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崇墉百雉的意思

chóngyōngbǎizhì

崇墉百雉



拼音chóng yōng bǎi zhì

注音ㄔㄨㄥˊ ㄩㄥ ㄅㄞˇ ㄓˋ

解释形容城墙高大。

出处清·褚人获《坚瓠广集·芦沟斗城》:“于是当桥之北,规里许为斗城,局制虽小,而崇墉百雉,俨若雄关。”

例子桥的另一端可以望见崇墉百雉的宛平城。田汉《芦沟桥》第一幕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城墙等。

感情崇墉百雉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chóng   注音  ㄔㄨㄥˊ   
部首  山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MPFI  仓颉  UJMF  郑码  LLWB  四角  22901  结构  上下电码  1504  区位  1971  统一码  5D07  笔顺  丨フ丨丶丶フ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崇的拼音:chóng(ㄔㄨㄥˊ)  

⒈ 高:崇山峻岭。崇高。崇论闳议(指高出一般人的讨论。亦作“崇论宏议”)。

⒉ 尊重,推重:崇敬。崇拜。崇尚。推崇。尊崇。

⒊ 古同“终”,终了。

⒋ 充,充满:崇酒于觞。

⒌ 增长:“今将崇诸侯之奸”。

⒍ 姓。

统一码

崇字UNICODE编码U+5D07,10进制: 23815,UTF-32: 00005D07,UTF-8: E5 B4 87。

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崇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steem、high

造字法

形声:从山、宗声

English

esteem, honor, revere, vener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崇的拼音: chóng  

〈词性:形〉

(1) (形声。从山,宗声。本义:山大而高)

(2) 同本义 [lofty]

崇,嵬高也。——《说文》。按,字亦作嵩、作崧。

融降于崇山。——《国语·周语》。注:“崇,崇高山也。夏居阳城,崇高所近。”

(3) 又如:崇亘(高峻绵延);崇崖(高峻的山崖);崇阿(高大的山丘);崇山(高山); 崇崇(高耸的样子)

(4) 高;高大 [high;tall and big]

崇,高也。——《尔雅》

与黄比崇。——张衡《西京赋》

崇崇圜邶。——扬雄《甘泉赋》

广与崇方。——《考工记·梓人》

大侯之崇,见鹄于参。——《仪礼·大射仪》

于是封之,崇四尺。——《礼记·檀弓》

明道德之广崇。——《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崇墉(高大的城墙);崇榘(高峻的城墙)

(6) 高贵 [noble;high]

天子曰崇城,言崇高也。——《白虎通》

(7) 又如:崇阀(高贵显赫之家);崇阶(高位,高官);崇卑(高低,高下)

(8) 兴盛 [prosperous]

建明德而崇业。——张衡《东京赋》。注:“犹兴也。”

(9) 又如:崇业(兴业);崇盛(隆盛,极其荣宠)

词性变化

崇的拼音: chóng  

〈词性:动〉

(1) 尊崇,推崇 [revere;advocate]

崇事宗庙社稷。——《礼记·祭统》

莽遂崇鬼神淫祀。——《汉书·郊祀志》

(2) 又如:崇正黜邪(推崇正气,摒弃邪恶);崇实(注重实际);崇德(崇尚道德。也指崇尚有德者);崇儒(尊崇儒学)

(3) 通“充”。充满 [fill]

主人坐奠爵于西楹南介右,再拜崇酒。——《仪礼·乡饮酒礼》

六成复缀以崇。——《礼记·乐记》

泛崇蘭些。——《楚辞·招魂》

(4) 又如:崇奸(聚集许多恶人)

(5) 终,尽。通“终” [end]

谁谓宋远,曾不崇朝。——《诗·卫风·河广》

周流四海,曾不崇日。——《荀子· 赋》

存亡之效,不崇朝而决。——《三国志·凉茂传》

(6) 又如:崇替(灭亡。即终替);崇朝(一个早上。比喻时间的短暂);崇日(终日,一日)

常用词组

崇拜、崇奉、崇高、崇敬、崇敬、崇论闳论、崇山峻岭、崇尚、崇信、崇洋媚外、崇仰

  拼音  yōng   注音  ㄩㄥ   
部首  土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86  FYVH  五笔98  FOVH  仓颉  GILB  郑码  BTXL  四角  40127  结构  左右电码  1066  区位  6013  统一码  5889  笔顺  一丨一丶一ノフ一一丨フ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墉的拼音:yōng(ㄩㄥ)  

⒈ 城墙:墉垣。

⒉ 高墙:“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统一码

墉字UNICODE编码U+5889,10进制: 22665,UTF-32: 00005889,UTF-8: E5 A2 89。

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墉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䧡牅

English

wall; fortified wall; small wal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墉的拼音: yōng  

〈词性:名〉

(1) (形声。从土,庸声。本义:城墙)

(2) 同本义 [city wall]

墉,城垣也。——《说文》

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易·解》

祈于四墉。——《左传·昭公十八年》

与尔监冲,以伐崇墉。——《诗·大雅·皇矣》

(3) 又如:墉基(城墙的根基);墉堞(女墙,城墙上的矮墙)

(4) 高墙 [high wall]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诗·召南·行露》

(5) 又如:墉垣(墙壁);墉屋(垣墙与房舍)

  拼音  bǎi   注音  ㄅㄞˇ   
部首  白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DJF  仓颉  MA  郑码  ANK  四角  10602  结构  上下电码  4102  区位  1657  统一码  767E  笔顺  一ノ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百的拼音:bǎi(ㄅㄞˇ)  

⒈ 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佰”代):百步穿杨。百儿八十。百分比。

⒉ 喻很多:百草。百货。百姓(人民)。百般。百炼成钢。百无聊赖。百废俱兴(xīng   )。

统一码

百字UNICODE编码U+767E,10进制: 30334,UTF-32: 0000767E,UTF-8: E7 99 BE。

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百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hundred、all kind of

造字法

会意:从一、从白

English

one hundred; numerous, man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百的拼音: bǎi  

(1) (会意。从一,从白。“白”假借为“百”。本义:数词)

(2) 十个十。一百,100 [hundred]

百,十十也。——《说文》

律中百钟。——《淮南子·时则》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百辆之迎(用隆重仪式迎娶新妇);百日(一百天;人死后的一百天,请僧道诵经或作道场);百户(一百户人家;统兵百人之官)

(4) 概数。言其多,许多的,众多的 [numerous]

千禄百福。——《诗·大雅·假乐》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乐府诗集·木兰诗》

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5) 又如:百花争艳;百发百中;百官(众官);百事(众多的事物)

词性变化

百的拼音: bǎi  

〈词性:形〉

(1) 多种多样的;各种的 [all kinds of]

百计营谋不得脱。——《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百像图(各种人物的画像,是专供临摹影像的范本);百般(各种不同的情态)

(3) 所有;一切;凡 [all]

社稷百官皆在。——清· 侯方域《壮悔堂集》

(4) 又如:百业;百口(整个家族);百工;百川归海(比喻众望所归)

(5) [名]∶姓

百的拼音: bǎi  

〈词性:动〉

(1) 增为百倍 [increase a hundredfold]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人一能之,己百之。——《礼记·中庸》

(2) 另见   

常用词组

百般、百般无赖、百宝箱、百弊丛生、百不失一、百步穿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百川归海、百读不厌、百堵皆作、百端、百端待举、百发百中、百废俱兴,百废俱举、百分比,百分率、百分数、百分之百、百感交集、百舸、百工、百官、百合、百合花、百花齐放、百货商店、百家、百家争鸣、百家姓、百科全书、百孔千疮,百孔千创、百口莫辩、百老汇、百里挑一、百炼成钢、百炼千锤、百灵鸟、百侣、百米、百米赛跑、百衲、百衲本、百衲衣、百年、百年不遇、百年大计、百年树人、百年之好、百年之后、百千、百日、百日咳、百日维新、百十、百世、百事可乐、百事通、百司、百思不得其解,百思不解,百思莫解、百岁之后、百听不厌、百万、百万雄师,百万雄兵、百闻不如一见、百无禁忌、百无聊赖、百戏、百姓、百叶窗、百依百顺,百顺百依,百依百随、百越、百战百胜、百战不殆、百折不回、百折不挠、百褶裙、百纵千随、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拼音  zhì   注音  ㄓˋ   
部首  隹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TDWY  仓颉  OKOG  郑码  MANI  四角  80815  结构  左右电码  7164  区位  7984  统一码  96C9  笔顺  ノ一一ノ丶ノ丨丶一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雉的拼音:zhì(ㄓˋ)  

⒈ 鸟,雄的羽毛很美,尾长;雌的淡黄褐色,尾较短。善走,不能久飞。肉可食,羽毛可做装饰品。通称“野鸡”。

⒉ 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⒊ 城墙:雉堞。

统一码

雉字UNICODE编码U+96C9,10进制: 38601,UTF-32: 000096C9,UTF-8: E9 9B 89。

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雉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兕垁埃搱鴙鶨

汉英互译

pheasant

English

pheasant; crenellated wal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雉的拼音: zhì  

〈词性:名〉

(1) (形声。从隹,矢声。隹( zhuī  ),短尾鸟的总称。本义:野鸡)

(2) 同本义 [pheasant]

雉有十四种。——《说文》

雉者,野鸟。——《尚书大传》

雉,耿介之鸟也。——《韩诗章句》

离为雉。——《易·说卦》

凡挚士雉谓其守介节。交有时,别有伦也。——《礼记·曲礼》

雄雉于飞。——《诗·邶风·雄雉》

无雉兔鲋鱼。——《墨子·公输》

(3) 又如:雉尾扇(野鸡尾部羽毛制作的扇子。亦为仪仗之一);雉尾(皇帝坐朝时左右侍从所执的用野鸡尾羽制的扇障);雉经(吊死;上吊)

(4) 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 [an ancient measure unit]。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五楮而雉。——《公羊传·定公十二年》

都城过百雉。——《左传·隐公元年》。注:“三堵曰雉。”

王宫门阿之制五雉。——《考工记·匠人》。注:“长三尺高一丈。”

(5) 城墙 [wall]

出没眺楼雉。——谢朓《和王著作八公山》

常用词组

雉堞、雉鸠

崇墉百雉: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