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uí xiōng dùn jiǎo
注音ㄔㄨㄟˊ ㄒㄩㄥ ㄉㄨㄣˋ ㄐ一ㄠˇ
解释见“捶胸跌脚”。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何玉凤]拍着那棺材,捶胸顿脚,放声大哭。这场哭直哭得那铁佛伤心,石人落泪。”
例子老寿说到这里,心里像是插了一把刀,他捶胸顿脚地干号了起来。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
用法作谓语、状语;用于悲伤或痛愤时。
感情捶胸顿脚是中性词。
繁体搥胷頓脚
近义捶胸顿足、捶胸跌足
英语thump one's chest and stamp one's foot
动物生肖牛,虎,蛇
捶的拼音:chuí(ㄔㄨㄟˊ)
⒈ 敲打:捶衣。捶鼓。捶打。捶拓。捶挞。捶楚(古代的杖刑)。捶胸顿足。
捶字UNICODE编码U+6376,10进制: 25462,UTF-32: 00006376,UTF-8: E6 8D B6。
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捶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㪜棰椎垂錘搥
beat、pound
形声:从扌、垂声
strike with stick, lash, beat
详细解释◎ 捶的拼音:
搥 chuí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垂声。本义:棒打)
(2) 同本义 [beat]
捶,以杖击也。——《说文》
捶笞膑脚。——《荀子·正论》。注:“捶笞皆杖击也。”
(3) 又如:捶鼓;捶衣裳;捶楚(用杖或板拷打)
(4) 拳打 [hit with fist]。如:捶背;捶殴(殴打);捶胸跌脚(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
(5) 舂;捣 [pestle]。如:捶骨沥髓(同“敲骨吸髓”。喻残酷搜刮民财)
(6) 同“锤”。锻,锻炼 [forge]。如:捶钩(锻打带钩);捶句(锤炼文句)
◎ 捶的拼音: chuí
〈词性:名〉
(1) 马杖。通“箠” [whip]
檄以马捶。——《庄子·至乐》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捶马衔走。——《公羊传·定公八年》何注
执捶拊以鞭笞天下。——《史记·秦始皇本纪》
(2) 又如:捶策(扬鞭击马)
(3) 棍棒 [stick]。如:捶表(即邮表。指立于边界邮舍旁的木制标志)
捶打、捶击、捶胸、捶胸顿足
胸的拼音:xiōng(ㄒㄩㄥ)
⒈ 身体前面颈下腹上的部分,借指心里:胸脯。胸膛。胸腔。胸口。胸骨。胸椎。胸膜。胸怀(抱负、气量)。胸襟(同“胸怀”)。胸无点墨(指读书太少,文化水平极低)。直抒胸臆。胸中有数(shù )。
胸字UNICODE编码U+80F8,10进制: 33016,UTF-32: 000080F8,UTF-8: E8 83 B8。
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胸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胷匈
chest、bosom、thorax、mind
形声:从月、匈声
breast, bosom, chest; thorax
详细解释◎ 胸的拼音:
胷 xiō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肉,匈声。本作“匈”,胸是后起字。本义:胸膛)
(2) 同本义 [bosom;chest]
胸满腹胀。——《素问·腹中论》
两手紧抱胸前。——宋· 宋慈《洗冤录》
(3) 又如:胸雪(雪白的胸部。倒文。多见于五代词)
(4) 内心;心里[mind;heart]
忧苦欲何为,缠绵胸与臆。——晋· 陆机《赴洛》
(5) 又如:胸衾(胸怀;胸襟);胸藏锦绣(比喻富有才识);胸藏翰墨(比喻极有学识);胸中大有丘壑(比喻思虑深远;亦作胸中有了丘壑)
(6) 喻指前面 [front]。如:胸廝撞(两个迎面相撞)
胸部、胸骨、胸怀、胸襟、胸口、胸宽、胸廓、胸膜炎、胸脯、胸腔、胸墙、胸肉、胸膛、胸围、胸胁、胸噎、胸臆、胸音、胸有成竹、胸章
顿(頓)的拼音:dùn(ㄉㄨㄣˋ)
⒈ 很短时间的停止:停顿。顿宕。抑扬顿挫。
⒉ 忽然,立刻,一下子:顿然。顿即。顿悟。茅塞顿开。
⒊ 叩,跺:顿首再拜。
⒋ 处理,设置:安顿。整顿。
⒌ 疲乏:困顿。劳顿。
⒍ 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动:横的两头都要顿一顿。
⒎ 次:三顿饭。
⒏ 古同“钝”,不锋利。
⒐ 姓。
顿字UNICODE编码U+987F,10进制: 39039,UTF-32: 0000987F,UTF-8: E9 A1 BF。
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顿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頓
pause、suddenly、arrange
形声
pause, stop; bow, kowtow; arrange
详细解释◎ 顿的拼音:
(1) 頓 dú
(2) ——“冒顿”( Mòdú ):汉匈奴族的单于( chán yú )
(3) 另见 dùn
◎ 顿的拼音:
頓 dùn
〈词性:动〉
(1) (形声。从页( xié ),屯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叩头,磕头)
(2) 同本义 [kowtow]
顿,下首也。——《说文》
二曰顿首。——《周礼·大祝》。注:“拜头叩地也。”
(3) 又如:顿颡(屈膝下拜,以额叩地,多在请罪投降时用);顿筑(以头或物撞地);顿头(磕头);顿膝(下跪)
(4) 用脚底或用脚使劲往下踩 [stamp]
顿足失色。——《聊斋志异·促织》
牵衣顿足拦道哭。——唐· 杜甫《兵车行》
(5) 又如:顿脚;顿足(以足跺地。形容着急、悲痛的样子)
(6) 倒下,跌倒 [fall]
故兵不顿而利可全。——《孙子·谋攻》
(7) 又如:顿仆(僵仆);顿落(低落);顿碌(折腾);顿毙(倒毙);顿擗(崩倒;倒塌)
(8) 放置;安放 [arrange]。如:整顿,安顿;顿纲(整顿纲纪);顿放(安放);顿寄(寄存);顿备(准备)
(9) 止宿;屯驻 [be stationed]。如:顿兵(驻扎军队;休战,止兵);顿舍(屯戍,止息);顿息(休息);顿住(止宿;屯驻)
(10) 舍弃;废弃 [abandon]
文六龙顿辔。——《文选安陆昭王碑》
(11) 又如:顿脱(甩掉);顿罔(撤除围猎之网)
(12) 解 [untie]。如:顿缨(挣脱绳索);顿开(挣开;脱开)
(13) 暂停 [pause]。如:他顿了一下,接着又往下说;顿辔(停车);顿断(音节停顿间断);顿毂(停车);顿驾(停车);顿滞(停息滞留)
(14) 买 [buy]。如:顿下(买下)
◎ 顿的拼音:
頓 dùn
〈词性:形〉
(1) 劳累疲弊 [tired]
故兵不顿而利可全。——《孙子·谋攻》
兵甲顿,士民病。——《韩非子·初见秦》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顿卒(困苦。也作顿悴);顿悴(困厄憔悴)
◎ 顿的拼音:
頓 dùn
〈词性:名〉
(1) 宿食之所。也指宿食所需之物 [board and lodging]。如:顿所(营房;馆舍)
(2) 在中国书法上指起笔落笔时用力使笔着纸而暂不移动 [(in Chinese calligraphy)pause in writing in order to reinforce the beginning or ending of a stroke]。如:一横的两头都要顿一顿;顿笔(写字在折画处,用笔轻按,称顿笔)
(3) 次,回——用于吃饭、斥责、劝说、打骂等行为的次数 [time]。如:一天三顿饭;说了他一顿;一顿毒打;顿顿(每餐)
(4) 古国名。在今河南省商水县北,于公元前496被楚灭 [Dun state]
◎ 顿的拼音:
頓 dùn
〈词性:副〉
(1) 立刻 [immediately]
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亡国之恨顿生。——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2) 又如:顿喝一口家乡水;顿改前非;顿尔(忽然);顿豁(突然开朗);顿绝(一下子断绝);顿饱(一下子吃饱)
(3) 另见 dú
顿弊、顿踣、顿挫、顿锻、顿河、顿号、顿呼、顿即、顿开茅塞、顿刻、顿口无言、顿然、顿时、顿首、顿悟、顿消、顿歇、顿踬、顿足不前
脚的拼音:jiǎo(ㄐ一ㄠˇ)
⒈ 人和某些动物身体最下部接触地面的部分:脚心。脚掌。脚背。脚跟。脚步。脚印。脚法(指踢球、踢毽等的技巧)。脚镣。脚踏实地(形容做事实事求是,不浮夸)。
⒉ 最下部:脚注。山脚。墙脚。
⒊ 剩下的废料,渣滓:下脚料。
⒋ 〔脚本〕表演戏剧或拍摄影视所依据的底本。
⒌ 旧时指与体力搬运有关的:脚夫。脚行(háng )。脚钱。拉脚。
脚字UNICODE编码U+811A,10进制: 33050,UTF-32: 0000811A,UTF-8: E8 84 9A。
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脚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卻腳踋
feet、footsie、pettitoes、trilby
足、手、头
会意
leg, foot; base, leg, foundation
详细解释◎ 脚的拼音:
脚 jiǎo
〈词性:名〉
(1) (形声。从肉,却声。本义:胫,小腿)
(2) 同本义 [shank]
脚,胫也。——《说文》
捶笞膑脚。——《荀子·正论》
(3) 又如:脚膀(指小腿);脚胫(小腿);腿杆(方言。腿)
(4) 足的别称 [foot]
雄兔脚扑朔。——《乐府诗集·木兰诗》
脚著谢公屐。——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又如:脚炉(烘脚的小铜炉);脚踏(炕前供垫脚用的矮凳);脚踪(足迹);脚驴(供人雇用骑行的驴子)
(6) 某物的底座(作为它的支承部件)[base]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 又如:根脚;杯脚;山脚;墙脚;脚灯;脚底下人
(8) 残渣,即最后留下的渣滓 [dregs;residue]。如:茶脚;酒脚
(9) 脚步 [step]。如:脚头(脚步,行动)
(10) 担任传递或运输的人 [porter]。如:脚家(脚夫);脚子(旧时对搬运工人的蔑称);脚户(脚夫);脚步钱(跑腿钱);脚费(脚钱);脚乘(运载工具,如舟车骡马等;指搬运费)
(11) 帮手 [helper]
我又不能自去,少不得要他作脚。——《红楼梦》
(12) 末端 [end]。如:脚舰(系在战船尾部备用的小船);太阳光线的末端叫日脚
脚板、脚本、脚脖子、脚步、脚灯、脚凳、脚底、脚垫、脚夫、脚杆、脚跟,脚根、脚弓、脚孤拐、脚光、脚后跟、脚户、脚迹、脚劲,脚劲儿、脚力、脚镣、脚路、脚轮、脚门、脚盆、脚气、脚钱、脚色、脚手架、脚踏车、脚梯、脚腕子、脚位、脚窝、脚心、脚印,脚印儿、脚掌、脚爪、脚趾、脚肿、脚踵、脚注、脚镯、脚子油、脚资、脚踪
◎ 脚的拼音: jué
〈词性:名〉
(1) 传统戏曲中的人物类型 [role;part]
崛,山短高也。——《说文》
崛,特立也。——《埤苍》
神明崛其特起。——张衡《西京赋》
洪台崛其独出兮。——《文选·扬雄·甘泉赋》
(2) 又如:脚儿(也作“角儿”、“脚色”);脚色(出身履历;演员;人物)
(3) 另见 jiǎ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