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uān wén záo jù
注音ㄔㄨㄢ ㄨㄣˊ ㄗㄠˊ ㄐㄨˋ
解释穿:凿。指推敲文字,雕琢词句。写文章牵强附会。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君年少,何以轻穿文凿句,而妄讥诮老子耶?”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作文等。
感情穿文凿句是贬义词。
繁体穿文鑿句
近义雕章琢句
动物生肖牛,虎,蛇
穿的拼音:chuān(ㄔㄨㄢ)
⒈ 破,透:穿透。揭穿。穿窬(钻洞和爬墙,指盗贼)。穿凿。
⒉ 通过,连通:穿过。穿行(xíng )。
⒊ 着(zhuó )衣服鞋袜:穿衣。穿鞋。
穿字UNICODE编码U+7A7F,10进制: 31359,UTF-32: 00007A7F,UTF-8: E7 A9 BF。
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穿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串䆤䆥
pull on
脱
会意
penetrate, pierce, drill; wear
详细解释◎ 穿的拼音: chuān
〈词性:动〉
(1) (会意。从牙,从穴。牙在穴中,表示穿通的意思。本义:穿通,穿破)
(2) 同本义 [pierce through]
穿,通也。——《说文》
何以穿我墉。——《诗·召南·行露》
何以穿我屋。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三国志·诸葛亮传》
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司马光《资治通鉴》
(3) 又如:穿墉(在墙上打洞);穿着鼻(受人摆布);穿穴(犹穿凿);穿空(犹穿孔);穿胸(胸前穿孔透背)
(4) 挖掘;开凿 [dig;excavate]。如:穿井(掘井);穿掘(挖掘;开凿);穿筑(挖池塘筑假山);穿壁(凿通墙壁);穿墙(墙上凿洞)
(5) 通过、透过(空隙、空间等) [go through]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苏轼《念奴娇》
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姚鼐《登泰山记》
(6) 又如:穿针(阴历七月初七日穿针乞巧);穿心(从中间通过);穿城(穿越城镇)
(7) 贯通;贯串 [thread;pass through;bore]
赍钱三百万,皆用青线穿。——《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8) 又如:穿鼻(用绳索或环贯穿鼻中隔);穿夜(方言。通宵);穿望(切盼。望穿眼睛的意思)
(9) 把衣、鞋、袜等套在身体相应部位上 [put on;wear]。如:穿插(打扮,穿戴);穿执(穿靴执笏的省称);穿秉(谓穿礼服而执朝笏)
(10) 败露;揭穿 [reveal;expose]。如:穿破(戳穿;败露);穿崩(方言。露馅)
◎ 穿的拼音: chuān
〈词性:名〉
(1) 孔;洞 [hole]。如:穿弊(即“穿敝”。洞穿;破烂);穿结(谓衣服洞穿和补缀);穿穴(犹钻研)
(2) 墓穴 [grave]。如:穿中记(古代墓穴中的题志)
◎ 穿的拼音: chuān
〈词性:形〉
(1) 透彻;彻底 [through]。如:看穿;说穿
(2) 破敝 [worn-out]。如:穿角履(破头的鞋子);穿诀(缺损;破裂)
穿扮、穿插、穿刺、穿戴、穿耳、穿房入户、穿过、穿红着绿、穿孔、穿入、穿山甲、穿梭、穿堂、穿堂风、穿小鞋、穿孝、穿心、穿行、穿靴戴帽、穿一条裤子、穿衣镜、穿窬、穿越、穿云裂石、穿针、穿针引线、穿针走线、穿着、穿着打扮、穿着讲究、穿凿
文的拼音:wén(ㄨㄣˊ)
⒈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文锦。
⒉ 刺画花纹:文身。
⒊ 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文盲。以文害辞。
⒋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
⒌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文化。文物。
⒍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
⒎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⒏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文质彬彬。
⒐ 温和:文火。文静。文雅。
⒑ 指非军事的: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⒒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文言。文白间杂。
⒓ 专指社会科学:文科。
⒔ 掩饰:文过饰非。
⒕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文不名。
⒖ 姓。
文字UNICODE编码U+6587,10进制: 25991,UTF-32: 00006587,UTF-8: E6 96 87。
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文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character、civil、gentle、language、paint over、writing
白、武
象形
literature, culture, writing
详细解释◎ 文的拼音: wé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 同本义 [figure;veins]
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说文》
五章以奉五色。——《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
美于黼黼文章。——《荀子·非相》
茵席雕文。——《韩非子·十过》
织文鸟章,白旆央央。——《诗·小雅·六月》
斑文小鱼。——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3) 又如:文驾(彩车);文斑(杂色的斑纹);文旆(有文彩的旗帜);文绣(绣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刺花图案);文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文鳞(鱼鳞形花纹)
(4) 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character]
饰以篆文。——《后汉书·张衡传》
分文析字。——《汉书·刘歆传》
夫文,止戈为武。——《左传·宣公十二年》
距洞数百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文曰“天启壬戌秋日”。——明· 魏学洢《核舟记》
文曰“初平山尺”。
(5) 又如:甲骨文;金文;汉文;英文;文迹(文字所记载的事迹);文书爻(有关文字、文凭之类的卦象);文异(文字相异);文轨(文字和车轨);文狱(文字狱);文钱(钱。因钱有文字,故称);文状(字据,军令状);文引(通行证;路凭);文定(定婚)
(6) 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literary composition]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孟子·万章上》
好古文。——唐· 韩愈《师说》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能述以文。——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摘其诗文。——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7) 又如:文价(文章的声誉);文魔(书呆子);文会(旧时读书人为了准备应试,在一起写文章、互相观摩的集会);文移(旧时官府文书的代称);文雄(擅长写文章的大作家);文意(文章的旨趣);文义(文章的义理);文情(文章的词句和情思);本文(所指的这篇文章);作文(写文章;学习练习所写的文章);文魁(文章魁首);文价(文章的声价);文什(文章与诗篇)
(8) 美德;文德 [virtue]
圣云继之神,神乃用文治。——杜牧《感怀诗一首》
(9) 又如:文丈(对才高德韶的老者的敬称);文母(文德之母);文武(文德与武功);文命(文德教命);文惠(文德恩惠);文德(写文章的道德);文薄(谓文德浅薄);文昭(文德昭著)
(10) 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literary talent]
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11) 又如:文业(才学);文英(文才出众的人);文采风流(横溢的才华与潇洒的风度);文郎(有才华的青少年);文彦(有文才德行的人);文通残锦(比喻剩下不多的才华)
(12) 文献,经典;韵文 [document;classics;verse]
儒以文乱法。——《韩非子·五蠹》
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说文解字·叙》
(13) 辞词句。亦指文字记载 [writings;record]。如:文几(旧时书信中开头常用的套语。意为将书信呈献于几前);文倒(文句颠倒);文过其实(文辞浮夸,不切实际);文义(文辞);文辞(言词动听的辞令);文绣(辞藻华丽)
(14)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natural phenomenon]
经纬天地曰文。——《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15) 又如:天文;地文;水文;文象(日月星辰变化的迹象);文曜(指日月星辰;文星);文昌(星座名)
(16) 文治;文事;文职。与“武”相对 [achievements in culture and education;civilian post]
文能取胜。——《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文不能取胜。
文武并用。——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7) 又如:文臣,文吏(文职官吏);文席(教书先生的几席);文品(文官的品阶);文帅(文职官员出任或兼领统帅);文烈(文治显赫);文员(文职吏员);文阶(文职官阶);文道(文治之道);文业(文事);文僚(文职官吏)
(18) 法令条文 [articles of decree]
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史记·汲黯列传》
(19) 又如:文劾(根据律令弹劾);文法吏(通晓法令、执法严峻的官吏);文丈(规矩;制度);文移(官府文书);文牓(布告;文告);文宪(礼法;法制)
(20) 文言。古代散文文体之一;别于白话的古汉语书面语 [literary language]。如:半文半白;文语;文白(文言文和白话文)
(21) 文教;礼节仪式 [rites]
则修文德。——《论语·季氏》
(22) 又如:文丈(崇尚礼文仪节);文俗(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文致(指礼乐);文貌(礼文仪节);文绪(文教礼乐之事);文仪(礼节仪式)
(23) 指表现形式;外表 [form;appearance]。如:文服(表面服从);文榜(告示、布告之类);文诰(诰令)
(24) 指鼓乐,泛指曲调 [music;tune]。如:文曲(指乐曲);文始(舞乐名)
(25) 谥号,谥法:勤学好问叫文 [study deligently]
何以谓之文。——《论语》
是以谓之文。
(26) 姓
◎ 文的拼音: wén
〈词性:动〉
(1) 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 [tatto (the skin)]
被发文身。——《礼记·王制》。注:“谓其肌,以丹青涅之。”
文绣有恒。——《礼记·月令》
(2) 又如:文笔匠(在人身上刺花的艺人);文身断发(古代荆楚、南越一带的习俗。身刺花纹,截短头发,以为可避水中蛟龙的伤害。后常以指落后地区的民俗);文木(刻镂以文采之木)
(3) 修饰;文饰 [cover up]
身将隐,焉用文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饰邪说,文奸言,以枭乱天下。——《荀子·非十二子》
(4) 又如:文过饰非;文致(粉饰;掩饰);文冢(埋葬文稿之处)
(5) 装饰 [decorate]
舍其文轩。——《墨子·公输》
此犹文奸。
文车二驷。——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文马四百匹。——《史记·宋世家》
若将比予文木邪。——《庄子·人间世》
(6) 又如:文巧(文饰巧辩);文竿(以翠羽为饰之竿);文舫(装饰华丽的游艇);文饰(彩饰);文榭(饰以彩画的台榭);文舟,文艘(装饰华丽的船);文剑(装饰华丽的剑);文舆(饰以彩绘的车)
(7) 撰写文章 [write]。如:文匠(写文章的大家);文祸(因写文章而招来的灾祸);文雄,文杰(指文豪)
◎ 文的拼音: wén
〈词性:形〉
(1) 有文采,华丽。与“质”或“野”相对 [magnificent;gorgeous]
其旨远,其辞文。——《易·系辞下》
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2) 又如:文巧(华丽奇巧);文朴(文华与质朴);文服(华美的衣服);文砌(华美的石阶);文背(不文雅,粗俗);文轩(华美的车子);文质(文华与质朴)
(3) 柔和,不猛烈 [mild;gentle]。如:文烈(指火候温猛)
(4) 美,善 [fine;good]。如:文徽(华美);文鸳(即鸳鸯。以其羽毛华美,故称);文衣(华美的服装)
(5) 通“紊”。紊乱的 [disordered]
惇宗将礼,称秩元祀,咸秩无文。——《书·洛诰》
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怀柔百神,咸秩无文。——《汉书·郊祀志上》
王者报功,以次秩之,无有文也。——庆劭《风俗通义·山泽》
◎ 文的拼音: wén
〈词性:量〉
(1) 用于旧时的铜钱。如:一文钱
(2) 用于计算纺织物
五扶为一首,五首成一文。——《后汉书》
文案、文本、文笔、文笔流畅、文不对题、文不加点、文才、文采、文彩四溢、文昌鱼、文抄公、文词、文从字顺、文典、文电、文定、文斗、文牍、文牍主义、文法、文贩、文房、文房四宝、文风、文风不动、文稿、文告、文工团、文官、文过饰非、文翰、文豪、文虎、文化、文化宫、文化馆、文火、文集、文籍、文件、文教、文经武纬、文静、文句、文据、文科、文库、文侩、文理、文律、文脉、文盲、文面、文名、文明、文明棍,文明棍儿、文明戏、文墨、文痞、文凭、文气、文气、文契、文情、文人、文人雅士、文如其人、文弱、文山会海、文身、文士、文事、文饰、文书、文殊院、文思、文体、文恬武嬉、文玩、文武兼备、文武全才、文武双全、文物、文檄、文戏、文献、文秀、文选、文学、文学作品、文雅、文言、文言文、文妖、文艺、文艺复兴、文艺作品、文友、文娱、文苑、文责、文摘、文章、文职、文治、文质彬彬、文绉绉、文梓、文字、文字改革、文字学、文字狱、文宗
凿(鑿)的拼音:záo(ㄗㄠˊ)
⒈ 挖槽或穿孔用的工具,称“凿子”。
⒉ 穿孔,挖掘:凿孔。凿井。凿通。
⒊ 器物上的孔,是容纳枘(榫头)的。
⒋ 明确,真实:凿凿。证据确凿。
凿字UNICODE编码U+51FF,10进制: 20991,UTF-32: 000051FF,UTF-8: E5 87 BF。
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凿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鑿䥣
chisel、cut a hole
原为形声
chisel; bore, pierce
详细解释◎ 凿的拼音:
鑿 záo
〈词性:动〉
(1) (形声。从金,鑿( zuò )省声。从金,表示与金属制品有关。本义:凡穿物使通都称凿)
(2) 同本义 [cut a hole;chisel or dig]
凿,穿木也。——《说文》
重木刊凿之。——《仪礼·士丧礼》
皆是水凿之穴。(凿,这里是冲刷的意思。)——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如:凿巾(在覆盖死者脸部的巾上,正对口部的位置,剪开一通孔);凿穴(开造洞穴)
(4) 挖掘;开凿 [dig]
凿地为坎。——《汉书·李广苏建传》
水凿之穴。——宋· 沈括《梦溪笔谈》
水凿之处。
千锤万凿出深山。——明· 于谦《石灰吟》
(5) 又如:凿溉(开渠灌溉);凿龙(开凿龙门。指大禹治水,凿龙门以导流);凿饮(掘井而饮)
(6) 开通 [open up]
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 博望侯。——《史记·张骞列传》
(7) 穿凿附会 [give strained interpretations and draw far fetched analogies]
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孟子·离娄下》
(8) 又如:凿说(穿凿附会之说);凿脱(穿凿附会造成失误);凿言(穿凿附会地说)
(9) 戳,用手指头猛地一推 [jab]
那婆子揪住郓哥,凿上两个栗暴。——《水浒全传》
(10) 舂米使之精白 [polish]
粢食不凿,昭其俭也。——《左传·桓公二年》
(11) 又如:凿八(指捣米一石,可得八斗)
(12) 引申为冲刷 [wash]
如大小龙湫、水帘、初月谷之类,皆是水凿之穴。——《梦溪笔谈》
(13) 敲击,捶打 [beat;strick]
(14) 又如:凿得生疼;凿了三下
◎ 凿的拼音:
鑿 záo
〈词性:名〉
(1) 凿子 [chisel]
其次用钻凿。——《汉书·刑法志》
凿齿持盾。——《山海经·海外南经》
释椎凿而上。——《庄子·天道》
(2) 又如:平凿;圆弧凿;菱形凿
(3) 古代用以施行黥刑的刑具。因指黥刑 [ancient punishment of tattooing the face]
天下好知,而百姓求竭矣。于是乎锯制焉,绳墨杀焉,椎凿决焉。——《庄子》
(4) [耳鼻口目等]孔窍 [aperture]。如:凿眼(眼线)
凿空、凿井、凿枘、凿子
句的拼音:jù(ㄐㄨˋ)
⒈ 由词组成的能表示出一个完整意思的话:句子。句法。
⒉ 〔句读(dòu )〕古代称文词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读”。
⒊ 量词,用于语言:三句话不离本行(háng )。
句的拼音:gōu(ㄍㄡ)
⒈ 〔高句骊〕古国名,即“高丽”。
句字UNICODE编码U+53E5,10进制: 21477,UTF-32: 000053E5,UTF-8: E5 8F A5。
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句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勾鉤絇鈎
sentence
象形
sentence
详细解释◎ 句的拼音: gōu
〈词性:动〉
(1) (形声。从口。正当读今言钩,俗作勾。本义:弯曲)
(2) 同本义 [bend]
句,曲也。——《说文》。段注:“凡曲折之物,侈为倨,敛为句。考工记多言倨句。”
越子为左右句卒。——《左传·哀公十七年》
句兵欲无弹。——《考工记·庐人》
覆之而角至谓之句弓。——《考工记·弓人》
履句履者知地。——《庄子·田子方》。李注:“方也。”
句者毕出。——《礼记·月令》
古之人衣上有冒而句领者。——《尚书大传》
句者毕出,萌者尽达。——《礼记·月令》
(3) (草木出土时,弯的叫句,直的叫萌。)。又如:句爪(钩形的尖爪);句枉(曲枝);句曲(弯曲);句倨(弯曲);句圜(屈曲连环)
(4) 勾销 [strike]。如:句抹(去掉文辞中的某些字句);句除(删除;删改)
(5) 查考 [examine]。如:句校(查考校核);句考(查考);句稽(查考;核算)
(6) 搜取;捕捉 [catch]。如:句押(拘捕扣押);句追(拘捕查究);句剥(搜刮)
(7) 逗引;纠结 [seduce]。如:句引(引诱);句结(暗中串通结合)
(8) 勾画 [delineate]
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 句的拼音: gōu
<连>
如果——表示假设 [if]
吾句能亲亲而兴贤,吾不遗亦至矣。——《马王堆汉墓帛书》
◎ 句的拼音: gōu
〈词性:名〉
(1) 指草木初生拳状的幼芽 [tender bud]。如:句萌(草木初生的嫩芽、幼苗)
(2) 钩子。后作“钩” [hook]。如:句绳(钩绳)
(3) 古称不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旁的短边 [the shorter leg of a right triangle]
(4) ——人名用字
(5) 另见 jù
◎ 句的拼音: jù
〈词性: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从丩( jiū ),象绳丝缠结之状)。“丩”亦兼表字音。①( gōu )本义:弯曲。②句子
(2) 语句;诗句 [sentence]
句者,局也。联字分疆,所以局言者也。周伯琦曰:“语绝为句。”——《诗·关雎》疏。按,取稽留可钩之意,曲画以识之者也。说文瞿下曰:读如章句之句,则 后汉时已转其音如今言屦。
驴上得句。——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所得诗句。
书诗四句。——宋· 王安石《伤仲永》
蒙蒙之句。——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如:句式(句子的结构形式);句语(语句,言辞);句投(句逗。即句读);句度(同句读)
(4) 中国汉代行大礼时,由九宾中地位最低的士依次向上传话,与“胪”相反 [message sent from bottom to top in a ceremony]
大行设九宾,胪、句传。——《汉书》
◎ 句的拼音: jù
〈词性:量〉
(1) 用于言语的计量。如:句把(一两句,指很少的话);两句诗
(2) 用于时间的计量。表示点时,相当于“点”;表示时段时,相当于“个”(钟头) [o'clock]
这时已经有六句钟了。——蒋光慈《弟兄夜话》
(3) 另见 gōu
句读,句逗、句法、句号、句子、句子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