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ǐ wǎng xún zhí
注音ㄔˇ ㄨㄤˇ ㄒㄨㄣˊ ㄓˊ
解释枉:弯曲;寻:古长度单位,1寻=8尺;直:伸。弯曲一尺而使得一寻伸直。比喻微小的让步换来较大的利益。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绤正传》:“小屈大申,存公忽私,虽尺枉而寻直,终扬光以发挥也。”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感情尺枉寻直是中性词。
繁体尺枉尋直
动物生肖牛,虎,蛇
尺的拼音:chǐ(ㄔˇ)
⒈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尺素(a.一尺长的白绢,借指小画幅;b.书信)。尺短寸长。尺牍。
⒉ 量长度的器具:竹尺。
⒊ 像尺的东西:铁尺。仿尺。戒尺。
⒋ 形容微少或短小:尺布。咫尺天涯。
尺的拼音:chě(ㄔㄜˇ)
⒈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
尺字UNICODE编码U+5C3A,10进制: 23610,UTF-32: 00005C3A,UTF-8: E5 B0 BA。
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尺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ruler、a unit of length
会意
Chinese measure approx. 'foot'
详细解释◎ 尺的拼音: chě
〈词性:名〉
(1)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如“工尺” [a note of the scale in gongchepu ,corresponding to 2 in numbered musical notation]
(2) 另见 chǐ
◎ 尺的拼音: chǐ
〈词性:名〉
(1) (指事。小篆,从尸,从乙。“尸”象人卧的形象。“乙”是个标识,周制寸、咫、尺、仞、寻、常诸度,皆以人之体为法。本义:十寸)
(2) 同本义,量词。长度单位 [chi, a unit of length (3chi=1 meter)]
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所以指斥规榘事也。——《说文》
(3) 按,古代长度单位。各代制度不一。如:尺一(尺一板、尺一书、尺一牍、尺一诏等都是指诏书。古时诏板长一尺一寸,故称天子的诏书为“尺一”。“尺一”又指书信)
(4) [chi pulse]。中医诊脉部位之一。手掌后桡骨高处下为寸;寸下一指处为关;关下一指处为尺。如:尺中(尺脉)
(5) 尺子,量长度的器具 [ruler;rule]。如:平行尺;折尺;滑尺
(6) 喻法度或标准 [laws and institutions]。如:尺墨(法规,法制)
(7) 像尺一样的条状物 [ruler-like things]。如:镇尺;戒尺;尺简(古代用以书写文字的竹木简);尺疏(奏章)
(8) 信件,信札 [letters]。如:尺书(书,信;书籍);尺素(短笺,书信)
◎ 尺的拼音: chǐ
〈词性:形〉
(1) 喻短小或狭小的 [tiny]
尺泽之蜺也。——《后汉书·对楚五问》
(2) 又如:尺土(形容极为狭小的土地);尺地(极少的土地);尺铁(短小的铁制武器)
(3) 另见 chě
尺兵、尺波电谢、尺寸、尺寸、尺牍、尺度、尺短寸长、尺幅千里、尺骨、尺蠖、尺码、尺山寸水、尺素、尺头,尺头儿、尺子
枉的拼音:wǎng(ㄨㄤˇ)
⒈ 弯曲,弯屈,引申为行为不合正道或违法曲断:枉道。矫枉过正。贪脏枉法。枉己正人(自己身子不正,倒去矫正别人)。
⒉ 冤屈:枉死。冤枉。
⒊ 屈就,用于别人,含敬意:枉驾(a.称对方来访自己;b.请对方往访他人)。枉顾(称对方来访自己)。枉临(称对方来访自己)。
⒋ 徒然,空,白:枉然。枉自。枉费心机。
枉字UNICODE编码U+6789,10进制: 26505,UTF-32: 00006789,UTF-8: E6 9E 89。
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枉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抂
crooked、in vain、pervert、twist、wrong
形声:从木、王声
useless, in vain; bent, crooked
详细解释◎ 枉的拼音: wǎng
〈词性:形〉
(1) (形声。从木,王声。本义:弯曲;不正)
(2) 同本义 [crooked]
枉,邪曲也。——《说文》
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荀子·王霸》
枉道速祸。——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枉用三尺。——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枉法营私(曲解、破坏法律,以谋求私利);枉矢(不直的箭);枉径(弯曲的小路);枉策(弯曲的马鞭);枉路(弯曲的道路);枉渚(弯曲之渚);枉木(曲木,弯木);枉直(曲与直。比喻是非、好坏)
(4) 邪恶 [evil;wicked;vicious]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论语·颜渊》
(5) 又如:枉上(不正之君主);枉邪(邪恶不正,亦指邪恶不正的人);枉情(邪念)
(6) 乱的 [disorded]。如:枉攘(纷乱的样子)
◎ 枉的拼音: wǎng
〈词性:动〉
(1) 使受冤屈 [injustice]
恒人见枉。——《论衡·问孔》
其枉民也。——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枉状(歪曲事实,诬告别人的状文);枉滥(枉法恣肆,使人无辜受害);枉结(冤屈难解的事件);枉抑(冤屈);枉陷(冤枉陷害;无故陷害)
(3) 绕道 [make a detour]。如:枉帆(谓船绕道而行)
(4) 违背 [violate]
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白居易《重赋》
(5) 又如:枉戾(谓歪曲颠倒);枉屈(歪曲,违背);枉墨矫绳(比喻违背准绳、准则);枉道事人(本谓违背正道侍奉人)
(6) 凌弱 [insult]。如:枉桡(违法曲断;偏私不公,使有理不申);枉曲(谓违法曲断;不公正)
(7) 谦词。谓使对方受屈 [be wronged]
枉车骑过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亲枉车骑。
(8) 又如:枉驾(屈尊以相访。称人走访的敬词);枉骑(屈尊相访。即枉驾);枉人(谓枉劳人,麻烦别人);枉才(指被埋没的人才);枉口(屈服改口);枉问(敬词。犹言承蒙问候);枉访(屈尊就访);枉语(屈尊告诉)
◎ 枉的拼音: wǎng
〈词性:副〉
(1) 徒然,白费 [futile;in vain]
还有枉抛心力处,多于五柳赋闲情。——唐· 崔道融《读杜紫微集》
(2) 又如:枉费工夫;枉言(白说,空说);枉沐(白白地蒙受);枉苦(徒然;白白地);枉劳(徒劳);枉说(徒然说,白说);枉杀(白费;辜负)
枉担虚名、枉断、枉法、枉费、枉费唇舌、枉费工夫、枉费口舌、枉费心机、枉费心力、枉顾、枉己正人、枉驾、枉口拔舌、枉临、枉屈、枉然、枉死、枉自
寻(尋)的拼音:xún(ㄒㄨㄣˊ)
⒈ 找,搜求:寻找。寻觅。寻机。寻问。寻访。寻衅。追寻。寻章摘句。
⒉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寻常(古代八尺为“寻”,倍寻为“常”,都是平常的长度,后泛指平常、素常)。
寻字UNICODE编码U+5BFB,10进制: 23547,UTF-32: 00005BFB,UTF-8: E5 AF BB。
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寻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尋㝷
look for、seek
觅、找
seek, search, look for; ancient
详细解释◎ 寻的拼音:
尋 xún
〈词性:名〉
(会意。从工口,从又(彐)寸。本义:八尺为寻) 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a measure of length]
尋,绎理也。——《说文》。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
寻,长也。周官之法,度广为寻。——《方言一》
是寻是尺。——《诗·鲁颂·閟宫》。传:“八尺曰寻。”
舒肘知寻。——《大戴礼记·主言》
度寻舒两肱也。——《小尔雅》
蹄间三寻。——《史记·张仪传》。索隐:“七尺曰寻。按,程氏瑶田云,度广曰寻,度深曰仞。皆伸两臂为度。度广则身平臂直,而适得八尺;度深则身侧臂曲,而仅得七尺。其说精巧,寻仞皆以两臂度之,故仞亦或言八尺,寻亦或言七尺也。”
争寻常以尽其民。——《左传·成公十二年》
无寻尺之禄。——《国语·晋语》
千寻铁锁沉江底。——《三国演义》
深逾寻丈。——[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 寻的拼音:
尋 xún
〈词性:动〉
(1) 寻找 [look of;search;seek]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寻向所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寻视其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寻其方面。——《后汉书·张衡传》
(2) 又如:寻事(找岔子;招惹);寻门路不着(托人情找不着门路);寻瑕索瘢(寻找缺陷);寻疵责人(喻故意挑剔毛病,指责他人);寻孔讨气(找岔子生气);寻宿儿(投宿)
(3) 探究;研究;推求 [study;rearch;inquire into]
一一皆可寻其源。——苏轼《王维吴道子画》
(4) 又如:寻事(寻思;考虑);寻朱数墨(只知道背诵文句,不明白道理);寻省(推求省察)
(5) 用 [use]
寻,用也。——《小尔雅》
日寻干戈。——《左传·昭公元年》
将寻斧柯。——《孔子家语·观周》
寻网求食,利在昏夜:此蜘蛛也。——《三国演义》
三年将寻师焉。——《左传·僖公五年》
(6) 又如:寻戈(动用兵力);寻斧(用斧);寻师(用兵)
(7) 继续 [continue]
及武侯死后,夫人寻逝,临终遗教,惟以忠孝勉其子 瞻。——《三国演义》
有利必有害,有损必有益,相纠相寻,至于无尽。——谭嗣同《思篇》
(8) 又如:寻复(相继);寻声(随声);寻续(相继,连续)
(9) 讨伐,派兵去镇压 [send armed forces to suppress]
夫三军之所寻,将蛮夷戎狄之骄逸不虔,于是乎致武。——《国语·周语》
(10) 追逐 [pursue]
乃有迅羽轻足,寻景追括。——汉· 张衡《西京赋》
(11) 又如:寻行逐队(会合在一起);寻逻(巡查警戒);寻踪(跟踪捕捉)
(12) 通“燖”。用热水脱毛 [hot-water depilate]
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聘而言盟者,寻旧盟也。——《公羊传·成公三年》
◎ 寻的拼音:
尋 xún
〈词性:副〉
(1) 经常,时常 [often]。如:寻常外(不寻常);寻尝(平时);寻俗(寻常,平时)
(2) 顷刻,不久 [in a short instant;soon;after a little]
未果,寻病终。——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寻移刑部。——清· 张廷玉《明史》
帝寻被执。——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寻遣丞请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寻的拼音: xún
〈词性:介〉
(1) 沿着,顺着 [along]
绍遂寻山北行。——《后汉书》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唐· 李白《东鲁门泛舟》
(2) 又如:寻村转疃(走村串巷)
寻常、寻短见、寻根究底、寻花问柳、寻欢作乐、寻机、寻开心、寻觅、寻摸、寻求、寻思、寻死、寻死觅活、寻索、寻味、寻问、寻隙、寻衅、寻绎、寻幽访胜、寻章摘句、寻枝摘叶、寻址
直的拼音:zhí(ㄓˊ)
⒈ 不弯曲:直线。直角。直径。直立。直截了当。直觉(jué )。直观。
⒉ 把弯曲的伸开:直起腰来。
⒊ 公正合理:是非曲直。理直气壮。耿直。正直。
⒋ 爽快,坦率:直爽。直率(shuài )。直谏。直诚。直言不讳。
⒌ 一个劲儿地,连续不断:一直走。直哭。
⒍ 竖,与“横”相对:不要横着写,要直着写。
⒎ 汉字笔形之一,自上至下。
⒏ 姓。
直字UNICODE编码U+76F4,10进制: 30452,UTF-32: 000076F4,UTF-8: E7 9B B4。
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直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值
frank、just、straight、vertical
曲、弯、横
会意:从十、从目
straight, erect, vertical
详细解释◎ 直的拼音: zhí
〈词性:形〉
(1) (会意。小篆字形,从L( yǐn ),从十,从目。 徐锴:“L,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本义:不弯曲,与“枉”、“曲”相对)
(2) 同本义 [straight]
直,正见也。——《说文》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劝学》
正直为正,正曲为直。——《左传·襄公七年》
木曰曲直。——《书》
巽为绳直。——《易·说卦》
先定准直。——《礼记·月令》
争高直指。——吴均《与朱元思书》
中通外直。——宋· 周敦颐《爱莲说》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3) 又
斫直删密。
(4) 又
锄其直。
(5) 又如:直线;直路;笔直;直迫(直直愎愎。直直劈劈。直搭直。直截了当);直橛橛(身体挺得直直的);直隆隆(高而直起);直堑(直的沟渠);直缕(形容直直挺挺,形容笔直或僵直的样子);直坦坦(笔直而平坦)
(6) 竖。与“横”相对 [vertical]。跟地面垂直的
直栏横槛。——唐· 杜牧《阿房宫赋》
(7) 又如:直上直下;直升机
(8) 引申为正直;公正;不偏私 [honest;fair]
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韩非子·五蠹》
师直为壮,曲为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直道而行。——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居正惮瑞峭直。——《明史》
(9) 又如:直辞(正直的言辞);直声(正直之言);直质(正直朴实的资质);直信(正直诚实);直言正色(言语正直,仪容严肃)
(10) 直爽 [frank;straightforward]
哥哥是口直心快射粮军。——《元曲选》
(11) 又如:心直口快;直势(耿直坦率);直性子(性情直爽的人);直人(直爽的人;正直的人);直心眼(指人的心地直率)
(12) 正 [due]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13) 又如:直南(正南);直北(正北);直准(正则)
(14) 正当,有理 [appropriate;correct;right]
师直为壮,曲为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 直的拼音: zhí
〈词性:副〉
(1) 径直,一直 [directly]
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史记·李将军列传》
直抵其城。——《资治通鉴·唐纪》
直进罾步。——《广东军务记》
(2) 又
直至初六。
直诘袁曰。——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3) 又如:直书就和(径直写成了一首和诗);直律律(直接;径直);直乃(简直就是);直叙(直接叙述);直解(直接领悟);直抵(一直到达)
(4) 故意 [intentionally]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圮下。——《汉书·张良传》
直堕其履圯下。——《史记·留侯世家》
(5) 竟然 [unexpectedly]
何物老魅,直尔大胆,致坏箧子。——《聊斋志异》
而直为此廪廪也。(直:竟。为:造成。廪廪:通懔懔,危惧的样子。)——汉· 贾谊《论积贮疏》
(6) 又如:直如此(竟然这样);直恁(竟然如此;竟然这样)
(7) 只;仅仅 [only]
不可,直不百步耳。——《孟子·梁惠王上》
直无由进之耳。——《荀子·礼论》
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惠王下》
直以为不能。——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直见爱甚。——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8) 又如:直当的(仅仅够得上;只值);直好(只得;只好)
(9) 简直 [absolutely;literally]
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庄子·秋水》
直可惊天地。——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0) 通“特”&X({tè})。单单,单独[only;alone]
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惠王下》
直立而不胜。——《荀子·不苟》
直堕其履圮下。——《史记·留侯世家》
◎ 直的拼音: zhí
〈词性:动〉
(1) 伸直;挺直 [straighten]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荀子·劝学》
(2) 又如:直身(伸直的身躯);直直腰儿;把铁丝直一直;直脚(伸腿,死去);直屡屡(挺直)
(3) 伸雪[冤屈] [redress (an injustice)]
妾虽死不敢诉也,而天使见之,为直其冤。——苏轼《子姑神记》
(4) 面对着,当 [confront;face;in face of]
马各直其算。——《礼记·投壶》
前列直斗口三星。——《史记·天官书》
武库正直其墓。——《史记·樗里子甘茂传》
魏之武卒,不可以直 秦之锐士。——《汉书·刑法志》
[主人]立阼阶下,直东序西面。——《仪礼·士冠礼》
直夜溃围南出。——《史记·项羽本纪》
(5) 遇,碰上 [meet]
管教他灵山会里直着个有缘人。——汤显祖《南柯记·宫训》
(6) 当值,轮值,轮班[take turn;in turn]
王民为侍中,直于省内。—— 房玄龄《晋书》
直使送之。——《战国策·齐策三》。注:“直,当日直使也。”
(7) 又如:直内(内廷值班的人);值月(当值某月);直房(值班室)
(8) 担任 [undertake;assume the office of]
宋孝武使直华林学省。—— 李延寿《南史》
(9) 价值相当于 [be worth]
为皮币,直四十万。——《史记·平淮书》
岂闻一绢直万钱?——杜甫《惜昔诗》
◎ 直的拼音: zhí
〈词性:名〉
(1) 价值;代价 [value;worth]
爰得我直。——《诗·魏风·硕鼠》
象床之直千金。——《战国策·齐策三》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昂其直。——《聊斋志异·促织》
(2) 又
高其直。
(3) 工钱 [pay;salary]
受若直,怠若事。——柳宗元《送薛存义之任序》
◎ 直的拼音: zhí
<连>
(1) 即使 [even;even if]
人生直作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池州送孟迟先辈》
(2) 又如:直饶(即使)
◎ 直的拼音: zhí
〈词性:介〉
当…时候 [as;at that time]
直夜溃围南出。——《史记·项羽本纪》
直笔、直播、直布罗陀海峡、直肠、直肠子、直陈、直尺、直达、直达列车、直捣、直到、直道而行、直瞪瞪、直盯盯、直发人、直感、直根、直勾勾、直挂、直观、直话、直谏、直僵僵、直角、直角尺、直角三角形、直接、直接宾语、直截、直截了当、直径、直撅撅、直觉、直觉性、直来直去、直愣愣、直立、直立茎、直溜溜、直流电、直馏、直眉瞪眼、直取、直上直下、直射、直升、直升机、直省、直视、直抒己见、直属、直率、直爽、直挺、直挺挺、直通通、直系、直系亲属、直辖、直辖市、直线、直心眼儿、直性,直性儿、直性子、直言、直言不讳、直译、直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