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缠夹不清的意思

chánjiāqīng

缠夹不清



拼音chán jiā bù qīng

注音ㄔㄢˊ ㄐ一ㄚ ㄅㄨˋ ㄑ一ㄥ

解释缠夹:纠缠夹杂。杂七杂八搅在一起,弄不清楚。

出处鲁迅《孔乙己》:“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

例子她把事情搅得缠夹不清了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指混乱。

感情缠夹不清是中性词。

繁体纏夾不清

近义纠缠不清

反义一刀两断

英语be in a tangle(keep on nagging)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chán   注音  ㄔㄢˊ   繁体    
部首  纟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86  XYJF  五笔98  XOJF  仓颉  VMIWG  郑码  ZTKB  四角  20115  结构  左右电码  4961  区位  1888  统一码  7F20  笔顺  フフ一丶一ノ丨フ一一丨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缠(纏)的拼音:chán(ㄔㄢˊ)  

⒈ 绕,围绕:缠绕。缠绑。缠缚。

⒉ 搅扰;牵绊:缠绵。缠磨(  )。缠搅。纠缠。琐事缠身。

⒊ 应付:这个人真难缠。

统一码

缠字UNICODE编码U+7F20,10进制: 32544,UTF-32: 00007F20,UTF-8: E7 BC A0。

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缠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纏緾纒

汉英互译

tangle、twine

造字法

形声:从纟、廛声

English

wrap, wind around; tie, bin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缠的拼音:

chán  

〈词性:动〉

(1) (形声。从糸,廛( chán  )声。本义:围绕,缠绕)

(2) 同本义 [enwind;wrap]

缠,绕也。——《说文》

臣有所与供儋缠采薪者九方鄄。——《淮南子·道应》

动胃缠缘。——《史记·扁仓传》。正义:“谓脉缰绕胃也。”

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支蒿。——刘禹锡《葡萄歌》

(3) 又如:缠裹(缠绕裹束;衣著,装束)

(4) 纠缠;搅扰 [be tangled up;pester]。如:蛮缠(不讲道理地纠缠);缠讼(纠缠词讼)

(5) 应付;对付 [deal with]。如:这人真难缠

常用词组

缠夹、缠络、缠绵、缠绵悱恻、缠扰、缠绕、缠绕茎、缠手、缠头、缠足

  拼音  jiā jiá gā   
注音  ㄐ一ㄚ ㄐ一ㄚˊ ㄍㄚ   繁体    
部首  大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86  GUWI  五笔98  GUDI  仓颉  KT  郑码  BDUO  四角  50800  结构  单一电码  1140  区位  2848  统一码  5939  笔顺  一丶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夹(夾)的拼音:jiā(ㄐ一ㄚ)  

⒈ 从两旁钳住:使劲儿夹住。

⒉ 两旁有物限制住,在两者之间:两山夹一水。夹峙。

⒊ 搀杂:夹生饭。夹杂。

⒋ 夹东西的器具:竹夹子。夹剪。卷(juǎn   )夹。

其他字义

夹(夾、裌、袷)的拼音:jiá(ㄐ一ㄚˊ)  

⒈ 两层的衣服:夹衣。夹被。

其他字义

夹(夾)的拼音:gā(ㄍㄚ)  

⒈ 〔夹肢窝〕腋下。

统一码

夹字UNICODE编码U+5939,10进制: 22841,UTF-32: 00005939,UTF-8: E5 A4 B9。

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夹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夾裌

汉英互译

nip

English

be wedged or inserted betwee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夹的拼音:

(1) 夾   

(2) 另见 jiā;jiá  

常用词组

夹肢窝

基本词义

夹的拼音:

jiā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左右二人从两边辅助中间一个人。本义:从左右两方相持,从两旁限制)

(2) 同本义 [press from both sides]

夹,持也。从大挟二人。会意。——《说文》

尔曷不夹介又我周王。——《书·多方》

左右夹佩。——《穆天子传》

怀为夹。——《周礼·梓材》

使吾二婢子夹我。——《礼记·檀弓》

夹大铁椎。——明· 魏禧《大铁椎传》

两竿夹揭。——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夹拥(左右围抱)

(4) 栽插在物体的两边 [press from both sides and fix]

墙下当官道,依前夹竹篱。——姚合《原上新居》

(5) 带;沿靠 [bring;along]

夹江傍山。——《文选·左思·蜀都赋》

(6) 又如:夹江(濒临江水,沿着江水);夹单(夹放在手本第一幅里的单帖)

(7) 辅佐 [assist]

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左传》

(8) 又如:夹辅(共同辅佐);夹介(犹言辅佐);夹助(辅助);夹持(犹夹辅,匡助)

(9) 掺杂;混杂 [mix;mingle]

又夹百千求救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10) 又如: 夹和(乱七夹八);夹叙夹议(边叙述边议论)

词性变化

夹的拼音:

jiā  

〈词性:形〉

(1) 处在两旁的 [place in between and secure]

引申为凡物在左右之称。——《说文》徐锴注

圉人夹牵之。——《仪礼·既夕礼》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雍裕之《芦花》

夹岸数百步。——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高柳夹堤。——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送者夹岸。——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 夹道子(狭窄的巷道、胡同);夹发(从左右两路同时出兵);夹拥(左右围抱); 夹岸(水流的两岸;堤岸的两边)

(3) 从两面来的 [from both sides]。如:夹击;夹攻

夹的拼音:

jiā  

〈词性:名〉

(1) 钳夹用具 [clip;tongs;hanger]

笄夹。——《周礼·司弓矢》

则以笄夹取之。——《周礼·射鸟氏》

见叶梵书一夹。——《宋史·外国传·天笠》

(2) 又如:夹讯(用夹棍逼供审讯);夹拶(用夹子夹手指的酷型);夹剪(夹取物件的工具,铁制,形似剪刀,但无锋刃,头宽而平)

(3) 通“铗”。剑把 [sword;sabre]

天子之剑,以……周、 宋为镡, 韩、 魏为夹。——《庄子·说剑》

诸侯之剑,…以豪桀士为夹。

(4) 另见 jiá;gā  

常用词组

夹板、夹板气、夹层、夹持、夹带、夹带、夹当、夹道、夹断、夹缝、夹攻、夹棍、夹击、夹角、夹紧、夹具、夹批、夹七夹八、夹起尾巴、夹钳、夹塞儿、夹生、夹生饭、夹馅、夹心、夹杂、夹子

基本词义

夹的拼音:

夾、裌、袷 jiá  

〈词性:形〉

(1) 双层的(衣被等) [double-layered;lined]

御袷衣。——《文选·潘岳·秋兴赋》

(2) 又如:夹衣(双层的衣服。指有里、有面的衣服);夹衫(双层的衣服);夹布子(月经带);夹被摩疼(喻指没有抓住要害)

(3) 次,副贰 [second]。如:夹辂(帝王的副车);夹车(袷辂)

(4) 衬。在里面托上层 [line]。如:夹囊(夹层佩囊。晋代品官朝服上的饰物)

(5) 另见 gā;jiā  

常用词组

夹裙

  拼音  bù fǒu   注音  ㄅㄨˋ ㄈㄡˇ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86  GII  五笔98  DHI  仓颉  MF  郑码  GI  四角  10900  结构  单一电码  0008  区位  1827  统一码  4E0D  笔顺  一ノ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不的拼音:bù(ㄅㄨˋ)  

⒈ 副词。

⒉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⒊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⒋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其他字义

不的拼音:fǒu(ㄈㄡˇ)  

⒈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统一码

不字UNICODE编码U+4E0D,10进制: 19981,UTF-32: 00004E0D,UTF-8: E4 B8 8D。

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不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否柎

汉英互译

no、not

相关字词

没有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不的拼音:   

〈词性:副〉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  )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not,no]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neither…nor]。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without]。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without]。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no matter(what)]。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no need to]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cannot do as expected]。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no]。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whether]。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词性:古〉

同“否”(fǒu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词性变化

不的拼音:   

〈词性:助〉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不的拼音:   

〈词性:形〉

(1) 通“丕”(  )。大 [big;great]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  );“不是”(bú shì  )。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常用词组

不碍、不安、不安分、不白之冤、不搬陪、不卑不亢、不备、不悖、不比、不必、不避、不变、不便、不辨菽麦、不…不…、不才、不才、不测、不曾、不差、不差毫发、不差累黍、不臣、不成、不成、不成话、不成器、不成人、不成体统、不逞、不逞之徒、不吃、不痴不聋、不齿、不耻、不耻下问、不啻、不出所料、不辞、不辞而别、不辞劳苦、不错、不打不相识、不打价儿、不打紧、不打自招、不大、不大、不大对头、不殆、不待、不单、不丹、不但、不当、不当紧、不当事、不倒翁、不到、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长城非好汉、不道、不得、不得不、不得而知、不得开交、不得了、不得了、不得人心、不得要领、不得已、不得志、不登大雅之堂、不等、不等号、不等式、不点儿、不丁点儿、不定、不定方程、不动产、不动声色、不冻港、不独、不端、不断、不对、不对茬儿、不对劲、不对头、不二、不二法门、不二价、不乏、不乏其人、不法、不法之徒、不凡、不方便、不防、不妨、不费吹灰之力、不分彼此、不分青红皂白、不服、不服、不服气、不服水土、不该、不干不净、不甘、不甘寂寞、不甘心、不尴不尬、不赶趟、不敢、不敢当、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恭、不攻自破、不公、不共戴天、不苟言笑、不够、不够、不顾而唾、不关痛痒、不管、不管三七二十一、不光、不规矩、不轨、不过、不过意、不寒而栗、不含糊、不好不坏、不好看、不好惹、不好意思、不合时宜、不和、不哼不哈、不怀好意、不欢而散、不慌不忙、不遑、不惑、不及、不及格、不及时、不即不离、不计、不计、不计其数、不济、不济事、不假思索、不检点、不减、不见、不见得、不见棺材不落泪、不见经传、不见舆薪、不介入、不介意、不结盟国家、不结盟运动、不价、不禁、不仅、不仅…而且、不尽、不尽然、不近人情、不经意、不经之谈、不景气、不胫而走、不究、不久、不咎既往、不拘、不拘、不拘一格、不具、不觉、不绝如缕、不刊、不刊之论、不堪、不堪、不堪回首、不堪入耳、不堪入目、不堪设想、不堪言状、不堪一击、不堪造就、不看僧面看佛面、不亢不卑、不可、不可多得、不可告人、不可估量、不可救药、不可开交、不可理喻、不可名状、不可磨灭、不可企及、不可胜数、不可收拾、不可思议、不可同日而语、不可言喻、不可言状、不可一世、不可逾越、不可终日、不克、不肯、不快、不愧、不愧不怍、不赖、不郎不秀、不稂不莠、不劳而获、不冷不热、不理、不理睬、不理会、不力、不利、不良、不了了之、不料、不露锋芒、不露声色、不伦不类、不论、不论、不落窠臼、不落俗套、不毛、不毛之地、不免、不妙、不敏、不名一钱、不名一文、不明、不明、不谋而合、不能、不能不、不能自拔、不能自已、不念旧恶、不怕、不怕、不配、不配、不偏不倚、不平、不平则鸣、不破不立、不期、不期而会、不期而遇、不齐、不起眼、不情之请、不求甚解、不屈不挠、不然、不让、不饶、不仁、不日、不容、不容分说、不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若、不三不四、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不上不下、不慎、不甚了了、不胜、不胜桮杓、不胜枚举、不识好歹、不识抬举、不识一丁、不时、不时之需、不实之词、不食烟火、不世、不世之功、不世之业、不是、不是味儿、不顺眼、不死不活、不速之客、不遂、不随和、不疼不痒、不腆、不同凡响、不痛不痒、不瘟不火、不为五斗米折腰、不闻不问、不文不武、不问青红皂白、不务正业、不惜、不暇、不下于、不相上下、不详、不祥之兆、不像话、不消说、不肖、不肖子孙、不孝、不谐、不屑、不屑一顾、不屑置辩、不懈、不兴、不行、不省得、不省人事、不幸、不修边幅、不朽、不朽、不许、不恤、不宣而战、不学无术、不逊、不言而喻、不厌其烦、不厌其详、不要、不要紧、不要脸、不夜城、不一、不一定、不一而足、不宜、不遗余力、不已、不以为然、不义、不义之财、不意、不亦、不亦乐乎、不翼而飞、不用、不由、不由自主、不有、不虞、不与、不育、不遇、不远万里、不约而同、不越雷池、不孕、不再、不在、不在乎、不在话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择手段、不怎么样、不折不扣、不争、不争气、不正之风、不知不觉、不知好歹、不知轻重、不知死活、不知所措、不知所以、不知所云、不知所终、不知天高地厚、不值、不止、不只、不至于、不置可否、不自量、不足、不足道、不足挂齿、不足取、不足为凭、不足为奇、不足为训、不足信

  拼音  qīng   注音  ㄑ一ㄥ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IGEG  仓颉  EQMB  郑码  VCQ  四角  35127  结构  左右电码  3237  区位  3969  统一码  6E05  笔顺  丶丶一一一丨一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清的拼音:qīng(ㄑ一ㄥ)  

⒈ 水或其他液体、气体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相对:清水。清泉。清流(a.澄澈的水流,如“一股清清”;b.旧时指负有名望,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士大夫)。清澈。清碧。清朗。清新。清醇。月白风清。

⒉ 安静,不烦:冷清。凄清。清闲。清静。清淡。清幽。清谧(宁静)。

⒊ 单纯不杂:清唱。清茶。

⒋ 明白,明晰:清楚。清晰。清醒。清通(文章层次清楚)。清亮。

⒌ 一点不留,净尽:清除。肃清。清剿。清洗。清君侧(清除国君身边的亲信)。

⒍ 整理,查验:清理。清查。清点。清仓。

⒎ 详细登记:清册。清单。

⒏ 公正,廉洁:清廉。清正。清官。清绩。

⒐ 洁净,纯洁:清洁。清爽。冰清玉洁。

⒑ 高洁,高尚的,高明的:清高。清绮。清雅。清操。清介(清高耿直)。清望(清白高尚的声望)。清识(高明的见识)。

⒒ 太平,不乱:清平。清泰。清和。

⒓ 中国朝代名:清代。清宫秘史。

⒔ 姓。

统一码

清字UNICODE编码U+6E05,10进制: 28165,UTF-32: 00006E05,UTF-8: E6 B8 85。

清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清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圊淸

汉英互译

clear、completely、count、distinct、settle

相关字词

浑、浊

造字法

形声,从青声

English

clear, pure, clean; peacefu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清的拼音: qīng  

〈词性:形〉

(1)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2) 同本义。与“浊”相对 [limpid]

沧浪之水清兮。——《孟子》

河水清且涟猗。——《诗·魏风·伐檀》

举身赴清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临清流而赋诗。——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发之欲其清。——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水尤清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清直(河水清澈顺流貌);清波(清澈的水流);清泚(清清的河水);清涟(清澈的细水波);清活活(水清澈而流动貌);清照(清澈明亮);清悠悠(清澈明亮貌);清深(水色清澈);清酤(清圣。清酒);清雨(清净的雨);清英(清酒);清茗(清茶)

(4) 清洁;洁净;纯洁 [clean;pure]

京室密清。——张衡《东京赋》

圣人守清道而抱雌节。——《淮南子·原道》

身中清。——《书·微子》

太清之始也。——《淮南子·本经》

伏清白以死直兮。——《楚辞·离骚》

(5) 又如:清人(纯洁的人);清交(纯洁的交情);清休(纯洁美善);清行(纯洁的品行)

(6) 清明 [clear and bright]

视若清明。——《礼记·玉藻》

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荀子·解蔽》。注:“明审也。”

(7) 又如:清化(清明的教化);清治(清明的治绩)

(8) 清凉 [cool]

清有余也。——《吕氏春秋·有度》

其候清切。——《素问·五常正大论》。注:“大凉也。”

清风半夜鸣蝉。——宋· 辛弃疾《西江月》

清风徐来。——明· 魏学洢《核舟记》

(9) 又如:清快(清凉爽快);清风明月(清凉的风,明亮的月);清宫(清凉的宫室);清室(清凉的屋室);清软(清凉柔和)

(10) 清冷,凄清 [chilly]

渌水荡漾清猿啼。——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清角吹寒。——宋· 姜夔《扬州慢》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11) 清平;太平 [peaceful and orderly]

当纣之时,居 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孟子·万章下》

(12) 又如:清世(清平盛世);清夷(清平安定)

(13) 寂静 [quiet]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14) 清雅高尚 [morally lofty or upright]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

(15) 又如:清修如鹤(指人品高洁);清立(清高特立);清抗(清高超拔)

(16) 清白 [fair]

正直清廉而谦者,宜歌风。——《史记·乐书》

(17) 又如:清廉(清白廉洁);清心涂胆(心地清白,肝胆可照);清洁(贞洁);清操(清白的操守);清臣(志行清白的人)

(18) 清静;恬静 [quiet]

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漠。——《淮南子》

(19) 又如:清淡天和(清净淡泊,远离尘世);清冲(恬静淡泊);清佚(清静安逸)

(20) 清正 [clear and upright]

清徽雅量,众议攸归。——《晋书·殷浩等传论》

吴郡张融,清抗绝俗,虽王公贵人,视之傲如也。——《南史》

(21) 又如:清耿耿(清正耿直);清抗(清高正直);清良(清正贤良);清忠(清正忠诚);清徽(清正的风操。高雅的谈吐);清劲(清正刚直)

(22) 清廉 [honest and upright]

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书·舜典》

少嗜学,履尚清鲠。——《新唐书·赵宗儒传》

(23) 又如:清鲠(清廉鲠直):清俭(清廉俭朴);清头(清廉);清己(以清廉之德要求自己);清公(清廉公正)

(24) 清香、清馨、清醇 [delicate fragrance]

香远益清。——宋· 周敦颐《爱莲说》

(25) 无余 [without residue]

六月之内交清。——《广东军务记》

(26) 清雅 [elegant]。如:清微淡远(清雅深远;雅静悠远);清而不寒(清雅而不寒怆);清古(清雅古朴);清吟(清雅吟诵);清旨(清雅美好);清坐(清雅的席位)

(27) 通“精”。纯粹 [pure]

清神生心,心生规,规生矩。——《管子·轻重己》

其气不清则欲瞑。——《灵枢·大惑论》

词性变化

清的拼音: qīng  

〈词性:名〉

(1) 朝代名 [the Qing Dynasty]。公元1616—1911年,满族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所建。初名后金,1636年改为清。1644年入关,定都北京

视清季有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滤去酒糟的甜酒 [rice wine]

(3) 又如:清酌庶羞(祭祀用酒和众多佳肴)

(4) 通“圊”。粪槽,厕所 [latrine]

修採清,易道路。——《荀子·王制》

(5) 姓

清的拼音: qīng  

〈词性:动〉

(1) 清理 [liquidate]。如:清定(清理考核);清宫(清理宫室);清剔(清理除去);清仓(清理仓库);清产核资(清理财产,核定资金)

(2) 清除 [clear]

请诛晁错,以清君侧。——《汉书·晁错传》

(3) 又如:清跸(帝王出行时清除道路,禁止行人;也作属某人管辖,不受别人侵扰的地盘,含敬意);清革(清除);清烟道

(4) 付款结 [帐] [settle]。 如: 帐清了吗

(5) 数 [count]。如:清一清行李的件数

常用词组

清白、清兵、清仓查库、清册、清茶、清查、清偿、清唱、清澈、清晨、清澄、清除、清楚、清楚、清脆、清单、清淡、清党、清道、清道夫、清点、清队、清炖、清风、清风劲节、清风明月、清风两袖、清福、清高、清稿、清歌、清歌妙舞、清官、清规、清规戒律、清贵、清寒、清河、清华、清寂、清剿、清教徒、清洁、清净、清静、清静无为、清酒、清君侧、清客、清口、清旷、清朗、清冷、清理、清涟、清廉、清凉、清亮、清冽、清凌凌、清泠、清迈、清门、清明,清明节、清明、清盼、清贫、清平世界、清漆、清清、清癯、清趣、清泉、清热、清润、清嗓、清扫、清赏、清神、清瘦、清刷、清爽、清水、清水冷灶、清水衙门、清算、清谈、清汤寡水、清天、清甜、清退、清玩、清望官、清晰、清晰度、清洗、清闲、清闲自在、清乡、清香、清晓、清心、清心寡欲、清新、清馨、清醒、清醒、清雅、清雅绝尘、清扬、清样、清野、清一色、清议、清逸、清音、清音、清幽、清油、清誉、清越、清约、清运、清早、清账、清账、清真、清真寺、清正、清秩、清浊同流

成语首拼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