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处静息迹的意思

chǔjìng

处静息迹



拼音chǔ jìng xī jì

注音ㄔㄨˇ ㄐ一ㄥˋ ㄒ一 ㄐ一ˋ

解释息:停止;迹:足迹。静处不动就不会留下痕迹。引申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渔父》:“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感情处静息迹是中性词。

繁体處静息跡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chǔ chù   注音  ㄔㄨˇ ㄔㄨˋ   繁体    
部首  夂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THI  仓颉  HEO  郑码  RSID  四角  23400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5710  区位  2006  统一码  5904  笔顺  ノフ丶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处(處)的拼音:chǔ(ㄔㄨˇ)  

⒈ 居住:穴居野处。

⒉ 存在,置身:设身处地。处心积虑。处世。

⒊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处。

⒋ 决定,决断:处理。

⒌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处罚。处决。

⒍ 止,隐退:处暑。

其他字义

处(處)的拼音:chù(ㄔㄨˋ)  

⒈ 地方:处处。处所。

⒉ 点,部分:长(cháng   )处。好处。

⒊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处。筹备处。

统一码

处字UNICODE编码U+5904,10进制: 22788,UTF-32: 00005904,UTF-8: E5 A4 84。

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处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処處䖏

汉英互译

deal with、get along with、locate、departmentalism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place, locale; departme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处的拼音:

處、処 chú  

〈词性:动〉

(1) (会意。从口,从文,或从处,虍(   )声。“处”即“處”的古字,于六书为会意。金文加声旁“虍(   )”变成了形声字。本义:中止;停止)

(2) 同本义 [stop]

処,止也。得几而止。——《说文》

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易·系辞上》

处者处。——《礼记·射义》。注:“犹留也。”

譬之如牛马处暑之既至。——《国语·楚语》。注:“止也。”

日月不恒处,人生忽若离。——三国 魏· 曹植《浮萍篇》

(3) 居住;生活 [dwell]

莫敢遑处。——《诗·召南·殷其靁》

占右穴居而野处。——《易·系辞下》

淖约若处子。——《庄子·逍遥游》。释文:“在室女也。”按,凡士或女未用皆称处。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4) 又如:穴居野处;处妇(居家的妇女);处处(居其所当居的地方);处势(居于有权势的高位);处逸(生活在安逸之中);处安思危(居安思危)

(5) 居家不仕,隐居 [withdraw from society and live in solitude]

处士横议。——《孟子》

处人以誉尊。——《淮南子·主术》。谓有道艺在家隐居不仕者。

(6) 又如:处人(居家不出之人;隐士);处家(居家;在家里)

(7) 惩罚 [punish]

议罪处罚。——《汉书·师丹传》

(8) 又如:处制(处罚);处斩(执行斩决)

(9) 治理;办理 [manage]

德以处事。——《左传·文公十八年》

(10) 又如:处制(处理;办理);处断(处理决断);处方(给病人开药方)

(11) 决断;定夺 [judge]

臣愚不能处也。——《汉书·谷永传》。注:“断决也。”

(12) 又如:处正(犹裁决);处变(处置事变)

(13) 主持;执掌[take charge of;preside over]。如:处位(居位);处势(所处的地位);处馆(在私塾中教书;做私熟先生);处实(务实)

(14) 对待 [treat]

何以处我?——《礼记·檀弓下》

(15) 又如:处待(处置;对待);处物(对待人和事物)

(16) 相交,交往 [get along;have social intercourses with]

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7) 又如:处不来;处常(长远相处);处交(结交,社交)

词性变化

处的拼音:

chǔ  

〈词性:形〉

(1) 定,常 [steady]

喜怒无处。——《吕氏春秋·诬徒》。注:“处,常也。”

犹思故处。——《吕氏春秋·音初》

(2) 另见 chù  

常用词组

处罚、处方、处分、处境、处决、处理、处女、处世、处暑、处死、处心积虑、处刑、处于、处之泰然、处置

基本词义

处的拼音:

處、処 chù  

〈词性:名〉

(1) 处所;地方。人或物所在的地方 [location;place]

处,所也。——《广韵》

五刑三次,是无隐也。——《国语·鲁语上》。注:“次,处也。三处,野朝市。”

迁徙往来无常处。——《史记·五帝纪》

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迹指示兽处者人也。——《史记·萧相国世家》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晓看红湿处,花重饰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2) 又如:住处;别处;停车处

(3) 部分;方面 [part;point]。如:好处;益处

(4) 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里的一级单位、一个部门 [department;section]。如:业务处;办事处;政策处

(5) 另见 chǔ  

常用词组

处处、处所

  拼音  jìng   注音  ㄐ一ㄥˋ   繁体    
部首  青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  GEQH  仓颉  QBNSD  郑码  CIRX  四角  57257  结构  左右电码  7234  区位  3018  统一码  9759  笔顺  一一丨一丨フ一一ノフフ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静的拼音:jìng(ㄐ一ㄥˋ)  

⒈ 停止的,与“动”相对:静止。静态。静物。平静。风平浪静。

⒉ 没有声音:安静。寂静。僻静。冷静。肃静。静悄悄。静穆。静谧。静默。静观。静听。

⒊ 安详,闲雅:静心。静坐。

⒋ 古同“净”,清洁。

⒌ 姓。

统一码

静字UNICODE编码U+9759,10进制: 38745,UTF-32: 00009759,UTF-8: E9 9D 99。

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静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靜㣏

汉英互译

whisht

相关字词

English

quiet, still, motionless; gent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静的拼音: jìng  

〈词性:形〉

(1) (形声。从青,争声。本义:彩色分布适当)

(2) 安静;宁静 [quiet;tranquil;peaceful]

静言思之。——《诗·邶风·柏舟》

宵静女德,以伏蛊慝。——《国语·晋语》

本朝不静。——《吕氏春秋·音律》

静乃明几。——《吕氏春秋·审分》

莫不静好。——《诗·郑风·女曰鸡鸣》

清和肃穆,莫不静畅。——晋· 支遁《八关斋会诗序》

(3) 又如:静雅(安静);静鞭(帝王仪仗的一种,鞭形,振之作响,令人肃静。也叫“鸣鞭”);静办处(安静的地方)

(4) 静止,物体不运动(跟“动”相反) [still;motionless]

怒则动,动则手足不静。——《淮南子·本经》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韩诗外传》

(5) 又如:静物(静止不动的物体);静美(静止形态的美);静风(空气无显著的运动);静海(平静的海);静流(死水)

(6) 没有声响;寂静 [silent;quiet]

茅檐人静。——陆游《夜闻杜鹃》

静间按些。——《楚辞·招魂》

(7) 又如:静巉巉(静碜碜,静沉沉。形容沉静、静悄悄);静荡荡(寂静空旷的样子);静室(静舍。清静的居室。寺院)

(8) 沉着,冷静 [sober;calm]。如:静言(沉静地思考);静钝(沉着冷静,不露锋芒);静处(冷静地立身处世)

(9) 贞洁,不轻佻 [chaste]。如:静女(贞静、不轻佻的女子);静专(贞静专一)

(10) 同“净”。干净,纯净 [clean;pure]

其告维何,边豆静嘉。——《诗·大雅·既醉》

静洁足以享上帝,礼鬼神。——《淮南子·本经》

(11) 又如:静扫(打扫干净);静青(纯青);静嘉(洁净美好)

(12) 恬淡;平和 [peaceful]。如:静退(恬淡谦逊);静意(静心,不动心意);静好(安定美好)

(13) 善 [good]

东门之栗,有静家室。——《艺文类聚》引《韩诗》

(14) 倦怠 [tired]

其静也,日减其所有,而损其所成。——《太玄》

词性变化

静的拼音: jìng  

〈词性:动〉

(1) 清理;使干净 [put in order;sort out]

(2) 又如:静狱(清理牢中的囚犯);静室(清扫居室)

(3) 使安定 [stabilize]

大匡用惠,施舍静众。——《逸周书·大匡》

(4) 又如:静心(使心灵安定);静民(安定民心);静边(安定边境)

(5) 通“诤”。直言相劝,止人之失 [admonish]

陈言而伏,静而正之。——《礼记·儒行》

静的拼音: jìng  

〈词性:名〉

(1) 古州名 [Jing prefecture]

(2) 唐置。在今四川省松潘县西南

(3) 辽置。在今辽宁省境

(4) 通“情”。真情 [the facts]

中静不留,裕德无求。——《管子·势》

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礼记·乐记》

义而顺,文而静,宽而有辨。——《礼记·表记》

饰貌者不情。——《大戴礼·文王官人》

(5) 姓

常用词组

静鞭、静场、静电、静观、静候、静寂、静街、静脉、静脉压、静谧、静默、静穆、静僻、静气、静悄悄、静态、静温、静物、静息、静心、静养、静幽幽、静园、静止、静坐

  拼音    注音  ㄒ一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THNU  仓颉  HUP  郑码  NLWZ  四角  26330  结构  上下电码  1873  区位  4702  统一码  606F  笔顺  ノ丨フ一一一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息的拼音:xī(ㄒ一)  

⒈ 呼吸时进出的气:鼻息。喘息。叹息。窒息。瞬息万变。

⒉ 停止,歇:休息。歇息。息怒。息兵。息事宁人。息止。平息。偃旗息鼓。

⒊ 繁殖,滋生:休养生息。滋息。

⒋ 音信:消息。信息。

⒌ 儿女:子息。

⒍ 利钱:息率(  )。利息。月息。

统一码

息字UNICODE编码U+606F,10进制: 24687,UTF-32: 0000606F,UTF-8: E6 81 AF。

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息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reath、cease、interest、news、res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兼形声

English

rest, put stop to, end, cea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息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2) 同本义 [breathe;pant]

息,喘也。——《说文》

亦孔之。——《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

尚不敢惕息。——《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

则心惕息。——《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

武气绝,半日复息。——《汉书·苏武传》

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明史·王复传》

(3) 又如:喘息(急促呼吸);息息(呼吸;气息出入);息窒(窒息,呼吸困难);息响(呼吸的声音);息贲(中医病名。指呼吸急促、气逆上奔的症候)

(4) 叹气 [sigh]

北山愚公长息。——《列子·汤问》

喟然大息。——《汉书》

闵王太息。——《战国策·齐策》。注:“长出气也。”

(5) 又如:叹息(叹气);息悒(叹息忧闷)

(6) 停止,停息 [stop]

息,安也。——《广雅》

息,休也。——《释言》

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注:“犹安也。”

而不得息。——《吕氏春秋·适威》。注:“安也。”

臣必致死礼以息楚。——《左传·昭公八年》

莫不敢遑息。——《诗·召南·殷其靁》

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诗·郑风·狡童》

昼夜不息。——《广东军务记》

请息交以绝游。——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无时而息。——[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三首》

(7) 又如:息口(停口);息手(停手);息糜(制止;停止);息言(停止言事);息甲(解除盔甲。停战)

(8) 休息 [rest]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诗·大雅·民劳》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息景(息影。退隐闲居);息劳(休息);息喘(喘息。比喻紧张活动中的短暂休息);作息(工作和休息);歇息(休息);息力(休息)

(10) 滋息;生长 [grow]

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庄子·秋水》

(11) 又如:息马(畜养、蕃息马匹);息人,息民(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

(12) 平息 [calm down]

望峰息心。——《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13) 又如:息事(平息事端);息喘(平息喘气)

(14) 消除 [get rid of]

息子贡之志。——《韩非子·五蠹》

(15) 又如:息望(不再生妄想);息虑(消除担忧;消除杂念)

(16) 通“熄”。熄灭;消失 [go out]

彖曰:“革,水火相息”。——《易·革》

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庄子·消遥游》

(17) 又如:息了心(断了念头;死心);息灭(熄灭;绝灭);息机(熄灭机心)

词性变化

息的拼音:   

〈词性:名〉

(1) 气息,呼吸时出入的气 [breath]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逍遥游》

屏息观之。——明· 魏禧《大铁椎传》

半日复息。——《汉书·李广苏建传》

数息可达。——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一息尚存;鼻息

(3) 利息,利钱 [interest]

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史记·孟尝君传》

(4) 又如:息利(利息);息金(利钱,利息)

(5) 消息 [message]

至今已八九日,并无息耗,不免忧疑。——欧阳修《熙宁四年与大寺丞书》

(6) 又如:信息(音信;消息);息耗(消息,信息)

(7) 亲生子女 [one's own children]

汝息为我子,汝亲为我翁。——张籍《董公诗》

(8) 又如:息子(亲生儿子);息女(亲生女儿);息男(亲生儿子)

(9) 春秋时诸侯国名 [Xi state]。故址在今河南省息县北

(10) 姓

常用词组

息肩、息率、息怒、息票、息钱、息肉、息事宁人、息讼、息息相关、息息相通、息心、息影、息止

  拼音    注音  ㄐ一ˋ   繁体    
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YOPI  仓颉  YYLC  郑码  SNOW  四角  30303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19  区位  2803  统一码  8FF9  笔顺  丶一ノ丨ノ丶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迹的拼音:jì(ㄐ一ˋ)  

⒈ 脚印:踪迹。足迹。血迹。笔迹。

⒉ 物体遗留下的印痕:印迹。

⒊ 前人遗留下的事物:古迹。实迹。

⒋ 追寻踪迹:“汉求将军急,迹且至臣家”。

⒌ 据实迹考知:“迹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

统一码

迹字UNICODE编码U+8FF9,10进制: 36857,UTF-32: 00008FF9,UTF-8: E8 BF B9。

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迹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蹟跡脔䢌䟱

汉英互译

mark、remains、ruins、trace、vestige

造字法

形声:从辶、亦声

English

traces, impressions, footprint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迹的拼音:

跡、蹟   

〈词性:名〉

(1) 同本义 [footmark]

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 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 又如:浪迹天涯;人迹(人的足迹);人迹罕至;迹蹈(重复走过的路);迹状(行迹);迹响(踪迹和声响)

(3) 留下的印子 [mark]

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痕迹;血迹;笔迹;墨迹

(5) 前人留下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 [remains]

故平公之迹不可明也。——《韩非子·难一》

(6) 又如:古迹;胜迹;古城墙的遗迹;史迹;迹相(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过去或将来)

(7) 通“绩”。功劳 [achievement;merit]

如是则其迹长矣。——《荀子·正名》

词性变化

迹的拼音:   

〈词性:动〉

(1) 追踪;追寻 [shadow]

逻者见之,知非其国人也,迹其所憩执之。——岳珂《桯史》

(2) 又如:迹察(寻迹察访);迹盗(跟踪查捕盗贼);迹访(寻访)

(3) 遵循 [follow]。如:迹附(追随)

常用词组

迹象

处静息迹: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