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垂朱拖紫的意思

chuízhūtuō

垂朱拖紫



拼音chuí zhū tuō zǐ

注音ㄔㄨㄟˊ ㄓㄨ ㄊㄨㄛ ㄗˇ

解释垂:挂下;朱:朱绂,官服上的带子;紫:紫色印绶。借指高官显宦。

出处唐·崔颢《江畔老人愁》:“自言家代仕梁、陈,垂朱拖紫三十人。”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官场等。

感情垂朱拖紫是中性词。

繁体垂朱拕紫

英语trailing in red and purple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chuí   注音  ㄔㄨㄟˊ   
简体部首  土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士部  
五笔  TGAF  仓颉  HJTM  郑码  MEEB  四角  20105  结构  单一电码  0987  区位  2025  统一码  5782  笔顺  ノ一丨一丨丨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垂的拼音:chuí(ㄔㄨㄟˊ)  

⒈ 东西一头挂下:垂杨柳。垂钓。垂直。垂线。垂手(a.表示容易;b.表示恭敬)。垂泪。垂髫(头发下垂,指儿童)。垂头丧气。

⒉ 敬辞,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垂爱。垂怜。垂询。

⒊ 传下去,传留后世:垂范。永垂不朽。

⒋ 接近,快要:垂危。垂老。垂成。功败垂成。

统一码

垂字UNICODE编码U+5782,10进制: 22402,UTF-32: 00005782,UTF-8: E5 9E 82。

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垂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埀捶陲

汉英互译

droop、hand down、loll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let down; suspend, hand; dow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垂的拼音: chuí  

〈词性:名〉

(1) (形声。从土,( chuí  )声。本义:边疆)

(2) 通“陲”。边疆;边境 [frontier]

垂,远边也。——《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

垂,疆也。——《广韵》

寡人无良边垂之臣。——《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战国策·秦策四》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曹植《白马篇》

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荀子·臣道》

(3) 堂檐下靠阶的地方 [edge]

(4) 又如:垂堂(堂边近阶处屋檐下)

词性变化

垂的拼音: chuí  

〈词性:动〉

(1) 垂挂 [hang down]

垂带悸兮。——《诗·卫风·芄兰》

垂发。——《后汉书·邓禹传》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又如:垂垂(形容下垂的样子);垂丝(垂下发丝);垂梢(马尾长而下垂);垂涕(哭泣);垂髫(童子未行冠礼前,头发下垂,用以指童年或儿童)

(3) 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condescend]。如:垂音(垂示于文辞);垂则,垂法(垂示法则);垂训(垂示教训)

(4) 赐予 [vouchsafe]。如:垂盼(优待);垂佑(赐予保佑)

(5) 留传 [bequeath;hand down]

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韩愈《答李诩书》

(6) 又如:垂名竹帛(名载史册;流芳后世);垂教(留传教训于后世);永垂不朽

(7) 注意;留意 [care]。 如:垂青(看重;见爱);垂顾(看重;宠爱)

(8) 低下,放低 [lower]。如:垂意(降意;垂念);垂光(光辉下照)

垂的拼音: chuí  

〈词性:形〉

(1) 垂直的,与地平面成九十度角度的 [perpendicular]。如:垂面

(2) 细长下挂的——多用于树 [weeping]。如:垂柳;垂丝(下垂的丝状枝条);垂云(低垂的云彩)

垂的拼音: chuí  

〈词性:副〉

接近,快要 [approach;near]。如:垂及(将至);垂毙(垂死):垂没(将死);垂年(晚年,将死之年)

常用词组

垂爱、垂成、垂垂、垂钓、垂拱、垂挂、垂老、垂泪、垂帘听政、垂柳、垂暮、垂暮之年、垂念、垂青、垂饰、垂手、垂手可得、垂首、垂首帖耳、垂死、垂髫、垂头丧气、垂危、垂亡、垂涎、垂涎欲滴、垂线、垂袖、垂枝、垂直

  拼音  zhū shú   注音  ㄓㄨ ㄕㄨˊ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86  RII  五笔98  TFI  仓颉  HJD  郑码  MBKO  四角  25900  结构  单一电码  2612  区位  5476  统一码  6731  笔顺  ノ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朱(硃)的拼音:zhū(ㄓㄨ)  

⒈ 红色:朱红。朱批。朱笔。朱文(印章上的阳文)。朱门(红漆大门,旧时指豪富人家)。

⒉ 矿物名:朱砂(无机化合物,中医用于镇静剂。亦称“辰砂”、“丹砂”)。朱墨。

⒊ 姓。

其他字义

朱的拼音:shú(ㄕㄨˊ)  

⒈ 〔朱提(shí  )〕古地名。 汉武帝 时置县,治所在今 云南省  昭通县 境。后立为郡。

统一码

朱字UNICODE编码U+6731,10进制: 26417,UTF-32: 00006731,UTF-8: E6 9C B1。

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朱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株硃

汉英互译

bright red、cinnabar、vermilio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指事:在“木”中间加一短横,指出木是红心的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朱的拼音: zhū  

〈词性:名〉

(1)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一在其中指出这种木是红心的。 本义:赤心木)

(2) 同本义 [the tree with red core]

朱,赤心木,松柏属。——《说文》

(3) 指朱色的物品 [scarlet thing]

…朱(此指朱色缯帛)四百裹。——《穆天子传》

(4) 姓

朱孝纯子颍。(朱孝纯,字子颍,山东历城人,乾隆进士,当时任泰安知府,善诗画。)—— 清· 姚鼐《登泰山记》

词性变化

朱的拼音: zhū  

〈词性:形〉

(1) 朱色,大红色 。古代称为正色 [vermilion;bright-red]

网户朱缀。——《楚辞·招魂》

紫衣而朱冠。——《庄子·达生》

朱衣冠,执朱弓,挟朱矢。——《墨子·明鬼下》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韩非子·十过》

朱鳞火鬣。——唐· 李朝威《柳毅传》

朱缨宝饰之帽。——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又如:朱印(朱色印记);朱封(用朱笔在封口作标记);朱押(用朱笔在封条等上面签字或画花押)

朱的拼音:

zhū  

〈词性:名〉

(1) “朱砂”的简称[innabar]

出赤盐如朱,白盐如玉。——《隋书》

(2) 又如:磁朱丸(磁石、朱砂、神曲配成的丸药,治疗心悸失眠、头晕目眩等)

常用词组

朱笔、朱丹、朱红、朱紘、朱卷、朱轮华毂、朱门、朱墨、朱批、朱漆、朱砂、朱砂庵、朱文、朱弦

  拼音  tuō   注音  ㄊㄨㄛ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TBN  仓颉  QOPD  郑码  DMYI  四角  58012  结构  左右电码  2151  区位  4547  统一码  62D6  笔顺  一丨一ノ一フ丨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拖的拼音:tuō(ㄊㄨㄛ)  

⒈ 牵引,拉,拽:拖车。拖船。拖累(lěi   )。拖儿带女。

⒉ 耷拉着:拖着辫子。

⒊ 延长时间:拖延。拖欠。拖债。

统一码

拖字UNICODE编码U+62D6,10进制: 25302,UTF-32: 000062D6,UTF-8: E6 8B 96。

拖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拖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扡拕柂

汉英互译

delay、drag、draw、entrain、haul、lug、pull、tow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drag, tow, haul; delay, prolo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拖的拼音:

tuō  

〈词性:动〉

(1) (形声。本作“拕”,左形,右声。本义:曳引)

(2) 同本义 [drag;haul;pull]

拕,引也。——《广雅》

纵体拖发。——《淮南子·齐俗》

拖其衣被。——《淮南子·人间世》

拖舟而入水。——《汉书·南越传》

(3) 又如:拖上州拔下县(被拖到州里,拉到县上);拖罟(拖网);拖钩(拔河的别称);拖刀计(假装败走将刀垂下,乘机回击之计);拖扯(拉扯;拉住)

(4) 牵累,牵制 [tie down]。如:拖带(连带;附带);拖空子(受累亏空)

(5) 下垂 [hang]

峨大冠拖长绅。——明· 刘基《卖柑者言》

(6) 又如:拖天扫地(形容衣服过长);拖玉(衣襟下垂带玉佩。喻指显贵);拖地锦(女子结婚时的披红);拖挂(下垂。亦指小竽之物);拖露(下垂)

(7) 拖延 [delay;defer]。如:拖水夹桨(拖泥带水,不爽快);拖腔(歌唱时字句后的延长音调);拖缠(拖延纠缠);这项工作的完成时间拖得太长了

(8) 沉重或困难地负担着 [burden]。如:拖了一身债

(9) 强夺或费力取得 [wrest]

秦牛缺径于山中而遇盗…拖其衣被。——《淮南子》

(10) 披散 [dishevel]

纵体拖发,箕倨反言。——《淮南子》

(11) 掷 [throw]

昔闻杨伯起,拖金振清风。—— 南朝梁· 吴均诗

常用词组

拖把、拖布、拖长、拖车、拖船、拖带、拖宕、拖斗、拖儿带女、拖挂、拖后腿、拖家带口、拖拉、拖拉机、拖累、拖轮、拖磨、拖泥带水、拖欠、拖人下水、拖沓、拖堂、拖拖拉拉、拖网、拖尾巴、拖下水、拖鞋、拖延、拖曳、拖油瓶、拖债

  拼音    注音  ㄗˇ   
部首  糸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HXXI  仓颉  YPVIF  郑码  IIRZ  四角  22903  结构  上下电码  4793  区位  5547  统一码  7D2B  笔顺  丨一丨一ノフフフ丶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紫的拼音:zǐ(ㄗˇ)  

⒈ 在可见光中波长最短,红与蓝合成的颜色:紫红。紫铜。紫外线。紫药水。

⒉ 道教和某些朝代的统治者所崇尚的色彩,因而常在其宫室、服饰、用物前冠之以“紫”:紫衣。紫书(a.道经;b.皇帝诏书)。紫诰(帝王诏令)。紫台(神仙、帝王所居)。紫气(祥瑞之气,多附会为帝王、圣贤或宝物出现的先兆)。紫绶。紫垣(皇宫)。紫阙。紫光阁。紫禁城。紫袍金带。

⒊ 姓。

统一码

紫字UNICODE编码U+7D2B,10进制: 32043,UTF-32: 00007D2B,UTF-8: E7 B4 AB。

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紫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purple、violet

造字法

形声:从糸、此声

English

purple, violet; amethyst; sur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紫的拼音:   

〈词性:形〉

(1) (形声。从糸(   ),此声。本义:紫色,蓝和红组成的颜色)

(2) 同本义 [purple;violet]

紫,帛黑赤色也。——《说文》

恶紫之夺朱也。——《论语》。孔注:“间色之好者。”

玄冠紫緌。——《礼记·玉藻》

紫衣狐裘。——《左传·哀公七年》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

紫绮为上襦。——《乐府诗集·陌上桑》

佩紫怀黄。——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披紫衣。——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

披紫裳。

绾黄纾紫。——清· 周容《芋老人传》

(4) 又如:紫棠色(黑里带红的颜色);紫玉(紫色的宝玉;箫笛。古人多截紫竹为箫笛,因称箫笛为紫玉);紫衣(紫色的衣服;紫色的袈裟);紫衫(紫色的衣衫)

(5) 古人因相传“老子”有紫气,故以紫为祥瑞的颜色 [lucky color]。如:紫房(道家称仙人所居的地方。也称“紫府”);紫皇(道教传说的天帝)

(6) 与帝王、皇宫有关的事物 [be related with emperor and palace]

正阳门径通黄道,长朝殿端拱紫垣。——《水浒传》

(7) 又如:紫微垣(星座名。星相家认为由它的明暗可以判断皇家的兴衰)

词性变化

紫的拼音:   

〈词性:名〉

(1) 紫色的衣服和绶带 [purple clothing and ribbon]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韩非子》

怀金垂紫。——《后汉书》

(2) 姓

常用词组

紫菜、紫草、紫丁香、紫金山、紫苏、紫气、紫外线、紫竹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