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乘桴浮海的意思

chénghǎi

乘桴浮海



拼音chéng fú fú hǎi

注音ㄔㄥˊ ㄈㄨˊ ㄈㄨˊ ㄏㄞˇ

解释桴:小筏子。乘小筏子浮游海外。比喻远行。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远行。

谜语远航

感情乘桴浮海是中性词。

繁体乗桴浮海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chéng shèng   注音  ㄔㄥˊ ㄕㄥˋ   
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TUXV  仓颉  HDLP  郑码  MFTR  四角  20901  结构  单一电码  0042  区位  1943  统一码  4E58  笔顺  ノ一丨丨一一ノ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乘的拼音:chéng(ㄔㄥˊ)  

⒈ 骑,坐:乘马。乘车。乘客。乘警。

⒉ 趁着,就着:乘便。乘机(趁着机会)。乘势。乘兴(xìng  )。因利乘便。

⒊ 算术中指一个数使另一个数变成若干倍:乘法。乘幂(  )。乘数。

⒋ 佛教的教派或教法:大乘。小乘。上乘。下乘。

⒌ 姓。

其他字义

乘的拼音:shèng(ㄕㄥˋ)  

⒈ 古代称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乘舆。千乘之国。

⒉ 古代称四为乘:乘矢。乘壶。“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⒊ 中国春秋时晋国的史书称“乘”,后通称一般的史书:史乘。野乘。

统一码

乘字UNICODE编码U+4E58,10进制: 20056,UTF-32: 00004E58,UTF-8: E4 B9 98。

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乘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乗椉

汉英互译

ride、multiply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ride, ascend; avail oneself of; numerary adjunct for vehicle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乘的拼音:

chéng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大(人)从木,表示人爬在树上。“大”象“人”正面。本义:登,升)

(2) 同本义 [ascend]

乘,升也。——《玉篇》

亟其乘屋。——《诗·豳风·七月》

却叔虎将乘城。——《国语·晋语一》

淮阴侯复乘之。——《史记·高帝纪》

俱乘高台。——《列子·黄帝》

(3) 又如:乘槎(神话中指乘木排上天);乘城(登城;守城);乘屋(登上屋顶)

(4) 骑;坐 [ride]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唐· 崔颢《黄鹤楼》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左传·庄公十年》

(5) 又如:乘车;乘舟(乘船);乘奔(乘坐奔驰的快马);乘轩(乘坐大夫的车子);乘桴(乘坐竹木小筏以代舟船。后用以比喻避世)

(6) 驱马驾车;驾驭 [drive]

服牛乘马。——《易·系辞下》

乘肥马,衣轻裘。——《论语·雍也》

(7) 又如:乘驭(驱使车马行进;驱使;役使);乘云(驾云;驭云);乘马(驾马,用马驾车)

(8) 趁着;利用 [take advantage of]

乘今之时,因无之助。——汉· 贾谊《治安策》

其锋不可犯,而其未可乘。——宋· 苏轼《留侯论》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9) 又如:乘衅(乘机;趁空子);乘闲(趁着空闲);乘空(趁着空闲);乘胜(趁着胜利的形势)

(10) 凭持;依仗 [rely on]

因利乘便。——汉· 贾谊《过秦论》

(11) 又如:乘利席胜(凭借着胜利的形势);乘正(依据正道);乘利(凭借有利的形势)

(12) 冒着 [brave]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 长清…至于 泰安。—— 清· 姚鼐《登泰山记》

(13) 交错(出现) [alternate]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汉· 贾谊《论积贮疏》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4) 算术中用一个数使另一个数变成若干倍 [multiply]。如:8乘以7得56

词性变化

乘的拼音: chéng  

〈词性:名〉

(1) 算术中的乘法运算,亦指乘法的运算方法 [multiplication]。如:加减乘除

(2) 佛教的教义 [yana]。如:大乘,小乘

(3) 另见 shèng  

常用词组

乘便、乘除、乘法、乘法表、乘方、乘风、乘风破浪、乘号、乘火打劫、乘机、乘积、乘坚策肥、乘警、乘客、乘凉、乘龙快婿、乘幂、乘人之危、乘胜、乘胜追击、乘势、乘数、乘务员、乘隙、乘兴、乘虚

基本词义

乘的拼音: shèng  

〈词性:名〉

(1) 用以指车兵 [chariot soldier]

而卒乘辑睦,事不奸矣。——《左传》

(2) 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后用以称一般的史书 [history]

晋之《乘》, 楚之《梼杌》, 鲁之《春秋》,一也。——《孟子》

(3) 又如:乘籍(史书)

词性变化

乘的拼音: shèng  

〈词性:量〉

(1) 古时计物以四为乘 [four]

郑商人 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又如:乘处(四个同处);乘壶(四个壶);乘禽(成双而群居的鸟)

(3) [量]

(4) 用以计算车子

公车千乘。——《诗·鲁颂·閟宫》

驾我乘马。——《诗·陈风·株林》

晋师乘和。——《左传·成公十二年》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战国策·赵策》

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 梁。——《战国策·齐策》

(5) 又如:乘丘(形同马车的土丘);乘白(古代指战车和军旗);乘车(安车;古代行丧葬礼所用的魂车);乘马(四匹马拉的车);乘传(古代驿站用的四匹下等马拉的车子);乘广(春秋时楚王或主帅率领的兵车);乘路(即王路。周代天子所乘之车)

(6) 用以计算马。四匹

路车乘马。——《诗·小雅·采菽》

乘马在厩。——《诗·小雅·鸳鸯》

陈文子有马十乘。——《论语》。 刘宝楠正义:“一乘是四匹马。”

(7) 又如:乘黄(四匹黄色的马);乘黄朱(四匹黄毛朱鬃的马);乘鸨(四匹黑白杂毛的马)

(8) 用以计算船只

舫千余乘。——《宋书》

(9) 用以计算田地、区域的单位,犹丘

(10) 用以计算轿子、梯子等

一乘素轿,将二姐儿抬来。——《红楼梦》

(11) 军赋的计算单位。古井田制,九夫为井,十六井为丘,四丘为甸,一甸土地所出的军赋叫乘(包括战车、甲士和步卒) [Sheng]

且鲁赋八百乘,君之贰也!——《左传》

(12) 另见 chéng  

常用词组

乘舆

  拼音    注音  ㄈㄨˊ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SEBG  仓颉  DBND  郑码  FPYA  四角  42947  结构  左右电码  2727  区位  7285  统一码  6874  笔顺  一丨ノ丶ノ丶丶ノフ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桴的拼音:fú(ㄈㄨˊ)  

⒈ 房屋的次栋,即二栋。

⒉ 击鼓的槌:桴鼓相应。

⒊ 小竹筏或小木筏。

统一码

桴字UNICODE编码U+6874,10进制: 26740,UTF-32: 00006874,UTF-8: E6 A1 B4。

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桴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坿柎泭

造字法

形声:从木、孚声

English

raft; drum stick; ridge po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桴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孚(   )声。本义:房屋的二梁)

(2) 同本义 [second roof]

桴,栋名。——《说文》

栋谓之桴。——《尔雅·释宫》。注:“屋稳。”

桴,极也。——《字林》。按,凡五架屋,正中曰栋,亦曰阿,次曰俘,亦曰梁。

重桴乃饰。——何晏《景福殿赋》。注:“重栋也。”

荷栋柎而高骧。——东汉· 班固《西都赋》

(3) 又如:桴栋(栋梁)

(4) 小的竹、木筏子 [small raft]

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皇疏:“桴者,编竹木也。大曰筏,小曰桴。”

乘桴济河。——《国语·齐语》。注:“小泭曰桴。”

(5) 又如:桴木(木筏);桴人(船夫);桴筏(竹、木筏);桴槎(木筏)

(6) 通“枹”。鼓槌 [drumstick]

[却克]左并辔,右援桴而鼓。——《左传·成公二年》

(7) 又如:桴革(鼓锤与战甲);桴鼓(鼓锤与鼓)

  拼音    注音  ㄈㄨˊ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IEBG  仓颉  EBND  郑码  VPYA  四角  32147  结构  左右电码  3187  区位  2401  统一码  6D6E  笔顺  丶丶一ノ丶丶ノフ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浮的拼音:fú(ㄈㄨˊ)  

⒈ 漂在水面上,与“沉”相对:浮桥。浮力。浮标。浮萍。浮泛。浮沉。漂浮。浮光掠影。

⒉ 表面的:浮皮儿。浮土。浮雕。

⒊ 空虚,不切实:浮夸。浮华。

⒋ 不沉静,不沉着:轻浮。浮躁。

⒌ 暂时的:浮记。浮支。

⒍ 可移动的:浮财。浮荡。浮吊。浮动。

⒎ 超过,多余:人浮于事。

⒏ 呈现,涌现:浮现。浮想。

⒐ 中医指脉搏浮在肌肤表层:浮脉。

统一码

浮字UNICODE编码U+6D6E,10进制: 28014,UTF-32: 00006D6E,UTF-8: E6 B5 AE。

浮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浮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酻㳇

汉英互译

float、on the surface、unstabl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氵、孚声

English

to float, drift, waft; to exceed; superfluou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浮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水,孚(   )声。本义:漂流,漂浮)

(2) 同本义 [float]

浮,氾也。——《说文》

载沉载浮。——《诗·小雅·菁菁者莪》

浮,漂也。浮游也。——《广雅》

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

浮于济漯。——《书·禹贡》

过夏首而西浮兮。——《楚辞·哀郢》

浮天无岸。——《文选·桦·海赋》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油浮于水面;浮梗(随水漂浮的残梗);浮蛆(酿酒未熟时,漂浮在酒浆上的泡沫);浮没(漂流淹没);浮月(浮在水面的月影)。也指飘在空中。如:浮香(漂溢的香气);浮气(浮游的云雾);浮踊(飘浮升腾的)

(4) 游水(如挥动手脚或摆动翅鳍或尾巴)推进身体 [swim]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资治通鉴》

(5) 又如:浮涉(乘舟渡水);浮淫(划船游乐);浮舟(行船)

(6) 超过 [exceed]

罪俘于桀。——《书伪泰誓》

康乃甘心鹰犬,搏噬善类,其罪又浮于高拱。——《明史·海瑞传》

(7) 又如:人浮于事;浮征(超额征收);浮冒(虚报;假冒)

(8) 游荡,游手好闲 [idle about]。如:浮沉草野(浪迹山野乡间;四处漂泊);浮客(四处漂泊的人);浮户(流动而无定籍的户口);浮人(到处流浪的人)

(9) 用满杯酒罚人 [punish sb. with a full cup of wine]

使苏子美读之,必浮白曰:“惜乎击之不中!”——《聊斋志异》

(10) 又如:浮白(罚酒;借指满饮)

词性变化

浮的拼音:   

〈词性:形〉

(1) 在表面上 [on the surface;superficial]

耻名之浮于行也。——《礼记·表记》

(2) 又如:浮文套语(不疼不痒的客套话);浮气(非常微弱的气息)

(3) 暂时的 [temporary;provisional]。如:浮支;浮世(世事无定,生命短促);浮铺(地摊。没有固定地点的铺子);浮借(暂借);浮来暂去(刚来就走;来去匆匆)

(4) 轻薄;轻佻 [flighty;frivolous]

教以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国语·楚语》

浮浪书生亦贪利,史笥经箱为盗囊。——梅尧臣《闻进士贩茶》

(5) 又如:粗心浮气;浮逸(轻浮放荡);浮浪(轻薄放荡)

(6) 空虚;无根据。又空虚不实 [hollow;empty;groundless]

有苗时采,则虚而浮。——宋· 沈括《梦溪笔谈》

(7) 又如:浮称(虚名);浮言(没有实际意义的话);浮幻(不切实际的幻想);浮理(捏造的理由);浮文(虚华无实的文章);浮词(虚饰无根据的言辞);浮议(无根据、不足信的言论)

浮的拼音:   

〈词性:名〉

(1) 疏松细碎的土 [loose earth]

壤土之次曰五浮。——《管子》

(2) 通“瓠”(   )。葫芦 [bottle gourd]

百人抗浮,不若一人挈而趋。——《淮南子》

(3) 通“蜉”。虫名 [worm]

浮游有殷。——《大戴礼·夏小正》

常用词组

浮标、浮冰块、浮财、浮沉、浮雕、浮动、浮泛、浮光掠影、浮华、浮滑、浮家泛宅、浮夸、浮力、浮靡、浮萍、浮桥、浮生若梦、浮图、浮现、浮想联翩、浮游、浮云、浮躁、浮肿、浮子

  拼音  hǎi   注音  ㄏㄞˇ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86  ITXU  五笔98  ITXY  仓颉  EOWY  郑码  VMZY  四角  38157  结构  左右电码  3189  区位  2603  统一码  6D77  笔顺  丶丶一ノ一フフ丶一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海的拼音:hǎi(ㄏㄞˇ)  

⒈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海洋。海域。海拔。海疆。海内。海岸。海誓山盟。五湖四海。

⒉ 用于湖泊名称:青海。中南海。

⒊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海碗。海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海口。

⒋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海。火海。

⒌ 漫无目标地:海骂。海找。

⒍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

⒎ 特指中国上海:海派。

⒏ 姓。

统一码

海字UNICODE编码U+6D77,10进制: 28023,UTF-32: 00006D77,UTF-8: E6 B5 B7。

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海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ea、big lake、a lots of、extra large

造字法

形声:从氵、每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海的拼音: hǎi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2)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sea;ocean]

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

祖天地之左海也。——《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

孙叔敖举于海。——《孟子·告子下》

前途似海。——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半壁见海日。——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近海(靠近陆地的海域);沿海(靠海的一带);海岳(大海和山岳);海藏(大海。藏:海的总汇)

(4) 海水 [seawater]

煮海为盐。——《汉书·晁错传》

(5) 又如:海老(海水枯竭);海望(海水逢望日涨潮的现象)

(6) 大湖或大池 [lake]。如:洱海;里海;咸海;北海

(7) 古人认为陆地四周皆为海,故用以指僻远地区 [border]

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尔雅·释地》

作九夷八蛮六戎五狄、校人四海山川注:四海犹四方也。——《周礼·调人》

(8) 又如:海北(泛指僻远的北方);海夷(边境少数民族或来自海外的外国人);海土(海内的土地);海方(犹四海。极言广远之地)

(9) 在月球表面或火星表面上一种相当大的暗区 [mare]

(10) 较大的器皿 [large vessel]。如:银海;墨海

(11) 大口,大嘴巴 [big mouth]

面皮微白,海下无须。此人就是赛叔和 李怀春。—— 清· 郭小亭《济公全传》

词性变化

海的拼音: hǎi  

〈词性:形〉

(1) 很多的 [many;much]

凡地大物博得皆得谓之海。——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2) 又如:那年闹霍乱,死的人海啦!东西海着哩,管你们酒足饭饱

(3) 大的 [extra large;of great capacity;very big]。如:海碗;夸下海口;海灯(佛前的大型盆状油灯);海骂(大骂)

常用词组

海岸、海岸线、海拔、海报、海豹、海北天南、海滨、海波、海菜、海草、海汊、海产、海潮、海程、海带、海岛、海盗、海堤、海底、海底捞月、海地、海风、海港、海狗、海关、海龟、海涵、海河、海疆、海角天涯、海军、海客、海口、海枯石烂、海况、海阔天空、海蓝色、海里、海量、海陵、海流、海流图、海轮、海螺、海洛因、海米、海绵、海面、海南、海南岛、海难、海内、海涅、海鸥、海瑞、海参、海参崴、海狮、海蚀、海誓山盟、海市蜃楼、海水、海说神聊、海滩、海棠、海塘、海图、海豚、海外、海外关系、海湾、海碗、海王星、海味、海峡、海鲜、海啸、海蟹、海熊、海盐、海蜒、海燕、海宴河清、海洋、海洋性气候、海隅、海域、海员、海运、海葬、海藻、海战、海蜇、海震、海中捞月、海猪、海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