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弛声走誉的意思

chíshēngzǒu

弛声走誉



拼音chí shēng zǒu yù

注音ㄔˊ ㄕㄥ ㄗㄡˇ ㄩˋ

解释指名声传扬。

出处明袁宏道《钦叔阳秀才》:“三代而下,尽是此一种人,弛声走誉,比善人有恒,更觉完美。”

繁体弛聲走譽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chí   注音  ㄔˊ   
部首  弓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XBN  仓颉  NPD  郑码  YZYI  四角  14212  结构  左右电码  1716  区位  1958  统一码  5F1B  笔顺  フ一フフ丨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弛的拼音:chí(ㄔˊ)  

⒈ 放松,松懈,解除:松弛。废弛。弛惰(懈怠)。弛缓(局势、气氛等变和缓)。弛张(“张”,拉紧弓弦;“弛”,放松弓弦,喻兴废、宽严、劳逸等)。

⒉ 延缓:弛期。

统一码

弛字UNICODE编码U+5F1B,10进制: 24347,UTF-32: 00005F1B,UTF-8: E5 BC 9B。

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弛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relax、slacke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loosen, relax, unstring a bow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弛的拼音: chí  

〈词性:动〉

(1) (形声。从弓,也声。本义:放松弓弦)

(2) 同本义:[unstring]

弛,弓解也。——《说文》

弛弓尚角。——《礼记·曲礼》

一张一弛。——《礼记·杂记》

乃弛弓而自后缚之。——《左传·襄公十八年》

弧弓弛而不张。——《楚辞·谬谏》

(3) 又如:弛张(一松一紧。弛,放松弓弦;张,拉紧弓弦)

(4) 松弛,放松 [relax;loosen]

弛,缓也。——《广雅》

四日弛力。——《周礼·大司徒》。注:“息徭役也。”

病热而筋弛。——《素问·刺要论》

(5) 又如:弛易(松慢;变换);弛纵(放纵);弛玩(松懈玩忽)

(6) 解除 [lift]

令弛县。——《周礼·大司乐》。注:“释下之。”

弛周室之忧。——《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注:“犹解也。”

(7) 又如:弛解(解除警卫);弛防(解除防备)

(8) 毁坏;废弃 [destroy;discard;abandon]

庶民弛政。——《礼记·乐记》。注:“去纣时苛政也。”

弛侯。——《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注:“废也。”

文公欲弛 孟子之宅。——《国语·鲁语》

(9) 又如:弛力(舍弃力役的事情);弛政(除去苛政)

(10) 释放 [discharge]。如:弛狱(释放狱囚)

(11) 放下 [lay down]

弛于负担。——《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注:“去离也。”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聊斋志异·狼三则》

(12) 又如:弛仗(放下兵器);弛兵(放下武器);弛担(放下担子;推卸责任);弛卸(推卸)

(13) 延缓 [delay]。如:弛期(延缓时日);弛沓(拖沓)

词性变化

弛的拼音: chí  

〈词性:形〉

(1) 懈怠,松懈 [slack and lazy]

识者固知元政紊弛而变兴自下之渐矣。——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弛绝(松懈断绝);弛惰(松懈怠惰)

常用词组

弛废、弛缓、弛禁、弛然

  拼音  shēng   注音  ㄕㄥ   繁体    
部首  士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FNR  仓颉  GAH  郑码  BXM  四角  40207  结构  上下电码  5116  区位  4189  统一码  58F0  笔顺  一丨一フ丨一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声(聲)的拼音:shēng(ㄕㄥ)  

⒈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声音。声带。

⒉ 消息,音讯:声息。不通声气。

⒊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声明。声辩(公开辩白)。声泪俱下。声嘶力竭。

⒋ 名誉:名声。

⒌ 音乐歌舞:声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声色。

统一码

声字UNICODE编码U+58F0,10进制: 22768,UTF-32: 000058F0,UTF-8: E5 A3 B0。

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声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磬聲

汉英互译

make a sound、reputation、sound、tone、voice

造字法

形声:从耳、声殳声

English

sound, voice, noise; tone; music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声的拼音:

shē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耳,殸( qìng  )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2) 同本义 [sound;voice]

声,音也。——《说文》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礼记·乐记》

声依永律和声。——《虞书》

凡声阳也。——《礼记·郊特牲》

苍蝇之声。——《诗·齐风·鸡鸣》

有闻无声。——《诗·小雅·车攻》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柳宗元《永州八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孟子·梁惠王下》

(3) 又如:声叉(声音不正常);声嘶(声音破哑);声如洪钟(形容人语音响亮,有如大钟的声音);声振林木(形容歌声的高亢清远,足以使林木摇动);声动梁尘(形容歌声洪亮动人)

(4) 音乐;诗歌 [music;poet]

不大声以色。——《诗·大雅·皇矣》

赵王窃闻 秦王善为 秦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声音不足听于耳与?——《孟子·梁惠王下》

(5) 又如:声色货利(音乐、女色、货物、财利。泛指旧时统治阶级所追求的物质享受);声诗(乐歌);声尘(音乐)。又专指古代指挥作战的钲、铙、鼓等乐器的声音

变非声章,弗能移也。——《国语》

(6) 声望,声名(名声) [reputation]

文王有声。——《诗·大雅·文王有声》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臣闻古人有辞天下而无恨色者,臣闻其声,于王而见其实。——《吕氏春秋·过理》

(7) 又如:声气(名声;名气);声名煊赫(名声显赫);声芳(美好的声名);声施(名声流传);声烈(显赫的名望);声名人(有名望的人);声位(声望与地位)

(8) 口信;消息;传说 [information;news]

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汉书·赵广汉传》

(9) 又如:声传(传闻之事);声论(犹舆论);声闻(音讯,讯息)

(10) 声威;声势 [renown;prestige]

声威天下。——《战国策·齐策》。注:“势也。”

(11) 又如:声教(声威与教化);声焰(声势气焰);声振寰宇(名声威势振动天下。形容声威极盛);声乡(犹声势);声张势厉(声势煊赫);声势重灼(声威气势逼人);声势赫奕(声威气势盛大显赫);声势汹汹(形容气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

(12) 汉字的声调 [tone]。如:声病(诗、词、曲的声调、平仄,不合于规定的律则、标准);声颡(腔调);声律(诗赋文章的声韵与格律);声比(音调相谐);声文(泛指音调);声曲(音声曲调);声度(犹声调);声客(犹言声调)

(13) 言语,口音 [speech]

与人罕言,语类楚声。—— 明· 魏禧《大铁椎传》

(14) 又如:声嗽(言语)

(15) 指汉字的声母。汉字字音的一部分,指一个汉字音节开头的音 [initial consonant (of a Chinese syllable)]。如:声旁(分析汉字形体的术语。指形声字结构中表示读音的部分,与形旁相对而言);声纽(音韵学术语。即声母。汉字音节开头的辅音);声符(即声旁)

词性变化

声的拼音:

shēng  

〈词性:动〉

(1) 发声 [make a sound]。如:不声不响;声张(作声;张扬);声哄(哄闹);声咳(咳嗽声);声唤(呻吟,因痛苦而叫喊);声屈(喊冤)

(2) 声称,宣扬 [claim]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声云(犹声言);声兵(宣布出兵);声述(声明陈述);声叙(明白陈述)

(4) 吟咏;乐歌 [sing]。如:声伎(指歌舞等技艺)

(5) 听 [hear]

目不得而色,耳不得而声,口鼻不得而臭味。——清· 谭嗣同《仁学》

声的拼音:

shēng  

〈词性:量〉

(1) 表示声音发出次数的单位 [time]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几声抽泣;几声鸟鸣

常用词组

声辩、声波、声部、声场、声称、声带、声碟、声调、声东击西、声干扰、声光、声华、声价、声价十倍、声控、声口、声浪、声泪俱下、声量、声门、声名、声名大噪、声名狼藉、声明、声母、声纳、声能、声频、声谱、声气、声气相求、声腔、声情、声请、声喏、声色、声色俱厉、声嗓、声势、声说、声嘶力竭、声诉、声速、声态、声讨、声望、声威、声闻过情、声问、声息、声响、声学、声训、声压、声言、声扬、声音、声音笑貌、声域、声誉、声誉大振、声誉鹊起、声冤、声援、声源、声乐、声韵、声韵学、声张、声子、声罪致讨

  拼音  zǒu   注音  ㄗㄡˇ   
部首  走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FHU  仓颉  GYO  郑码  BO  四角  40801  结构  上下电码  6382  区位  5563  统一码  8D70  笔顺  一丨一丨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走的拼音:zǒu(ㄗㄡˇ)  

⒈ 行:走路。走步。

⒉ 往来:走亲戚。

⒊ 移动:走向(延伸的方向)。走笔(很快地写)。钟表不走了。

⒋ 往来运送:走信。走私。

⒌ 离去:走开。刚走。出走。

⒍ 经过:走账。走内线。走后门。

⒎ 透漏出去,超越范围:走气(漏气)。

⒏ 失去原样:走形。走样。

⒐ 古代指奔跑:走马。不胫而走。

⒑ 仆人,“我”的谦辞:牛马走(当牛作马的仆人,如“太史公走走走。”)。

统一码

走字UNICODE编码U+8D70,10进制: 36208,UTF-32: 00008D70,UTF-8: E8 B5 B0。

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走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㞫赱

汉英互译

walk、go、pad、track、wend

造字法

会意:像人在跑

English

walk, go on foot; run; leav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走的拼音: zǒu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脚。合起来表示人在跑。本义:跑)

(2) 同本义 [run]

走,趋也。——《说文》

来朝走马。——《诗·大雅·緜》

某将走见。——《仪礼·士相见礼》

险其走。——《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若蝉之走明火也。——《吕氏春秋·期贤》

在位者皆反走辟。——《大戴礼记·诸侯迁庙》

扁鹊望 桓侯而还走。——《韩非子·喻老》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韩非子·五蠹》

夸父与日逐走。——《山海经·海外北经》

双兔傍地走。——《乐府诗集·木兰诗》

飞沙走砾。——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愈约。——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几欲先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走马观花;走堂的(跑堂的);走塘的(跑堂的);走百病(元宵节妇女出游,认为可驱邪除祟);走骤(飞奔。疾驰);走丸(如丸迅速旋转);走解(在跑动的马背上表演特技);走三家不如坐一家(比喻专心一事,比较容易成功)

(4) 逃跑 [flee]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

已而燕军攻 安平,城坏, 齐人走,争涂。——《史记·田单列传》

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战国策·燕策一》

田荣即引兵归,逐其王假, 假亡走 楚。——《史记·项羽本纪》

老官,走了牛也!走了牛也!——《西游记》

(5) 又如:走避(逃去,避开);走北(战败而逃);走匿(逃走躲避)

(6) 往。奔向某地 [go;tend to]

渔者走渊,木者走山。——《淮南子》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 咸阳。—— 唐· 杜牧《阿房宫赋》

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史记·李将军列传》

趋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择也。——晁错《论贵粟疏》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孟子》

若蝉之走明火也。——《吕氏春秋》

走诉行御史台。——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7) 又如:走起(起身,起床);走转(逃转,返回;转,转圈儿)。又如:走奔(快步前往);走晤(走访,前往相见);走趟(走,前往);走谒(前往拜见);走趋(奔往;前往)

(8) 泄漏 [leak out]

不是旧话儿走了风,却是甚的!——《西游记》

(9) 又如:走作(超出范围或改变原来的样子);走泄(走漏;泄露);走阳(精泄不止;遗精);走话(说话泄露秘密);走火入魔(因过分沉溺于某种事情,而方法又不正确,以致身心受到伤害)

(10) 丧失,失去 [lose]

沟不要深,则不走肥。——《沈氏农书》

(11) 又如:走油(旧法用桐油漆饰器物,油饰融褪,称为“走油”);走板(唱歌时不合节拍);走失(丧失;丢去);走泄(放泄,流失)

(12) 步行 [walk;go] 。如:走班(行走的序列);走差(服役奔走)

(13) 遵循;沿着 [follow]。如:走群众路线;走水路

(14) [亲友间] 拜访,访问 [visit]。如:走娘家;走亲戚

(15) 旅游 [travel]。如:走遍全国

(16) [口]∶滚开,离开 [blow]。如:走吧,你这号人物,在这一带是没有人要的

(17) 改变 [change]。如:走作(走样;出错);走了大褶儿(出了大错);走色(变色;褪色);走局,走味(失却原味);走相(走样)

词性变化

走的拼音: zǒu  

〈词性:名〉

(1) 泛指兽类 [beast]

上无逸飞,下无遗走。——汉· 张衡《西京赋》

(2) 车轮 [wheel]

以车两走,轴间广大以圉。——《墨子》

(3) 仆人,有时含蔑称意 [servant]

我议欲板筑,群走皆不怡。——《建德新墙》

(4) 又如:走吏(供奔走的小吏);走史(走使。指仆役);走胥(小吏);走脚(跑腿)

常用词组

走八字,走八字儿、走板、走板,走板儿、走背运、走笔、走边、走步、走道、走道儿、走电、走掉、走调儿、走动、走读生、走访、走钢丝、走舸、走狗、走关节、走过场、走好运、走黑道,走黑道儿、走红、走后门,走后门儿、走回头路、走火、走江湖、走街串巷、走口、走廊、走了和尚走不了庙、走溜儿、走漏、走路、走马、走马看花、走马之任、走门路、走南闯北、走娘家、走内线、走票、走俏、走亲戚、走禽、走人、走色、走扇、走神儿、走失、走兽、走水、走私、走索、走题、走投无路、走味,走味儿、走险、走乡随乡、走向、走相、走心、走形,走形儿、走形式、走穴、走眼、走样,走样儿、走圆场、走运、走着瞧、走资派、走子、走卒、走嘴

  拼音    注音  ㄩˋ   繁体    
部首  言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86  IWYF  五笔98  IGWY  仓颉  FCYMR  郑码  VDOS  四角  90601  结构  上下电码  6235  区位  5194  统一码  8A89  笔顺  丶丶ノ一ノ丶丶一一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誉(譽)的拼音:yù(ㄩˋ)  

⒈ 名声:荣誉。名誉。信誉。沽名钓誉。

⒉ 称扬,赞美:毁誉。交口称誉。

⒊ 古同“豫”,欢乐。

统一码

誉字UNICODE编码U+8A89,10进制: 35465,UTF-32: 00008A89,UTF-8: E8 AA 89。

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praise、reputatio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下形上声

English

fame, reputation; prai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誉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舆 (yù  )声。本义:称赞,赞美)

(2) 同本义 [eulogize;praise]

誉,偁也。——《说文》

誉名美也。——《墨子经》

状古述今曰誉。——《周书·谥法》

君子不以口誉人。——《礼记·表记》

佞誉诬谀。——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誉之则以为忧。——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3) 又如:誉人(称赞人);誉谀(歌颂阿谀);誉叹(赞叹)

(4) 通“举”   。推荐 [recommed]

更相荐誉。——《汉书·贾捐之传》

而列士不誉。——《汉书·匡衡传》

先时荐誉。——《后汉书·宦者传论》

词性变化

誉的拼音:

  

〈词性:名〉

(1) 荣誉,美名 [fame;reputation]

以永终誉。——《诗·周颂·振鹭》

则燕则誉。——《礼记·射义》。注:“言国安则有名誉。”

誉辅其赏,毁随其罚。——《韩非子》

(2) 又如:誉望(名望)

(3) 通“与”   。同类 [kind]

交众誉多。——《管子·明法》

莫不亲誉。——《荀子·议兵》

推类接誉。——《荀子·臣道》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