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ì shéng xì zú
注音ㄔˋ ㄕㄥˊ ㄒ一ˋ ㄗㄨˊ
解释赤绳:红绳;系:结、扣。旧指男女双方经由媒人介绍而成亲。
出处唐 李复言《续玄怪录》:“固问囊中何物,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则潜用相系,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
例子从来说月下老人赤绳系足,虽千里之外,到底相合。(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五)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指男女结成婚姻。
感情赤绳系足是中性词。
繁体赤繩繋足
近义赤绳绾足
英语be united in wedlock through a matchmaker
动物生肖牛,虎,蛇
赤的拼音:chì(ㄔˋ)
⒈ 红色,比朱色稍暗的颜色:赤血。赤字。
⒉ 真诚,忠诚:赤诚(极其真诚)。赤忱。赤子(纯洁无暇的初生婴儿,古代亦指百姓)。赤胆忠心。
⒊ 空无所有:赤手空拳。赤地千里。
⒋ 裸露:赤脚(光脚)。
赤字UNICODE编码U+8D64,10进制: 36196,UTF-32: 00008D64,UTF-8: E8 B5 A4。
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赤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灻烾
bare、loyal、red
会意
red; communist, 'red'; bare
详细解释◎ 赤的拼音: chì
〈词性:形〉
(1) (会意。甲骨文,从大(人)从火。人在火上,被烤得红红的。一说“大火”为赤。本义:火的颜色,即红色)
(2) 同本义 [red]
赤,南方色也。——《说文》
赤者,火色也。——《书·洪范·五行传》
其色赤。——《素问·风论》。注:“赤者,心色也。”
赤刀。——《书·顾命》。郑注:“ 武王诛 纣时刀赤为饰。”
色赤椒好。——《齐民要术·种椒》
困于赤绂。——《易·困卦》。郑注:“朱深曰赤。”
日上,正赤如丹。——姚鼐《登泰山记》。又如:赤刀(刀口赤色的宝刀);赤衣(红色衣服);赤丸(红色弹丸);赤日(红日;烈日);赤石(红色的石头);赤泥(呈红色的泥土)
(3) 忠诚;真纯 [loyal;pure]
推赤心于天下。——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4) 又如:赤心(忠心);赤衷(赤诚的心意);赤情(真诚的心意)
(5) 裸露 [bare]
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唐· 韩愈《山石诗》
(6) 又如:赤剥(光身子);赤巴巴(赤裸裸;毫无掩饰);赤脚大罗仙(传说中得道的李君);赤条精光(全身赤裸)
(7) 空;尽;一无所有 [empty;extreme]
晋国大旱,赤地三年。——《韩非子·十过》
当年老使君赤手降於菟。——苏轼《送范纯粹守庆州》
(8) 又如:赤淋淋(赤条条,一丝不挂);赤白白(一无所有);赤洒洒(形容无牵无挂)
◎ 赤的拼音: chì
〈词性:名〉
(1) 古以赤为南方之色,后因以赤指南方 [south]。如:赤帝(神话中的南方之神。代指汉高祖刘邦);赤方(指南方);赤位(指南方);赤天(南方的天)
(2) 谶纬家谓汉以火德王,火色赤,后因以借指汉朝 [Han Dynasty]。如:赤德(指汉朝的气运)
(3) “赤子”的简称。指婴儿 [baby]。如:赤襁(指婴孩);赤子苍头(泛指老人小孩。苍头:原指老仆,此指老人)
(4) 指鲜血 [blood]。如:赤津津(鲜血渗流的样子);赤臭(血污腐臭之气)
(5) 共产党 [communist party]
这里现亦大讨其赤,中大学生被捕者有四十余人。——鲁迅《书信·致李霁野》
◎ 赤的拼音: chì
〈词性:动〉
(1) 除掉,诛灭 [remove]
此祸水也!指日赤吾族矣!——《聊斋志异·小翠》
(2) 又如:赤族(诛灭全族);赤诛(诛杀)
赤背、赤壁、赤膊、赤膊上阵、赤忱、赤诚、赤胆忠心、赤道、赤地、赤地千里、赤光光、赤候、赤脚、赤脚医生、赤金、赤口白舌、赤口毒舌、赤露、赤露、赤裸裸、赤贫、赤热、赤身、赤手空拳、赤土、赤心、赤子、赤子之心、赤字、赤足
绳(繩)的拼音:shéng(ㄕㄥˊ)
⒈ 用两股以上的棉麻纤维或棕草等拧成的条状物:绳子。绳索。缆绳。绳梯。绳操。绳伎(a.杂技中的走绳;b.旧时指走绳的女艺人)。绳锯木断(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做出看来很难办到的事情)。
⒉ 木工用的墨线,引申为标准、法则,又引申为按一定的标准去衡量、纠正:绳墨。准绳。绳正。绳之以法。
⒊ 继续:“绳其祖武”(继承祖先)。
⒋ 赞誉:“绳息妫以语楚子”(“息妫”,人名)。
⒌ 姓。
绳字UNICODE编码U+7EF3,10进制: 32499,UTF-32: 00007EF3,UTF-8: E7 BB B3。
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绳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繩繉縄䋲
colt、ligature、line、rope、strand、taenia
形声:从纟、黾声
rope, string, cord; control
详细解释◎ 绳的拼音:
繩 shéng
〈词性:名〉
(1) (形声。从糸( mì ),蝇省声。本义:绳子)
(2) 同本义 [rope;cord;string]
绳,索也。——《说文》
大者谓之索,小者谓之绳。——《小尔雅》
巽为绳直。——《易·说卦》
作结绳而为网罟。——《易·系辞传》
言纶之绳。——《诗·小雅·采绿》
民结绳而用之。——《庄子·胠箧》
病者困剧…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绿碧青丝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绳床(交床;交椅);绳缢跌扑(用绳子吊死,跌倒摔死);绳文(文字未创造以前,结绳代替文字,称为绳文);绳桥(用绳索连结两岸的桥);绳头(绳的一端);绳戏(即绳伎。走绳之杂戏);绳络(绳编的网状饰物);绳床瓦灶(以绳为床,以瓦为灶。比喻生活贫困)
(4) 墨线 [carpenter's line marker]
其绳则直。——《诗·大雅·緜》
孔子曰:“木受绳则直。”——《孔子家语》
故木受绳则直。——《荀子·劝学》
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5) 又如:绳尺(指墨线和量尺。皆为匠人所用的工具)
(6) 准则;法度 [norm rules and regulations]
王道有绳。——《商君书·开塞》
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必在绳之外矣。——《韩非子·孤愤》
(7) 又如:绳尺(标准;法度);绳治(以法治罪);绳度(法度,准绳;悬度。以绳索相牵引而越度);绳直(犹准绳);绳规(犹法规);绳律(规矩格律)
(8) 水名 [Sheng River]
(9) 金沙江的古称
(10) 山东省的南阳水、北阳水
◎ 绳的拼音:
繩 shéng
〈词性:动〉
(1) 继承,通“承” [inherit;carry on]
绳其祖武。——《诗·大雅·下武》
(2) 又如:绳法(继承效法);绳祖(继承祖先业迹)
(3) 衡量 [weigh;judge]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4) 又如:绳尺(衡量);绳量(衡量)
(5) 纠正 [correct]
故举兵绳之。——《孙膑兵法》
(6) 又如:绳愆(纠正过失);绳正(以墨线正曲直。引申为纠正错误);绳逐(纠正挑剔别人的过失而加以斥退);绳愆纠缪(纠正过失错误);绳劾(弹劾;纠正)
(7) 约束;制裁 [restrain]
绳之以法,断之以刑。——桓宽《盐铁论·大论》
(8) 又如:绳约(拘束,限制);绳之以法(以法律纠治不法之人。指犯罪者接受法律的制裁);绳束(约束;束缚);绳按(亦作“绳案”。约束制裁)
(9) 称赞 [praise]
绳息妫以语 楚子。——《左传·庄公十四年》
◎ 绳的拼音:
繩 shéng
〈词性:形〉
直的;正的 [right]
洁白清廉中绳,愈穷愈荣。——《吕氏春秋》
绳锯木断、绳捆索绑、绳墨、绳其祖武、绳趋尺步、绳绳、绳枢、绳索、绳套、绳梯、绳子
系(係、繫)的拼音:xì(ㄒ一ˋ)
⒈ 有联属关系的:系统。系列。系数。水系。世系。
⒉ 高等学校中按学科分的教学单位:中文系。化学系。
⒊ 关联:干系。关系。
⒋ 联结,栓:系缚。系绊。系马。维系。名誉所系。
⒌ 牵挂:系恋。系念。
⒍ 是:确系实情。
⒎ 把人或东西捆住上提或向下送:从井下把土系上来。
⒏ 某些学科中分类的名称:汉藏(zàng )语系。寒武系(地质学名词)。
系(繫)的拼音:jì(ㄐ一ˋ)
⒈ 结,扣:把鞋带系上。
系字UNICODE编码U+7CFB,10进制: 31995,UTF-32: 00007CFB,UTF-8: E7 B3 BB。
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系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係繫
be、system、series、department、tie
解
会意
system; line, link, connection
详细解释◎ 系的拼音:
繋 jì
〈词性:动〉
(1) 拴;系结 [tie;fasten;button up]
忽风云腾涌,急系缆。——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系之苇召。——《荀子·劝学》
(2) 又如:系腰(腰带);系鞋带;把晾衣服绳系在树上;她的头发上系了一根红缎带;腰上系了一根紫色的…腰带;把卡片系在包上;把衣服扣系上
(3) 约束;羁绊 [restrain]
愚士系俗兮,窘若囚拘。——汉· 贾谊《鹏鸟赋》
(4) 拘囚 [arrest]
累及好人,无故系狱。——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
(5) 留意;挂念 [be careful;look out]。如:系人情思
(6) 牵涉;关连 [involve;drag in]
穷通各问命,不系才不才。——唐· 白居易《谕友》
(7) 另见 xì
系泊、系带、系留、系绳
◎ 系的拼音:
繫 xì
〈词性:动〉
(1) (“系”、“係”、“繫”三字的意义界限不清楚,故往往通用,且经传多以繫为之,只有世系的意义,只用“系”字。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爪”,下面是“丝”。丝悬于掌中而下垂。本义:悬,挂)
(2) 同本义 [hang]
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荀子》
(3) 又如:系璧(系在带间的小玉璧);系滞(悬挂弃置)
(4) 拴;绑 [tie;fasten]
繫,约束也。——《说文》
繫,系也。——《易·系辞》释文
以九两繫邦国之民。——《周礼·天官·大宰》。注:“繫,联缀也。”
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史记》
(5) 又如:系足(借指婚姻);系裹(穿戴衣帽);系舟(指船靠岸。也作“系船”)
(6) 拘囚;关进牢狱 [imprison]
收系张胜。——《汉书·李广苏建传》
老母系保宫。
利系者之多。——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拘系(拘禁);系縻(束缚)
(8) 牵挂 [be anxious about]
可怜赫赫丹阳尹,数颗槟榔尚系怀。—— 宋· 陆游《读史》
(9) 又如:系怀(心中牵挂某事或某人)
(10) 依附 [depend on]
古者诸侯之有女子也,所以苞苴玩弄系援于大国也。——汉· 刘向《列女传》
(11) 又如:系援(依附求助);系象(寄托意象);系命(犹言寄托性命)
(12) 关联 [relate to]
足有系帛书。——东汉·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13) 又如:系亲(联姻,结亲);系络(联结);系联(联系);系属(联缀)
〈词性:名〉
∶系物的带、绳 [band;rope;cord]
武冠,俗谓之大冠,环缨无蕤,以青系为绲。——《后汉书·舆服志下》
◎ 系的拼音: xì
〈词性:名〉
(1) 世系;系统 [lineage;line;system]
桑道茂者,寒人,失其系望。——《新唐书》
(2) 又如:系望(世系郡望);系孙(指后代子孙);系族(一姓世代相传的序列);系录(谱牒。记录一姓世系的书);系世(记载世系的谱牒);谱系;管系;层系;坐标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奥陶系;碳系;志留系
(3) 某些学科中分类的名称 [family]。如:汉藏语系;印欧语系
(4) 高等学校按专业性质设置的教学行政单位 [department]。如:数学系;历史系
(5) 地质学名词 [system]。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二级,小于界,相当于地质年代的纪
系燕王父子。——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6) 姓。楚有系益
◎ 系的拼音:
係 xì
〈词性:动〉
(1) 束缚;捆绑 [tie;fasten]
系,繫也。——《说文》
系,连也。——《广雅》
系,繫也,相联繫也。——《释名·释衣服》
系曰。——《文选·张衡·思玄赋》。旧注:“系,繫也,言繫一赋之前意也。”
系隆我汉。——《后汉书·光武纪下》。注:“犹繫也。”
係,繫束也。——《说文》
係妻孥。——《国语·越语上》注:“係,繫也。”
係马舌。——《国语·吴语》。又注:“係,缚也。缚马舌恐有声也。”
係累其子弟。——《孟子,梁惠王下》。注:“係累,犹缚结也。”
百越之君,俯首係颈,委命下吏。——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系累(束缚);系锁(用锁索捆绑);系颈(把绳套在颈上,表示伏罪投降)
(3) 继续;接续 [carry on;continue]
汎海而至,风波艰阻,沈溺相係。——《后汉书·郑弘传》
邓、 唐、 蔡、 陈,驰捷系踵。—— 宋· 洪迈《容斋四笔·会合联句》
(4) 又如:系进(接续进发);系道(相继于道,络绎不绝)
(5) 维系;关联 [maintain;relate to;miss]
某命系于将军,惟将军怜之。——《三国演义》
(6) 又如:系属(联系,关联);系心(犹归心;挂心)
(7) 是 [be]。如:纯系虚构;系是(是,乃是)
(8) 另见 jì
系绊、系词、系颈、系累、系恋、系梁、系列、系列剧、系念、系谱、系囚、系数、系统、系心、系狱
足的拼音:zú(ㄗㄨˊ)
⒈ 脚:足下(对对方的敬称)。足迹。足球。足坛。失足。高足(敬辞,称别人的学生)。举足轻重。画蛇添足。
⒉ 器物下部的支撑部分:鼎足。碗足。
⒊ 充分,够量:足月。足见。足智多谋。
⒋ 完全:足以。足色。
⒌ 值得,够得上: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⒍ 增益:以昼足夜。
足字UNICODE编码U+8DB3,10进制: 36275,UTF-32: 00008DB3,UTF-8: E8 B6 B3。
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足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ample、as mush as、full、leg、sufficient、foot
会意:从口、从止
foot; attain, satisfy, enough
详细解释◎ 足的拼音: zú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2)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foot]
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
震为足。——《易·说卦》
足恭而口圣。——《大戴礼记》
手足胼胝,面目黧。——《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韩非子》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折臂断足。——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东坡现右足。—— 清· 魏学洢《核舟记》
鲁直现左足。
细若文足。
(3) 又如:足心(脚底的中心);足炉(用来暖脚的小火炉);足不出户(形容深居家门很少出门);足衣(袜子);足音跫然(形容久处寂寞,听到人的脚步声,便感到欢欣)
(4) 支撑器物的脚 [leg]
鼎折足,覆公餗。——《易·鼎》
如此则荆、 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资治通鉴》
(5) 又如:鼎足
◎ 足的拼音: zú
〈词性:形〉
(1) 充实;完备;足够 [enough;complete;ample]
国无九年之畜曰不足。——《谷梁传·庄公二十有八年》
杀所不足。——《墨子·公输》
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兵甲已足。——诸葛亮《出师表》
力不足。——唐· 韩愈《杂说》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一钵足矣。——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足纹(成色十足的银子);足钱(每贯足实一百枚的钱币);足食足兵(指国内粮食兵备均甚充足)
(3) 纯的 [pure]。如:十足(成色纯)
(4) 富裕的 [prosperous]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贾谊《论积贮疏》
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庄子》
(5) 又如:足民(富足,民生富足);丰足(富裕)
◎ 足的拼音: zú
〈词性:动〉
(1) 使满足 [satisfy]
采色不足。——《孟子·梁惠王上》
声音不足。
皆不足用。——明· 魏禧《大铁椎传》
不足子所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重视 [attach importance to]
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荀子·礼论》
(3) 止 [stop]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老子》
(4) 完成 [complete]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左传》
◎ 足的拼音: zú
〈词性:副〉
(1) 值得 [be worth]
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向、对。)——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岂足托乎。——《资治通鉴》
不足与图大事。
何足道。——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2) 又如:足信(值得信赖);不足(不值得;不够格)
足尺、足赤、足够、足迹、足见、足金、足力、足球、足色、足岁、足坛、足下、足兴、足以、足月、足智多谋、足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