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掣襟露肘的意思

chèjīnzhǒu

掣襟露肘



拼音chè jīn lù zhǒu

注音ㄔㄜˋ ㄐ一ㄣ ㄌㄨˋ ㄓㄡˇ

解释掣:牵接。接一下衣襟胳膊肘儿就露出来。形容衣服破烂,生活贫困。

出处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5回:“宗昭原是寒素之家,中了举,百务齐作的时候,去了这四十两银,弄得手里掣襟露肘。”

例子宗昭原是寒素之家,中了举,百务齐作的时候,去了这四十两银,弄得手里掣襟露肘。(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贫寒。

感情掣襟露肘是贬义词。

近义捉襟见肘

英语be on one's uppers(be out at elbow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chè   注音  ㄔㄜˋ   
部首  手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RMHR  五笔98  TGMR  仓颉  HNQ  郑码  MBKM  四角  22502  结构  上下电码  2233  区位  1924  统一码  63A3  笔顺  ノ一一丨フ丨丨丨ノ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掣的拼音:chè(ㄔㄜˋ)  

⒈ 拉,拽:掣肘。掣后腿。风驰电掣。

⒉ 抽:掣签。

统一码

掣字UNICODE编码U+63A3,10进制: 25507,UTF-32: 000063A3,UTF-8: E6 8E A3。

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掣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手、制声

English

drag, pull; hinder by pulling bac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掣的拼音: chè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制声。本义:牵引,拉)

(2) 同本义[pull]

掣,拽也。——《经典释文》

见舆曳,其牛掣。——《易·睽》

流火掣空飞。——袁宏道《雪夜感怀同黄道元作》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又如:掣后腿;掣手;掣脱(决裂;弄僵);掣撰(掣曳,牵引之意)

(4) 牵制;控制 [control]。如:掣制(牵制);掣搦(拘牵,牵制)

(5) 抽;拔 [draw]

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晋书·王献之传》

(6) 又如:掣签(清代制度,候补的地方官吏抽签确定任职省分。具备一定条件的,可以自选省分,称“指分”);掣兵(抽调兵马);掣开(抽出);掣身(抽身)

常用词组

掣电、掣肘、掣子

  拼音  jīn   注音  ㄐ一ㄣ   
简体部首  衤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  18画  
繁体部首  衣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  19画  
五笔  PUSI  仓颉  LDDF  郑码  WTFB  四角  34291  结构  左右电码  5992  区位  2983  统一码  895F  笔顺  丶フ丨ノ丶一丨ノ丶一丨ノ丶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襟的拼音:jīn(ㄐ一ㄣ)  

⒈ 衣服的胸前部分:大襟。对襟。底襟。襟带(亦喻山川屏障环绕,地势险要)。襟要(亦喻军事上险要的地理位置)。

⒉ 胸怀,抱负:襟怀。胸襟。

⒊ 姐妹的丈夫之间的称呼:连襟。

统一码

襟字UNICODE编码U+895F,10进制: 35167,UTF-32: 0000895F,UTF-8: E8 A5 9F。

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襟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ront of a garment、husbands of sisters

造字法

形声:从衤、禁声

English

lapel, colla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襟的拼音: jīn  

〈词性:名〉

(1) (形声。从衣,禁声。本义:古代指衣的交领)

(2) 同本义。后指衣的前幅。 [front of a garment]

泣下沾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3) 又如:襟袂(襟袖。衣襟和衣袖);襟带(衣襟和腰带);襟卫(襟带周卫);襟子(衣襟);襟儿(衣襟)

(4) 连襟的省称。本人与妻子的兄弟或姐妹的夫婿间的关系或两婿相称 [brothers-in-law]。如:襟兄(对妻姊之夫的称呼);襟联(连襟)

(5) 胸怀 [mind]。如:襟曲(心曲);襟素(怀抱,心胸);襟友(至友,心心相通的好友);襟鬲(胸襟)

(6) 前面 [front]。如:襟背(前后)

(7) 古衣襟左右相交,因用以比喻地势的交会扼要 [pass]。如:襟要(比喻险要的地方);襟抱(喻指水流交会处);襟屏(像衣襟一样屏蔽于前。比喻地势重要);襟会(交会连接)

词性变化

襟的拼音: jīn  

〈词性:动〉

(1) [如衣襟] 屏障于前 [screen]

襟三江而带五湖。——唐· 王勃《滕王阁序》

(2) 裹杂;混合 [mix]

将零头的三百八十匹,又选自己营中老疲病马五百余匹,襟在里头。叫几个军士赶着。——清· 素庵主人《睢阳忠毅录》

常用词组

襟抱、襟度、襟怀、襟怀坦白、襟素

  拼音  lòu lù   注音  ㄌㄡˋ ㄌㄨˋ   
部首  雨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  21画  
五笔  FKHK  仓颉  MBRMR  郑码  FVRJ  四角  10164  结构  上下电码  7216  区位  3422  统一码  9732  笔顺  一丶フ丨丶丶丶丶丨フ一丨一丨一ノフ丶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露的拼音:lù(ㄌㄨˋ)  

⒈ 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球:露水。白露。寒露。朝(zhāo   )露。甘露。

⒉ 在室外,无遮盖:露天。露宿。露营。

⒊ 加入药料或果子汁制成的饮料或药剂:露酒。枇杷露。

⒋ 滋润:覆露万民。

⒌ 表现,显现:露布(a.通告;b.古代指未加封缄的文书;c.檄文;d.捷报等)。露骨。袒露。吐露。揭露。暴露。

其他字义

露的拼音:lòu(ㄌㄡˋ)  

⒈ 用于一些口语词语,如“露怯”、“露马脚”。

统一码

露字UNICODE编码U+9732,10进制: 38706,UTF-32: 00009732,UTF-8: E9 9C B2。

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露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ew、reveal、show、syrup

相关字词

含、藏

造字法

形声:从雨、路声

English

dew; bare, open, expos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露的拼音: lòu  

〈词性:动〉

(1) [口]∶显出;冒出 [reveal;show]。如:露刃(刀剑出鞘);露光;露相;露白(露于外。白:银子)

(2) 另见   

常用词组

露白、露丑、露底、露风、露富、露脸、露马脚、露面、露苗、露怯、露头、露馅儿、露相、露一手

基本词义

露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雨,路声。本义:露水)

(2) 同本义 [dew]

露,润泽也。——《说文》。段注:“泽与露叠韵。五经通义曰:和气津凝为露。蔡邕月令曰:露者,阴之液也。按,露之言胪也。故凡陈列表见于外曰露。” 朱曰:“士气津液从地而兴,若薄以寒气,即结而为霜。”

阳气胜则散为雨露。——《多戴礼记·曾子天圆》

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

(3) 又

白露未已。

朝露待日晞。——《乐府诗集·长歌行》

人生如朝露。——《汉书·李广苏建传》

(4) 又如:雨露(雨和露。比喻恩惠);露草(沾露的草;植物名);露师(军队蒙受风霜雨露,住宿在外);露水姻缘(短暂的、不正当的男妇关系)

(5) 水气 [hydrosphere; vapor; moisture]

白露横江。——苏轼《赤壁赋》

(6) 糖浆,糖汁[drink distilled from flowers,fruit or leaves;syrup]。如:果子露;玫瑰露;荷叶露

(7) 滋润;恩泽 [kindness]。如:露雨(比喻恩泽);露脸(比喻脸如露珠般晶莹润泽)

(8) 通“路”。道路 [road]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诗·邶风·式微》

朝群臣于露门。——《周书·武帝纪上》

词性变化

露的拼音:   

〈词性:动〉

(1) 显露;显现在外 [show;become visible;reveal]

今乐远出以露威灵。——《文选·扬雄·长杨赋》

都邑露。——《荀子·富国》。注:“谓无城郭墙垣。”

乃露布上书。——《后汉书·李云传》。注:“露布,谓不封也。”

止露尻尾。——《聊斋志异·狼三则》

袒胸露乳。——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赤身露体;藏头露尾;抛头露面;露白(财宝被人看见);露天生意(〈词性:方〉∶摆摊卖货);露堂(室外;露天);露止(栖宿在屋外或野外);露立(露天站立);露布(指不封口的公文或布告)

(3) 滋润 [moisten]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诗·小雅·白华》

(4) 庇护 [protect; shelter; shield]

智子之道善矣,是先生覆露子也。——《国语》

(5) 败坏 [corrupt; ruin]

勿使有所壅闭湫底,以露其体。——《左传》

(6) 另见 lòu  

常用词组

露齿、露底、露点、露骨、露申辛夷、露水、露宿、露台、露天、露天开采、露天矿、露头、露头角、露营、露原形、露止、露珠

  拼音  zhǒu   注音  ㄓㄡˇ   
简体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肉部  
五笔  EFY  仓颉  BDI  郑码  QDS  四角  74200  结构  左右电码  5136  区位  5466  统一码  8098  笔顺  ノフ一一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肘的拼音:zhǒu(ㄓㄡˇ)  

⒈ 上臂与前臂相接处向外凸起的部分:胳膊肘儿。掣肘(捉住其肘,喻阻挠别人做事)。肘子(a.肘;b.指食品的猪腿上半部)。

统一码

肘字UNICODE编码U+8098,10进制: 32920,UTF-32: 00008098,UTF-8: E8 82 98。

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肘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胕䏔

汉英互译

ancon、elbow

造字法

会意:从月、从寸

English

the elbow; help a person shoulder a loa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肘的拼音: zhǒu  

〈词性:名〉

(1) (会意。从肉从寸,寸,腕下“寸口”部位。点明肘所在的范围。本义:上下臂相接处可以弯曲的部位)同本义 [elbow]

肘,臂节也。——《说文》

(2) 肘者,肱与臂相接处。

反诎之,及肘。——《礼记·深衣》。注:“肘或为腕。”

俄而柳生其左肘。——《庄子·至乐》

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左传》

(3) 又如:肘膊(手臂。比喻得力的助手);肘弯(肘关节部位);肘翼(胳膊肘和羽翼,比喻切近之地);肘臂(臂膀。比喻亲信;爪牙);肘腕(肘关节向里凹下去的地方);肘行(以肘前行,表示畏服);肘行膝步(匍匐前行,表示虔诚或哀戚)

词性变化

肘的拼音: zhǒu  

〈词性:动〉

(1) 用肘触人示意;拉住肘部[hold sb.back by the elbow;hinder]

柴俯不对,女肘之, 柴始强颜笑。——《聊斋志异》

(2) 又如:肘掣(拉住胳膊。比喻牵制或留难);肘足(以肘触肘,以足蹑足。比喻暗中示意,互结其谋)

常用词组

肘窝、肘见、肘腋、肘子

掣襟露肘: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