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巢焚原燎的意思

cháofényuánliáo

巢焚原燎



拼音cháo fén yuán liáo

注音ㄔㄠˊ ㄈㄣˊ ㄩㄢˊ ㄌ一ㄠˊ

解释极言战祸惨烈。

出处《文选左思<魏都赋>》:“奸回内赑,翼翼京室,眈眈帝宇,巢焚原燎,变为煨烬,故荆棘旅庭也。”

例子自英皇北狞,河套沦没,巢焚原燎,糜鹿为墟。清·侯方域《定鼎说》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战争等。

感情巢焚原燎是贬义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cháo   注音  ㄔㄠˊ   
部首  巛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VJSU  仓颉  VVWD  郑码  ZDKF  四角  22904  结构  上下电码  1560  区位  1918  统一码  5DE2  笔顺  フフフ丨フ一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巢的拼音:cháo(ㄔㄠˊ)  

⒈ 鸟搭的窝,亦指蜂、蚁等动物的窝;借指敌人或盗贼的藏身之所:鸟巢。蜂巢。巢窟。匪巢。巢穴。

⒉ 姓。

统一码

巢字UNICODE编码U+5DE2,10进制: 24034,UTF-32: 00005DE2,UTF-8: E5 B7 A2。

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巢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漅巣窼

汉英互译

nest、den of robbers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nest, living quarter in tre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巢的拼音: cháo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下边是树木,木上是三只鸟和鸟窝。合起来表示鸟栖于树窝上。本义:鸟窝)

(2) 同本义 [birds' nests]

巢,鸟在木上曰巢,在穴曰窠。——《说文》

鸟之所乳谓之巢。——《小尔雅》

夏则居橧巢。——《孔子家语·问礼》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诗·召南·鹊巢》

(3) 又泛指其他动 物的巢穴 [nest]

长安城南有鼠衔黄蒿、柏叶,上民冢柏及榆树上为巢。——《汉书·五行志》

(4) 又泛指蜂、蚁、兽的窝。如:巢车(古代的一种兵车。用以瞭望敌军。车上有用辘轳升降的瞭望台,人在台中,如鸟在巢,故名);巢聚(谓聚集在巢穴中)

(5) 古人住的巢穴 [house]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韩非子·五蠹》

(6) 敌人或盗贼盘踞的地方 [den]。如:巢窠(盘踞之地);巢薮(指盗匪或敌人盘踞之地)

(7) 姓

词性变化

巢的拼音: cháo  

〈词性:动〉

(1) 筑巢 [build nest]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楚辞·屈原·涉江》

(2) 又如:巢幕(筑巢于帷幕之上。喻处境危险)

(3) 居住;栖息 [dwell]。如:巢居子(泛指隐士);巢栖(指隐居)

常用词组

巢毁卵破、巢窟、巢穴

  拼音  fén   注音  ㄈㄣˊ   
部首  火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SSOU  仓颉  DDF  郑码  FFUO  四角  44809  结构  上下电码  3539  区位  2357  统一码  711A  笔顺  一丨ノ丶一丨ノ丶丶ノ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焚的拼音:fén(ㄈㄣˊ)  

⒈ 烧:焚烧。焚毁。焚化。焚香。焚书坑儒。焚膏继晷(“膏”,油脂;“晷”,日影;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忧心如焚。

统一码

焚字UNICODE编码U+711A,10进制: 28954,UTF-32: 0000711A,UTF-8: E7 84 9A。

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焚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㷊炃燌燓燔

汉英互译

burn

相关字词

燃、烧

造字法

会意:从林、从火

English

bur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焚的拼音: fén  

〈词性:动〉

(1) (会意。从火,从林。甲骨文字形,象火烧丛木。古人田猎,为了把野兽从树林里赶出来,就采用焚林的办法。本义:烧山)

(2) 用火烧山林宿草。 [burn weeds and till]

焚,烧田也。——《说文》

焚咸丘。——《公羊传·桓公七年》。传:“焚之者何,樵之也;樵之者何,以火攻也。”

焚林而田。——《韩非子·难一》

(3) 烧[burn]

焚,烧也。——《广雅》

焚如死如弃如。——《易·离》

遂从而尽焚之。——《左传·成公十三年》

乃焚大槐。——《庄子·外物》。司马注:“谓霹雳时烧大树也。”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汉· 贾谊《过秦论》

焚拜如前人。——《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玩火者必自焚;焚舟(烧毁渡船);焚池(祭祀时焚化祭品的器物);焚黄(烧掉黄表纸。祭告家庙祖坟,祷文写在黄表纸上);焚灼(烧、焚烧);焚帛(焚烧纸帛)

(5) 旧时的一种酷刑。用火烧死 [burn]

焚炙忠良。——《书·泰誓上》

凡杀其亲者焚之。——《周礼·掌戮》

(6) 炙;烤 [roast]。如:焚枯(烤煮干鱼);焚枯食淡(烤干鱼,食薄味)

常用词组

焚化、焚毁、焚烧、焚书、焚书坑儒、焚香

  拼音  yuán   注音  ㄩㄢˊ   
部首  厂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DRII  仓颉  MHAF  郑码  GGNK  四角  71296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0626  区位  5213  统一码  539F  笔顺  一ノノ丨フ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原的拼音:yuán(ㄩㄢˊ)  

⒈ 最初的,开始的:原本。原告。原稿。原籍。原理。原料。原色。原始。原著。

⒉ 本来:原样。原型。原址。原主。

⒊ 谅解,宽容:原宥。原谅。

⒋ 宽广平坦的地方:原野。平原。

⒌ 同“塬”。

统一码

原字UNICODE编码U+539F,10进制: 21407,UTF-32: 0000539F,UTF-8: E5 8E 9F。

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原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元厡羱邍

汉英互译

former、original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source, origin, beginn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原的拼音: yuán  

〈词性:名〉

(1) (会意。小篆字形。象泉水从山崖里涌出来。从厂( hǎn  ),象山崖石穴形。从泉。本义:水源,源泉)

(2) “源”的古字。水源,水流起头的地方 [fountainhead;source of a river]

原,水泉本也。——《说文》。俗字作“源”。

原泉混混。——《孟子》

原流、泉浡。——《淮南子·原道》

犹塞川原为潢洿也。——《汉书·食货志》

有本有原。——唐· 韩愈《原毁》

(3) 又如:原泉(源泉);原流(源流)

(4) 起源;根本;根由 [origin;cause;source]

必达于礼乐之原。——《礼记·孔子闲居》。注:“犹本也。”

原小则鲜。——《史记·货殖列传》。

(5) 又

衣食之原。

(6) 又

原大则饶。

(7) 又如:原故(原因);原凶(凶杀案的主犯);原曲(原委和底细)

(8) 原野 [open country]

广平曰原。——《尔雅》

拘诸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川原无际。——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南望原隰。——清· 袁枚《祭妹文》

(9) 又如:原燎(原野上大火延烧);原色(原野的景色);原陵(平原与丘陵)

词性变化

原的拼音: yuán  

〈词性:形〉

(1) 原来 [original;former;primary]

原不过此数。——清· 洪亮吉《治平篇》

(2) 如:原道(原来说;原来);原起(原来;起初);原自(本来;原来);原身(原来的身形);原心(本心,本意);原价(原来的价格);原额(原来规定的数额)

(3) 本来 [true]

若果为原版所有。——《书林清话》

(4) 又如:原底子(本来;从前);原说(本来说);原形毕露(本来面貌)

(5) 最初的 [initial]。如:原脚子(原本);原解(捉拿犯人归案的差役);原供(最初的供词)

(6) 未加工的 [raw;unprocessed]。如:原油;原粮

原的拼音: yuán  

〈词性:动〉

(1) 推究 [examine]

原心定罪。——《汉书·薛宣传》。注:“谓寻其本也。”

原其理,当是为谷大水冲激……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宋· 沈括《梦溪笔谈》

原庄宗。—— 宋· 欧阳修《伶官传》

(2) 又如:原情(推究本情);原察(推究考察);原君;原毁

(3) 宽恕 [excuse;pardon]

因任己明而原省次之。——《庄子·天道》

(4) 又如:原宥(原谅宽恕);原刑(恕罪);原省(宽恕并免除其罪);原降(原宥而减罪);原赦(宽恕赦免)

(5) 赦免 [remit]。如:原洗(赦免洗雪);原恕(赦免);原遣(赦免释放)

常用词组

原案、原版、原本、原本、原材料、原虫、原地、原点、原动力、原封、原封不动、原稿、原告、原隔、原沟、原故、原核、原籍、原件、原浆、原旧、原来、原来、原来、原理、原粮、原谅、原料、原毛、原貌、原煤、原棉、原名、原木、原配、原圃、原人、原色、原审、原始、原诉、原田、原头、原图、原委、原文、原物、原隰、原先、原线圈、原形、原形毕露、原型、原盐、原样、原野、原意、原因、原由、原油、原宥、原原本本、原早、原则、原汁、原职、原址、原主、原著、原子、原子笔、原子弹、原子反应堆、原子核、原子能、原子能发电站、原罪、原作

  拼音  liáo liǎo   注音  ㄌ一ㄠˊ ㄌ一ㄠˇ   
部首  火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16画  
五笔  ODUI  仓颉  FKCF  郑码  UOKK  四角  94896  结构  左右电码  3598  区位  3339  统一码  71CE  笔顺  丶ノノ丶一ノ丶丶ノ丨フ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燎的拼音:liáo(ㄌ一ㄠˊ)  

⒈ 延烧:燎荒。燎原烈火。

⒉ 烫:燎泡。

⒊ 照明。

其他字义

燎的拼音:liǎo(ㄌ一ㄠˇ)  

⒈ 挨近火而烧焦:把头发燎了。

统一码

燎字UNICODE编码U+71CE,10进制: 29134,UTF-32: 000071CE,UTF-8: E7 87 8E。

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燎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爎爒㶫

汉英互译

burn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燎的拼音: liáo  

〈词性:名〉

(1) 放在地上的火炬,大火把 [torch]

夜未央,庭燎之光。——《诗·小雅·庭燎》。疏:“庭燎者,树之于庭,燎之为明,是烛之大者。“

火在地曰燎,执之曰烛。——《仪礼·士丧礼》注

(2) 又如:燎火(火炬);燎炬(火把);燎烛(烛炬)

词性变化

燎的拼音: liáo  

〈词性:动〉

(1) 烫 [scald]。如:燎浆泡

(2) 另见 liǎo;liào  

常用词组

燎亮、燎荒、燎泡,燎浆泡、燎原

基本词义

燎的拼音: liǎo  

〈词性:动〉

(1) (形声。从火,尞( liáo  )声。本义:放火焚烧草木)

(2) 同本义 [burn]

燎,放火也。——《说文》

燎,烧田也。——《一切经音义》引《说文》

燎,烧也。——《广雅》

若火之燎于原。——《书·洛诰》

燎京薪。——张衡《西京赋》

燎之方扬,宁或灭之?——《诗·小雅·正月》

(3) 又如:星火燎原。又指放火烧田除草。如:燎荒;燎野(放火烧田;火烧原野)。泛指延烧;烧

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书·盘庚上》

(4) 又如:燎火(延烧着的火);燎草儿(到祖坟上烧纸)

(5) 烤炙,烘干,烘烤 [roast;scald]

疑以火自燎。——《汉书·王莽传》

光武对灶燎衣。——《后汉书·冯异传》

(6) 被火焰烧焦 [singe]

发一灯可燎阿房。——唐· 杜牧《阿房宫赋》

(7) 如:燎眉(火烧眉毛。比喻情况急迫);燎发;燎毛

(8) 用同“憭”。明白;明了 [understand]

佼人燎兮。——《诗·陈风·月出》

(9) 又如:燎悟(明了,领悟);燎彻(了解透彻);燎燎(明显);燎亮(明白)

(10) 另见 liáo;liào  

基本词义

燎的拼音: liào  

〈词性:动〉

(1) 照明 [illuminate]

桓公虽不言,若暗夜而烛燎也。——《吕氏春秋·精谕》

(2) 夜猎 [hunt in night]

昔有司原氏者,燎猎中野。——《潜夫论》

(3) 又如:燎猎

(4) 假借为“尞”。烧柴祭天 [burn]

及百祀之新燎。——《吕氏春秋·季冬》。注:“燎者,积聚柴薪,置璧与牲于上而燎之。升其烟气。”

民所燎矣。——《诗·大雅·旱麓》。释文:“柴祭天也。”

休之以燎。——《汉书·司马相如传》。注:“祭天也。”

燎祭天,报之义也。——《白虎通·封禅》

(5) 又如:燎柴(烧柴祭天);燎祭(古代祭祀仪式之一。把玉帛、牺牲放在柴堆上,焚烧祭天);燎燔(烧柴而祭)

(6) 另见 liáo;liǎo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