁令交相设置);科文(法令条文);科令(法令;律条);科戒(修道的戒律、法规)
(6) 科举考试的科目或等第 [imperial examination]
设程试之科,重金爵之赏。——韦昭《博奕论》
(7) 又如:科分(科举中式之年份);科甲出身(由科举及第而取得入仕的资格);科法(科举取士之法);科贡(泛指科举)
(8) 条款;段落 [article]
科条既备。——《战国策·秦策》
(9) 又如:科段(指文章的段落或部分);科条(科目,项目;条例;谓分类整理成条款、纲目)
(10) 法式;规制 [norms;rule]。如:科式(法式。指宗教仪式);科制(制度;程式)
(11) 课程或业务的分类 [branch of study]。如:文科;工科;理科;科本(课本,教科书)
(12) 官署或机关中按工作性质分设的部门 [section;department]。如:科研所(从事科学研究的机构);科业(指行业中的某一部门);科道(指科道两衙门)
(13) 指科斗文字。我国古代字体之一。以其笔划头圆大、尾细长、状似蝌蚪而得名 [tadpole script]。如:科斗文(科斗文字);科斗字(科斗文字);科斗书(科斗文字);科斗籍(古文经籍)
(14) 传统戏剧角色的动作 [act]
鼓三通,锣三下科。——《窦娥冤》
(15) 又如:打科;笑科
(16) 草丛 [tuft]。如:科生(丛生);科藤(藤的一种。可以作杖、编席、制绳索)
(17) 通“窠”。坎;坑 [pit]
其于木也,为科上槁。——《易·说卦》
[水]盈科而后进。——《孟子·离娄下》
(18) 又如:科子(坑子);科臼(窠臼);科雉(刚出窠之雉;幼雉)
◎ 科的拼音: kē
〈词性:动〉
(1) 审理狱讼;判刑 [pass a sentence]。如:科罪(判处罪刑,依律断罪);科半(指依刑律减半判罪);科决(审理判决);科案(审理查究案件)
(2) 考较;查核 [check]。如:科计(估量;计算);科校(稽核);科问(查问)
(3) 课税,征税 [levy]
假此科敛丁口。——《聊斋志异》
(4) 又如:科派(摊派);科差(向官府缴纳的捐税和承担的差役);科敛(聚敛,收取财物)
(5) 谓参加科举考试 [take part in imperial examination]。如:科甲(旧时指科举);科进(通过科考取得进士出身);科诏(指关于科举的诏令)
(6) 修剪枝蔓;芟除芜秽 [trim]。如:科柏(修剪柏树。祭扫灵墓);科斧(蚕桑工具之一种。用以砍除桑树繁枝)
◎ 科的拼音: kē
〈词性:形〉
空虚 [empty]
其于木也,为科上槁。——《易·说卦》。孔颖达疏:“科,空也。阴在内为空。木即空中者,上必枯槁。”
科白、科班、科地、科第、科尔沁草原、科罚、科诨、科技、科甲、科教片、科举、科敛、科伦坡、科盲、科名、科目、科派、科普、科室、科学、科学家、科学院、科研、科员、科长
使的拼音:shǐ(ㄕˇ)
⒈ 用:使用。使劲。使役。使力。使钱。
⒉ 派,差谴:使唤。使命。使女。
⒊ 让,令,叫:迫使。
⒋ 假若:假使。即使。
⒌ 奉命办事的人:使者。大使。公使。使馆。
使字UNICODE编码U+4F7F,10进制: 20351,UTF-32: 00004F7F,UTF-8: E4 BD BF。
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使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駛
employ、envoy、if、probe、send、use
形声:从亻、吏声
cause, send on a mission, order; envoy, messenger, ambassador
详细解释◎ 使的拼音: shǐ
〈词性:动〉
(1)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2) 同本义 [order]
使,伶也。——《说文》。按,伶者,令也。
故君使其臣。——《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史记·屈原列传》
魏王使将军 晋鄙将十万众救 赵。——《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支使(命令人去做事)
(4) 派遣 [send;dispatch]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汉· 贾谊《过秦论》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又如:差使(差遣;派遣);使转(打发去);使遣(差遣);使会(差遣,使唤)
(6) 致使;让;叫 [let;make;cause]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清· 黄宗羲《原君》
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清· 林觉民《与妻书》
(7) 又如:一场大火,使他一贫如洗;虚心使人进步
(8) 运用;使用 [use;employ]
联闻,使功不如使过。——《旧唐书·李靖传》
造父巧于使马。——《韩诗外传》
尚贤使能。——《荀子·王制》
(9) 又如:使费(使用钱财);使低嘴(说坏话);使不着(用不着);使民(使用民力);使风(利用风力);使指(使用手指);使官(利用职权);使弊幸(用心计);使贤任能(任用有品德有才能的人);使钱出土
(10) 使唤;役使;支使 [order about;work;use]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民之外事,莫难于战,故轻法不可以使之。——《商君书·外内》
使之虽病也。——《礼记·檀弓》
况于使之者乎。——《荀子·解蔽》。注:“役也。”
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恣君之所使之。——《战国策·赵策》
(11) 又如:使伶(供使唤的人);使役(役使,驱使)
(12) 耍弄;玩弄 [play]。如:使棒;使酒(耍酒疯);使乖(耍小聪明);使坏(出坏主意;耍花招);使作(作弄;摆弄);使道儿(耍手段);使心用幸(用心机);使促狭(玩弄阴险手段);使法(玩弄手法);使乖弄巧(卖弄风骚;耍手腕;耍花招);使刁(玩弄欺诈手法)
(13) 出使 [serve as an envoy abroad]
唐雎使于 秦。——《战国策·魏策》
臣舍人蔺相如可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4) 又如:使人(奉命出使的人)
(15) 放纵,任性 [indulge]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汉书·灌夫传》。注:“因酒而使气也。”
(16) 又如:使脾气;使心别气(发脾气);使性(使性气,使性儿。发脾气,任性)
(17) 可以,行 [can;may]。如:使的(可以)
(18) 主使 [instigate]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 魏之私人,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 使的拼音: shǐ
〈词性:名〉
(1) 使者 [envoy;messenger]
时汉连伐 胡,数通使相窥视。——《汉书·苏武传》
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战国策·齐策》
(2) 又如:专使;使曹(使者);使轺(使者所用的快车);使牙(节度使办公的衙门);使臣星(使者);使车(使者所乘之车);使传(经使者传达的皇帝诏书);使署(使馆);使客(使者);使官(使臣);使物(使者和货物)
(3) 使命 [mission]
时周瑜受使至 番阳, 肃劝 权召 瑜还。——《资治通鉴》
(4) 佣人;奴仆[servant]
那厨役雇的是个乡下小使。——《儒林外史》
(5) 又如:使下(仆从);使长(奴仆对家主的称呼);使婢(侍婢;婢女);使唤的(奴仆,仆婢);使人(仆人);使数(随从,供使唤的人);使头(仆人的头儿)
(6) 官名。负责某种政务的官员 [official]。如:节度使;转运使
(7) 姓
◎ 使的拼音: shǐ
<连>
(1) 假如;如果 [if]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 秦。—— 清· 刘开《问说》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清·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2) 又如:使无先生相助,岂有我之今日?使能发愤图强,必定前途无量
使绊儿、使臣、使得、使馆、使唤、使节、使劲、使君、使力、使令、使妈、使命、使女、使钱、使徒、使性子、使眼色、使用、使者
砌的拼音:qì(ㄑ一ˋ)
⒈ 建筑时垒砖石,用泥灰粘合:砌墙。堆砌(亦喻写文章时使用大量华丽而无用的词语)。
⒉ 台阶:雕栏玉砌。
砌的拼音:qiè(ㄑ一ㄝˋ)
⒈ 〔砌末〕中国元曲中称戏曲舞台上所用的简单布景和特制的器物。亦作“切末”(“末”均读轻声)。
砌字UNICODE编码U+780C,10进制: 30732,UTF-32: 0000780C,UTF-8: E7 A0 8C。
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砌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切矵磜
build by laying bricks or stones
形声:从石、切声
to build, pile up; stone steps, brick walk
详细解释◎ 砌的拼音: qì
〈词性:名〉
(1) (形声。从石,切声。本义:台阶)
(2) 同本义[steps]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词
砌水(滴在台阶上的雨水);砌石(阶石);砌阶(台阶)
(3) 门限,门槛 [threshold]
于是玄墀釦砌,玉阶彤庭。——汉· 班固《西都赋》
◎ 砌的拼音: qì
〈词性:动〉
(1) 放置砖或石料以及粘结料(如砂浆)造墙或扶壁 [build by laying bricks or stones]。如:砌叠(堆叠;垒造);砌垒(垒起,叠起);砌填(堆砌填塞);砌砖
(2) 堆砌 [pile up]
砌 以青玉。——《战国策·魏策》
砌石为磴。——清· 姚鼐《登泰山记》
砌红砌绿(形容春日花木繁荣的景象)
(3) 连缀 [join together;put together]。如:砌里搭撒(形容衣服破烂);砌合(堆砌拼凑)
(4) 拼凑捏造 [scrape together and fabricate]。如:砌词(拼凑编造不实之词);砌累(拼凑堆砌)
(5) 另见 qiè
砌层、砌合,砌合法、砌块、砌体
◎ 砌的拼音: qiè
〈词性:名〉
指戏剧 [opera]
诸杂砌:《摸石江》、《梅妃》…。——陶宗仪《辍耕录》
◎ 砌的拼音: qiè
〈词性:动〉
(1) 串演 [play the role of]
俺怕不占场儿砌一个《锦西湖上马娇》。——汤显祖《牡丹亭》
(2) 另见 qì
砌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