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耻与哙伍的意思

chǐkuài

耻与哙伍



拼音chǐ yú kuài wǔ

注音ㄔˇ ㄩˊ ㄎㄨㄞˋ ㄨˇ

解释指不愿与粗鄙庸碌之人为伍。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汉初,韩信由楚王降封为淮阴侯,日夜怨望。有一次,他顺便去看望樊哙,樊哙跪拜送迎。出来后,韩信笑着说:‘生乃与哙等为伍。’”

例子生平耻与哙伍行,杜门养拙安天常。元耶律楚材《用前韵感事》之一

用法作谓语;用于为人。

感情耻与哙伍是中性词。

繁体恥與噲伍

近义羞与哙伍、耻与为伍

英语feel ashamed to be classed with somebody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chǐ   注音  ㄔˇ   繁体    
部首  耳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BHG  仓颉  SJYLM  郑码  CEII  四角  11410  结构  左右电码  5103  区位  1960  统一码  803B  笔顺  一丨丨一一一丨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耻的拼音:chǐ(ㄔˇ)  

⒈ 羞愧,羞辱:羞耻。雪耻。奇耻大辱。耻笑。耻骂。

统一码

耻字UNICODE编码U+803B,10进制: 32827,UTF-32: 0000803B,UTF-8: E8 80 BB。

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耻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恥誀

造字法

形声:从耳、止声

English

shame, humiliation; asham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耻的拼音:

chǐ  

〈词性:名〉

(1) (形声。从心,耳声。本义:耻辱,可耻的事情)

(2) 同本义(因声誉受损害而至的内心羞愧) [disgrace]

耻,辱也。——《说文》

君不使无耻。——《谷梁传·襄公二十九年》

行己有耻。——《论语》

越王苦 会稽之耻。——《吕氏春秋·顺民》

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国语·越语上》

后世且行之而不知以为耻者多矣。——宋· 刘开《问说》

(3) 又如:无耻(不顾(知)羞耻);羞耻(不光彩;不体面);耻心(知耻之心)

(4) 羞愧 [shame]

坐縻廪粟而不知耻。——刘基《卖柑者言》

(5) 又如:耻愧(羞愧);耻惧(羞愧恐惧)

词性变化

耻的拼音: chǐ  

〈词性:动〉

(1) 羞辱;侮辱 [humiliate]

不醉反耻。——《诗·小雅·宾之初筵》

左丘明耻之, 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

(2) 又如:耻怍(犹羞辱)

常用词组

耻骨、耻骂、耻辱、耻笑

  拼音  yǔ yù yú   
注音  ㄩˇ ㄩˋ ㄩˊ   繁体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GNGD  仓颉  YSM  郑码  AZA  四角  21127  结构  单一电码  5280  区位  5175  统一码  4E0E  笔顺  一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与(與)的拼音:yǔ(ㄩˇ)  

⒈ 和,跟:正确与错误。与虎谋皮。生死与共。

⒉ 给:赠与。与人方便。

⒊ 交往,友好:相与。与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⒋ 〔与其〕比较连词,常跟“不如”、“宁可”连用。

⒌ 赞助,赞许:与人为善。

其他字义

与(與)的拼音:yù(ㄩˋ)  

⒈ 参加:参与。与会。

其他字义

与(與)的拼音:yú(ㄩˊ)  

⒈ 同“欤”。

统一码

与字UNICODE编码U+4E0E,10进制: 19982,UTF-32: 00004E0E,UTF-8: E4 B8 8E。

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与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nd、attend、get along with、give、help、offer、take part in、with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and; with; to; for; give, gra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与的拼音:

(1) 與   

(2) 同“欤” [same as “欤”]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

(3) 另见 yǔ;yù  

基本词义

与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與”,从与,从舁(   ),共同抬起,与,给予。合起来表偕同、朋友。本义:赐予,施予,给予)

(2) 同本义 [give grant;offer]

与,赐也,通作“与”。——《正字通》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则与斗卮酒。

取与者,义之表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与衣裳,吏护还之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4) 又如:赠与(赠给);交与(交给);与人方便;与受同科(行贿和受贿的人受到同等的处罚);与虎添翼(给老虎添上了翅膀。比喻给力量或才能很强的以助力,使其更强)

(5) 交往;交好 [get along with;be friendly with]

孰能相与无相与。——《庄子·大宗师》。释文:“犹亲也。”

生与来日。——《礼记·曲礼》。按,犹交也。

(6) 又如:相与(彼此往来;相互)

(7) 奖赏 [reward]

上以功劳与,则民战;上以《诗》《书》与,则民学问。——《商君书》

(8) 又如:与奖;与津贴

(9) 帮助;援助 [help]

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战国策·齐策》。注:“犹助也。”

匈奴壤界兽圈,孤弱无与,此困亡之时也。—— 汉· 桓宽《盐铁论》

(10) 又如:与助(赞助);与点(谓孔子赞赏曾点的想法。后用以指长者的赞助)

(11) 随从;随着 [follow]

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国语》

(12) 又如:与世推移(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与世沉浮(随波逐流);与时偕行(变通逐时)

(13) 合乎 [conform with]。如:与人(合乎民意者得人心);与地(凡合乎地道者,则得地利);与天(凡合乎天道者,则得天助)

(14) 等候,等待 [wait]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

(15) 如:岁不我与

(16) 允许 [permit]

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论语》

(17) 又如:与告(准假)

(18) 交付,偿还 [pay]

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史记》

(19) 又如:与利息

(20) 亲近 [be friend with]

公先与百姓而藏其兵。——《管子》

词性变化

与的拼音:

  

〈词性:名〉

(1) 党与;朋党 [clique]

与,党与也。从舁从与。与声。——《说文》

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彊。——《史记》

群臣连与成朋。——《汉书》

(2) 盟国,友邦 [allied country]

王夺之人,霸夺之与,疆夺之地。——《荀子》

(3) 又如:与国(盟国;友邦)

(4) 类;同类 [kind]

夫礼之立成者为饫,昭明光节而已,少曲与焉。——《国语》

与的拼音:

  

〈词性:介〉

(1) 跟;和;及 [with;to]

与臣而将四矣。——《战国策·魏策》

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

与城为殉。——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又如:这所房子与你刚才看过的那一所完全一样

(3) 为,替 [for]。如:与我想想

(4) 离开 [from]。如:与世隔绝;与众不同

(5) 对于;于 [to]

君之始入京也,与言皇上无权…君不之信。——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与的拼音:

  

<连>

和;同 [and]。如:父亲与母亲;人群是何等兴奋与激动;成与不成,在此一举

与的拼音:

  

〈词性:助〉

(1) 与多用于轻微的疑问。吗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学而》

然则师愈与?——《论语·先进》

岂非士之愿与?——《史记·蔡泽传》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战国策·魏策》

(2) 另见 yú;yù  

常用词组

与夺、与共、与虎谋皮、与民更始、与其、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与人为善、与日俱增、与世长辞、与世沉浮、与世无争、与…无宁、与众不同

基本词义

与的拼音:

  

〈词性:动〉

(1) 参与 [take part in]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礼运·大同》

怀嬴与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蹇叔之子与师。(与师,参军作战。)——《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另见 yú;yǔ  

常用词组

与会、与闻

  拼音  kuài   注音  ㄎㄨㄞˋ   繁体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KWFC  仓颉  ROMI  郑码  JOBZ  四角  68032  结构  左右电码  0898  区位  6364  统一码  54D9  笔顺  丨フ一ノ丶一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哙(噲)的拼音:kuài(ㄎㄨㄞˋ)  

⒈ 咽下去。

⒉ 喙,鸟兽嘴。

⒊ 古同“快”,畅快。

统一码

哙字UNICODE编码U+54D9,10进制: 21721,UTF-32: 000054D9,UTF-8: E5 93 99。

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哙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口、会声

English

swallow, gulp down; greed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哙的拼音:

kuài  

〈词性:动〉

(1) 吞咽 [swallow]

哙,咽也。——《说文》。王筠注:“此下咽之咽。”

鲁颜哙字子声。——《史记·弟子传》

(2) 喘息。张口舒气 [gasp]

吱行哙息。——《淮南子·俶真》

(3) 又如:哙息(喘息。通喙息)

词性变化

哙的拼音:

kuài  

〈词性:形〉

(1) 通“快”。畅快;快意 [free from inhibition]

当此之时,哙然得卧,则亲戚兄弟,欢然而嘉。——《淮南子·精神训》

(2) 又如:哙事(称心如意的事)

(3) 宽明 [spacious]

哙哙其正。——《诗·小雅·斯干》

(4) 又如:哙哙(宽敞明亮的样子)

(5) 平庸 [mediocre]。如:哙伍(汉韩信羞与曾以屠狗为业的樊哙为伍,俱为列侯。后人因称平庸之流为哙伍);哙等(喻平庸之辈)

  拼音    注音  ㄨˇ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  WGG  仓颉  OMDM  郑码  NBX  四角  21212  结构  左右电码  0124  区位  4673  统一码  4F0D  笔顺  ノ丨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伍的拼音:wǔ(ㄨˇ)  

⒈ 古代军队的编制:一伍(五人)。

⒉ 军队:入伍。落伍(掉队)。

⒊ 同伴的人:羞与为伍。

⒋ “五”的大写。

⒌ 姓。

统一码

伍字UNICODE编码U+4F0D,10进制: 20237,UTF-32: 00004F0D,UTF-8: E4 BC 8D。

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伍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rmy、five

造字法

会意:从亻、从五

English

five, company of five; troop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伍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从人,从五。五人为伍。本义:五人构成一个集体)

(2) 同本义 [five persons]

伍,行伍。——《广韵》

五人为伍。——《管子·小筐》

会其什伍而教之道义。——《周礼·天官·宫正》

先偏后伍。——《左传·桓公五年》

林不狃之伍。——《左传·哀公十一年》

(3)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士兵五名编为一伍 [five soldiers]

全伍为上。——《墨子·公输》

破伍次之。

(4) 又如:伍伯(即伍长。古军队中五人为伍,一伍之长称伍长);伍什(指部队);伍老(伍长);伍壮(指乡武装丁壮);伍部(伍长);伍乘(同乘共伍的士卒)

(5) 古代民户编制单位。五家编为一伍 [five families]。如:伍籍(平民的户籍);伍侯(编民为伍,相为侯望)

(6) [数]∶比四大一的数,五的大写 [five]。用于支票、会计防止出错或涂改

参伍以变。——《易·系辞上》

(7) 军队[army]。由为战争而武装和训练起来的人员所组成的一个大团体,主要指陆军。如:入伍

(8) 同伴 [companion]。如:羞与为伍

(9) 成对的组合 [pair]

八八为伍。——《汉书》

(10) 姓。如:伍相(春秋吴国大夫伍子胥);伍相国市上复吹箫(比喻英雄落魄,乞食街头)

词性变化

伍的拼音:   

〈词性:动〉

交互错杂 [crisscross]。如:伍参(交错参杂)

常用词组

伍浓、伍弄

耻与哙伍: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