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ǔ chǔ dòng rén
注音ㄔㄨˇ ㄔㄨˇ ㄉㄨㄥˋ ㄖㄣˊ
解释形容姿容美好,动人心神。
出处清 徐瑶《太恨生传》:“女虽支离憔悴,而委婉之态,楚楚动人。”
例子有卖鱼阿土者,见一女从屋中出,年二十许,楚楚动人。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女性。
感情楚楚动人是褒义词。
繁体楚楚動人
近义楚楚可人
英语lovingly pathetic
动物生肖牛,虎,蛇
楚的拼音:chǔ(ㄔㄨˇ)
⒈ 落叶灌木,鲜叶可入药。枝干坚劲,可以做杖。亦称“牡荆”。
⒉ 古代的刑杖,或学校扑责学生的小杖:捶楚。夏楚。楚掠(拷打)。楚挞(拷打)。
⒊ 中国春秋时国名:楚天(楚地的天空。因楚在南方,亦泛指南方天空)。楚声。楚歌(楚人之歌)。楚狂。楚腰(泛称女子的细腰)。楚辞。四面楚歌。楚材晋用(指使用他国人才,或指人才外流)。
⒋ 指中国湖北省和湖南省,特指湖北省:楚剧。
⒌ 痛苦:苦楚。痛楚。凄楚。酸楚。
⒍ 清晰,鲜明,整洁:清楚。衣冠楚楚。
⒎ 姓。
楚字UNICODE编码U+695A,10进制: 26970,UTF-32: 0000695A,UTF-8: E6 A5 9A。
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楚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䠂椘檚
形声:从林、疋声
name of feudal state; clear
详细解释◎ 楚的拼音: chǔ
〈词性:名〉
(1) (形声。从林,疋( shū )声。本义:灌木名。又名荆,牡荆)
(2) 同本义 [thistle]。落叶灌木,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鲜叶可入药,或小乔木,枝干坚韧,可做杖
楚,丛木也。一名荆。——《说文》
言刈其楚。——《诗·周南·汉广》
不流束楚。——《诗·王风·扬之水》
夏楚二物。——《礼记·学记》
楚扑长如笴。——《仪礼·乡射礼》
民无箠楚之忧。——《汉书·汉延寿传》
(3) 又如:楚棘(荆棘);楚焞(古时占卜用以灼龟的木棒。以荆木制成);楚藿(用荆条做的捕鱼笼);楚楚(丛生的样子;鲜明的样子);楚木(丛生之木);楚林(丛林)
(4) 周朝时国名 [Chu state]
(5) 周代诸侯国,战国时七雄之一。熊绎受封于周成王,立国于荆山一带,都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周人称为荆蛮。后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王城)。春秋战国时国势强盛,疆域由湖北、湖南扩展到今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和四川。战国末,屡败于秦,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
(6) 秦楚之际,陈胜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自号楚王;汉元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汉六年,国除
(7) 五代十国之一。马殷据今湖南,都长沙,称楚王。后为南唐所灭
(8) 姓
◎ 楚的拼音: chǔ
〈词性:形〉
(1) 酸辛痛苦 [aching;grieved]
慷慨含辛楚。——陆机诗
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楚辱(苦痛与耻辱);楚痛(痛苦);楚酷(痛楚)
(3) 齐整;清晰 [in good order;neat;clear]
笾豆有楚。——《诗·小雅·宾之初筵》
(4) 又如:一清二楚;楚洁(整洁);楚楚可爱(形容陈设整齐,令人喜爱)
(5) 鲜艳,华丽 [bright-coloured]
不韦使楚服而见。——《战国策·秦策》
衣裳楚楚。——《诗·曹风·蜉蝣》
(6) 又如:楚服(美盛的服饰);楚丽(华美绚丽)
(7) 伧俗,粗俗 [vulgar]。如:楚鞋(粗糙的鞋,草鞋);楚剌(粗莽乖戾)
◎ 楚的拼音: chǔ
〈词性:动〉
(1) 拷打 [flog;torture]
入狱楚掠。——《新唐书·严郢传》
(2) 又如:楚挞(笞打,拷打);楚拷(拷打)
楚材晋用、楚辞、楚楚、楚楚不凡、楚楚可怜、楚弓楚得、楚囚、楚声、楚天
楚的拼音:chǔ(ㄔㄨˇ)
⒈ 落叶灌木,鲜叶可入药。枝干坚劲,可以做杖。亦称“牡荆”。
⒉ 古代的刑杖,或学校扑责学生的小杖:捶楚。夏楚。楚掠(拷打)。楚挞(拷打)。
⒊ 中国春秋时国名:楚天(楚地的天空。因楚在南方,亦泛指南方天空)。楚声。楚歌(楚人之歌)。楚狂。楚腰(泛称女子的细腰)。楚辞。四面楚歌。楚材晋用(指使用他国人才,或指人才外流)。
⒋ 指中国湖北省和湖南省,特指湖北省:楚剧。
⒌ 痛苦:苦楚。痛楚。凄楚。酸楚。
⒍ 清晰,鲜明,整洁:清楚。衣冠楚楚。
⒎ 姓。
楚字UNICODE编码U+695A,10进制: 26970,UTF-32: 0000695A,UTF-8: E6 A5 9A。
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楚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䠂椘檚
形声:从林、疋声
name of feudal state; clear
详细解释◎ 楚的拼音: chǔ
〈词性:名〉
(1) (形声。从林,疋( shū )声。本义:灌木名。又名荆,牡荆)
(2) 同本义 [thistle]。落叶灌木,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鲜叶可入药,或小乔木,枝干坚韧,可做杖
楚,丛木也。一名荆。——《说文》
言刈其楚。——《诗·周南·汉广》
不流束楚。——《诗·王风·扬之水》
夏楚二物。——《礼记·学记》
楚扑长如笴。——《仪礼·乡射礼》
民无箠楚之忧。——《汉书·汉延寿传》
(3) 又如:楚棘(荆棘);楚焞(古时占卜用以灼龟的木棒。以荆木制成);楚藿(用荆条做的捕鱼笼);楚楚(丛生的样子;鲜明的样子);楚木(丛生之木);楚林(丛林)
(4) 周朝时国名 [Chu state]
(5) 周代诸侯国,战国时七雄之一。熊绎受封于周成王,立国于荆山一带,都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周人称为荆蛮。后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王城)。春秋战国时国势强盛,疆域由湖北、湖南扩展到今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和四川。战国末,屡败于秦,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
(6) 秦楚之际,陈胜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自号楚王;汉元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汉六年,国除
(7) 五代十国之一。马殷据今湖南,都长沙,称楚王。后为南唐所灭
(8) 姓
◎ 楚的拼音: chǔ
〈词性:形〉
(1) 酸辛痛苦 [aching;grieved]
慷慨含辛楚。——陆机诗
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楚辱(苦痛与耻辱);楚痛(痛苦);楚酷(痛楚)
(3) 齐整;清晰 [in good order;neat;clear]
笾豆有楚。——《诗·小雅·宾之初筵》
(4) 又如:一清二楚;楚洁(整洁);楚楚可爱(形容陈设整齐,令人喜爱)
(5) 鲜艳,华丽 [bright-coloured]
不韦使楚服而见。——《战国策·秦策》
衣裳楚楚。——《诗·曹风·蜉蝣》
(6) 又如:楚服(美盛的服饰);楚丽(华美绚丽)
(7) 伧俗,粗俗 [vulgar]。如:楚鞋(粗糙的鞋,草鞋);楚剌(粗莽乖戾)
◎ 楚的拼音: chǔ
〈词性:动〉
(1) 拷打 [flog;torture]
入狱楚掠。——《新唐书·严郢传》
(2) 又如:楚挞(笞打,拷打);楚拷(拷打)
楚材晋用、楚辞、楚楚、楚楚不凡、楚楚可怜、楚弓楚得、楚囚、楚声、楚天
动(動)的拼音:dòng(ㄉㄨㄥˋ)
⒈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动。波动。浮动。振动(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动(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动动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动动全国”)。
⒉ 使开始发生:发动。
⒊ 使用:动用。动武。动问(客套话,请问)。
⒋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动。动人心弦。娓娓动听。动容。
⒌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动荤腥。
⒍ 非静止的:动画。
⒎ 可变的:动产。
⒏ 行为:举动。动作。
⒐ 常常:动辄得咎。
动字UNICODE编码U+52A8,10进制: 21160,UTF-32: 000052A8,UTF-8: E5 8A A8。
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动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動働㣫
act、move、stir、use
静
形声:左形右声
move, happen; movement, action
详细解释◎ 动的拼音:
動 dòng
〈词性:动〉
(1)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2) 同本义 [act;break out;show effect]
动,作也。——《说文》
动而健。——《易·彖传》。虞注:“震也。”
效天下之动者也。——《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
将终岁勤动。——《孟子》。注:“作也。”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寨中人蜷伏不少动。——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按兵不动;动着(开始下棋);动止(行动和静止;训练调度);动烦(爆发战乱);动转(行动,活动)
(4) 摇动,震动,移动。与“静”相对 [move;stir]
风移影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秋风之动容兮。——《楚辞·抽思》
物莫之能动。——《吕氏春秋·论威》
夜间,大鱼动。——《韩非子·内储说上》
(5) 又如:动耽(动弹);动履(走动);动展(伸展;活动);动息(动静;消息);动惮(动静);动程(动身;起程);风吹草动;别动人家的东西;振动;活动;动起(方言。动不动);动移(移动);动步(迈步前行);动不得;不能动
(6) 动摇;震撼 [wave;shake;shock]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风雨不动安如山。——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 触动感应;感动 [response;move;touch]
明则动。——《礼记·中庸》。注:“动,动人心也。”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8) 又如:动性(动心);动心(遇事而心志动摇;感动人心)
(9) 萌动 [bud;germinate]
春气动,鲜不疫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做;操作;劳作 [do;operate;work]
(11) 又如:动作(劳动;耕作);动乖(动不动就违反);动事(兴办事业;日常应用的器具)
(12) 使用 [use]。如:大动干戈;动支(动用支取);动使(动事。用具;器皿);动筷子;动文
(13) 改变 [change;alter]。如:动色(脸色改变);动意(改变意向);动一两个字
(14) 〈词性:方〉∶吃 [eat]。如:她向来不动鱼虾;动啖(吃东西)
◎ 动的拼音:
動 dòng
〈词性:副〉
动不动,常常
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资治通鉴》
动笔、动兵、动不动、动产、动词、动粗、动掸、动荡、动荡、动电、动肝火、动工、动滑轮、动画片、动画影片、动火、动机、动静、动觉、动口、动力、动量、动乱、动脉、动脉硬化、动脉注射、动摩擦、动摩擦、动脑子、动能、动怒、动魄惊心、动片、动气、动情、动人、动人心弦、动容、动身、动手、动手术、动态、动弹、动听、动土、动问、动窝儿、动武、动物、动物园、动向、动心、动心骇目、动刑、动凶、动摇、动议、动因、动用、动员、动员令、动辄、动辄得咎、动嘴、动作
人的拼音:rén(ㄖㄣˊ)
⒈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
⒉ 别人,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⒊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
人字UNICODE编码U+4EBA,10进制: 20154,UTF-32: 00004EBA,UTF-8: E4 BA BA。
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人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亻儿
human、man、people、person、human being、fellow、individual、soul
己、我
象形:像侧面站立的人形
man; people; mankind; someone else
详细解释◎ 人的拼音: ré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human being;person;man;woman]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a person engaged in a particular activity]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 魏。——《韩诽 子·十过》
(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6) 人材;杰出人物 [talent]。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7) 指人手,干事的人 [manpower]。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8) 别人,他人 [other people]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common people]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man]。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adult;grown-up]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reason]。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6) 尘世;人世 [this world]。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7) 人的身体 [body]。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reason]。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9) 男女性交 [sexual intercouse]。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20) 伴侣 [company]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21) 果仁。后作“仁” [kernel]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22) 通“仁”。仁爱[charity]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 人的拼音: rén
〈词性:代〉
(1) 每人 [everybody]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 人的拼音: rén
〈词性:形〉
人为,人造成的 [artificial]。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人保、人不知鬼不觉、人才、人才辈出、人才济济、人才库、人财两空、人潮、人臣、人称、人称代词、人次、人从、人丛、人大、人道、人道主义、人灯、人地生疏、人丁、人定、人定胜天、人多势众、人多嘴杂、人犯、人贩子、人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风、人夫、人浮于食、人格、人格化、人各有志、人工、人工岛、人工合成、人工喉、人工呼吸、人工湖、人工降雨、人工流产、人工免疫、人工授精、人公里、人海、人海战术、人豪、人和、人话、人欢马叫、人寰、人祸、人迹、人迹罕至、人迹稀少、人际、人际关系、人家、人家、人间、人间地狱、人尖儿、人杰、人杰地灵、人尽其才、人精、人境、人均、人君、人口、人困马乏、人来疯、人老珠黄、人类、人类学、人类渣滓、人力、人流、人伦、人马、人们、人面兽心、人面桃花、人民、人民币、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教师、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内部矛盾、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战争、人命、人命关天、人模狗样儿、人莫予毒、人偶、人怕出名猪怕壮、人品、人弃我取、人墙、人情、人情世故、人情味儿、人穷志短、人去楼空、人权、人群、人儿、人人、人人自危、人山人海、人身、人身保险、人身事故、人身自由、人参、人生、人生观、人生如梦、人生如朝露、人声、人声鼎沸、人士、人氏、人市、人世、人事、人手、人寿、人寿年丰、人寿保险、人数、人死留名、人所共知、人梯、人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头、人亡物在、人望、人微言轻、人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味,人味儿、人文、人文科学、人文主义、人五人六儿、人物、人物画、人物肖像、人像、人小鬼大、人心、人心不古、人心大快、人心隔肚皮、人心涣散、人心叵测、人心如面、人心所向、人心向背、人心惟危、人行道、人行横道、人性、人选、人牙子、人烟、人言、人言可畏、人仰马翻、人样,人样儿、人妖、人一己百、人意、人影儿、人欲、人员、人缘儿、人猿、人云亦云、人造、人造地球卫星、人造革、人造毛、人造棉、人造丝、人造纤维、人证、人之常情、人治、人质、人中、人种、人众、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