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óu gōng jǐ xiào
注音ㄔㄡˊ ㄍㄨㄥ ㄐ一ˇ ㄒ一ㄠˋ
解释赏赐有功劳者。
出处《敦煌变文集 伍子胥变文》:“子胥随帝部卒入城,检纳干戈,酬功给效。”
用法作谓语;指奖励。
感情酬功给效是中性词。
繁体詶功給俲
近义按功行赏
动物生肖牛,虎,蛇
酬的拼音:chóu(ㄔㄡˊ)
⒈ 劝酒:酬酢。
⒉ 用财物报答:酬劳。酬谢。酬金。报酬。
⒊ 交际往来:应(yìng )酬。酬对。酬和(hè )(用诗词应答)。酬唱(用诗词互相赠答)。
⒋ 实现愿望:壮志未酬。
酬字UNICODE编码U+916C,10进制: 37228,UTF-32: 0000916C,UTF-8: E9 85 AC。
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酬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詶酧醻
fulfil、reward
形声:从酉、州声
toast; reward, recompense
详细解释◎ 酬的拼音:
詶、酧、醻 chóu
〈词性:动〉
(1) (形声。从酉,夀声。本义:客人给主人祝酒后,主人再次给客人敬酒作答)
(2) 同本义 [exchange of toast]
酬,主人进客也。——《说文》。凡主人酌宾曰献,宾还酌主人曰醋,主人又自饮以酌宾曰酬。
(3) 又如:酬献(相互劝酒);酬劝(劝酒)
(4) 酬答,报答 [reciprocate]
主人酬宾。——《仪礼·士冠礼》。注:“饮宾客而从之以财货,曰酬,所以申畅厚意也。”
交酬好货皆厚。——《国语·周语》。注:“交酬相酬之币也。”
吾无以酬之。——《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梁启超《谭嗣同传》
天将以酬长厚者。——《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酬知(酬报知己者);酬赏(报答他人而赏给财物)
(6) 应对;对答 [answer;reply]
可与酬酢。——《易·系辞》。注:“犹应对也。”
(7) 又如:酬抗(酬对;对答);酬决(应对决断);酬奉(旧时奉召应对诗文)
(8) 酬诗,以诗文互相赠答 [present each other]。如:酬寄(以诗文酬和寄赠);酬赓(指诗词应和)
(9) 赏赐 [grant a reward]。如:酬偿(报偿;偿还);酬赎(以钱偿值赎回);酬庸(酬劳)
(10) 筹划 [plan and prepare]。如:酬想(想像,设想);酬款(筹划借款)
(11) 报复 [make reprisals;retaliate]。如:酬阻(因报复而加阻止)
(12) 酹祭 [offer a sacrifice to]。如:酬酒(以酒酹祭);酬神(祭谢神灵);酬地(以酒祭地)
◎ 酬的拼音: chóu
〈词性:名〉
报酬 [reward;payment]。如:计酬(计算报酬);同工同酬
酬报、酬宾、酬唱、酬答、酬对、酬和、酬金、酬劳、酬劳、酬谢、酬酢
功的拼音:gōng(ㄍㄨㄥ)
⒈ 劳绩,成绩,与“过”相对:功勋。功绩。论功行赏。徒劳无功。功德无量(liàng )。功成不居(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⒉ 成就,成效:成功。功能。功亏一篑。事半功倍。急功近利。
⒊ 物理学上指用力使物体移动的工作,等于力乘移动的距离:功率。
⒋ 本领,能耐:功夫。功底。功力(a.功夫和力量;b.功效)。功到自然成。
功字UNICODE编码U+529F,10进制: 21151,UTF-32: 0000529F,UTF-8: E5 8A 9F。
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功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㓛糼紅㓚
exploit、merit、result、skill、work
过、罪
形声:从力、工声
achievement, merit, good result
详细解释◎ 功的拼音: gōng
〈词性:名〉
(1) (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2) 同本义 [meritorious service; exploit; achievement; heroic achievement]
功,以劳定国也。——《说文》
国功曰功。——《周礼·司勋》
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史记·项羽本纪》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战国策·赵策》
(3) 又如:功誉(功绩与声誉);功行(功绩与德行);功化(功业与教化);功成名就(建立了功业,才有名声。后指功绩、名声皆得)
(4) 事情;工作 [work]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集中),上(通“尚”,还)入执宫功(室内的事)。——《诗·豳风·七月》
惟荒度土功。——《书·益稷》
事求可,功求成。——《庄子·天地》
(5) 物理学名词。由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能的转化 [work]。如:作功;机械功
(6) 功夫。指技术和技术修养造诣 [skill]。如:唱功;练功;基本功;功架;做功;用功;下苦功
(7) 功德;恩德 [merit]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孟子·梁惠王上》
(8) 通“工”
(9) 事 [thing]
登是南邦,世执其功。——《诗·大雅·崧高》
故男不群乐以妨事,女不群乐以妨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10) 土木营造之事 [works of architecture]
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汉书·食货志上》
(11) 工程和劳动人力 [engineering project]
陇右取材,功夫不难。——《三国志·魏书·董卓传》
功败垂成、功臣、功成不居、功成名就、功到自然成、功德、功德无量、功德圆满、功底、功夫、功高不赏、功高望重、功过、功耗、功绩、功课、功亏一篑、功劳、功力、功利、功烈、功令、功率、功名、功能、功效、功勋、功业、功用、功罪
给(給)的拼音:gěi(ㄍㄟˇ)
⒈ 交付,送与:给以。给予。送给。献给。
⒉ 把动作或态度加到对方:给他一顿批评。
⒊ 替,为:给大家帮忙。
⒋ 被,表示遭受:房子给火烧掉了。
⒌ 把,将:请你随手给门送上。
给(給)的拼音:jǐ(ㄐ一ˇ)
⒈ 供应:供给。补给。给养。自给自足。
⒉ 富裕,充足:家给人足。
⒊ 敏捷:言论给捷。
给字UNICODE编码U+7ED9,10进制: 32473,UTF-32: 00007ED9,UTF-8: E7 BB 99。
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给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給
present、tip
形声:从纟、合声
give; by, for
详细解释◎ 给的拼音:
給 gěi
〈词性:动〉
(1) [口]
(2) 使对方得到或遭受到 [give;grant;hand]。如:给他一张票;我给他字典;给我一片面包;给脸(给面子;给以礼遇);给个炭篓鬼戴(抹黑;使人难堪)
(3) 让;使;叫 [let]。如:给我看看;别叫风给刮散了
◎ 给的拼音:
給 gěi
〈词性:介〉
(1) 表示对象、目的,相当于“为”、“替” [for;for the benefit of ]。如:为给人类带来利益而工作;给饥饿者所需要的食物;寄给我的信
给伤员包扎
(2) 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或表示被动语态,相当于“被” [by]。如:机器给弄坏了;屋子里给弄得乱七八糟
(3) 表示方向,相当于“朝”、“对”、“向” [to]。如:给这儿灌水;给他送礼;给老师行礼;给他使了个眼色
◎ 给的拼音:
給 gěi
〈词性:助〉
(1)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用以加强语气 [used before some verbs,giving stress to the tone]。如:保不住给忘了;风把门给吹开了;您给找个人
碗给打碎了;裤腿都叫露水给湿透了
(2) 另见 jǐ
给定、给付、给钱、给以
◎ 给的拼音:
給 jǐ
〈词性:形〉
(1) (形声。从糸,合声。本义:衣食丰足;充裕)
(2) 同本义 [ample;be well provided for;abundant]
给,相足也。——《说文》
事之供给。——《国语·周语》
岁岁广开,百姓充给。——《齐民要术·序》
则日不足,力不给。——《韩非子·有度》
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3) 又如:给富(丰足富裕);给足(丰足)
(4) 口齿伶利 [clever]
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论语》
(5) 又如:给口(口才敏捷);给捷(敏捷)
◎ 给的拼音:
給 jǐ
〈词性:动〉
(1) 充足的供给,以物质给予对方 [provide]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史记·高祖本纪》
给贡职郡县。(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给,供。)——《战国策·燕策》
给其食用。——《战国策·齐策四》
请铸铜记给之。——《宋史·职官志》
艺蔬自给。——清· 张廷玉《明史》
给军民赏月钱。——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补给;配给;自给自足;给使(供人差使);给与(授物与人)
(3) 授与,交付 [confer]
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吕氏春秋》
◎ 给的拼音:
給 jǐ
〈词性:副〉
(1) 速,捷 [quickly]
富必给贫,壮必给老。——《邓析子》
(2) 另见 gěi
给付、给回、给事中、给养、给予
效的拼音:xiào(ㄒ一ㄠˋ)
⒈ 摹仿:效法。仿效。上行下效。效尤(明知别人的行为是错的而照样去做)。
⒉ 功用,成果:效验。效果。成效。有效。功效。效益。效用。效应。效率。
⒊ 尽、致:效力。
效字UNICODE编码U+6548,10进制: 25928,UTF-32: 00006548,UTF-8: E6 95 88。
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效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傚効爻俲殽
effect、imitate、render
形声:从攵、交声
result, effect; effectiveness
详细解释◎ 效的拼音:
俲 xiào
〈词性:动〉
(1) (形声。从攴( pū ),交声。“攴”有致力的意思。本义:献出;尽力)
(2) 同本义 [present;devote to;render (service)]
司城荡意诸来奔,效节于府人而出。——《左传》
异日韩王纳地效玺。——《史记》
(3) 又如:效力;效绩(呈献功绩);效玺(呈献国君的印章,表示臣服);效己(贡献一己之力);效芹(自称贡献微薄)
(4) 明白 [understand]
由此效之也。——《荀子·正论》
乡也,效门室之辨。——《荀子·儒效》
效,明也。——《方言十三》
(5) 通“校( jiào )”。考查。考核 [examine]
彼将任我以事而效我以功。——《庄子·列御寇》
(6) 又如:效试(考核试验);效志(查核心志);效情(验以情理)
(7) 授还,授 [confer]
宣王有志,而后效官。——《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授也。”
(8) 又如:效官;效业(授官)
(9) 显示;呈现 [take on]
信者效其忠。——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0) 又如:效祉(呈现福祉);效祥(呈露祥瑞)
(11) 效验,验证 [desired result]
何以效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12) 效劳,效忠 [offer one's services]
杀身自效。——《汉书·李广苏建传》
◎ 效的拼音:
俲、傚 xiào
〈词性:动〉
(1) 摹仿;师法 [imitate]
效,像也。——《说文》。字亦作俲
效者,为之法也。——《墨子·小取》
君子是则是傚。——《诗·小雅·鹿鸣》
民胥傚矣。——《诗·小雅·角弓》
尤而傚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则而傚之。——《孝经》
(2) 字又作傚
教之为言傚也。上行之,下傚之。——《元命苞》
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易·系辞上》
父亲不思报国酬恩,捐躯尽节,效儿女子之计。——《封神演义》
欲效野夫。——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3) 又如:效学(仿效,学习);效蹙(不善模仿而弄巧成拙);效好(学好);效作(仿作);效戾(效尤);效慕(仿效);效邮(效尤);东施效颦;上行下效
◎ 效的拼音: xiào
〈词性:名〉
(1) 功效;效果;结果 [effect;result;function]
效亦大矣。——《淮南子·脩务》
彊弱存亡之效。——《荀子·议兵》
以德为効。——《汉书·刘向传》
用兵之效。——宋· 苏洵《六国论》
效则归于天择。——[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自其效观。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战国策·秦策一》
此其效也(效:效验,验证)。——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药效;生效;失效;无效;投效;肥效;速效;后效;时效;见效;疗效;实效;奏效;特效;成效;有效
(3) 经验 [experience]
外夷战备日新,老将多恃旧效,昧于改图,故致无功。——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效法、效仿、效果、效劳、效力、效力、效率、效命、效能、效颦、效死、效验、效益、效应、效用、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