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除残去秽的意思

chúcánhuì

除残去秽



拼音chú cán qù huì

注音ㄔㄨˊ ㄘㄢˊ ㄑㄨˋ ㄏㄨㄟˋ

解释残:残暴。秽:污秽,比喻恶势力。清除社会上的残暴、腐朽势力。

出处《后汉书·梁统传》:“仁者爱人,义者政理,爱人以除残为务,政理以去乱为心。” 汉·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待。”

例子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彻底改变。

感情除残去秽是中性词。

繁体除殘去穢

近义除旧布新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chú   注音  ㄔㄨˊ   
简体部首  阝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阜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BWTY  五笔98  BWGS  仓颉  NLOMD  郑码  YOMF  四角  78294  结构  左右电码  7110  区位  1993  统一码  9664  笔顺  フ丨ノ丶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除的拼音:chú(ㄔㄨˊ)  

⒈ 去掉:除害。除名。除根。铲除。废除。排除。除暴安良。

⒉ 改变,变换:岁除(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

⒊ 不计算在内:除非。除外。

⒋ 算术中用一个数去分另一个数,是“乘”的反运算:除法。

⒌ 台阶:阶除。庭除。

⒍ 任命官职:除拜(授官)。除授。除书(授官的诏令)。

统一码

除字UNICODE编码U+9664,10进制: 38500,UTF-32: 00009664,UTF-8: E9 99 A4。

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除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et rid of、divide、except、remove

造字法

形声:从阝、余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除的拼音: chú  

〈词性:名〉

(1) (形声。从阜,余声。从“阜”,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本义:宫殿的台阶)

(2) 同本义 [steps of palace]

除,殿阶也。——《说文》。按,阶级如山石之高下,故从阜。

自前殿南下椒除。——《汉书·王莽传》

登自东除。——张衡《东京赋》

苔痕上除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3) 一般建筑的台阶 [steps leading to a house]

扶辇下除,触柱折辕。——《汉书·李广苏建传》

(4) 泛指台阶 [step]

听事前除,雨后犹湿。——《世说新语·政事》

除谓之阶。——宋· 李诫《营造法式》

词性变化

除的拼音: chú  

〈词性:动〉

(1) 拜受官位 [confer a official]

初除之官。——《汉书·景帝纪》。注:“凡言除者,除故官就新官也。”

予除右丞相兼柩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又如:除授(授予[官职]);除召(为任官而被召);除官(授官,除去旧职以任新职)

(3) 清除,去掉 [eliminate;get rid of]

除恶务本。——《书·泰誓》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战国策·燕策》

(4) 又如:根除(彻底铲除);除恶务尽(清除邪恶势力,务必彻底);消除(使不存在,除去)

(5) 修治、修整 [repair;mend]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张溥《五人墓碑记》

(6) 打扫 [sweep;clean]

由帅其属而修除。——《周礼·典祀》

(7) 又如:除舍(打扫房舍);除宫(打扫宫殿。比喻宫廷更换主人)

(8) 诛灭 [exterminate]

诛乱除害。——《史记·秦始皇本纪》

(9) 又如:除残祛暴(驱除残暴邪恶势力)

(10) 算法的一种 [devide]。把总数折为若干分。如:除法(数学名词。算术中四则运算之一。其符号为÷。例如30÷6=5即为简单的除法)

除的拼音: chú  

〈词性:副〉

(1) 不计算在内[besides;except;with the exception]

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袁枚《祭妹文》

(2) 又如:除他以外,我都认识

(3) 常跟“还”、“又”、“也”等配搭,表示在此之外,还有别的 [except]。如:一天到晚,他除了工作,就是学习

常用词组

除暴安良、除草、除尘、除掉、除恶务尽、除法、除非、除根、除号、除旧布新、除了、除了…以外、除名、除去、除却、除数、除外、除夕、除夜、除…以外

  拼音  cán   注音  ㄘㄢˊ   繁体    
部首  歹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86  GQGT  五笔98  GQGA  仓颉  MNIJ  郑码  ARHM  四角  13250  结构  左右电码  2995  区位  1848  统一码  6B8B  笔顺  一ノフ丶一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残(殘)的拼音:cán(ㄘㄢˊ)  

⒈ 害,毁坏:残害。摧残。

⒉ 不完全,余下的:残余。残阳。残存。残废。残佚。苟延残喘。

⒊ 凶恶:残忍。残酷。凶残。

统一码

残字UNICODE编码U+6B8B,10进制: 27531,UTF-32: 00006B8B,UTF-8: E6 AE 8B。

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残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殘㱚

汉英互译

incomplete、remnant

造字法

形声:从歹、戋声

English

injure, spoil; oppress; broke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残的拼音:

cán  

〈词性:动〉

(1) (形声。从歹( è  ),戋( jiān  )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2) 同本义 [injure;damage]

残,伤也。——《苍颉篇》

昔智伯瑶残 范中行。——《战国策·秦策》。注:“灭也。”

废为残贼。——《诗·大雅·民劳》

则汝残矣。——《战国策·齐策》。注:“坏也。”

凡二十七县残。——《史记·樊郦滕灌传》。集解:“谓多所杀伤也。”

张仪之残, 樗里疾也。——《战国策·秦策》。注:“害也。”

放轼其君则残之。——《周礼·夏官》

残名以逞。——《左传·宣公二年》

(3) 又如:摧残(使蒙受严重损失);残心(残害人的心);残贼(杀害);残灭(残杀毁灭);残夷(残杀)

(4) 毁坏;破坏 [demolish]

家室立残,亲戚不免于刑戮。——《荀子·荣辱》

(5) 又如:残略(摧毁掠夺);残坏(破败;毁坏)

(6) 凋谢 [wither]

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7) 又如:残花;残芳;残英(凋零的花。即落花)

词性变化

残的拼音:

cán  

〈词性:形〉

(1) 凶恶;狠毒 [ruthless;atrocious]

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汉书·隽不疑传》

(2) 又如:残烈(残酷剧烈);残横(残暴专横)

(3) 残缺,残废 [disabled]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忧。——司马迁《报任安书》

(4) 又如:残而不废;残卷(书籍的残存部分;亦指书中未读完的部分);残脱(残缺脱漏);残替(残缺废弃);残帙(残卷);残梦(零乱不全的梦)

(5) 剩余;残余,残存 [surplus;remnant]

故纯朴不残,孰为牺尊?——《庄子·马蹄》

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6) 又如:残香(余香);残客(剩下未走的客人);残雪(剩余而未融尽的雪);残羹冷炙(剩下的酒食菜肴)

(7) 最后的,最末的 [remaining]。如:残年(年末;余年。指人的晚年);残照(夕阳);残冬(冬季将尽之时);残山(山将尽处)

残的拼音:

cán  

〈词性:名〉

也指凶暴的人,暴虐无道的人 [ferocious person]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资治通鉴》

是天下之大残也。——汉· 贾谊《论积贮疏》

常用词组

残败、残暴、残暴、残本、残兵败将、残部、残茶剩饭、残喘、残存、残敌、残冬腊月、残废、残羹剩饭、残骸、残害、残花败柳、残毁、残货、残疾、残疾人、残局、残酷、残留、残年、残破、残缺、残忍、残杀、残山剩水、残生、残阳、残余、残月、残渣、残渣余孽、残照、残肢

  拼音    注音  ㄑㄨˋ   
部首  厶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FCU  仓颉  GI  郑码  BZS  四角  40732  结构  上下电码  0637  区位  4005  统一码  53BB  笔顺  一丨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去的拼音:qù(ㄑㄨˋ)  

⒈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去处。去路。去国。

⒉ 距离,差别:相去不远。

⒊ 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去年。去冬今春。

⒋ 除掉,减掉:去掉。去皮。去势(a.阉割;b.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

⒌ 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去男主角。

⒍ 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去。进去。

⒎ 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去。

⒏ 汉语四声之一:去声(a.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b.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

统一码

去字UNICODE编码U+53BB,10进制: 21435,UTF-32: 000053BB,UTF-8: E5 8E BB。

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去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㚎厺

汉英互译

be apart from、betake、get rid of、go、leave、remove、repair

相关字词

来、取、留、就、存

造字法

会意兼形声:从厶、土声

English

go away, leave, depar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去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   )。本义:离开)

(2) 同本义 [go away;leave]

去,人相违也。——《说文》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纪侯大去其国。——《春秋·庄公四年》

大去者,不遗一人之辞也。——《谷梁传》

武子去所。——《左传·襄公二十年》

不能相去。——《战国策·齐策》

乃去。——唐· 柳宗元《三戒》

久而不去。——宋· 欧阳修《归田录》

一狼径去。——《聊斋志异·狼三则》

东向驰去。——清·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去离(分离;离开);去任(因故离开职位);去住无门(进退两难);去来(离去;往来);去位(离开官位)

(4) 除去;去掉 [remove;wipe off]

去死肌,杀三虫。——柳宗元《捕蛇者说》

明日去。——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俸去书来。

(5) 又如:去绝根株(斩草除根);去疾(除去疾病);去皮;去邪归正(去掉邪恶,归于正道)

(6) 相距,远离 [be apart from;be at a distance of]

连峰去天不盈尺。——《蜀道难》

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

西蜀之去 南海。——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去村四里。——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又如:两地相去50里

(8) 前往,到别处,跟“来”相反 [go]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

公然抱茅入竹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汝可去应之。——《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去住无门(进退两难);去紧(走得快;迅疾);去处(所去的地方);去学校;谁去都一样

(10) 失掉; 失去 [lose]

大事去矣,可痛惜哉。——《三国演义》

(11) 又如:去失(丢失)

(12) 扮演 [戏曲里的角色] [play the part of]。如:去主角的那位长得并不美

(13) 赶走;打发走 [drive]

夫汇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战国策》

(14) 抛弃,舍弃 [throw away]

是君臣、父子、兄弟尽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孟子》

(15) 又如:去心(心里丢开;放心);去势(舍弃权势)

(16) 去世,死亡 [die]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晋· 陶渊明《杂诗》

(17) 又如:去世(死亡)

(18) 用在谓词或谓词结构后表示趋向或持续 [used after a verb or a V—O construction to indicate that an action is to take place or continue]

上去下来船不定,自飞自语燕争忙。——宋· 梅尧臣《绝句》

归去来兮。——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一鸣辄跃去。——《聊斋志异·促织》

跃去尺有咫。

(19) 又如:我去考虑考虑;明年回乡下去;船向前慢慢开去;把东西给他送去

(20) 逃离,逃亡 [go into exile;flee from home]

委而去之。——《孟子·公孙丑下》

小敌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纺焉以度而去之。——《左传·昭公十九年》

(21) 通“驱”。驱逐 [drive out;expel]

千乘三去。——《左传·僖公十五年》

词性变化

去的拼音:   

〈词性:形〉

(1) 过去了的 [of last year;past]。如:去岁(去年,上一年);去事(往事);去日(过去的岁月)

(2) 通“怯”。胆小,畏缩 [cowardly;timid]

去的拼音:   

〈词性:介〉

在。表示时间或处所 [in;at]

去里面一字儿摆着三只大酒缸。——《水浒传》

去的拼音:   

〈词性:名〉

去声。汉语四声之一 [falling tone,one of the four tones in classical Chinese and the fourth tone in modern standard Chinese pronunciation]

古人以“平”“上”“去”“入”四字各为一声的代表字,于是这四个字就成了四声的名称。——王力《汉语音韵学》

常用词组

去除、去处、去粗取精、去掉、去垢、去官、去国、去火、去甲、去就、去鳞、去留、去路、去年、去耦、去取、去去、去任、去日、去声、去时、去世、去势、去暑、去岁、去痛、去伪存真、去污、去污粉、去向、去邪、去雄、去职

  拼音  huì   注音  ㄏㄨㄟˋ   繁体    
部首  禾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TMQY  仓颉  HDUNI  郑码  MFLR  四角  22927  结构  左右电码  4486  区位  2764  统一码  79FD  笔顺  ノ一丨ノ丶丨フ丨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秽(穢)的拼音:huì(ㄏㄨㄟˋ)  

⒈ 肮脏:秽恶(è  )。秽浊。污秽。

⒉ 丑恶的:秽行(xíng  )。秽迹。秽气。秽语。淫秽。自惭形秽。

⒊ 田中多杂草,荒芜。

统一码

秽字UNICODE编码U+79FD,10进制: 31229,UTF-32: 000079FD,UTF-8: E7 A7 BD。

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秽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穢薉

汉英互译

dirty

造字法

形声:从禾、岁声

English

dirty, unclean; immoral, obscen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秽的拼音:

穢、薉 huì  

〈词性:动〉

(1) (形声。从禾,岁声。本义:荒废;长满野草)

(2) 同本义 [overgrown with weeds]

秽,芜也。从草,岁声。字亦作秽。——《说文》

涂薉则塞。——《荀子·王霸》

国之薉孽也。——《荀子·大略》

粤地涂泥多草薉。——《考工记·总目》注

并稻潜秽。——《文选·班固·西都》

民贫,则田瘠以秽。——《荀子·富国》

(3) 又如:秽草(杂草,恶草);秽荒(荒芜;杂草丛生);秽莽(杂草;恶草)

(4) 弄脏,弄污 [dirty]

面一旦不修饰,则尘垢秽之;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汉· 蔡邕《女诫》

词性变化

秽的拼音:

huì  

〈词性:形〉

(1) 杂乱 [in disorder]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柳宗元《永州八记》

(2) 又如:秽累(文字杂乱累赘);秽谈(秽杂的谈论);秽杂(杂乱;污浊而杂乱;秽亵)

(3) 肮脏;污浊 [dirty]

秽,不净也。——《玉篇》

于是百姓涤瑕荡秽而镜至清。——《文选·班固·东都赋》

蝉蜕于浊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除残去秽。——《资治通鉴》

(4) 又如:秽垢(污浊);秽物(肮脏的东西);秽言(肮 脏下流的话);秽慝(污浊,邪恶)

(5) 邪恶;丑陋 [evil;ugly;abominable]。如:秽德彰闻(丑恶的品德昭彰天下);秽志(志操卑下);秽俗(不良的风气);秽累(俗事牵累)

(6) 腐败;腐烂 [corrupt;foul]。如:秽货(犹贪污);秽裂(道德败坏)

秽的拼音:

huì  

〈词性:名〉

(1) 脏物;污物 [dirt]。如:秽臭(又脏又臭的事物);秽渍(污浊的浸渍物);秽器(盛粪便的器具);秽囊(佛教语。凡人的肉身)

(2) 恶人;丑类 [evil person;vile creature;villain]。如:秽状(丑恶的行为);秽骂(恶毒咒骂);秽声(秽闻)

(3) 缺点,缺陷 [defect]。如:秽訾(坏习惯;坏毛病)

(4) 罪过 [fault;sin]

若其负秽临深,虚誓愆祈,则有海童邀路,马衔当蹊。——《文选·木华·海赋》

(5) 引申为淫乱 [debauchery]。如:秽黩(淫乱)

常用词组

秽多、秽恶、秽迹、秽乱、秽气、秽土、秽闻、秽亵、秽行、秽语、秽浊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