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垂拱而治的意思

chuígǒngérzhì

垂拱而治



拼音chuí gǒng ér zhì

注音ㄔㄨㄟˊ ㄍㄨㄥˇ ㄦˊ ㄓˋ

解释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治:平安。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使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出处《尚书·武成》:“谆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例子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我是垂拱而治,过一过手转上去,公事只准不驳。”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帝王无为而治。

感情垂拱而治是中性词。

近义拱手垂裳

英语rule by laissez-faire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chuí   注音  ㄔㄨㄟˊ   
简体部首  土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士部  
五笔  TGAF  仓颉  HJTM  郑码  MEEB  四角  20105  结构  单一电码  0987  区位  2025  统一码  5782  笔顺  ノ一丨一丨丨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垂的拼音:chuí(ㄔㄨㄟˊ)  

⒈ 东西一头挂下:垂杨柳。垂钓。垂直。垂线。垂手(a.表示容易;b.表示恭敬)。垂泪。垂髫(头发下垂,指儿童)。垂头丧气。

⒉ 敬辞,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垂爱。垂怜。垂询。

⒊ 传下去,传留后世:垂范。永垂不朽。

⒋ 接近,快要:垂危。垂老。垂成。功败垂成。

统一码

垂字UNICODE编码U+5782,10进制: 22402,UTF-32: 00005782,UTF-8: E5 9E 82。

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垂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埀捶陲

汉英互译

droop、hand down、loll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let down; suspend, hand; dow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垂的拼音: chuí  

〈词性:名〉

(1) (形声。从土,( chuí  )声。本义:边疆)

(2) 通“陲”。边疆;边境 [frontier]

垂,远边也。——《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

垂,疆也。——《广韵》

寡人无良边垂之臣。——《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战国策·秦策四》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曹植《白马篇》

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荀子·臣道》

(3) 堂檐下靠阶的地方 [edge]

(4) 又如:垂堂(堂边近阶处屋檐下)

词性变化

垂的拼音: chuí  

〈词性:动〉

(1) 垂挂 [hang down]

垂带悸兮。——《诗·卫风·芄兰》

垂发。——《后汉书·邓禹传》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又如:垂垂(形容下垂的样子);垂丝(垂下发丝);垂梢(马尾长而下垂);垂涕(哭泣);垂髫(童子未行冠礼前,头发下垂,用以指童年或儿童)

(3) 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condescend]。如:垂音(垂示于文辞);垂则,垂法(垂示法则);垂训(垂示教训)

(4) 赐予 [vouchsafe]。如:垂盼(优待);垂佑(赐予保佑)

(5) 留传 [bequeath;hand down]

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韩愈《答李诩书》

(6) 又如:垂名竹帛(名载史册;流芳后世);垂教(留传教训于后世);永垂不朽

(7) 注意;留意 [care]。 如:垂青(看重;见爱);垂顾(看重;宠爱)

(8) 低下,放低 [lower]。如:垂意(降意;垂念);垂光(光辉下照)

垂的拼音: chuí  

〈词性:形〉

(1) 垂直的,与地平面成九十度角度的 [perpendicular]。如:垂面

(2) 细长下挂的——多用于树 [weeping]。如:垂柳;垂丝(下垂的丝状枝条);垂云(低垂的云彩)

垂的拼音: chuí  

〈词性:副〉

接近,快要 [approach;near]。如:垂及(将至);垂毙(垂死):垂没(将死);垂年(晚年,将死之年)

常用词组

垂爱、垂成、垂垂、垂钓、垂拱、垂挂、垂老、垂泪、垂帘听政、垂柳、垂暮、垂暮之年、垂念、垂青、垂饰、垂手、垂手可得、垂首、垂首帖耳、垂死、垂髫、垂头丧气、垂危、垂亡、垂涎、垂涎欲滴、垂线、垂袖、垂枝、垂直

  拼音  gǒng   注音  ㄍㄨㄥˇ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AWY  仓颉  QTC  郑码  DEO  四角  54081  结构  左右电码  2162  区位  2516  统一码  62F1  笔顺  一丨一一丨丨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拱的拼音:gǒng(ㄍㄨㄥˇ)  

⒈ 两手抱拳上举,以表敬意:拱手。拱揖。

⒉ 两手合围:拱抱。拱木。拱璧。

⒊ 环绕:拱卫。拱护。拱北(众星环卫北极星)。

⒋ 耸起,隆起,弯曲成弧形:拱肩缩背。拱顶。拱门。拱桥。

⒌ 向上或向前推,顶动:拱芽。虫子拱土。

⒍ 姓。

统一码

拱字UNICODE编码U+62F1,10进制: 25329,UTF-32: 000062F1,UTF-8: E6 8B B1。

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拱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共拲珙廾

汉英互译

arch、hump up、surround、cove

造字法

形声:从扌、共声

English

fold hands on breast; bow, salu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拱的拼音: gǒng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共声。本义:抱拳,敛手。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

(2) 同本义 [salute with the hands folded]

拱,敛手也。——《说文》。注:“谓沓其手。右手在内,左手在外。男之吉拜尚左,女之吉拜尚右。凶拜反是。九拜必皆拱手。”

子路拱而立。——《论语》

颐羀垂拱。——《礼记·玉藻》

与我其拱璧。——《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注:“拱,谓合两手也。”

拱把之桐梓。——《孟子·告子上》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子路拱而立。——《论语·微子》

(3) 又如:拱默(拱手不言,以避免惹是非);拱伏(两手抱拳以示服从。伏:屈服);拱手听命(服从对方,不敢反抗);拱候(拱手相候;恭候);拱揖(拱手作揖以示敬意)

(4) 围绕,环绕 [surround]

众星拱北辰。——晋· 傅玄《明君》

(5) 又如:众星拱月;拱绕(环绕);拱斗(环卫北斗星);拱北(众星围绕北辰)

(6) 肢体弯曲成弧形 [hump up]

座上众精闻言,都拱身对老龙作礼。——《西游记》

(7) 又如:拱肩缩背

(8) 动物的背向上突起 [arch]。如:猫拱了拱腰

(9) 用粗嘴脸向上或向前顶掀[dig earth with the snout]

野猪一夜工夫能拱完一亩红薯。——《猎户》

(10) 又如:猪拱土

(11) 向上或向外钻 [sprout up through the earth]。如:新出的芽儿把土都拱起来了

(12) 爬到身体上 [ride]。如:我的裙子拱到膝盖上面来了

词性变化

拱的拼音: gǒng  

〈词性:形〉

(1) 两手合围,常用来表达树木的粗细 [span with hands]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2) 又如:拱木(径围有两臂合围大的树);拱把(拱:两手合围;把:一手满握。常用来比拟树木枝干的大小)

(3) 建筑物呈弧形的 [arch]。如:拱桥;拱坝;拱己(垂拱)

拱的拼音: gǒng  

〈词性:名〉

通“珙”。大璧 [big jade]

与我其拱璧,吾献其柩。——《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虽有拱璧,以先驷马。——《老子·六十二章》

常用词组

拱坝、拱抱、拱璧、拱顶、拱度、拱高、拱肩、拱廊、拱门、拱桥、拱手、拱手、拱卫、拱券、拱柱,拱墩

  拼音  ér   注音  ㄦˊ   
部首  而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DMJJ  仓颉  MBLL  郑码  GL  四角  10227  结构  单一电码  5079  区位  2288  统一码  800C  笔顺  一ノ丨フ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而的拼音:ér(ㄦˊ)  

⒈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⒉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⒊ 表(从……到……):从上而下。

统一码

而字UNICODE编码U+800C,10进制: 32780,UTF-32: 0000800C,UTF-8: E8 80 8C。

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而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洏耏髵能

汉英互译

and that、moreover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and; and then; and yet; bu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而的拼音: ér  

〈词性:名〉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bristles on the jaws]

而,颊毛也。——《说文》

词性变化

而的拼音: ér  

<连>

(1)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and;furthermore;moreover;but also;into the bargain;if;in case;however]

(2)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4)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表示转折关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6) 表示假设关系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而的拼音: ér  

〈词性:代〉

(1) 你;你的 [you;your]

予岂不知而作。——《诗·大雅·桑柔》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而翁(你的父亲)

(3) 这样,此 [this]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而夫(此人;这人)

而的拼音: ér  

〈词性:助〉

(1)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of]

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2)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而的拼音: ér  

<语气>

(1) 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how could;how is it possible]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2) 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而的拼音: ér  

〈词性:动〉

(1) 如,好象 [seem;like]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2) 另见 néng  

常用词组

而后、而或、而今、而况、而立、而且、而外、而已

基本词义

而的拼音: néng  

通“能”。

〈词性:名〉

才能 [ability]

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墨子·尚同下》

戒之戒之,微而异之。——《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

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管子·小匡》

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商君书·慎法》

〈词性:动〉

(1) 能够 [can]

桀纣幽厉……不而矫其耳目之欲。——《墨子·非命下》

不逢汤武与 恒缪兮,也孰去而知之?《楚辞·九章·惜往日》

(2) 另见 ér  

  拼音  zhì   注音  ㄓˋ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ICKG  仓颉  EIR  郑码  VZJ  四角  33160  结构  左右电码  3112  区位  5446  统一码  6CBB  笔顺  丶丶一フ丶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治的拼音:zhì(ㄓˋ)  

⒈ 管理,处理:治理。治家。治丧。治标。治本。治国安邦。自治。统治(a.管理;b.分配)。

⒉ 整理:治河。治水。

⒊ 惩办:治罪。处(chǔ  )治。

⒋ 医疗:治病。治疗。医治。

⒌ 消灭农作物的病虫害:治蝗。治蚜虫。

⒍ 从事研究:治学。治史。

⒎ 安定:治世。治安(社会的秩序)。天下大治。

⒏ 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府治。治所。

⒐ 姓。

统一码

治字UNICODE编码U+6CBB,10进制: 27835,UTF-32: 00006CBB,UTF-8: E6 B2 BB。

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治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乿

汉英互译

control、cure、govern、manage、punish、rul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氵、台声

English

govern, regulate, administ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治的拼音: zhì  

〈词性:动〉

(1) (形声。从水,台声。①( chí  )本义:水名。②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

(2) 同引申义 [prevent flood by water control;dredge a river;rebuild;repair]

昔禹治洪水。—— 郦道元《水经注》

民治渠。——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聊斋志异·小翠》

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史记·孝武本纪》

(3) 又如:治酒(置办酒食);治步(修整仪容,举止合乎法度);治任(整理行装);治行(治严。整理行装);治缮(修缮);治茸(修缮)

(4) 治理;管理;统治 [administer;govern]

治国无法则乱。——《吕氏春秋·察今》

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伯乐善治马。——《庄子·马蹄》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治威严,树立威信。)——《后汉书·张衡传》

(5) 又如:天下大治;法治;人治;自治;根治;治公(治理公务;办公);治戎(治军,用兵);治具(治理国家的各项措施);治术(治理国家的方法);治制(治理国家的法制、体制);治道(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措施等);治乱(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治掌(掌管);治市(古代掌管市场贸易的官员)

(6) 办理;处理 [handle;treat]

后频历武威二郡太守,随俗化导,各得治宜。——《后汉书·廉范传》

皆尚威严,有治办名。——《汉书·酷吏传·尹赏》

(7) 又如:治办(善于办理事物);治剧(办理繁杂的工作);治事(办理公事);治数(处理各种事务);治宜(处理事务合宜);治干(处理政务的才干)

(8) 经营 [manage]

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9) 又如:治产(经营产业)

(10) 治;治疗 [cure]

如人有疾,不治则寝以深。——《盐铁论·世务》

(11) 又如:治得病治不得命(迷信指命定该死,怎么治疗也不行);他的病不久就治好了;治聋(医治耳聋)

(12) 惩处;惩办 [punish]

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荀子·正论》

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史记·蒙恬列传》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诸葛亮《出师表》

(13) 又如:惩治;治释(惩治与赦免)

(14) 审理 [try]。如:治狱(审理案件);治问(犹审问);治验(审问证实)

(15) 修筑 [build;construct]

又治秦中。——《汉书·高帝纪》。注:“谓都之也。”

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6) 整顿,训练 [drain]

治其大礼。——《周礼·大宗伯》。注:“犹简习也。”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鉴》

(17) 又如:治礼(讲习礼仪)

(18) 研究 [rearch;study]

此真治异国语言文字者之至乐也。——严复《译天演论序》

(19) 又如:治经(研究经学)

词性变化

治的拼音: zhì  

〈词性:名〉

(1) 一个较大地区政府的所在地 [seat of a local government]。如:省治;县治

(2) 政治 [political affairs]

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书·周官·太宰》

(3) 又如:治体(政治法度);治号(治令; 政令); 治务(政务); 治绩(政绩)

(4) 姓

治的拼音: zhì  

〈词性:形〉

(1) 社会安定、太平(跟“乱”相对) [stable]

禹以治, 桀以乱,治乱非天也。——《荀子·天论》

(2) 又

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

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韩非子·五蠹》

君子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易·系辞下》

治平至百余年。——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治强(安定强盛);治康(国家太平安宁);治乱(安定与动乱)

常用词组

治安、治本、治标、治病救人、治国、治国安民、治家、治经、治理、治疗、治权、治丧、治世、治水、治丝益棼、治所、治下、治学、治愈、治装、治罪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