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uān bì yǐn guāng
注音ㄔㄨㄢ ㄅ一ˋ 一ㄣˇ ㄍㄨㄤ
解释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例子穿壁引光的故事一直鼓励着我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读书刻苦。
感情穿壁引光是中性词。
近义凿壁偷光
英语bore a hole in the wall in order to get some light from the neighbour's house
动物生肖牛,虎,蛇
穿的拼音:chuān(ㄔㄨㄢ)
⒈ 破,透:穿透。揭穿。穿窬(钻洞和爬墙,指盗贼)。穿凿。
⒉ 通过,连通:穿过。穿行(xíng )。
⒊ 着(zhuó )衣服鞋袜:穿衣。穿鞋。
穿字UNICODE编码U+7A7F,10进制: 31359,UTF-32: 00007A7F,UTF-8: E7 A9 BF。
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穿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串䆤䆥
pull on
脱
会意
penetrate, pierce, drill; wear
详细解释◎ 穿的拼音: chuān
〈词性:动〉
(1) (会意。从牙,从穴。牙在穴中,表示穿通的意思。本义:穿通,穿破)
(2) 同本义 [pierce through]
穿,通也。——《说文》
何以穿我墉。——《诗·召南·行露》
何以穿我屋。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三国志·诸葛亮传》
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司马光《资治通鉴》
(3) 又如:穿墉(在墙上打洞);穿着鼻(受人摆布);穿穴(犹穿凿);穿空(犹穿孔);穿胸(胸前穿孔透背)
(4) 挖掘;开凿 [dig;excavate]。如:穿井(掘井);穿掘(挖掘;开凿);穿筑(挖池塘筑假山);穿壁(凿通墙壁);穿墙(墙上凿洞)
(5) 通过、透过(空隙、空间等) [go through]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苏轼《念奴娇》
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姚鼐《登泰山记》
(6) 又如:穿针(阴历七月初七日穿针乞巧);穿心(从中间通过);穿城(穿越城镇)
(7) 贯通;贯串 [thread;pass through;bore]
赍钱三百万,皆用青线穿。——《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8) 又如:穿鼻(用绳索或环贯穿鼻中隔);穿夜(方言。通宵);穿望(切盼。望穿眼睛的意思)
(9) 把衣、鞋、袜等套在身体相应部位上 [put on;wear]。如:穿插(打扮,穿戴);穿执(穿靴执笏的省称);穿秉(谓穿礼服而执朝笏)
(10) 败露;揭穿 [reveal;expose]。如:穿破(戳穿;败露);穿崩(方言。露馅)
◎ 穿的拼音: chuān
〈词性:名〉
(1) 孔;洞 [hole]。如:穿弊(即“穿敝”。洞穿;破烂);穿结(谓衣服洞穿和补缀);穿穴(犹钻研)
(2) 墓穴 [grave]。如:穿中记(古代墓穴中的题志)
◎ 穿的拼音: chuān
〈词性:形〉
(1) 透彻;彻底 [through]。如:看穿;说穿
(2) 破敝 [worn-out]。如:穿角履(破头的鞋子);穿诀(缺损;破裂)
穿扮、穿插、穿刺、穿戴、穿耳、穿房入户、穿过、穿红着绿、穿孔、穿入、穿山甲、穿梭、穿堂、穿堂风、穿小鞋、穿孝、穿心、穿行、穿靴戴帽、穿一条裤子、穿衣镜、穿窬、穿越、穿云裂石、穿针、穿针引线、穿针走线、穿着、穿着打扮、穿着讲究、穿凿
壁的拼音:bì(ㄅ一ˋ)
⒈ 墙:四壁。壁报。壁画。壁挂。壁毯。壁橱。壁灯。铜墙铁壁。
⒉ 指某些物体内部的表层:胃壁。肠壁。
⒊ 陡削的山崖:峭壁。壁立。
⒋ 军营的围墙:壁垒。坚壁清野。作壁上观(坐观双方成败,不帮助任何一方)。
⒌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壁字UNICODE编码U+58C1,10进制: 22721,UTF-32: 000058C1,UTF-8: E5 A3 81。
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壁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廦
wall、cliff
形声:从土、辟声
partition wall; walls of a house
详细解释◎ 壁的拼音: bì
〈词性:名〉
(1) (形声。从土,辟声。本义:墙壁)
(2) 同本义 [wall]
壁,垣也。——《说文》
壁亦土也。——《风俗通》
观壁垒于北落兮。——张衡《思玄赋》
家徒四壁立。——《汉书·司马相如传》
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壁有耳(指机密容易泄露,说话不可不慎。同“隔墙有耳”);壁中书(汉武帝时,鲁恭王为扩建其宫室而坏孔子故居,在夹壁墙中得古文《尚书》、《礼记》、《春秋》、《论语》、《孝经》等,凡数十卷,都是周时的古文写的,晋人称为科斗文。今《说文》中所收古文,大部分是依据壁中书);壁观(面壁;又指一意禅观,心如墙壁,一切妄想不能侵入)
(4) 物体、身体或生物体等的外围结构的物质层 [wall]。如:试管内壁;肌壁;腹壁;细胞壁
(5) 军营;军营的围墙 [barracks and the enclosing walls of barrack]
及楚击 秦,诸将皆从壁上观。——《史记·项羽本纪》
帝(刘邦)晨驰入 韩信、 张耳壁,夺之军。—— 汉· 班固《高帝纪上》
(6) 又如:壁死(死于营垒之中);壁门(军营大门)
(7) 陡峭的山崖 [cliff]
山四面峭壁拔起。——明· 刘基《苦斋记》
(8) 又如:绝壁;峭壁;壁立千仞(形容山崖陡峻)
(9) 二十八宿之一,是北方七宿之一 [one of the Chinese zodiacal constellations]
(10) 边,面 [side]
一壁道与红娘:看哥哥行问汤药去也。——元· 王实甫《西厢记》
(11) 又如:壁厢(边,旁)
◎ 壁的拼音: bì
〈词性:动〉
驻扎
魏王恐,使人出 晋鄙,留军壁 邺。——《史记·魏公子列传》
壁报、壁橱、壁灯、壁柜、壁挂、壁虎、壁画、壁龛、壁垒、壁垒森严、壁立、壁炉、壁上观、壁虱、壁饰、壁毯、壁厢、壁衣、壁钟
引的拼音:yǐn(一ㄣˇ)
⒈ 拉,伸:引力。引颈。引而不发。引吭高歌。
⒉ 领,招来:引见。引子。引言。引导。引荐。抛砖引玉。
⒊ 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引文。引用。援引。
⒋ 退却:引退。引避。
⒌ 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
⒍ 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引(出殡)。
引字UNICODE编码U+5F15,10进制: 24341,UTF-32: 00005F15,UTF-8: E5 BC 95。
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引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㧈廴靷
casue、cite、lead、leave、lure、make、quote、stretch
to pull, draw out, attract; to stretch
详细解释◎ 引的拼音: yǐn
〈词性:动〉
(1) (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2) 同本义 [draw a bow]
引,开弓也。——《说文》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
引弓而射。——《淮南子·说林训》
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战国策·楚策》
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史记·匈奴列传》
丁壮者,引弦而战。——《淮南子·人间训》
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明·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引手(引箭手);引弓(拉弓);引满(拉弓至满)
(4) 拉,牵挽 [draw]
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吕氏春秋·察今》
引相如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引车避匿。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引之),拉他(表示好感)。——《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引日(拉转日轮);引手(拉回手);引曳(牵拉)
(6) 延长;延续 [lengthen;continue]
子子孙孙,忽替引之。——《诗·小雅·楚茨》
(7) 又如:引日(拖延时日);引年(延长年寿);引时(迁延时日)
(8) 伸着 [stretch]
引首顾曰。——马中锡《中山狼传》
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新唐书·卓行传·甄济》
(9) 又如:引首(伸长头颈,抬起头。形容殷切盼望);引手(伸手);引颈(伸长颈项);引臂(伸臂)
(10) 牵连;攀供 [involve in]
果引张胜。——《汉书·李广苏建传》
(11) 又如:引附(攀附);引逮(株连捕)
(12) 引导 [guide]
引之表仪。——《左传·文公六年》
(13) 又如:引转(扭转;转回);引风吹火(引风助火势。喻指煽风点火,加重事态);引商刻羽(指讲究声律、造诣很深,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
(14) 带领 [lead]
复夜引兵。——《资治通鉴·唐纪》
(15) 又如:引奏(向帝王禀告、上书);引领(带领);引线(告密、引路捕人者)
(16) 引决、自尽 [suicide]
感三良之殉秦兮,甘捐生而自引。——《文选·潘岳·寡妇赋》
(17) 又如:引决(自杀);引诀(引决);引药(服毒自杀)
(18) 援引 [cite]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引入上谕中。——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9) 又如:引喻失义(援引例证以明理而失去大义);引经据古(引用经史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为根据)
(20) 荐举 [recommend]
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史记·魏其武安侯传》
(21) 又如:引援(推举;引荐);引预(引荐,使之参与)
(22) 招致 [incur]
必亲引问。——《资治通鉴·唐纪》
(23) 又如:引纳(招致接纳);引惹(招惹)
(24) 执持 [hold]。如:引杖(持杖);引杯(举杯。指喝酒)
(25) 退避 [retreat]
自引而起。——《战国策·燕策》
引次江北。——《资治通鉴》
(26) 又如:引避(引退,回避);引遁(退却,逃走)
(27) 选用 [elect]。如:引贤(选用贤才)
(28) 吸引 [attract]
引入黄婆洞。——《广东军务记》
(29) 又如:引类呼朋(呼引同类);引狗入寨(比喻主动把敌人或坏人引进来);引流(导引水流)
(30) 辞职 [resign]。如:引老(告老。年老辞官);引去(离去;退去)
(31) 举起;竖起 [lift]
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战国策·燕策》
(32) 又如:引耳(竖着耳朵);引饮(举杯而饮)
(33) 承认 [recognize]
权引咎责躬。——《三国志·吴志》
(34) 又如:引伏(服罪);引过(承认过失);引罪(承认罪过)
(35) 延请 [send for]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史记·魏公子列传》
(36) 取过来,拿出 [take;get;get sth.out]
引佩刀。——《汉书·李广苏建传》
引壶觞。——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引的拼音: yǐn
〈词性:名〉
(1) 引车前行的皮带 [leather strap for pulling cart]
縣縣常以结引驰外为务。——《荀子·王霸》。注:“引,读为靷。靷,引轴之物。”
属引。——《仪礼·既夕礼》。注:“引,所以引柩车,在轴遁曰绋。”
执引者三百人。——《周礼·大司徒》
(2) 卷首语;序言 [forward]。如:小引
(3) 乐曲体裁之一,有序奏之意 [prelude]
故聆曲引者,观法于节奏。——马融《长笛赋》
(4) 又如:引辞(宋元戏曲演唱时第一支曲子的泛称,用以引起剧情)
(5) 指商人运销货物的凭证 [license]
令客人赴官请引,自于茶园买茶…——《宣和遗事》
(6) 又如:引行公店(盐商联合经营的机构);盐引;茶引
(7) 通行执照 [pass]
央李员外衙门上下打点使用了钱,见了大严,给引还乡。——《警世通言》
◎ 引的拼音: yǐn
〈词性:形〉
长久 [long]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水经注》
◎ 引的拼音: yǐn
〈词性:量〉
长度单位 [formerly, a measure of distance]。古代以十丈为一引。今为市引的简称。1公里=30引
引爆、引别、引柴、引产、引车、引出、引导、引得、引逗、引渡、引而不发、引狗入寨、引鬼上门、引吭高歌、引号、引河、引火、引火烧身、引见、引荐、引进、引经据典、引咎、引决、引来、引狼入室、引力、引领、引流、引起、引桥、引擎、引人入胜、引人注目、引入、引入、引入迷途、引商刻羽、引蛇出洞、引申、引胜、引首、引手、引述、引水、引水入墙、引头、引退、引文、引嫌、引线穿针、引信、引言、引以为戒、引用、引诱、引语、引玉之砖、引喻、引喻失义、引着、引证、引锥刺股、引子
光的拼音:guāng(ㄍㄨㄤ)
⒈ 太阳、火、电等放射出来耀人眼睛,使人感到明亮,能看见物体的那种东西:阳光。月光。火光。光华(明亮的光辉)。
⒉ 荣誉:光临(敬辞,意含宾客来临给主人带来光彩)。光顾。光复。
⒊ 使显赫:光大。光宗耀祖。
⒋ 景物:春光明媚。
⒌ 光滑:光滑。光洁。光泽。
⒍ 完了,一点不剩:杀光烧光。吃光用光。
⒎ 露着:光膀子。
⒏ 单,只:光剩下一口气。
⒐ 姓。
光字UNICODE编码U+5149,10进制: 20809,UTF-32: 00005149,UTF-8: E5 85 89。
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光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㫕灮炗炚炛烡
light、ray、honour、merely、naked、scenery、smooth
会意:从小、从兀
light, brilliant, shine; only
详细解释◎ 光的拼音: guāng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火,在人上”。本义:光芒,光亮)
(2) 同本义 [light;ray]
光,明也。——《说文》
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广也,所照广远也。——《释名·释天》
与日月兮齐光。——《楚辞·九歌·云中君》
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淮南子·俶真》
日月淑清而扬光。——《淮南子·本经》
国之光。——《易·观》
夜未央,庭燎之光。——《诗·小雅·庭燎》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史记·屈原列传》
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光明之耀也。——《国语·晋语》
容光必照焉。——《孟子》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西。——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3) 又如:阳光;灯光;反光(反射的光线);色光(带颜色的光);晨光(清晨的太阳光);曙光(清晨的日光);光晃(光芒闪烁)
(4) 色泽;光彩 [color and lustre]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蛾脸不舒,中袖无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丝光;油光(光亮润泽);光色(光彩色泽);砑光
(6) 荣耀;昭著 [honor;glory]
邦家之光。——《诗·齐风·南山有台》
连我脸色都无光了。——《儒林外史》
士之处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唐· 韩愈《原毁》
(7) 又如:为国争光;沾光;光宠(光荣;增光);光国(为国争光);光天(光辉达于天下);光隆(光辉隆盛);光烂(光辉明亮);光晶(光辉);光赫(光辉显赫)
(8) 光阴,时光 [time]
始屏忧以愉思,乐兹情于寸光。——南朝宋· 鲍照《观漏赋》
(9) 又如:寸光(短暂的光阴);光阴荏苒(时光一天一天地逝去。荏苒:[时间]渐渐过去);光景如梭(光阴如梭。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拈指(阳光在弹指间逝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10) 景色 [scenery]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1) 又如:风光;山光
(12) 恩慧;好处 [favor]。如:叨光;沾光;借光
(13) 特指日、月、星辰等天体 [sun,moon,star]。如:光岳(天地。光:星辰。岳:河山)
(14) 称人来访的敬词 [grace the occasion with sb.'s presence]
四位老先生,今日光顾小园,老夫有何德能?——明· 桑绍良《独乐园司马入桐》
◎ 光的拼音: guāng
〈词性:形〉
(1) 光明,明亮 [bright]
宝剑直千金,被服光且鲜。——三国蜀· 曹植《名都篇》
(2) 又如:光净(明亮洁净);光朗朗(光亮);光眼(大而有神的眼);光灯(明亮的灯火);光润(光亮润泽)
(3) 光滑 [smooth]
白沙青石光无泥。——唐· 杜甫《中丞严公雨垂寄见忆一绝奉答二绝》
(4) 又如:这种纸很光;磨光;光出律(光滑);光碌碌(光圆滚动的样子);光圆(光滑圆溜);光油油(光滑明亮)
(5) 裸露 [naked;bare]
光头圆脑作僧看。——宋· 郑清之《咏茄》
(6) 又如:光出溜(光秃);光塌塌(光秃秃的样子);光板板(平而裸露的)
(7) 空,净尽 [with nothing left]。如:当光;赔光;输光;吃光;光鞑剌(方言。空荡荡;空旷无物)
(8) 通“广”( guǎng )。广大,宽阔 [vast]
光被四表,格于上下。——《书·尧典》
昔武王克 商,光有天下。——《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9) 又如:地光(地域广大)
◎ 光的拼音: guāng
〈词性:动〉
(1) 照耀 [shine;illuminate]
惟公德明光于上下。——《书·洛诰》
(2) 又如:光烛(照耀)
(3) 增辉,发扬光大 [glorify]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诸葛亮《出师表》
(4) 又如:光宗耀祖;光国(为国争光);光德(显扬有德之人);光价(显扬其身价);光演(光大延续);光昌(显扬昌盛);光前(光大前人的功业)
◎ 光的拼音: guāng
〈词性:副〉
仅仅,单 [alone;merely;only]。如:不光为我,也是为他;要为集体着想,不能光考虑个人
光巴、光斑、光板、光板儿、光标、光波、光彩、光彩、光彩夺目、光灿灿、光程、光赤、光大、光导纤维、光点、光电、光度、光风霁月、光缝、光复、光杆儿、光感应、光顾、光怪陆离、光光、光棍、光棍儿、光合作用、光盒、光华、光华、光滑、光环、光辉、光辉、光辉灿烂、光火、光降、光洁、光解、光解、光景、光景、光阑、光缆、光亮、光量、光临、光溜、光溜溜、光芒、光面、光明、光明、光明磊落、光明正大、光能、光年、光谱、光气、光前裕后、光圈、光热、光荣、光润、光栅、光束、光速、光堂堂、光趟、光天化日、光头、光头、光秃、光秃秃、光雾、光纤、光鲜、光线、光学、光压、光艳、光焰、光焰万丈、光洋、光耀、光耀、光耀、光阴、光阴似箭、光源、光晕、光泽、光照、光照、光针、光锥、光子、光宗耀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