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垂帘听政的意思

chuíliántīngzhèng

垂帘听政



拼音chuí lián tīng zhèng

注音ㄔㄨㄟˊ ㄌ一ㄢˊ ㄊ一ㄥ ㄓㄥˋ

解释垂帘: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隔;听:治理。指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

出处宋 王偁《东都事略》:“英宗暴得疾,慈圣后垂帘听政。”

例子从电影中我们看到了西太后垂帘听政的情景。

正音“垂”,不能读作“cuí”。

辨形“政”,不能写作“正”。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女后当朝处理国事。

谜语帝王后代

感情垂帘听政是中性词。

繁体垂簾聽政

近义越俎代庖、牝鸡司晨

反义包而不办

英语attend to state affairs from behind a curtain

俄语рéгентство вдóвствующей императрицы

造句régence de l'Impératrice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chuí   注音  ㄔㄨㄟˊ   
简体部首  土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士部  
五笔  TGAF  仓颉  HJTM  郑码  MEEB  四角  20105  结构  单一电码  0987  区位  2025  统一码  5782  笔顺  ノ一丨一丨丨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垂的拼音:chuí(ㄔㄨㄟˊ)  

⒈ 东西一头挂下:垂杨柳。垂钓。垂直。垂线。垂手(a.表示容易;b.表示恭敬)。垂泪。垂髫(头发下垂,指儿童)。垂头丧气。

⒉ 敬辞,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垂爱。垂怜。垂询。

⒊ 传下去,传留后世:垂范。永垂不朽。

⒋ 接近,快要:垂危。垂老。垂成。功败垂成。

统一码

垂字UNICODE编码U+5782,10进制: 22402,UTF-32: 00005782,UTF-8: E5 9E 82。

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垂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埀捶陲

汉英互译

droop、hand down、loll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let down; suspend, hand; dow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垂的拼音: chuí  

〈词性:名〉

(1) (形声。从土,( chuí  )声。本义:边疆)

(2) 通“陲”。边疆;边境 [frontier]

垂,远边也。——《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

垂,疆也。——《广韵》

寡人无良边垂之臣。——《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战国策·秦策四》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曹植《白马篇》

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荀子·臣道》

(3) 堂檐下靠阶的地方 [edge]

(4) 又如:垂堂(堂边近阶处屋檐下)

词性变化

垂的拼音: chuí  

〈词性:动〉

(1) 垂挂 [hang down]

垂带悸兮。——《诗·卫风·芄兰》

垂发。——《后汉书·邓禹传》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又如:垂垂(形容下垂的样子);垂丝(垂下发丝);垂梢(马尾长而下垂);垂涕(哭泣);垂髫(童子未行冠礼前,头发下垂,用以指童年或儿童)

(3) 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condescend]。如:垂音(垂示于文辞);垂则,垂法(垂示法则);垂训(垂示教训)

(4) 赐予 [vouchsafe]。如:垂盼(优待);垂佑(赐予保佑)

(5) 留传 [bequeath;hand down]

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韩愈《答李诩书》

(6) 又如:垂名竹帛(名载史册;流芳后世);垂教(留传教训于后世);永垂不朽

(7) 注意;留意 [care]。 如:垂青(看重;见爱);垂顾(看重;宠爱)

(8) 低下,放低 [lower]。如:垂意(降意;垂念);垂光(光辉下照)

垂的拼音: chuí  

〈词性:形〉

(1) 垂直的,与地平面成九十度角度的 [perpendicular]。如:垂面

(2) 细长下挂的——多用于树 [weeping]。如:垂柳;垂丝(下垂的丝状枝条);垂云(低垂的云彩)

垂的拼音: chuí  

〈词性:副〉

接近,快要 [approach;near]。如:垂及(将至);垂毙(垂死):垂没(将死);垂年(晚年,将死之年)

常用词组

垂爱、垂成、垂垂、垂钓、垂拱、垂挂、垂老、垂泪、垂帘听政、垂柳、垂暮、垂暮之年、垂念、垂青、垂饰、垂手、垂手可得、垂首、垂首帖耳、垂死、垂髫、垂头丧气、垂危、垂亡、垂涎、垂涎欲滴、垂线、垂袖、垂枝、垂直

  拼音  lián   注音  ㄌ一ㄢˊ   繁体    
部首  巾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PWMH  仓颉  JCLB  郑码  WOLI  四角  30227  结构  上下电码  1588  区位  3317  统一码  5E18  笔顺  丶丶フノ丶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帘(簾)的拼音:lián(ㄌ一ㄢˊ)  

⒈ 商店做标志的旗帜:酒帘。

⒉ 用布、竹、苇等做的遮蔽门窗的东西:帘布。帘子。帘栊(a.帘子;b.带帘子的窗户)。

统一码

帘字UNICODE编码U+5E18,10进制: 24088,UTF-32: 00005E18,UTF-8: E5 B8 98。

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帘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hade

造字法

会意:从巾、从穴

English

flag-sign of a taver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帘的拼音: lián  

〈词性:名〉

旧时酒家、茶馆作店招的旗帜,用布做成 [the flag as sign of a tavern]

白鸟窥鱼网,青帘认酒家。——唐· 郑谷《旅寓洛南村舍》

词性变化

帘的拼音:

lián  

〈词性:名〉

(1) (形声。从竹,廉声。本义:门帘)

(2) 帘子,遮蔽门窗的用具 [screen;curtain]

簾,堂簾也。——《说文》

簾,户蔽也。——《声类》。

严持箧书,置饰室簾南。——《汉书》

草色入簾青。——唐· 刘禹錫《陋室銘》

入其舍,则密室垂簾。——《聊斋志异·促織》

(3) 又如:簾帷(遮蔽門窗的簾子、布幕);簾籠(窗簾和窗牖);簾旌(簾端所綴之布帛);簾政(皇太後垂簾聽政,故名);簾庑(指堂前廊檐垂簾之處)

(4) 同“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也用于嫁女时嫁妆的總稱 [dressing case]

箱簾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常用词组

帘布、帘幕、帘子

  拼音  tīng   注音  ㄊ一ㄥ   繁体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KRH  仓颉  RHML  郑码  JPD  四角  62021  结构  左右电码  8126  区位  4493  统一码  542C  笔顺  丨フ一ノノ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听(聽)的拼音:tīng(ㄊ一ㄥ)  

⒈ 用耳朵接受声音:听力。听写。听觉。聆听。洗耳恭听。

⒉ 顺从,接受别人的意见:言听计从。

⒊ 任凭,随:听任(rèn   )。听凭。听之任之。

⒋ 治理;判断:听讼(审理案件)。听政。

⒌ 量词,指马口铁密封成筒状以贮藏食物、饮料等:一听可口可乐。

统一码

听字UNICODE编码U+542C,10进制: 21548,UTF-32: 0000542C,UTF-8: E5 90 AC。

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听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聽聴聼

汉英互译

audition、hear、let、listen to、obey

造字法

形声:从口、斤声

English

hear; understand; obey, comp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听的拼音:

tīng  

〈词性:动〉

(1)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 tìng  )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2) 同本义 [listen;hear]

听,聆也。——《说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书·泰誓中》

无稽之言勿听。——《书·大禹谟》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听妇前致词。——唐· 杜甫《石壕吏》

夜阑卧听风吹雨。——《资治通鉴·唐纪》

听于庭。

听取蛙声一片。——宋· 辛弃疾《西江月》

(3) 又如:听知(听到);听受(聆听,用耳感受声音);听言(道听途说,没有根据的话);听真(听得真切);听直(听取曲直)

(4) 接受,听信,接纳 [heed;obey;have a receptive ear for]

不听寡人。——《战国策·魏策》

故听之。——《史记·项羽本纪》

而听细说。

壹听陵言。——《汉书·李广苏建传》

开张圣听。——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听人(听从别人的意见,任人支配。喻愚昧);听用(听从并予采用或任用);听纳(听从采纳;听谏纳善);听能(听从能者的意见);听唤(听从使唤)

(6) 治理,管理或执行事务 [administer]。

(7) 如:听政(执政;处理政务);听治(处理政事)

(8) 决断;审理 [诉讼案件][serve as a judge]。

(9) 如:听决(听断,判决);听治(处理政事)

(10) 等候;待 [wait]。

(11) 如:听用(听候任用);听选(等候任命)

(12) 听凭,任凭[allow;let]。

(13) 如:听人穿鼻(让人牵着鼻子走。比喻任人支配而无主见);听其自便(听凭人任意行动);听势(听凭情势的发展变化)

(14) 侦察 [reconnoiter]

请谓(为)王听东方之处。——《战国策》

词性变化

听的拼音:

tīng  

〈词性:名〉

(1) 耳朵 [ear]

翏翏而为穷苦愁怨之声,不啻风泉之满听矣。——清· 黄宗羲《金介山诗序》

(2) 马口铁罐[tin]。

(3) 如:听装午餐肉;听装咖啡。亦用作听装物品的量名。

(4) 如:一听香烟;一听奶粉;听装(用听包装)

(5) 耳目,间谍[detective;spy]

且仁人之用十里之国,则将有百里之听。——《荀子》

(6) 厅堂。古代官府办公处,后作“厅” [office]

病人或至数百,听廊皆满。——《资治通鉴》

大司马府听前有一老槐,甚扶疏。——《世说新语·黜免》

常用词组

听斑、听便、听不懂、听不清、听差、听窗、听从、听错、听懂、听断、听而不闻、听房、听候、听话、听话儿、听会、听见风就是雨、听讲、听觉、听课、听来、听力、听命、听凭、听其言观其行、听其自然、听墙根,听墙根儿、听取、听任、听审、听事、听书、听说、听讼、听随、听天由命、听筒、听闻、听戏、听写、听信、听阈、听者、听诊、听政、听之任之、听众、听子

  拼音  zhèng   注音  ㄓㄥˋ   
简体部首  攵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攴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GHTY  仓颉  MMOK  郑码  AIMO  四角  18140  结构  左右电码  2398  区位  5394  统一码  653F  笔顺  一丨一丨一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政的拼音:zhèng(ㄓㄥˋ)  

⒈ 治理国家事务:政治。政府。政党。政权。政纲。政策。政令。政绩。政见。政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政局。政变。参政。议政。

⒉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财政。邮政。民政。

⒊ 家庭或集体生活中的事务:家政。

⒋ 姓。

统一码

政字UNICODE编码U+653F,10进制: 25919,UTF-32: 0000653F,UTF-8: E6 94 BF。

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政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ertain administrative aspects of government、politics

造字法

形声:从攵、正声

English

government, political affair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政的拼音: zhēng  

〈词性:动〉

(1) 通“征”( zhēng  )

(2) 征伐 [go on a punitive expedition]

先为之政。——《管子·势》

吴政 荆。——《韩非子·内储下》

诸侯力政。——《大戴礼记·用兵》

(3) 征税 [levy]

宽政役。——《管子·小匡》

相地而衰政。——《荀子·王制》

庶民弛政。——《礼记·乐记》

(4) 另见 zhèng  

基本词义

政的拼音: zhèng  

〈词性:动〉

(1) (会意兼形声。从攴从正,正亦声。攴(   )敲击。统治者靠皮鞭来推行其政治。“正”是光明正大。本义:匡正)

(2) 同本义 [correct]

政,正也。——《说文》

政者,有所改更匡正。——《论语·有政》马注

必从上之政下。——《墨子·天志上》

俚句戏呈伯母大人粲政。——清· 秋瑾《致琴文书》

(3) 又如:正己

(4) 主持政事 [govern]

盖善政者,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威德更兴,文武迭用。——《后汉书》

(5) 又如:政本(为政的根本);政主(执政者);政官(掌管军政的官员);政术(施政的方法);政要(施政要领);政理(为政之道);政路(为政的途径)

词性变化

政的拼音: zhèng  

〈词性:名〉

(1) 政治;政事 [politics;political affairs]

其政不获。——《诗·大雅·皇矣》。释文:“政,政教也。”

使帅其属而掌邦政。——《周礼·夏官》

荆国之为政。——《吕氏春秋·察今》

论厚薄为之政。——《韩非子·五蠹》

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后汉书·张衡传》

元政紊弛。——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言时政者。——清· 张廷玉《明史》

沽名乱政。

(2) 又如:政化(政治和教化);政地(处理政事的地方);政争(政治斗争);政役(政事役使);政拙(拙于政事);政制(政治制度);政俗(政治与风俗)

(3)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 [certain administrative aspects of government]。如:民政;邮政;财政

(4) 指家庭或团体的事务 [affairs of a family or an organization]。如:家政;校政

(5) 政策;法令 [policy;dicree;edict]

先王之政。——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袁有守多惠政。——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6) 又如:政刑(政令和刑罚);政典(政策和制度);政条(政令);政道(施政的方略)

(7) 官长;主事者 [official]

政诸侯。——《墨子·非命上》

以为大政。——《左传·昭公十五年》

周公作立政。——《书·立政》

(8) 又如:学政;盐政

(9) 旧说做官一任为一政 [post]。如:历官七政

(10) 政权 [state political power]

州吁果杀其君而夺之政。——《韩非子·内储说下》

(11) 策略 [tactics]其次伐兵,下政攻城。——《孙子》

(12) 朝廷;政府机关 [court;government]

在其政府,与韩琦同心辅政。—— 脱脱《宋史》

(13) 姓

(14) 另见 zhēng  

常用词组

政变、政柄、政策、政党、政敌、政法、政府、政纲、政工、政教、政绩、政纪、政见、政界、政局、政客、政理、政令、政论、政派、政情、政权、政审、政事、政坛、政体、政委、政务、政协、政要、政治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