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称功颂德的意思

chēnggōngsòng

称功颂德



拼音chēng gōng sòng dé

注音ㄔㄥ ㄍㄨㄥ ㄙㄨㄥˋ ㄉㄜˊ

解释称颂功德。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何必借我们,你鼓唇摇舌的,自己开心作戏,却说是称功颂德呢。”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赞扬人。

感情称功颂德是中性词。

繁体稱功頌惪

近义歌功颂德、称功诵德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chēng chèn chèng   
注音  ㄔㄥ ㄔㄣˋ ㄔㄥˋ   繁体    
部首  禾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TQIY  仓颉  HDNF  郑码  MFRK  四角  27992  结构  左右电码  4468  区位  1938  统一码  79F0  笔顺  ノ一丨ノ丶ノフ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称(稱)的拼音:chēng(ㄔㄥ)  

⒈ 量轻重:称量(liáng   )。

⒉ 叫,叫做:自称。称呼。称帝。称臣。称兄道弟。

⒊ 名号:名称。简称。称号。称谓。职称。

⒋ 说:声称。称快。称病。称便。

⒌ 赞扬:称道。称许。称颂。称赞。

⒍ 举:称兵。称觞祝寿。

其他字义

称(稱)的拼音:chèn(ㄔㄣˋ)  

⒈ 适合:称心。称职。相称。匀称。对称。

其他字义

称(稱)的拼音:chèng(ㄔㄥˋ)  

⒈ 同“秤”。

统一码

称字UNICODE编码U+79F0,10进制: 31216,UTF-32: 000079F0,UTF-8: E7 A7 B0。

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称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稱爯偁穪

汉英互译

call、name、say、weigh up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call; name, brand; address; sa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称的拼音:

chèn  

〈词性:动〉

(1) 符合,相当 [fit;match;suit]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宋· 王安石《伤仲永》

薄罚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韩非子·王蠹》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对称;相称;称合(相当);称任(称职,犹胜任);称位(与职位相符)

(3) 另见 chēng;chèng  

常用词组

称身、称体裁衣、称心、称心如意、称愿、称职

基本词义

称的拼音:

chēng  

〈词性:动〉

(1) (形声。从禾,爯( chēng  )声。( chèng  )本义: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秤”。又指称量)

(2) 测定重量[weigh]

苦称量之不审兮。——《楚辞·惜誓》。注:“称所以知轻重。”

(3) 又如:称物(衡量物之多少,轻重);称亭(称量平正);称验(过称检验)。泛指衡量、揣度。又如:称体裁衣(比喻按照实际来办理);称斤约两(比喻权衡得失);称功(衡量功劳,与功绩相比)

(4) 叫做;称呼;号称;把…说成 [call]

称帝而治。——《战国策·秦策》

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汉书·李广苏建传》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清· 侯方域《马伶传》

(5) 又如:自称;通称;称名(称呼名字);称作(叫做);统称(总起来叫);称讳(称呼名字);称孤(称王,称帝)

(6) 述说;声称 [say]

旄期称道不乱者。——《礼记·射义》

知其不足称也。——《国语·晋语》

手把文书口称敕。——唐· 白居易《卖炭翁》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项燕。——《史记·陈涉世家》

(7) 又如:口称(口头上说);宣称(声称)

(8) 举起 [raise]

称彼兕觥。——《诗·豳风·七月》

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书·收誓》

元祀惟称。——张衡《东京赋》。注:“皆训举也。”

(9) 又如:称觥(举杯祝酒);称觞(举杯敬酒)

(10) 称赞,赞扬 [praise]

禹称善人,不善人远。——《左传·宣公十六年》

使人高贤称誉己者,心之力也。——《淮南子·人间》

称誉者登进,忤恨者诛伤。——《汉书·刘向传》

将军向宠…晓畅军事,尝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诸葛亮《出师表》

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11) 又如:称扬(称赞,赞许);称赏不已(连连称赞);称奖(称赞夸奖)

(12) 举事,领兵造反 [start an uprising]

敢行称乱。——《书·汤誓》

而称兵以害我。——《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不可以称兵。——《吕氏春秋·孟春》

(13) 又如:称乱(举兵作乱)

(14) 举荐[recommend]

繁称文辞,天下不治。——《战国策·秦策》

(15) 又如:称贤(举用贤能);称荐(举荐)

词性变化

称的拼音:

chēng  

〈词性:名〉

(1) 称呼。称谓 [title]。如:尊称;敬称;谦称;卑称;爱称;美称;昵称

(2) 名称 [name]。如:俗称;别称;统称;简称;职称;美称

(3) 另见 chèn;chèng  (秤)

常用词组

称霸、称便、称兵、称病、称臣、称贷、称道、称帝、称孤道寡、称号、称呼、称快、称量、称赏、称述、称颂、称叹、称王称霸、称为、称谓、称贤荐能、称羡、称谢、称兄道弟、称雄、称许、称引、称誉、称赞

基本词义

称的拼音:

chèng  

〈词性:名〉

(1) (称为“稱”的简化字) 测定物体轻重的器具,后作“秤” [steelyard]

称,铨也。——《说文》

角斗称。——《淮南子·时则》。注;“量器也。”

(2) 又如:过称(用秤量)

(3) 另见 chèn,chēng  

  拼音  gōng   注音  ㄍㄨㄥ   
部首  力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86  ALN  五笔98  AET  仓颉  MKS  郑码  BIYM  四角  14127  结构  左右电码  0501  区位  2506  统一码  529F  笔顺  一丨一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功的拼音:gōng(ㄍㄨㄥ)  

⒈ 劳绩,成绩,与“过”相对:功勋。功绩。论功行赏。徒劳无功。功德无量(liàng   )。功成不居(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⒉ 成就,成效:成功。功能。功亏一篑。事半功倍。急功近利。

⒊ 物理学上指用力使物体移动的工作,等于力乘移动的距离:功率。

⒋ 本领,能耐:功夫。功底。功力(a.功夫和力量;b.功效)。功到自然成。

统一码

功字UNICODE编码U+529F,10进制: 21151,UTF-32: 0000529F,UTF-8: E5 8A 9F。

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功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㓛糼紅㓚

汉英互译

exploit、merit、result、skill、work

相关字词

过、罪

造字法

形声:从力、工声

English

achievement, merit, good resul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功的拼音: gōng  

〈词性:名〉

(1) (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2) 同本义 [meritorious service; exploit; achievement; heroic achievement]

功,以劳定国也。——《说文》

国功曰功。——《周礼·司勋》

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史记·项羽本纪》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战国策·赵策》

(3) 又如:功誉(功绩与声誉);功行(功绩与德行);功化(功业与教化);功成名就(建立了功业,才有名声。后指功绩、名声皆得)

(4) 事情;工作 [work]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集中),上(通“尚”,还)入执宫功(室内的事)。——《诗·豳风·七月》

惟荒度土功。——《书·益稷》

事求可,功求成。——《庄子·天地》

(5) 物理学名词。由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能的转化 [work]。如:作功;机械功

(6) 功夫。指技术和技术修养造诣 [skill]。如:唱功;练功;基本功;功架;做功;用功;下苦功

(7) 功德;恩德 [merit]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孟子·梁惠王上》

(8) 通“工”

(9) 事 [thing]

登是南邦,世执其功。——《诗·大雅·崧高》

故男不群乐以妨事,女不群乐以妨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10) 土木营造之事 [works of architecture]

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汉书·食货志上》

(11) 工程和劳动人力 [engineering project]

陇右取材,功夫不难。——《三国志·魏书·董卓传》

常用词组

功败垂成、功臣、功成不居、功成名就、功到自然成、功德、功德无量、功德圆满、功底、功夫、功高不赏、功高望重、功过、功耗、功绩、功课、功亏一篑、功劳、功力、功利、功烈、功令、功率、功名、功能、功效、功勋、功业、功用、功罪

  拼音  sòng   注音  ㄙㄨㄥˋ   繁体    
部首  页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WCDM  仓颉  CIMBO  郑码  OZGO  四角  81782  结构  左右电码  7313  区位  4344  统一码  9882  笔顺  ノ丶フ丶一ノ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颂(頌)的拼音:sòng(ㄙㄨㄥˋ)  

⒈ 赞扬:颂扬。歌颂。颂词。赞颂。颂古非今。

⒉ 以颂扬为内容的文章或诗歌:祖国颂。青春颂。

⒊ 祝愿:祝颂。敬颂大安。

⒋ 中国周代祭祀时用的舞曲,配曲的歌词有些收在《诗经》里面,分“周颂”、“鲁颂”和“商颂”三类。

统一码

颂字UNICODE编码U+9882,10进制: 39042,UTF-32: 00009882,UTF-8: E9 A2 82。

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颂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ulogy、extol、laud、ode、praise、song

造字法

形声:从页、公声

English

laud, acclaim; hymn; od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颂的拼音:

sòng  

〈词性:名〉

(1) (形声。从页( xié  ),公声。从“页”的字一般与“头”有关。本义:容貌,仪容)

(2) 同本义 [looks]

颂,貌也。——《说文》

鲁徐生善为颂。——《汉书·儒林传》

庶考斯之颂仪。——《杨统碑》。经传皆以容为之。

(3) 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容”

(4) 占兆之词 [divination]

其颂皆千有二百。——《周礼·大卜》

(5) 《诗经》的六义之一 [a section in The Book of Songs (《诗经》) consisting of sacrificial songs]。与风、雅、赋、比、兴合称六义。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之一,即收集在《周颂》、《鲁颂》、《商颂》中的祭祀时用的舞曲歌辞

(6) 文体之一,指以颂扬为目的的诗文 [eulogy;ode]。常以情调的特别激扬、风格的精炼、诗行的长短不一和诗节形式的复杂为标志。如:史岑《出师颂》;颂赞(文体名。颂,是用以歌颂功德,如扬雄有《赵充国颂》;赞原用于赞美,后来也用于评论。如袁宏有《三国名臣序赞》)

词性变化

颂的拼音:

sòng  

〈词性:动〉

(1) 歌颂 [eulogize;extol;laud;praise]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

什一行而颂声作矣。——《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2) 又如:颂椒(歌颂皇后);颂子(文体的一种);颂古(佛家语。指选过去的公案,用诗句来颂出它的思想精义);颂美(赞扬他人的功德)

(3) 祝颂 [extend good wishes]。如:顺颂时安;并颂俪祉

(4) 通“诵”。朗读 [read loudly]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否?——《孟子·万章下》

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颂读,昼夜不息。——《后汉书·逸民传》

常用词组

颂词、颂歌、颂古非今、颂文、颂扬、颂谀、颂祝

  拼音    注音  ㄉㄜˊ   
部首  彳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  TFLN  仓颉  HOJWP  郑码  OIAW  四角  24231  结构  左右电码  1795  区位  2134  统一码  5FB7  笔顺  ノノ丨一丨丨フ丨丨一一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德的拼音:dé(ㄉㄜˊ)  

⒈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备。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⒉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⒊ 恩惠:德施。德泽(德化和恩惠)。德惠。感恩戴德。

⒋ 姓。

统一码

德字UNICODE编码U+5FB7,10进制: 24503,UTF-32: 00005FB7,UTF-8: E5 BE B7。

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德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㥀㥁徳恴悳惪

汉英互译

heart、mind、morals、virtu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ethics, morality, virtu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德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彳( chì  ),惪(   )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2) 同本义 [ascend]

德,升也。——《说文》

君子德车。——《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

(3) 感激 [be grateful]

然则德我乎。——《左传·成公三年》

(4) 通“得”。取得,获得 [get]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四十九章》

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墨子·节用上》

词性变化

德的拼音:   

〈词性:名〉

(1) 道德,品行 [virtue;moral character;integrity]

德,德行。——《篇海类编》

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周礼·地官》注

德何如可以王矣?——《孟子·梁惠王上》

六三德。正直、刚克、柔克也。——《书·洪范》。注:“至德,敏德,孝德也。”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三国志·诸葛亮传》

无德不贵,无能不官。——《荀子·王制》

(2) 又如:德薄(德行浅薄);德望(品德与名誉);德器(德行器量);德被四方(品德高尚,满布天下);德薄望浅(谦词。品德低下,名望轻微);德门(能恪遵礼教道德的人家);德誉(道德声誉);德馨(道德芳馨);德艺(道德与才艺);德操(道德操行)

(3) 恩惠;恩德 [kindness;favor]

是不敢倍德畔施。——《战国策·秦策》。注:“恩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德施(恩惠;恩泽);德惠(德泽恩惠)

(5) 仁爱;善行 [kindheartedness]。如:德意(善意);德政(良好的政治措施或政绩);德法(儒家谓合乎仁德的礼法);德厚(仁厚)

(6) 心意 [heart;mind]。如:同心同德

(7) 福 [happy]

百姓之德也。——《礼记·哀公问》

常用词组

德才兼备、德操、德高望重、德高望尊、德化、德色、德馨、德行、德行、德性、德祐、德语、德育、德泽、德政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