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吹毛取瑕的意思

chuīmáoxiá

吹毛取瑕



拼音chuī máo qǔ xiá

注音ㄔㄨㄟ ㄇㄠˊ ㄑㄨˇ ㄒ一ㄚˊ

解释瑕:玉上的疵点,缺点,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是以世人为文,竞于诋呵,吹毛取瑕,次骨为戾。”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指故意挑剔。

感情吹毛取瑕是贬义词。

近义吹毛求瑕、吹毛求瘢

英语pick a hole in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chuī   注音  ㄔㄨㄟ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KQWY  仓颉  RNO  郑码  JRO  四角  67082  结构  左右电码  0706  区位  2021  统一码  5439  笔顺  丨フ一ノ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吹的拼音:chuī(ㄔㄨㄟ)  

⒈ 合拢嘴唇用力出气:吹打。吹灯(a.把灯火吹灭;b.喻人死亡;c.喻失败、垮台)。吹毛求疵。吹鼓手(a.办婚、丧事时吹奏鼓乐的人;b.胡乱吹捧和宣扬别人的人)。吹灰之力。

⒉ 说大话:吹牛。吹嘘。

⒊ 类似吹的动作:吹拂。风吹草动。

⒋ (事情)失败:吹台。

⒌ 消息流传,鼓动宣传:鼓吹。

统一码

吹字UNICODE编码U+5439,10进制: 21561,UTF-32: 00005439,UTF-8: E5 90 B9。

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吹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䶴龡

汉英互译

blow、boast、puff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blow; puff; brag, boas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吹的拼音: chuī  

〈词性:动〉

(1) (会意。从口,从欠。“欠”是出气的意思。本义:合拢嘴唇用力呼气)

(2) 同本义 [blow;puff]

吹,嘘也。——《说文》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逍遥游》

(3) 又如:吹火筒;吹火(吹气使火旺盛。古多用竹筒以口吹之);吹网(吹气于网中,欲使之鼓满);吹吁(吹气和哈气)

(4) 刮风 [blow]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 又如:风一阵阵地吹;暴风吹得船搁浅了;吹云(吹起云气;鼓的别称)

(6) 引申为吹奏乐器 [toot]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韩非子·内储说上》

(7) 又如:吹手(吹鼓手);吹打(吹打乐器。指演奏乐曲);吹唇(吹口哨)

(8) 关系破裂;失败 [break up]。如:他们俩吹了;原来的计划吹了

(9) 说大话,自夸 [boast]

夫言非吹也。——《庄子·齐物论》

(10) 又如:吹得天花乱坠;吹镑懵诈(说大话欺人)

常用词组

吹吹打打、吹打、吹打、吹大牛、吹荡、吹灯、吹灯拔蜡、吹动、吹法螺、吹风、吹拂、吹鼓手、吹呼、吹胡子瞪眼睛、吹灰之力、吹净、吹糠见米、吹喇叭、吹冷风、吹毛求疵、吹牛,吹牛皮、吹拍、吹捧、吹哨、吹送、吹台、吹嘘、吹奏

  拼音  máo   注音  ㄇㄠˊ   
部首  毛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86  TFNV  五笔98  ETGN  仓颉  HQU  郑码  MH  四角  20714  结构  单一电码  3029  区位  3511  统一码  6BDB  笔顺  ノ一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毛的拼音:máo(ㄇㄠˊ)  

⒈ 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毛笔。羽毛。毛织品。毛骨悚然。轻于鸿毛。

⒉ 像毛的东西,指谷物或草:不毛之地。

⒊ 衣物上的霉菌:老没见太阳都长毛了。

⒋ 粗糙,没有加工的:毛布。毛估(粗略地估计)。毛坯。

⒌ 不是纯净的:毛利。毛重。

⒍ 行动急躁:毛躁。

⒎ 惊慌失措,主意乱了:把他吓毛了。

⒏ 小:毛病。毛孩子。毛毛雨。

⒐ 货币贬值:钱毛了。

⒑ 量词,用于钱币,等于“角”,一圆钱的十分之一:两毛钱。

⒒ 姓。

统一码

毛字UNICODE编码U+6BDB,10进制: 27611,UTF-32: 00006BDB,UTF-8: E6 AF 9B。

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毛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careless、feather、gross、hair、mildew、scared、semifinished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hair, fur, feathers; coar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毛的拼音: máo  

〈词性:名〉

(1) (象形。金文字形。“毛”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毛”的字多与皮毛有关。本义:眉毛、头发、兽毛)

(2) 同本义 [hair;feather;down;wool]

毛,眉发之属及兽毛也。——《说文》

不获二毛。——《礼记·檀弓》。注:“二毛,鬓发斑白。”

王燕则诸侯毛。——《周礼·司仪》

皮毛者,肺之合也。——《素问·欬论》

其动物宜毛物。——《周礼·大司徒》

毛马而颁之。——《周礼·校人》

以启其毛。——《诗·小雅·信南山》

皮之不存,毛将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

胚不生毛。——《韩非子·五蠹》

与旃毛并咽。——《汉书·李广苏建传》

大小毛角。——唐· 李朝威《柳毅传》

矢如猬毛。——《资治通鉴·唐纪》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3) 又如:毛女(传说中的仙女,遍体生毛,故名);毛连(用羊毛或其他毛类制成的褡裢);刚毛(人或动物体上长的硬毛);毫毛(人或鸟兽身上的细毛);毛笔(以兽毛制成的笔);毛羽(兽毛和鸟羽);毛戴(寒毛竖立);毛脉(须发与血脉);毛悚(汗毛竖立);毛蓬蓬(须发密而乱貌);毛楂楂(毛发短而硬貌);毛发不爽(犹毫毛不爽);毛耸(毛发竖立)

(4) 兽类 [beasts]。如:毛群(兽类);毛挚(猛禽捕食小鸟);毛类(兽类);毛犊(古代传说中兽类之祖);毛鬣(马或野兽的鬃毛)

(5) 鸟的羽毛 [feather]

(6) 又如:毛芥(羽毛和芥子);毛扇(羽毛扇);毛翎(翎毛。借指羽翼);毛质(鸟类的毛羽)

(7) 亦指带毛的兽皮 [hide]。如:毛毛匠(毛皮匠);毛裘(兽皮制作的衣服);毛水(皮毛的表面)

(8) 通“芼”。草木;五谷 [grass and tree;corn]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汤问》

涧溪沼沚之毛。——《左传·隐公三年》。注:“草也。”

毛泽未尽。——《谷梁传·定公元年》。注:“凡地之所生谓之毛。”

锡之不毛之地。——《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墝埆不生五谷曰不毛。”

(9) [口]∶中国货币单位“角”的俗称,等于一元的十分之一 [mao,a fractional unit of money in China]

(10) 姓

词性变化

毛的拼音:   

〈词性:形〉

(1) 比喻多而细碎 [hairy]。如:毛细管;毛孩子;毛起(形容兴起的事如毛一样众多)

(2) 小,微不足道。多用于贬义 [little,small]

你是那路毛神?——《西游记》

(3) 又如:毛神(小神。骂人的话);毛路(方言。小路);毛蛋蛋子(詈词。犹言小畜生);毛铢(形容极微小的利益)

(4) 不纯净 [gross]。如:毛重;毛利

(5) 半加工的;粗糙的 [rough;semi-finished]。如:毛坯;毛糙(粗糙;不细致);毛边

毛的拼音: máo  

〈词性:动〉

(1) 发火;发怒 [get angry]。如:毛司火性儿(性格又臭又火爆);尽管他脾气毛

(2) 贬值,兑换率下降 [depreciate]。如:货币毛了

(3) 发慌 [feel nervous;flurried]

祁老爷毛了,只得退了堂。——《儒林外史》

(4) 又如:发毛(发慌);吓毛了;小偷毛了;毛脚鸡(比喻行动慌里慌张)

常用词组

毛笔、毛边、毛边纸、毛病、毛玻璃、毛布、毛糙、毛虫、毛刺、毛地黄、毛豆、毛发、毛纺、毛骨悚然、毛孩、毛孩子、毛烘烘、毛火虫、毛巾、毛举、毛举细故、毛孔、毛口、毛拉、毛蓝、毛蓝布、毛料、毛驴、毛毛、毛毛虫、毛毛楞楞、毛毛腾腾、毛毛雨、毛囊、毛呢、毛坯、毛蓬蓬、毛皮、毛票、毛钱儿、毛渠、毛茸、毛茸茸、毛石、毛收入、毛手毛脚、毛遂自荐、毛太纸、毛毯、毛头毛脑、毛头小子、毛息、毛细管、毛细现象,毛细作用、毛线、毛丫头、毛样、毛衣、毛蚴、毛羽鳞鬣、毛躁、毛毡、毛织品、毛重、毛猪、毛竹、毛装、毛子

  拼音    注音  ㄑㄨˇ   
部首  又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BCY  仓颉  SJE  郑码  CEXS  四角  17440  结构  左右电码  0648  区位  4001  统一码  53D6  笔顺  一丨丨一一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取的拼音:qǔ(ㄑㄨˇ)  

⒈ 拿:索取。取书。取款。窃取。

⒉ 选择:选取。取材。取景。取道。取样。

⒊ 采用:采取。听取。吸取。可取。取精用弘。

⒋ 得到,招致:获取。取经。取偿。取悦。

⒌ 消去:取消。取缔。

统一码

取字UNICODE编码U+53D6,10进制: 21462,UTF-32: 000053D6,UTF-8: E5 8F 96。

取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取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dopt、aim at、assume、choose、fetch、get、take

相关字词

与、予、去、存、弃、舍、送

造字法

会意:从耳、从又

English

take, receive, obtain; sel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取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捕获到野兽或战俘时]割下左耳)

(2) 同本义 [cut off left-ear]

取,捕取也。——《说文》

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周礼》

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取吴元济。——《资治通鉴·唐纪》

(3) 斩获敌人的首级为取 [behead]

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 宋· 苏轼《阳关词》

(4) 拿 [take;fetch;get]

取数斗归。——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对面取人物。

取一葫芦。——宋· 欧阳修《归田录》

取器械。——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5) 又如:从架上取书;从巢里取蛋;取受(拿取和收受);取则(取作准则,规范或榜样);取将(拿取)

(6) 通“娶”。娶妻 [marry]

取妻如之何?——《诗·齐风·南山》

君取于吴,为同姓。——《论语·述而》

勿用取女。——《易·蒙》

可以冠子取妻。——《礼记·杂记》

昭公取于 吴。——《左传·哀公十二年》

终老不复取。——《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还必相迎取。

我近来取得一个老小,清河县人。——《水浒传》

(7) 又如:取女(娶妻);取亲(娶妻);取室(娶妻)

(8) 选取;选拔 [adopt;choose;select]

深思而慎取。——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人取之。——明· 刘基《卖柑者言》

舍体而取面。——蔡元培《图画》

(9) 又如:取路(上路);取戏(采取游戏态度);取义(选择正义,就义而死);取人(选择人);取友(选取朋友);取途(选取经由的道路);取象(取某种事物之征象)

(10) 招致 [incur]

谗毁竟自取。——唐· 杜甫《上水遣怀》

(11) 又如:取罪(自我罪责);取讥(招致讥讽);取毙(招致丧身);取醉(喝酒致醉)

(12) 得到;取得 [seek;get]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诗·魏风·伐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钻燧取火。——《韩非子·五蠹》

文能取胜。——《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于人也奚取焉。——唐· 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

召闹取怒。——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13) 又如:取事(取得成就事功的机会;行事);取讨(讨取;索取);取和儿(取了和气。和睦相处);取真气(摄取天地间元气);取觅(收入;获得);取供(讨取口供)

(14) 博取 [curry]。如:取选(求取功名;应试);取应(应举;参加科举考试);取誉(博取称赞或好名声);取宠(博取别人的喜爱,称赞)

(15) 攻取,夺取 [attack and seize]

必取宋。——《墨子·公输》

取阳晋。——《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16) 通“聚”。

(17) 会合,集合 [assemble;flock together]

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泽。——《左传·昭公二十年》

(18) 积畜 [accumulate]

而利取分寡。——《晏子春秋·外篇重而异者》

(19) 通“趋”。

(20) 跑,疾走 [run]

王良御之,则日取乎千里。——《韩非子·难势》

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儿泪下如雨。——《古乐府》

(21) 趋向 [tend to;incline to;hurry off]

两者合而天下取。——《荀子·王霸》

夸主以为高,异取以为高。——《史记·秦始皇本纪》

词性变化

取的拼音:   

〈词性:副〉

表示范围,相当于“才”、“仅” [only]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取的拼音:   

〈词性:助〉

表示动态,相当于“得”、“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常用词组

取保、取材、取长补短、取代、取道、取缔、取而代之、取法、取回、取经、取精用弘、取景、取决、取乐、取名、取闹、取暖、取平、取齐、取巧、取舍、取胜、取士、取土坑、取向、取消、取笑、取信、取样、取予、取悦、取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拼音  xiá   注音  ㄒ一ㄚˊ   
简体部首  王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3画  
繁体部首  玉部  
五笔  GNHC  仓颉  MGRSE  郑码  CXXX  四角  17147  结构  左右电码  3838  区位  7206  统一码  7455  笔顺  一一丨一フ一丨一一フ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瑕的拼音:xiá(ㄒ一ㄚˊ)  

⒈ 玉上面的斑点,喻缺点或过失:瑕玷。瑕垢。瑕疵。

⒉ 空隙:瑕隙。瑕衅(漏洞,可乘之隙;亦喻过错)。

⒊ 古同“霞”。

统一码

瑕字UNICODE编码U+7455,10进制: 29781,UTF-32: 00007455,UTF-8: E7 91 95。

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瑕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defect、flaw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王、声

English

flaw in gem; fault, def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瑕的拼音: xiá  

〈词性:名〉

(1) (形声。从玉,叚( xiá  )声。本义:玉上的斑点)

(2) 同本义 [red flaw]

瑕,玉小赤也。——《说文》

赤瑕驳榮。——司马相如《子虚赋》。注:“赤玉也。”

江珠瑕英。——左思《蜀都赋》

深瑕而泽。——《考工记·弓人》

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瑕不掩瑜。——《礼记·聘义》

(3) 又如:瑕适(玉上的斑痕。比喻缺失)

(4) 比喻人或事物显露出来的缺陷、缺点或小毛病 [defect]

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左传·闵公元年》

善言无瑕讁。——《老子》

德音不瑕。——《诗·豳风·狼跋》

弃瑕录用。——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5) 又如:瑕瑜(比喻人的短处和长处)

(6) 裂缝;罅隙 [gap]

凡相胶…深瑕而泽,紾而博廉。——《周礼》

(7) 又如:瑕缝(裂缝;裂隙)

(8) 引申为空虚、空子 [loophole;opportunity]

攻坚则韧,乘瑕则神。——《管子》

(9) 又如:瑕隙(可乘的间隙,嫌隙)?

(10) 带红色的玉 [red jade]

于近则有瑕英菌芝,玉石江珠。——扬雄《蜀都赋》

词性变化

瑕的拼音: xiá  

〈词性:动〉

(1) 指出缺点、毛病。引申为怪罪 [blame]

惟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左传》

(2) 又如:瑕訾

常用词组

瑕不掩瑜、瑕疵、瑕玷、瑕瑜互见

吹毛取瑕: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